-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中國財稅政策的環境治理效應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451257
- 條形碼:9787519451257 ; 978-7-5194-5125-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財稅政策的環境治理效應研究 本書特色
自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國力大幅度提升,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使中國環境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土地沙漠化、環境污染嚴重,當前中國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14年12月11日)。經濟的轉型升級,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已經成為擺在中國政府面前急需解決的重大現實問題。環境質量是生態環境保護問題的核心與基礎,從經濟學角度看,環境質量作為一項公共物品,受到環境污染負外部性與環境保護正外部性雙向影響。解決環境問題,需要消除或減少環境污染負外部性,加大環境保護正外部性。因為外部性的存在,必須依靠政府干預才能有效解決當前日趨嚴重的環境問題。迄今為止,經濟手段是國際公認的解決環境問題*為有效的辦法,財稅政策是政府干預解決環境問題*重要、*直接的經濟手段,其中財政政策主要通過正向激勵對環境保護正外部性進行補償,稅收政策主要通過逆向約束對環境污染負外部性進行懲罰。財稅政策是一個完整的有機整體,如果稅收政策不能達到預期的環境治理效果,則需要財政政策來彌補,只有財稅政策兩者協調發揮作用,方能取得較好的環境治理效果,而基于財稅視角對環境問題進行研究的文獻較少。根據以上分析思路,研究中國財稅政策的環境治理效應,并提出環境財政體制優化與改革的方向與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基于此,本書以中國財政支出與稅收政策的環境治理效應為主線,在對財稅政策與環境質量關系的理論基礎和實證研究相關文獻梳理基礎上,針對中國地域廣闊和影響環境質量因素的復雜性使得我國各省環境污染治理效果差異較大,計算了各省環保財政支出的環境治理效應系數;實證檢驗財稅政策的環境治理總體效應;深入分析不同經濟因素水平下財稅政策對環境質量影響的差異程度,重點考察影響因素的門限效應;同時關于財稅政策對環境治理的長期影響、空間溢出效應及環境治理效率進行了實證檢驗;對比美國、歐盟及日本等發達國家環境治理財稅政策實施狀況,得出對中國環境財政體制改革的幾點啟示。具體而言,本書包括五部分八章,各部分及對應章節安排如下:*部分(*章)為問題的提出。首先介紹本書研究背景、研究目的與研究意義,其次梳理國內外文獻綜述并進行評述,然后引出本書研究的主要研究內容與技術路線、研究方法、主要概念界定、創新與不足。自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國力大幅度提升,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使中國環境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土地沙漠化、環境污染嚴重,當前中國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14年12月11日)。經濟的轉型升級,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已經成為擺在中國政府面前急需解決的重大現實問題。環境質量是生態環境保護問題的核心與基礎,從經濟學角度看,環境質量作為一項公共物品,受到環境污染負外部性與環境保護正外部性雙向影響。解決環境問題,需要消除或減少環境污染負外部性,加大環境保護正外部性。因為外部性的存在,必須依靠政府干預才能有效解決當前日趨嚴重的環境問題。迄今為止,經濟手段是國際公認的解決環境問題*為有效的辦法,財稅政策是政府干預解決環境問題*重要、*直接的經濟手段,其中財政政策主要通過正向激勵對環境保護正外部性進行補償,稅收政策主要通過逆向約束對環境污染負外部性進行懲罰。財稅政策是一個完整的有機整體,如果稅收政策不能達到預期的環境治理效果,則需要財政政策來彌補,只有財稅政策兩者協調發揮作用,方能取得較好的環境治理效果,而基于財稅視角對環境問題進行研究的文獻較少。根據以上分析思路,研究中國財稅政策的環境治理效應,并提出環境財政體制優化與改革的方向與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基于此,本書以中國財政支出與稅收政策的環境治理效應為主線,在對財稅政策與環境質量關系的理論基礎和實證研究相關文獻梳理基礎上,針對中國地域廣闊和影響環境質量因素的復雜性使得我國各省環境污染治理效果差異較大,計算了各省環保財政支出的環境治理效應系數;實證檢驗財稅政策的環境治理總體效應;深入分析不同經濟因素水平下財稅政策對環境質量影響的差異程度,重點考察影響因素的門限效應;同時關于財稅政策對環境治理的長期影響、空間溢出效應及環境治理效率進行了實證檢驗;對比美國、歐盟及日本等發達國家環境治理財稅政策實施狀況,得出對中國環境財政體制改革的幾點啟示。具體而言,本書包括五部分八章,各部分及對應章節安排如下:*部分(*章)為問題的提出。首先介紹本書研究背景、研究目的與研究意義,其次梳理國內外文獻綜述并進行評述,然后引出本書研究的主要研究內容與技術路線、研究方法、主要概念界定、創新與不足。第二部分(第二~三章)為本書研究的基礎。第二章為本書的理論及機理部分,主要涉及三個問題,一是闡述財稅政策促進環境治理的基礎理論;二是揭示財稅政策影響環境質量以及財稅政策通過影響經濟發展進而影響環境質量的內在邏輯;三是對比直接管制與經濟手段、許可證與財稅手段等政策路徑。第三章為本書的現狀部分,主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是全國、東中西部地區以及38個工業行業的工業廢水、工業廢氣、工業固體廢棄物等近20年排放總量、排放達標情況及排放趨勢;二是從環保財政支出、環境污染治理投資、財政轉移支付、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政府綠色采購等介紹中國財政政策實施現狀;三是介紹中國環境保護有關的稅種、稅收政策、正式環境保護稅、節能減排稅收優惠等稅收政策的實施現狀。第三部分(第四~六章)為實證研究部分。第四章側重分析中國財稅政策對環境治理的總體影響效應,主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是各省環保財政支出的環境治理效應是否有差異?在區域經濟發展理論基礎上,參照投入—產出比,利用各地區環保財政支出占全國環保財政支出的比重與各地區工業“三廢”排放量占全國工業“三廢”排放量的比重之比來代表環保財政支出環境治理效應系數,按系數值域把中國30個省份分成兩個區域。二是中國財稅政策的環境治理效應究竟如何?財稅政策是否通過經濟發展影響環境質量?財政政策方面,利用2007~2015年中國30個省份(西藏、港澳臺除外)面板數據建立面板模型,考察中國環保財政支出的環境治理直接與間接雙重效應,并分區域檢驗環保財政支出的環境治理總效應、直接效應及間接效應。稅收政策方面,選擇與環境密切相關的資源稅、耕地占用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車船稅、排污費等稅種,利用2003~2015年省級面板數據考察其環境治理總效應、直接與間接效應。三是稅收政策在工業行業中的環境治理效應如何?利用2007~2015年41個工業行業面板數據考察城市維護建設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車輛購置稅、車船稅、耕地占用稅五種工業行業稅種的環境治理效應。第五章側重分析中國財稅政策對環境治理的門檻效應。主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中國財稅政策的環境治理效應是否受到其他經濟因素的影響?借鑒Hansen面板門限回歸模型檢驗影響財稅政策與環境質量之間關系的主要因素、產業結構、能源消費結構、技術創新、經濟發展水平、對外開放等是否存在門限效應。二是各經濟因素對財稅政策的環境治理效應影響程度如何?由門檻值生成虛擬變量,考察加入虛擬變量以后各影響因素的變化趨勢。第六章側重分析中國財稅政策對環境治理的長期影響、空間溢出效應及效率。主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是中國財稅政策對環境治理是否具有長期影響?利用PVAR模型分析財稅政策、經濟發展水平與環境質量之間的互動關系,利用方差分解方法分析財稅政策對工業“三廢”排放強度的貢獻度。二是財稅政策對環境治理是否具有空間溢出效應?利用空間面板杜賓模型考察財稅政策除了影響本地區環境治理效果外,是否對周邊地區環境質量具有空間溢出效應。三是中國財稅政策的環境治理效率如何?將財政與稅收政策綜合考慮,根據投入產出原理,以中國環境污染治理投入、節能減排稅收優惠為投入變量,以一般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量、工業二氧化硫去除量、工業廢水排放達標量、“三廢”綜合利用產品產值、工業煙粉塵去除量為產出變量,利用DEA—BCC模型對中國各省環境治理效率進行測算。并以測算的環境治理效率值為基礎,分析地方政府環境治理效率存在的差異及產生差異的原因。第四部分(第七章)為國際比較研究。側重借鑒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環境治理的財稅政策經驗并得出啟示。主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發達國家環境治理方面的財稅政策實施狀況如何?介紹美國、歐盟各國及日本等發達國家環境治理相關的財政與稅收政策實施狀況。二是發達國家環境治理的財稅政策對中國有何啟示?借鑒發達國家環境治理財稅政策的經驗,改革中國環境財稅政策。第五部分(第八章)為研究結論及政策建議。在前文研究基礎上,得出研究結論并針對我國財稅政策特點,構建環境財政體制改革的路徑。依據整個分析及研究結論,作者提出以下政策建議:一是基于環境保護需求的財政體制改革;二是完善環境財政支出政策,應從加大環境保護財政支出、完善政府綠色采購制度及完善財政轉移支付著手;三是完善環境稅收政策方面,應從改革現有環境相關稅種與完善環境保護稅雙管齊下;四是強化環境政策的搭配與組合;五是充分考慮外部經濟因素對財稅政策環境治理效應的影響。本書由本人博士論文拓展而來,本人希望本書的出版能夠拓展社會各界
中國財稅政策的環境治理效應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在對財稅政策與環境質量關系的理論基礎和實證研究相關文獻梳理基礎上,采用多種研究方法,系統全面考察中國現有財稅政策的環境治理總體效應、門檻效應,并從財稅融合視角,考察財稅政策對環境質量的長期影響、對周邊地區環境質量的空間溢出效應及環境治理的效率;進一步地在借鑒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環境治理財稅政策經驗的基礎上得出對中國的啟示,根據實證結果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有助于我國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達到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助推實現“美麗中國”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戰略目標。
中國財稅政策的環境治理效應研究 目錄
第二章“財稅政策—經濟增長—環境質量”:理論及機理 **節財稅政策促進環境治理的基礎理論 第二節“財稅政策—經濟增長—環境質量”:作用機理 第三節環境政策路徑選擇
第三章中國環境污染現狀與財稅政策實施狀況 **節中國環境污染現狀 第二節促進環境治理的財政政策實施狀況 第三節促進環境治理的稅收政策實施狀況 第四節本章小結
第四章中國財稅政策的環境治理總體影響效應分析 **節基于省級面板數據的財政政策環境治理總效應分析 第二節基于省級面板數據的稅收政策環境治理總效應分析 第三節基于工業行業面板數據的稅收政策環境治理效應分析 第四節本章小結
第五章中國財稅政策對環境治理的門檻效應分析 **節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門檻模型估計原理 第三節財政政策對環境治理的門檻效應分析 第四節稅收政策對環境治理的門檻效應分析 第五節本章小結
第六章中國財稅政策對環境治理的長期影響、空間溢出效應及效率分析 **節中國財稅政策對環境治理的長期影響 第二節中國財稅政策對環境治理的空間溢出效應分析 第三節中國財稅政策的環境治理效率分析 第四節本章小結 第七章發達國家環境治理的財稅政策經驗借鑒與啟示 **節美國環境治理的財稅政策 第二節歐盟環境治理的財稅政策 第三節日本環境治理的財稅政策 第四節發達國家環境治理的財稅政策對中國的啟示 第五節本章小結
第八章研究結論、政策建議及研究展望 **節研究結論 第二節政策建議 第三節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后記
中國財稅政策的環境治理效應研究 作者簡介
女,重慶人。2018年6月畢業于重慶大學應用經濟學專業,獲經濟學博士學位。現供職于重慶科技學院法政與經貿學院;主要從事統計學、西方經濟學等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環境治理、區域經濟及統計理論與方法;出版教材3部,主持省部級課題2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課題研究2項,省部級課題5項,發表學術論文12篇,其中在《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等CSSCI高水平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6篇;獲得重慶市發展研究獎三等獎一次,指導學生參加全國市場營銷技能大賽獲得一等獎一次,獲得全國優秀指導教師榮譽稱號一次。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二體千字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自卑與超越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