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醫院人力資源價值升華:醫院人性化管理實踐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531494
- 條形碼:9787302531494 ; 978-7-302-53149-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醫院人力資源價值升華:醫院人性化管理實踐 本書特色
《醫院人力資源價值升華:醫院人性化管理實踐》以人性化管理為題,并不是為了趕時髦,通過上述內容想說明人性化管理必須是建立在相當理性、相當規范的基礎上的法制化管理,它必須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人性化的本源性、人性化的適用性、人性化的技術性、人性化的終極性。結構簡單,每章的*節為引言,闡述本章的要點,以下逐節展開,小節標題即為本節內容的概括,讀者覺得哪一節有意思,可以揀著看,不對胃口的,就輕輕翻過。 第四章談人性化管理的實踐,有若干對應的個案。個案不代表整體,但缺少個案就缺少說服力,讀者也可以有選擇性地翻閱。
醫院人力資源價值升華:醫院人性化管理實踐 內容簡介
《醫院人力資源價值升華:醫院人性化管理實踐》以人性化管理為題,并不是為了趕時髦,通過上述內容想說明人性化管理必須是建立在相當理性、相當規范的基礎上的法制化管理,它必須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人性化的本源性、人性化的適用性、人性化的技術性、人性化的優選性。結構簡單,每章的節為引言,闡述本章的要點,以下逐節展開,小節標題即為本節內容的概括,讀者覺得哪一節有意思,可以揀著看,不對胃口的,就輕輕翻過。 第四章談人性化管理的實踐,有若干對應的個案。個案不代表整體,但缺少個案就缺少說服力,讀者也可以有選擇性地翻閱。
醫院人力資源價值升華:醫院人性化管理實踐 目錄
目 錄
第 一 章 人 人性 人性化 1
**節 引 言 1
第二節 兩筆的“人”字 1
第三節 自然的人 5
第四節 人文的人 7
第五節 醫學的人 13
第六節 人性的多面性 19
第七節 人性化視野 24
第 二 章 人性化管理特質 27
**節 引 言 27
第二節 人性化管理的特征 28
第三節 人性化管理的境界 29
第四節 人性化管理的度與數 33
第五節 人性化管理的剛與柔 35
第六節 人性化管理的差異性 37
第七節 人性化管理的適應性 39
第八節 人性化管理的關聯性 41
第 三 章 人性化管理綱要 45
**節 引 言 45
第二節 管理者 45
第三節 管理對象 50
第四節 物品管理 52
第五節 情感管理 55
第六節 技術管理 62
第七節 品質管理 65
第八節 后勤保障管理 71
第九節 風險管理 73
第 四 章 人性化管理實踐 76
**節 引 言 76
第二節 人本至上 77
第三節 物盡善用 84
第四節 情意無疆 88
第五節 技高人瑞 91
第六節 德行天下 97
第七節 小事大用 106
第八節 化景生趣 110
第 五 章 人性化管理誤區 119
**節 引 言 119
第二節 夸夸其談 119
第三節 急功近利 121
第四節 盲目跟進 122
第五節 斷章取義 124
第六節 左搖右擺 125
第七節 欺世盜名 126
結 語 128
參考文獻 132
醫院人力資源價值升華:醫院人性化管理實踐 節選
第 一 章 人 人性 人性化 **節 引 言 宇宙間越是簡單的東西,越難用一兩句話說清楚。比如“水”,我們一天都離不開它,*簡單的總結是一句話:水是一切生命之源。 確實,沒有水,就沒有生命的起源、進化、繁榮。這個道理幾乎人人都懂,可要問“水是什么”,估計很多人想半天,搜腸刮肚,還是說不明白,結果往往令人大失所望。 如果回答說是“能流動的液體”,但已知水有三種狀態:液態、固態和氣態,液態只是其中的一種,而且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液態的東西,它們并不一定是水。 用水的分子式回答:H2O。那等于沒有回答,結果仍然是一樣的:說的人說不清楚,聽的人聽不明白。 同樣以我們自身為例,問什么叫人或者人是什么?還是三言兩語說不明白的。而越是說不明白的東西,就越想弄清楚,這個過程就是做學問。而做學問能做到深入淺出,并讓人無懈可擊,那就是大學問家了。 本書的主題是人性化管理,在談人性化管理之前,必須粗略了解一下什么叫人性化。追本溯源,要知道什么是人性化,必須先了解什么是人性、什么是人。要說人,得先從漢語的“人”字說起。 第二節 兩筆的“人”字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使用的語言文字也多種多樣。以漢族為主體的漢語言文字,是世界上使用時間*長,使用人口*多的語言文字之一。 漢語言文字的特點: (1)變化幅度*小,許多文字從創制出來,一直沿用數千年,而且字型變化不大,如日、月、水、田、井等; (2)組詞能力強,不用新造詞語,用已有的詞匯,就能組合出當今*需要和*流行的詞語,如電腦、手機、共享單車等; (3)同義詞、近義詞、反義詞豐富,使用較為精準,不同的語境產生不同的意思,并有詩性,如浪蕩、浪漫、浪子、浪人、浪跡等; (4)筆畫剛柔有度,布局均勻,形成的文字方而圓潤,書寫特別有美感,如崗、巖、淼、凱、容等; (5)偏旁、部首有意有象,一些字一看就心領神會,如甜、鼾、咬、凼、爬等; (6)音節中元音較多,易于誦讀,讀起來節奏感強,如陽、光、波、放、強等。 但漢語言文字也有一些缺陷,首先是筆畫多,有轉折,書寫不易;其次是一音多字、詞,分辨起來不容易。因此漢語言文字也是世界公認的*難學的語言文字之一。 漢語言文字的起源比較古老,可能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了雛形。但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文字,應該是在3000多年前的奴隸社會早期。由于*早的文字是刻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的,因此被稱為甲骨文。到目前為止,發現和有記錄的甲骨文僅有4000多字,能識別和讀出的僅有2800多字,還有2000多字沒有被破譯。這些文字,絕大多數是當時王室占卜的言辭,有專家稱之為“卜辭”。卜辭中又多含美好的意思,有專家又將之稱為“貞卜文字”。這些文字通過鐫刻方式寫在龜甲或獸骨上,有專家稱之為“契文”;因為**批甲骨文出土于今河南安陽,這里曾是商代的都城,所以留下的遺跡稱為“殷墟”,有專家將之稱為“殷契”。 令人十分驚奇的是,在解讀出來的2800多個字中,居然就有“人”字。它的寫 法是 。 甲骨文使用的時間跨度稍長,就在甲骨文使用的鼎盛時期,另一種字體悄然出現,這就是鑄造在青銅器上的銘文——金文。 據考證,中國的青銅時代應該從夏朝開始,至商周達到巔峰。尤其是到了周朝,青銅冶煉和銅器制造技術突飛猛進,許多精美的銅器在造型、紋飾方面令人嘆為觀止。由于銅器的大批量出現和使用,當朝便把銅稱之為“金”,列為五金之首,鑄造在銅器上的銘文,就稱作“金文”。金文中的文字又以吉祥類文字居多,因此又被稱為“吉金文字”;在所有的青銅器中,鐘鼎類的銅器上字數*多,有專家又把它稱為“鐘鼎文”。 金文的字數也不多,不完全統計有4000多字, 已經識別出來的有2000多字。 無獨有偶,在識別出來的2000多個金文中,也有“人”字,寫作 。 在識別出來為數不多的甲骨文和金文中都出現了“人”字,說明“人”字是較早造出來的文字之一。有認識、有使用才有制造,可見“人”字在當時的交往中有多么重要! 甲骨文和金文的大量運用,文字便從廟堂走向世俗。使用的頻率越高,文字的缺口越大。為了彌補這些缺口,方便運用,必然要去創造新的文字。文字數量逐漸增多,表述隨之豐富,寫法也逐漸發生演變。而春秋戰國是中國文化真正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時期,各諸侯國甚至各個邦國,都有不同的“寫法”和字型、字體,但主要還是以篆文為主。 篆文分為大篆、小篆兩種,篆文中的“人”字寫作 。 文字寫法的多樣性固然是文化多元的一種表現,但同樣的文字被寫得五花八門,認識和交流起來自然不便。文字的主要功能首先是交流,其次是記錄。如果某些文字成為一種地域性障礙,說明它的適應能力不強。戰國分崩離析的局面一結束,統一了中國的秦始皇看到了文字使用亂象的弊端,便強行推進度量衡和文字的統一,規定小篆為“官方”文字。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歷史性進步。但其時小篆也沒能“一統天下”,還在秦統一中國之前,另一種更為簡潔的寫法及字型已經擁有后來居上的態勢。 這就是隸書。隸書的字形更接近文字的形態,其中的“人”字寫作 ,無論是寫法還是字體、字型,都更簡潔明了,更符合書寫,也更有指向性。到了漢晉時期,隸書向行書演變,字體、字型基本上固定下來,行書的“人”字就跟今天的寫法相差無幾了。 3000多年的時間,同一個字的四種不同字型、字體和不同的寫法,盡管其中有一些微妙的變化,但總的說來,其結構萬變不離其宗。字的骨骼和神韻基本上沒有較大變化,但在每一次變化之后,特別是小篆演變為隸書之后,“人”字的表意能力在逐步消減。到了行書的“人”字出現,它所寄托的人的象形,已經所剩不多。 這不是說,現代使用的“人”字就不能與具體的“人”聯系起來,缺少某種內在的溝通。在某地,曾流行一個幾乎是真實的故事。傳說一位鄉村教書先生,原在城里一所高等學校任教。據說他教的學生,每年考取省立中學的人數,占了錄取榜的一半或一半有加,人稱“某半榜”。年事已高告老還鄉,原想放下教鞭,享享天倫之樂。誰知村中的學校辦得越來越不景氣,后來連教師也聘請不到。鄉親們懇請老先生出山,承擔起教育后輩的“重任”。老先生沒有推辭,就去上課了。 **課,老先生把學生趕出教室,站在操場上。他將事先準備好的一床草席鋪在地上,讓學生圍席而立,然后說:大家看好了,我們的識字課馬上開始。 說完,老先生就地一躺,在草席上奓開雙腿,兩手并攏貼著身子,大聲問學生:“這是什么字?” 還沒識字的學生左看右看,都是一個人躺在席子上,實在看不出來是什么字,自然都答不上來。 老先生告訴學生們說:“這是‘人’字。看好了,上面的身子是‘人’字的一豎,下面奓開的兩條腿是‘人’字的一撇一捺。”說完,將兩條腿奓開又并攏,并攏又奓開,重復一遍說:“上面的身子是‘人’字的一豎,下面奓開的兩條腿是‘人’字的一撇一捺。記住了嗎?” 這樣的造型是“人”字,這好記。學生們異口同聲地說:“記住了。” 老先生并沒有立即站起來,繼續躺在草席上,對學生們說:“看好了,我們要學第二個字了。” 學生們緊緊盯住老先生,看他怎樣教第二個字。只見老先生將雙手張開,平放在席子上,問學生:“這是什么字?” 學生們仔細看,看不出是什么字,答不上來。老先生說了:“這是‘大’字。你們注意了,‘人’字腰上加一橫,就是個‘大’字。我這兩只手就是那一橫。看明白了嗎?” 學生們回答說:“看明白了。”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回憶愛瑪儂
- >
隨園食單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煙與鏡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