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輯)(第二版)松厓醫徑(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408355
- 條形碼:9787521408355 ; 978-7-5214-0835-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輯)(第二版)松厓醫徑(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 本書特色
《松厓醫徑》,明·程玠著。全書共四卷,分為前、后二集,前集論述傷寒及傷寒諸證、六經分屬病證、五臟和命門脈證,并附治病合用藥方165首,包括湯類、飲煎類、散類、丸類等。后集分述內科雜病,兼及外科、婦科、兒科、目齒等病證證治,是一部綜合性著作。程氏鉆研《傷寒雜病論》頗有心得,臨床診治均宗仲景之旨,提出“雜病準傷寒治法”的觀點:認為古人之方雖為一病而設,亦可數處兼用。如:四君子湯可以補氣,可以調氣,可以降氣,凡涉于氣證者皆可用之;四物湯可以補血,可以調血,又可止血,凡涉及血證者皆可用之。又宗前賢“肝腎同歸于一治”之說,闡述“心肺亦當同歸一治”之論,均可開惠后學。程氏深究脈學,多有發揮,嘗謂:“治病之要,不過切脈辨證處治三者而已,三者之中,又以切脈為先。”故將五臟及命門分為六圖,各以臟腑附之,俱分浮中沉三候,浮沉之中又分遲數平,遲數之中又分虛實冷熱,舉其要而括為圖說,各具其證與方藥。所錄皆常用之方等
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輯)(第二版)松厓醫徑(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 內容簡介
《松厓醫徑》,明·程玠著。全書共四卷,分為前、后二集,前集論述傷寒及傷寒諸證、六經分屬病證、五臟和命門脈證,并附治病合用藥方165首,包括湯類、飲煎類、散類、丸類等。后集分述內科雜病,兼及外科、婦科、兒科、目齒等病證證治,是一部綜合性著作。程氏鉆研《傷寒雜病論》頗有心得,臨床診治均宗仲景之旨,提出“雜病準傷寒治法”的觀點:認為古人之方雖為一病而設,亦可數處兼用。如:四君子湯可以補氣,可以調氣,可以降氣,凡涉于氣證者皆可用之;四物湯可以補血,可以調血,又可止血,凡涉及血證者皆可用之。又宗前賢“肝腎同歸于一治”之說,闡述“心肺亦當同歸一治”之論,均可開惠后學。程氏深究脈學,多有發揮,嘗謂:“治病之要,不過切脈辨證處治三者而已,三者之中,又以切脈為先。”故將五臟及命門分為六圖,各以臟腑附之,俱分浮中沉三候,浮沉之中又分遲數平,遲數之中又分虛實冷熱,舉其要而括為圖說,各具其證與方藥。所錄皆常用之方,每可互通,且頗多藏之不予示人的秘傳效方,可資臨床參考和借鑒。
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輯)(第二版)松厓醫徑(第2版)/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讀本 目錄
雜病準傷寒治法
傷寒傷風辨證
傷寒證
傷風證
傷寒見風傷風見寒
傷寒傷風傳至肌肉
傳經
傳少陽
傳陽明經
傳三陰經
結胸以下皆壞癥也
痞
蓄血
發黃
發斑陰證附條下
疰病陰痓附條下
傷寒治法
傷寒壞病變證
傷風附
辨傷寒潮熱形證死訣
辨外證九候死訣
入患門察形證訣
六經分屬病證
治病合用藥方
后集
中風一
中寒二
中暑三
中濕四
感冒五
內傷六
郁證七
痰飲八
咳嗽九
瘧證十
泄瀉十一
痢十二
嘔吐惡心十三
吞酸十四
嘈雜暖氣十五
梅核氣十六
水腫臌脹十七
虛損十八
勞怯十九
頭痛二十
心痛二十一即胃脘痛
腹痛二十二
腰痛二十三
氣證二十四
……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推拿
- >
我與地壇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