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政治經濟學史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666036
- 條形碼:9787509666036 ; 978-7-5096-6603-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政治經濟學史論 本書特色
政治經濟學既是現代經濟學的源頭,又是新時代中國經濟學科的核心部分。 本書將循學科流變線條,以方法論為判斷其發展變化的標準進行分析和論證。 本書的結論是,古典經濟學是社會經濟學,而真正的政治經濟學是前古典的重商主義經濟學。
政治經濟學史論 內容簡介
《政治經濟學史論》從學科史的角度,按照方法論標準考察了不同含義的政治經濟學,并嘗試回答了以下問題:為什么批評重商主義的古典經濟學者接受了重商主義者提出的政治經濟學概念?為什么作為古典學派理念繼任者的新古典經濟學者又拋棄了古典學派的政治經濟學稱謂?政治經濟學的原始含義是什么?古典經濟學者是否誤用了政治經濟學術語?《政治經濟學史論》的研究意義在于,厘清政治經濟學的核心內涵,不僅有利于消除當前學科含義的不確定性和跨學科間的混用,而且為解釋當前各國經濟發展中政府的作用,特別是美國特朗普政府的“重商主義”政策和中國特色的經濟發展道路提供借鑒。
政治經濟學史論 目錄
**章 學科流變中的浮與沉
**節 重商主義者*早提出政治經濟學
第二節 古典學者為什么繼承政治經濟學
一、古典學者使用了政治經濟學
二、接受政治經濟學的原因
第三節 新古典學者拋棄政治經濟學的原因
一、取消政治經濟學的背景分析
二、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經濟學的科學化
第二章 政治經濟學新定位的合理性
**節 新古典經濟學的合理性論證
一、學術與政策區分的合理性
二、社會與政治分開的合理性
第二節 科學化的結果是新古典經濟科學
結論
第三章 后政治經濟學的問題與缺失
**節 古典經濟政策的倫理學分析
一、福利經濟學的單一化
二、古典學者的多元價值觀
三、福利經濟學價值多元化的必要性與合理性
第二節 理論體系的邏輯困境
一、理論困境
二、困境分析及其后果
第三節 古典政策體系分析:應用問題
一、關于古典學者的一般政策原則的爭議與問題
二、古典學者的具體政策主張
三、古典學者的政策辯護策略是否有效
第四章 新政治經濟學的歸屬之爭
**節 新政治經濟學:政治學還是經濟學?
第二節 新政治經濟學:實證的還是規范的?
第三節 新政治經濟學:理論的還是應用的?
結論
第五章 厘清政治經濟學的原意
**節 政治經濟學概念的詞源探究
第二節 政治經濟學的語義分析
第三節 政治經濟學的語境分析
第四節 政治經濟學的邏輯與政策主張
第五節 政治經濟學的特點
第六節 對孟克列欽政治經濟學的評價
第六章 18世紀政治經濟學的發展:前古典與古典的爭議
**節 重商主義的發展與古典自由主義的誕生
一、斯圖亞特追隨孟克列欽的重商主義
二、斯密的自由主義經濟思想的誕生
第二節 斯圖亞特和斯密的對比
一、政治經濟學的范圍之爭:國家還是社會經濟
二、政治經濟學的理論體系之爭:宏觀還是微觀問題
三、政治經濟學的規范判斷與政策之爭:干預還是放任
四、兩者使用的方法論相近
第三節 整體評價
一、對斯圖亞特和斯密的評價
二、對重商主義和古典體系的評價
三、對兩種政治經濟學的評價
結論
第七章 19世紀政治經濟學的傳承:國家經濟學及其爭議
**節 政治經濟學的學術傳承:歷史學派的國家經濟學
一、關于歷史學派
二、歷史學派與德國官房學派
三、歷史學派與重商主義
第二節 國家經濟學的理論體系的爭議
一、歷史學派對政治經濟學的再辨析
二、關于奧地利學派對國家經濟學研究批判的討論
第三節 關于方法論的爭論
一、關于歸納法與演繹法之爭
二、關于整體論和個體論的討論
三、關于實在論和唯名論的爭論
第四節 關于政治經濟學的再討論
第八章 國家干預的經驗證據與理論爭議
**節 國家干預是近代經濟革命的決定性變量
一、18世紀英國的崛起:國家干預不是例外
二、19世紀工業革命:歐洲國家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三、20世紀東亞的崛起:發展型國家的理論與實踐
第二節 關于國家干預的爭議
一、自由主義的反干預觀點及爭議
二、國家主義的干預主張
三、總結性評論
第九章 復興政治經濟學:回歸前古典
**節 回歸前古典的必要性
一、可以克服經濟學的價值觀單一性問題
二、可以解決前述理論困境,填補理論缺口
三、可以解釋主流經濟學無法解釋的事實
第二節 結論與待研究的問題
一、國家經濟學與社會經濟學是否是宏微觀二分法前奏
二、如何應用演繹律則模型找回國家
三、如何發展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
參考文獻
致謝
政治經濟學史論 節選
《政治經濟學史論》: 按照門格爾(2007年,第19-20頁)的觀點,孟克列欽的著作是有關國民經濟的理論一實用科學的總和(包括理論經濟學、經濟政策和財政科學).或“學科統合所形成之整體”,基本上屬于實用經濟學。在筆者看來,孟克列欽時代,這種做法非常正常,畢竟是經濟學發展的早期階段。 盡管在17世紀格勞修斯、普芬多夫等在經院哲學的基礎上提出了自然法哲學,但總體上,17世紀的大部分時間內法國的政治經濟學文獻主要涉及的是民族主義精神①、國家財政、貨幣問題和農業改進及稅收等。政治經濟學的本質就是建設民族國家。孟克列欽的政治經濟學的目的是用有關為增強國家榮耀應如何統治的知識啟蒙國王(Magnusson,1994: 178)。他把收集財富作為保持以國王為中心而組織起來的穩定的法國社會秩序的工具,**次提出了一些后來成為標準的重商主義思想的重要原理(布里德爾,1996年,第584頁)。 孟克列欽的目標是在一個超越亞里士多德將經濟學定義家庭管理的系統整體中整合那些不同的線條。他首先強調了法國可以而且必須達到自給自足,因為法國有豐富的農業和其他自然資源,她的人口眾多且勤勞。他還特別強調建立制造業(主要涉及紡織業和金屬工藝制造業)的重要性,這樣法國就可以自我維持。為了制造業的繁榮,必須限制所有的外國進口,因為它對紡織業和金屬工業都很重要(Magnusson,1994: 184)。他還希望限制或至少制定對外國商人在法國的居住、工作和貿易的嚴厲限制。通過深度吸收博丹的觀點,他強烈地鼓吹對進出口征收關稅,并認為法國的原材料如小麥、葡萄酒、鹽和羊毛等應該留在國內。他甚至強調外國購買法國物件少是好事,將更多地留給法國自己。為了流人金銀,他認為對外出口特別重要。國家管制和經濟政策的目標主要是根除經濟發展中的障礙,特別是消除在法外國人和法國人的懶惰。這些經濟政策不僅在拉菲馬斯時代開始推行,而且在柯爾貝爾時代依然存在。總之,這種政策的核心是自給自足,對外貿易不被視為是提供經濟增長和增加繁榮的東西。專制國家(Dirigiste State)被認為是經濟發展的先決條件(Mag-nusson,1994: 185),而經濟繁榮又是國家強大的前提條件,使其能同世界其他國家成功地競爭(包括軍事)(Magnusson,2009: 26)。 對于如何管理好國家,孟克列欽的政策主張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就其規范判斷而言,孟克列欽強調公共效用與私人效用之間的和諧一致,同時還強調,為了確保這種和諧一致,人們必須意識到政治介入的必要性。另外,國家理由的理論家傾向于強調個體效用的犧牲以滿足公共利益的要求(基奧恩,2012年,第272頁)。也就是說,與這一道德研究傳統的許多后繼者不同,他不相信一般的普通人可以在一種錯綜復雜的社會風習中獨立地引導自身對利益的追求。相反,他倒是相信一種開明的(Enlightened)絕對主義政治(基奧恩.2012年,第280頁)。 自從中世紀以來,公共效用與私人效用的概念已經很常見,可以輕易地討論兩者孰輕孰重的問題。“但無論如何,當公共效用與私人效用發生直接沖突時,無論這種公共效用是指*大多數個體的利益,還是某種比個體之間的加總更大的整體性的善,公共效用都優先于私人效用,這在17世紀之前已經被人們廣為接受”(基奧恩,2012年,第271頁)。這和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沒有什么不同。 從道德哲學的角度看,孟克列欽比舊的“顧問行政官”更強烈地將經濟同國家和國王的責任聯系起來(Magnusson,1994: 179)。他眼中的國家管理者充滿了與絕對主義者特別相近的圖景。他曾談到,要將整個的藝術與科學聯結到一個單一而秩序良好的鎖鏈中,而這個鎖鏈由至高無上的治理者所掌控,就像天地的黃金鎖鏈由朱庇特所掌控一樣。他曾懇求法國國王要按這樣一種神性來形塑自身的行為,“從*小的東西到*壯觀的事物,他都給予其存在并維持其存在”。除了模仿上帝和明智的自然,他還力勸國王去模仿太陽,在*為光輝和*為榮耀的人世中,去做那種“每個人都能參與其中”的事情,如同我們今天所說的那樣,即提供那種*終的集體之善,即陽光。他希望,國王們要以無與倫比的愉悅去做那些對整個世界都有益的光輝之事(基奧恩,2012年,第281頁)。 ……
政治經濟學史論 作者簡介
胡明,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教授。曾在《經濟研究》《金融研究》等期刊發表論文多篇,出版《經濟學實證方法與價值中立原則研究》著作。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隨園食單
- >
自卑與超越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朝聞道
- >
經典常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