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1945-甲午五十年-媾和.書憤.明熾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108064431
- 條形碼:9787108064431 ; 978-7-108-06443-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1895-1945-甲午五十年-媾和.書憤.明熾 本書特色
千古傷心馬關(guān)飲恨不忍過,全民枕戈臺灣光復終一統(tǒng)。
馬關(guān)談判,字字句句,令人劌心怵目!志得意滿的伊藤博文的虛驕,英雄氣短的李鴻章的恓惶,從他們在春帆樓上的每一句言辭和每一個神態(tài)中撲面而來。稍有良知和血性的中國人,都不能不為之痛徹肺腑,勃然而起。
“舊恥盡雪,舊土重享。”自1895 年乙未割臺至1945 年臺灣重光,半個世紀間,我忠肝義膽之炎黃子孫,特別是臺灣同胞,為反抗日本殖民統(tǒng)治,前赴后繼,慷慨赴死。臺灣的光復正是“祖國必須統(tǒng)一,也必然統(tǒng)一”的絕好歷史注腳。
本書中收錄的這組文獻,主要包括甲午戰(zhàn)敗后中日馬關(guān)和談的經(jīng)過詳情,《馬關(guān)條約》對我國民精神的刺激和巨創(chuàng),以及我民族以血與力*終洗刷馬關(guān)之恥、光復臺灣的奮斗歷程。全書自“中日宣戰(zhàn)”始,次“媾和定約”,次“廣島拒使”,次“馬關(guān)和談”,次“書憤吊臺”,次“明恥復臺”,以“萬歷議和”終。
重溫這段民族的屈辱史和奮斗史,在今天不無現(xiàn)實意義。
1895-1945-甲午五十年-媾和.書憤.明熾 內(nèi)容簡介
千古傷心馬關(guān)飲恨不忍過,全民枕戈臺灣光復終一統(tǒng)。
馬關(guān)談判,字字句句,令人劌心怵目!志得意滿的伊藤博文的虛驕,英雄氣短的李鴻章的恓惶,從他們在春帆樓上的每一句言辭和每一個神態(tài)中撲面而來。稍有良知和血性的中國人,都不能不為之痛徹肺腑,勃然而起。
“舊恥盡雪,舊土重享。 ”自1895 年乙未割臺至1945 年臺灣重光,半個世紀間,我忠肝義膽之炎黃子孫,特別是臺灣同胞,為反抗日本殖民統(tǒng)治,前仆后繼,慷慨赴死。臺灣的光復正是“祖國必須統(tǒng)一,也必然統(tǒng)一”的絕好歷史注腳。
本書中收錄的這組文獻,主要包括甲午戰(zhàn)敗后中日馬關(guān)和談的經(jīng)過詳情,《馬關(guān)條約》對我國民精神的刺激和巨創(chuàng),以及我民族以血與力*終洗刷馬關(guān)之恥、光復臺灣的奮斗歷程。全書自“中日宣戰(zhàn)”始,次“媾和定約”,次“廣島拒使”,次“馬關(guān)和談”,次“書憤吊臺”,次“明恥復臺”,以“萬歷議和”終。
重溫這段民族的屈辱史和奮斗史,在今天不無現(xiàn)實意義。
1895-1945-甲午五十年-媾和.書憤.明熾 目錄
前言 千古傷心過馬關(guān) 001
宣 戰(zhàn)
對清國宣戰(zhàn)詔書027
對日本宣戰(zhàn)上諭031
媾 和
〔日〕陸奧宗光著,龔德柏譯:乙未中日談判 035
姚錫光:東方兵事紀略·議款篇 065
中日《馬關(guān)條約》091
廣島問答
中國媾和使節(jié)會談紀要103
與日相伊藤問答節(jié)略115
伊藤博文與伍廷芳問答節(jié)略120
馬關(guān)問答
五次問答節(jié)略125
使相遇刺紀實166
書 憤
丘逢甲:臺事詩175
劉永福:離臺182
康有為:中日和約書后184
鄒增祜:聞和議訂約感賦三首185
顧森書:馬關(guān)和方退廬作二首187
吳德功:割臺有感188
陳季同:吊臺灣七律四首189
張秉銓:哀臺灣四首191
毛乃庸:赤嵌城193
朱國華:與友談乙未事有感194
王松:排悶(三首)195
謝道隆:割地196
吳昌言:口占197
曹潤堂:有感198
譚嗣同:有感199
黃遵憲:馬關(guān)紀事五首200
黃遵憲:臺灣行202
康有為:過馬關(guān)204
吳汝綸:過馬關(guān)205
嚴修:馬關(guān)遺恨206
張謇:東游紀行207
吳保初:乙巳游日本絕句208
于右任:舟入馬關(guān)再詠209
剝果:舟過馬關(guān)有感210
悔余:過馬關(guān)望春帆樓感賦211
馬小進:過基隆有感 212
梁啟超:二十五日舟泊馬關(guān)213
一雁:過馬關(guān)214
佛矢:馬關(guān)215
度青:過馬關(guān)216
步其誥:馬關(guān)望春帆樓217
連橫:東游雜詩218
龍賡言:馬關(guān)219
孫景賢:馬關(guān)東發(fā)220
聞一多:七子之歌·臺灣221
靳云鵬:春帆樓留別日本諸友時值大風雪222
柯劭忞:馬關(guān)春帆樓223王晉卿:馬關(guān)224
蘇紹章:八月六日抵馬關(guān)憑眺景色口占三截句225
馬為瓏:登馬關(guān)春帆樓226
石屋:百字令227
熊希齡:基隆港遠望不勝感憤口占二絕228
莊玉坡:馬關(guān)229
許世英:廿六年七月返任十八日過馬關(guān)230
鞠普:過馬關(guān)231
李元暉:過馬關(guān)望春帆樓追懷先文忠公232
梁寒操:志憤233
啟明:過馬關(guān)234
明 恥
“四一七”國恥237
全臺紳民致中外文告238
余清芳諭告文240
中國臺灣同志會在廈**次宣言242
臺灣革命團體聯(lián)合會為紀念《馬關(guān)條約》四十六周年宣言244
在渝臺胞為《馬關(guān)條約》簽訂四十七周年紀念上國民政府
主席林森致敬電246
在渝臺胞為《馬關(guān)條約》簽訂四十七周年紀念上軍事委員
會委員長蔣中正致敬電247
康澤:光復臺灣——專為簽訂《馬關(guān)條約》四十七周年紀
念而作248
章淵若:我們應如何認識臺灣251
《時事新報》:“島恥紀念日”之言254
林海濤:為什么要收復臺灣256
林嘯鯤:如何領(lǐng)導臺灣革命工作258
臺灣革命同盟會為《馬關(guān)條約》四十八周年紀念宣言262
臺灣革命同盟會告祖國同胞書265
宋斐如:如何收復失地臺灣——血濃于水臺灣必須收復267
臺灣黨部為《馬關(guān)條約》四十九周年紀念告國內(nèi)外同胞書272
臺灣革命同盟會為《馬關(guān)條約》四十九周年紀念宣言275
丘念臺講述,吳德源筆記:臺灣的割讓和不滅的民族精神278
臺灣革命同盟會宣言283
《臺灣民聲報》創(chuàng)刊詞285
《大公報》社論:《馬關(guān)條約》五十年感言288
臺灣革命同盟會為《馬關(guān)條約》五十周年紀念宣言 292
李萬居:《馬關(guān)條約》五十周年紀念的意義294
陳儀:甲午之役的教訓297
王泉笙:臺灣亟待解放300
宋淵源:臺灣原是我們的國土303
謝南光:用血汗洗刷《馬關(guān)條約》的恥辱305
“六一七”國恥309
“臺灣總督”樺山資紀在“始政式”上的致辭310
近衛(wèi)師團長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在“始政式”上的祝詞311
臺灣革命青年團為“六一七”臺灣恥辱紀念日事致中國民
眾書312
臺灣民眾黨反對“始政紀念日”抗議書314
劉峙:怎樣解放臺灣同胞——為光復臺灣運動而作315
陳聯(lián)芬:給革命的臺灣同胞317
謝南光:收復臺灣與保衛(wèi)祖國319
徐醒民:紀念“六一七”與臺灣光復運動322
《新華日報》社論:臺灣,回到祖國來324
臺灣革命同盟會為紀念“六一七”臺灣淪陷日宣言326
臺灣革命同盟會為紀念“六一七”臺灣淪陷四十八周年宣言328
吳鐵城:臺灣歸來331
謝東閔:臺灣收復后的問題335
中國國民黨直屬臺灣黨部:紀念“六一七”臺灣淪陷四十
九周年宣傳大綱339
《中央日報》短評:臺灣淪陷四十九周年343
《東南日報》社論:收復臺灣344
丘念臺:怎樣紀念臺灣淪陷四十九周年346
李友邦:開羅會議后之臺灣問題 349
郭薰風:共同努力收復臺灣352
林學淵:對臺灣同胞的希望355
陳齊瑄:規(guī)復臺灣應有的認識與努力357
周召南:“六一七”史話359
《中央日報》資料組:淪亡半世紀的臺灣361
李友邦:紀念“六一七”的意義與任務(wù)368
蔣浩如:收復臺灣解放臺灣372
葉炯:加緊收復臺灣374
李萬居:確立臺灣的法律地位376
李萬居:臺灣淪陷五十周年紀念感言379
謝南光:*后的“六一七”紀念日382
臺灣淪陷五十年——為“六一七”宣言385
鑒 史
記三百年前中東使臣問答語389
日本大將軍致明總兵書393
日本大將軍諭帖394
日本要明七約396
節(jié)錄通鑒輯覽397
后記 飲膽枕戈期異日403
展開全部
1895-1945-甲午五十年-媾和.書憤.明熾 作者簡介
陳占彪,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巴黎第十大學、臺灣“中央研究院”訪問學者。研究領(lǐng)域為中國現(xiàn)代思想文化、當代文化、漢文化圈國家與中國關(guān)系。著有《五四知識分子的淑世意識》《自由及其幻象:當代城市休閑消費的發(fā)生》《五四細節(jié)》《觀圖記》等。編有《五四事件回憶(稀見資料)》《五四現(xiàn)場:從“五四”到“六三”》《五四圖史》《五四的百年紀念》《甲午五十年(1895—1945):媾和·書憤·明恥》《三島蜷伏 日月重光:抗戰(zhàn)勝利受降現(xiàn)場》《從琉球國到?jīng)_繩縣:琉球亡國史料輯錄》《清季琉球懸案始末》《清末民初萬國博覽會親歷記》《思想藥石:域外文化二十家》等。主編“琉球認同與歸屬文獻叢刊”。執(zhí)行主編《上海文學發(fā)展報告》(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