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發展的經濟學分析/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叢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9140699
- 條形碼:9787309140699 ; 978-7-309-14069-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綠色發展的經濟學分析/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叢書 本書特色
本書從政治經濟學的視角對現有的綠色發展理論作了全面的述評,指出綠色發展的選擇源自政治經濟的動力,從黨、政、企、民的視角,考察了綠色發展治理體系,基于環境經濟政策對綠色發展政策進行了評估分析,對綠色發展法律法規作了法經濟學分析,并以全球氣候變化應對為例,闡釋了綠色發展的國際政治經濟學維度。*后,對企業環境信息披露進行了政治經濟學分析。
綠色發展的經濟學分析/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叢書 內容簡介
本書從政治經濟學的視角對現有的綠色發展理論作了全面的述評,指出綠色發展的選擇源自政治經濟的動力,從黨、政、企、民的視角,考察了綠色發展治理體系,基于環境經濟政策對綠色發展政策進行了評估分析,對綠色發展法律法規作了法經濟學分析,并以全球氣候變化應對為例,闡釋了綠色發展的國際政治經濟學維度。*后,對企業環境信息披露進行了政治經濟學分析。
綠色發展的經濟學分析/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叢書 目錄
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的環境保護
**編 綠色發展的經濟學分析
第1章 統籌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經濟學分析
1.1 引言
1.2 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的經驗關系: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提出、含義和成因
1.3 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的邏輯和因果關系:理論解釋
1.4 統籌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通道及構建
1.5 小結
第2章 “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經濟學含義再思考
第3章 環境質量的收斂和經濟增長——論世紀的自然資本與不平等
3.1 引言
3.2 自然資本
3.3 有關自然資本的收斂趨勢
3.4 自然資本收斂趨勢對于收入平等的影響
3.5 總結:馬爾薩斯結論的現代意義
第4章 社會資本、技術擴散與可持續發展
4.1 引言
4.2 技術擴散與可持續發展
4.3 技術擴散過程中的供給與需求
4.4 社會資本與技術擴散的需求過程
4.5 結論以及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第5章 “強”與“弱”的可持續發展
5.1 引言
5.2 可持續發展含義的“經濟學”與“生態學”之爭
5.3 有關建立可持續性衡量標準的討論
5.4 弱與強的可持續發展
5.5 總結
第6章 城市“承載力”的經濟學分析——城市可以有多大?
6.1 引言
6.2 美麗主義:“承載力”挑戰下的經濟學范式
6.3 承載力與城市的規模
6.4 結論
第7章 **氣候變化應對的經濟學分析:基于成本收益的視角
7.1 引言
7.2 **氣候變化應對框架的成本收益計算
7.3 碳排放價格、參與度與成本收益分析
7.4 **應對氣候變化框架的成本收益模型
7.5 模型的應用
7.6 總結
第二編 綠色發展的治理與政策分析
第8章 江蘇省環境經濟政策評估分析
8.1 引言
8.2 環境經濟政策評估的綜述
8.3 江蘇省環境經濟政策分析
8.4 江蘇省環境經濟政策歸納
8.5 結論及建議
第9章 環境稅費的綠色投資效應分析——基于省級面板數據的研究
9.1 引言
9.2 文獻回顧與概念界定
9.3 排污費對企業綠色投資影響的實證分析
9.4 結論與政策建議
**0章 環保公共支出、資本化程度與經濟增長
10.1 引言
10.2 環境公共支出與環境庫茲涅茨曲線
10.3 環境公共支出與經濟增長
10.4 預算約束以及不同的支出收益率
10.5 小結
**1章 長江三角洲地區環境保護投資與經濟增長的比較分析
11.1 引言
11.2 長三角城市環境保護投資的現狀分析
11.3 長三角城市環境保護投資的矛盾分析
11.4 長三角區域環境保護投資發展的前景分析
11.5 結語
**2章 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的實踐與理論
12.1 引言: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的由來
12.2 主要發達**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現狀
12.3 中國在企業環境信息披露上的政策實踐
12.4 企業環境信息披露:內容、激勵和效應
12.5 總結
**3章 不同環境信息披露對信貸規模的差異化影響——基于滬市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
13.1 引言
13.2 文獻回顧與研究假設
13.3 研究設計與描述性統計
13.4 描述性統計
13.5 實證結果分析
13.6 結論
**4章 浙江省綠色金融改革中的環境信息共享機制對策研究
14.1 引言
14.2 浙江省銀行機構收集和共享企業環境信息的實踐進展
14.3 浙江省銀行機構收集和共享企業環境信息的主要問題與挑戰
14.4 對策和建議
**5章 綠色發展與轉型——基于能源環境的硬約束
15.1 重塑中國經濟轉型的認知基礎
15.2 能源環境約束下的中國經濟轉型
15.3 中國經濟轉型的“綠色之路”
**6章 綠色發展視角下的自貿區建設與經濟轉型
16.1 自貿區建設的背景
16.2 自由貿易與環境保護的關系:理論與實踐
16.3 自貿區建設的環境效應分析
16.4 自貿區如何與“綠色發展”協同:政策及展望
16.5 結語
**7章 環境訴訟的法經濟學分析——小嶺水泥廠訴環保部的福利困境
17.1 小嶺水泥廠訴環保部的案由
17.2 分析視角
17.3 福利分析
17.4 本案的啟示
**8章 居民階梯電價用電消費彈性調研和分析
18.1 引言
18.2 相關研究回顧
18.3 上海市居民用電調研
18.4 階梯電價展望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綠色發展的經濟學分析/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叢書 作者簡介
李志青,經濟學博士,環境經濟學者。美國耶魯大學、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德國哥廷根大學、康斯坦茨大學訪問學者。現為復旦大學經濟學院講師,并擔任復旦大學環境經濟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上海市宏觀經濟學會環境經濟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
主要研究領域為環境經濟學、能源與氣候變化經濟學,包括綠色發展、綠色經濟和金融等理論與應用問題,主講“環境經濟學”“人口資源環境經濟學”“能源與氣候變化經濟學”“中國當代經濟”等課程。曾主持國家和省部級等多項課題研究,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等獎等獎項,獲2013年度上海“浦江人才”稱號,出版專著2本,教材1本,在各類期刊發表文章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