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輯)(第二版)本草衍義(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408454
- 條形碼:9787521408454 ; 978-7-5214-0845-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輯)(第二版)本草衍義(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 本書特色
《本草衍義》,原名《本草廣義》,20卷,宋·寇宗奭撰,成書于宋政和六年(1116年)。此書旨在推衍《嘉佑本草》、《本草圖經》二書未盡之義,故名“衍義”。全書二十卷,又目錄一卷。首列序例三卷,論述本草原始、五味五氣、攝養之道、治病八要、用藥劑量、炮制諸法、州土所宜、貯藥用藥之法以及若干醫案:后載藥品十七卷,按玉石、草、木、禽獸、蟲魚、果菜、米谷分類排列。全書共列藥目467條,載藥570余種,均出自《嘉佑本草》。每藥目下寇氏廣泛參考歷代文獻,結合個人辨識及用藥經驗,闡述前入未盡之意,在探求藥物來源、鑒別藥材真偽方面頗多心得發揮,在藥性研究上也有諸多建樹。尤其是寇氏嘗試運用《素問》的理論闡釋藥效,這種方法至金元時期才得到系統化的發展。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此書又在北宋與金元本草學發展過程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此書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在本草學中也占有較為重要的地位。
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輯)(第二版)本草衍義(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 內容簡介
《本草衍義》,原名《本草廣義》,20卷,宋·寇宗奭撰,成書于宋政和六年(1116年)。此書旨在推衍《嘉佑本草》、《本草圖經》二書未盡之義,故名“衍義”。全書二十卷,又目錄一卷。首列序例三卷,論述本草原始、五味五氣、攝養之道、治病八要、用藥劑量、炮制諸法、州土所宜、貯藥用藥之法以及若干醫案:后載藥品十七卷,按玉石、草、木、禽獸、蟲魚、果菜、米谷分類排列。全書共列藥目467條,載藥570余種,均出自《嘉佑本草》。每藥目下寇氏廣泛參考歷代文獻,結合個人辨識及用藥經驗,闡述前入未盡之意,在探求藥物來源、鑒別藥材真偽方面頗多心得發揮,在藥性研究上也有諸多建樹。尤其是寇氏嘗試運用《素問》的理論闡釋藥效,這種方法至金元時期才得到系統化的發展。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此書又在北宋與金元本草學發展過程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此書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在本草學中也占有較為重要的地位。
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輯)(第二版)本草衍義(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 目錄
序例上衍義總敘
卷之二
序例中
卷之三
序例下
卷之四
玉泉
丹砂
空青
綠青
云母
石鐘乳
樸硝
芒硝
硝石
英硝
礬石
滑石
紫石英
白石英
赤石脂
白石脂
石中黃子
婆娑石
無名異
菩薩石
卷之五
金屑
銀屑
水銀
水銀粉
雄黃
雌黃
石硫黃
陽起石
凝水石
石膏
磁石
理石
鐵礦
食鹽
太陰玄精石
密陀僧
桃花石
花乳石
珊瑚
瑪瑙
石花
石蟹
……
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輯)(第二版)本草衍義(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 節選
《本草衍義(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 夫安樂之道,在能保養者得之。況招來和氣之藥少,攻決之藥多,不可不察也。是知人之生須假保養,無犯和氣,以資生命。才失將護,便致病生,茍或處治乖方,旋見巔越。防患須在閑日,故日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此圣人之預戒也! z養之道,莫若守中,守中則無過與不及之害。經曰:春秋冬夏,四時陰陽,生病起于過用。蓋不適其性,而強去為逐,強處即病生。五臟受氣,蓋有常分,用之過耗,是以病生。善養生者,既無過耗之弊,又能保守真元,何患乎外邪所中也。故善服藥,不若善保養。不善保養,不若善服藥。世有不善保養,又不善服藥,倉卒病生而歸咎于神天。噫!是亦未嘗思也,可不謹歟! 夫未聞道者,放逸其心,逆于生樂。以精神徇智巧,以憂畏徇得失,以勞苦徇禮節,以身世徇財利,四徇不置,心為之病矣。極力勞形,噪暴氣逆,當風縱酒,食嗜辛咸,肝為之病矣。飲食生冷,溫涼失度,久坐久臥,大飽大饑,脾為之病矣。呼叫過常,辨爭陪答,冒犯寒暄,恣食咸苦,肺為之病矣。久坐濕地,強力入水,縱欲勞形,三田漏溢,腎為之病矣。五病既作,故未老而贏,未贏而病,病至則重,重則必斃。嗚呼,是皆弗思而自取之也。衛生之士,須謹此五者,可致終身無苦。經曰:不治已病治未病,正為此矣。 夫善養生者養內,不善養生者養外。養外者實外,以充快悅澤,貪欲恣情為務,殊不知外實則內虛也。善養內者實內,使臟腑安和,三焦各守其位,飲食常適其宜。故莊周曰:人之可畏者,衽席飲食之間,而不知為之戒者,過也。若能常如是畏謹,疾病何緣而起?壽考焉得不長?賢者造形而悟,愚者臨病不知,誠可畏也! 》蛉崆殡y綰而不斷,不可不以智慧決也,故幃箔不可不遠。斯言至近易,其事至難行。蓋人之智慧淺陋,不能勝其貪欲也。故佛書曰:諸苦所因,貪欲為本,若滅貪欲,何所依止。是知貪欲不滅,苦亦不滅,貪欲滅,苦亦滅。圣人言近而指遠,不可不思,不可不懼。善攝生者,不勞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禍患何由而致也! 》蛉酥詺庋獮楸荆酥∥从胁幌葌錃庋,世有童男室女,積想在心,思慮過當,多致勞損。男則視色先散,女則月水先閉。何以致然?蓋愁憂思慮則傷心,心傷則血逆竭。血逆竭,故神色先散而月水先閉也;鸺仁懿,不能榮養其子,故不嗜食。脾既虛,則金氣虧,故發嗽,嗽既作,水氣絕,故四肢干。木氣不充,故多怒。鬢發焦,筋痿。俟五臟傳遍,故卒不能死,然終死矣。此一種于諸勞中*為難治,蓋病起于五臟之中,無有已期,藥力不可及也。若或自能改易心志,用藥扶接,如此則可得九死一生。舉此為例,其余諸勞,可按脈與證而治之! 》蛑尾∮邪艘。八要不審,病不能去。非病不去,無可去之術也。故須審辨八要,庶不違誤。其一日虛,五虛是也。脈細、皮寒、氣少、泄利前后、瞀食不入,此為五虛。 ……
- >
巴金-再思錄
- >
唐代進士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回憶愛瑪儂
- >
二體千字文
- >
姑媽的寶刀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