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如夢之夢 本書特色
故事從2000年的一間臺北病房里瀕死的五號病人講起。他得了一種怪病,不停地發燒,快要死了,這種來自命運的躲不掉的“消耗”的感覺促使他從臺北到巴黎,從巴黎到上海去追問前世今生。故事就此展開,五號病人驚奇地發現,自己與一個上世紀三十年代名叫顧香蘭的上海妓女息息相關。五號病人,顧香蘭,伯爵,江紅……這些人的生命糾纏在一起,如真似幻,一環套一環。 在這個故事中,“夢”成為了參與現實的一部分,人可以長久地睡去,去往夢中建構的那個世界,過完全另一種人生。這種設定讓人細想心驚——我們究竟是真實存在著,還僅僅生活在某一個人的夢中?如果一個人,他在你的生命里來去自如,突然出現又疏忽消失,那么是否因為,你只在他的夢中?
如夢之夢 內容簡介
《如夢之夢》,賴聲川的劇場史詩,8小時環形舞臺演出,場場巡演均一票難求,開票即售罄的熱門話劇!李宇春、胡歌均選擇《如夢之夢》作為自己的話劇處女作。內容簡介:“你這一生中的迷,必須要用其他的迷才能解開,就像有的夢,必須穿過其他的夢才能醒來。”一個得了不知名絕癥的“五號病人”在尋找自己病因時旅行,穿過其他角色的生命及夢——包括一位客居巴黎的孤獨中國女子,以及病臥上海孤僻的老太太——于是又展開了老太太年輕時的奇特旅程。在法國的一個湖上,據說你能“看見自己。”在這如夢的人生夢中,我們能看見多少?
如夢之夢 相關資料
劇本拿在手里的*感受,確實不愧是“讓年輕人拿在手里就可以排戲”,360°翻折的設計很優秀,真正做到了輕巧實用。劇本是近年的新修訂版,每個劇本都附有很詳實的資料。作為一位多年的賴老師鐵粉,表示閱讀和收藏體驗都很棒,可以說是一本滿足了。 ——知名戲劇博主 DrRayCui 這個作品打破了劇場演出常規,卻讓觀眾意猶未盡甚至渴望更多……這部經典大作創造出令人振奮的驚奇創意。 ——強納森•蓋爾博(紐約劇評人) 《如夢之夢》是一部等待走向西方的巨作……不僅是一場引起中國轟動的重量級演出,它還是一部堅持做著不可能之夢的國際性藝術作品。 ——安娜•米里布•克莉絲汀森,《消息報》(丹麥) 相較于西方劇場的無力衰退,《如夢之夢》的規模和抱負體現了華語劇場的風云再起。《如夢之夢》這樣的作品重新喚起我們的信念,藝術和創意,比起資本主義或共產主義,更能提升我們的精神、改變我們的生命。 ──羅伯特 布魯斯汀,《紐約書評》 《如夢之夢》屬于史詩的特質并不是長度和規模,而是其文化抱負的深度和廣度。 ——《海峽時報》(新加坡) 《如夢之夢》不僅是華人戲劇的雄偉炫麗的史詩劇場。《如夢之夢》是經典,充滿偉大的創意,令我想起勒巴吉(Robert LePage)的作品。《如夢》同樣具娛樂性,同樣有深度,但不知為什么,《如夢》更神祕。 ——林懷民,云門舞集藝術總監 一個重大里程碑......它可能是華文戲劇中*宇宙觀的作品......這種豐腴性非常罕見,只有在藝術高度達到一般觀眾或許會迷惑程度的藝術家手下所打造出,具偉大廣度及深度的作品中才能見證到。 ——周黎明,《中國日報》 《如夢之夢》*奇特之處,在于它完全顛覆了以往劇場看戲演員在前觀眾在后“隔岸觀火”的固有模式……賴聲川小心地經營著360度的舞臺空間,細膩平實的內容終究駕馭了形式。 ——《中國新聞周刊》 這是一部充滿靈性、思考和創意的作品……《如夢之夢》在20世紀全球化背景下,展現了文化沖突和交流下的本土的人生體驗,充滿了對個體的關注和對生命的關注。 ——《人民日報》
如夢之夢 作者簡介
賴聲川 1954年出生于美國華盛頓,籍貫江西會昌,生長于美國與臺灣,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戲劇博士,前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教授及院長。世界上最著名的華人戲劇家之一,被譽為“現今最頂尖的中文劇作家”(BBC)、“亞洲劇場導演之翹楚”(《亞洲周刊》)。三十余部原創編導戲劇作品對當代華人劇場藝術及文創產業影響甚深。臺灣表演工作坊創始人及藝術總監、上海上劇場藝術總監、烏鎮戲劇節發起人及常任總監,創意理論學者(《賴聲川的創意學》),曾任教于美國斯坦福大學及加州伯克利大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經典常談
- >
煙與鏡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