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抵制、存活與文化身份的商討: 美國印第安文學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5216602
- 條形碼:9787305216602 ; 978-7-305-21660-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抵制、存活與文化身份的商討: 美國印第安文學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以美國本土裔文學這一輝煌的文學現象的源起與發展軌跡為背景, 以“抵制”、“存活”和“文化身份”三個視角為切入點, 借助合適的批評理論, 探討了這一文學傳統中特別是現當代經典作家的作品, 體現了國內美國本土裔文學研究逐步走向深入的趨勢。
抵制、存活與文化身份的商討: 美國印第安文學研究 目錄
**章 緒論
第二章 失落的輝煌:印第安口頭文學
引言
**節 典儀、傳說與惡作劇者的故事
第二節 印第安口頭文學的主要特征
第三章 身份的喪失與商討:印第安文學被摧殘并艱難轉型
引言
**節 19世紀到20世紀初期的印第安英語文學創作
第二節 早期主要印第安作家概論
第四章 印第安身份的割裂與回歸:莫馬迪《日誕之地》研究
引言
**節 從《日誕之地》看印第安文化傳統的斷裂
第二節 文化夾縫中的艱難生存
第三節 回歸傳統,尋求治愈
第五章 本土裔“生存抵抗”:杰拉德·維茲諾的“后印第安”文學世界
引言
**節 杰拉德·維茲諾的生平事跡與創作歷程
第二節 杰拉德·維茲諾的主要作品回顧及思想解讀
第三節 杰拉德·維茲諾的重要貢獻及創新之處
第六章 后殖民主義視角下的路易斯·厄德里克:以《愛藥》及《鴿災》為例
引言
**節 路易斯·厄德里克的創作及后殖民理論
一、路易斯·厄德里克生平及作品
二、北美印第安文學發展及相關研究
三、后殖民理論下的印第安文學
第二節 融合與沖突——權力的角斗與重塑
一、保留地居民的失落家園
二、保留地上的情感糾葛
三、保留地中的錯位
第三節 記憶與傳承——身份的模糊與重塑
一、喪失與遺棄回憶的人
二、講故事與聽故事的人
三、記錄與書寫歷史的人
第七章 身份的尋覓與原住民的文藝勃興:以萊斯利·西爾科的小說為例
引言
**節 印第安文化中人與自然的關系
一、西爾科的《沙丘花園》及前期研究成果
二、大自然的物質支持與精神支持
三、人際關系:開放、平等、互惠
第二節 從西爾科作品看印第安宗教
一、鬼舞的歷史背景
二、作為一種抵抗方式和精神支持的鬼舞
三、不同的耶穌和彌賽亞
第三節 從西爾科作品看印第安精神與古歐洲精神之聯系
一、印第安精神與古歐洲精神的相似之處
二、印第安精神和古歐洲精神的影響
第八章 印第安人的身份協商與重建:以阿萊克西的小說為例
引言
**節 謝爾曼·阿菜克西及其創作
第二節 阿萊克西研究、文化本真性及文化涵化
一、國外、國內的相關研究
二、文化的本真性與文化涵化
第三節 后殖民主義視角下的印第安人形象
一、個體的本真性:三部小說中的印第安人形象
二、文化的本真性:文化遺產、文化覺醒與“他者”
第四節 文化涵化、文化自覺與文化協商
一、文化接觸:白人與印第安人的關系
二、文化自覺:對印第安人身份的不斷協商
第九章 走向一種人類文化共同體:美國印第安文學中的世界主義理想
引言
**節 共同體概念與世界主義理想
第二節 美國印第安文學中的文化身份訴求與世界主義理想
第三節 從個體性文化認同訴求到世界主義理想
第四節 走向一種人類文化共同體
結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英文參考文獻
中文參考文獻
后記
第二章 失落的輝煌:印第安口頭文學
引言
**節 典儀、傳說與惡作劇者的故事
第二節 印第安口頭文學的主要特征
第三章 身份的喪失與商討:印第安文學被摧殘并艱難轉型
引言
**節 19世紀到20世紀初期的印第安英語文學創作
第二節 早期主要印第安作家概論
第四章 印第安身份的割裂與回歸:莫馬迪《日誕之地》研究
引言
**節 從《日誕之地》看印第安文化傳統的斷裂
第二節 文化夾縫中的艱難生存
第三節 回歸傳統,尋求治愈
第五章 本土裔“生存抵抗”:杰拉德·維茲諾的“后印第安”文學世界
引言
**節 杰拉德·維茲諾的生平事跡與創作歷程
第二節 杰拉德·維茲諾的主要作品回顧及思想解讀
第三節 杰拉德·維茲諾的重要貢獻及創新之處
第六章 后殖民主義視角下的路易斯·厄德里克:以《愛藥》及《鴿災》為例
引言
**節 路易斯·厄德里克的創作及后殖民理論
一、路易斯·厄德里克生平及作品
二、北美印第安文學發展及相關研究
三、后殖民理論下的印第安文學
第二節 融合與沖突——權力的角斗與重塑
一、保留地居民的失落家園
二、保留地上的情感糾葛
三、保留地中的錯位
第三節 記憶與傳承——身份的模糊與重塑
一、喪失與遺棄回憶的人
二、講故事與聽故事的人
三、記錄與書寫歷史的人
第七章 身份的尋覓與原住民的文藝勃興:以萊斯利·西爾科的小說為例
引言
**節 印第安文化中人與自然的關系
一、西爾科的《沙丘花園》及前期研究成果
二、大自然的物質支持與精神支持
三、人際關系:開放、平等、互惠
第二節 從西爾科作品看印第安宗教
一、鬼舞的歷史背景
二、作為一種抵抗方式和精神支持的鬼舞
三、不同的耶穌和彌賽亞
第三節 從西爾科作品看印第安精神與古歐洲精神之聯系
一、印第安精神與古歐洲精神的相似之處
二、印第安精神和古歐洲精神的影響
第八章 印第安人的身份協商與重建:以阿萊克西的小說為例
引言
**節 謝爾曼·阿菜克西及其創作
第二節 阿萊克西研究、文化本真性及文化涵化
一、國外、國內的相關研究
二、文化的本真性與文化涵化
第三節 后殖民主義視角下的印第安人形象
一、個體的本真性:三部小說中的印第安人形象
二、文化的本真性:文化遺產、文化覺醒與“他者”
第四節 文化涵化、文化自覺與文化協商
一、文化接觸:白人與印第安人的關系
二、文化自覺:對印第安人身份的不斷協商
第九章 走向一種人類文化共同體:美國印第安文學中的世界主義理想
引言
**節 共同體概念與世界主義理想
第二節 美國印第安文學中的文化身份訴求與世界主義理想
第三節 從個體性文化認同訴求到世界主義理想
第四節 走向一種人類文化共同體
結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英文參考文獻
中文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抵制、存活與文化身份的商討: 美國印第安文學研究 作者簡介
生安鋒,清華大學外文系英文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2010年度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12年度“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計劃”。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后(2007-2008)、中美富布賴特高級研究學者(StanfordUniversity,2015-2016)。翟月,清華大學碩士,香港大學在讀文學博士;孫文千,清華大學碩士,外研社編輯
書友推薦
- >
煙與鏡
- >
朝聞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唐代進士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