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文學地理學(第7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40618
- 條形碼:9787520340618 ; 978-7-5203-4061-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學地理學(第7輯) 內容簡介
曾大興、夏漢寧、方麗萍主編的《文學地理學(第7輯)》收錄中國文學地理學會第七屆年會論文25篇,系從172篇與會論文中精選出來的,包括韓國慶北大學鄭羽洛教授的《韓國洛東江及其沿岸的空間感性與文學疏通》、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衣若芬教授的《東亞文明精神與瀟湘八景文化意象》、曾大興教授的《“地域文學”的內涵及其研究方法》、高建新教授的《唐詩中的烽火及其文化景觀價值》、韓魯華教授的《賈平凹、莫言鄉土敘事比較——以地域生態文化為視角》、王建國教授的《產生的地理環境考釋》、陶禮天教授的《學地理批評思想研究》、杜雪琴副教授的《文學景觀之生成起點與發展過程——以江南三大名樓為例》、龍其林副教授的《地理圖像史料、文學地理學科背景與專業精神——中國文學研究著作中的地理圖像史料問題及反思》等,文獻資料豐富,論證嚴密,新見迭出,行文規范,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對于推動文學地理學的健康發展有重要意義。
文學地理學(第7輯) 目錄
文學地理學的學科建構 曾大興
關于中國文學地理學研究之未來發展的一點感想 陶禮天
從文學地理學看中國學的構建 劉慶華
地理圖像史料、文學地理學科背景與專業精神——中國文學研究著作中的地理圖像史料問題及反思 龍其林 鐘麗美
地理、空間與文學研究
北宋出使文學中的人文地理問題及其文化特征 方麗萍
從語詞到主題的話語分析:以《漁歌子》西塞山為中心 殷學國
地域分野與文士流徙:漢晉文學地理研究綱要 李劍清
唐代長安傳奇小說創作嬗變之空間解讀與群體分析 王偉
論賴特小說的政治性與《土生子》的空間政治 李美芹
雙城映像:宋元話本小說的空間書寫 夏明宇
少數民族文學中的“河流”書寫及其隱喻意義 孫勝杰
文學景觀研究
唐詩中的烽火及其文化景觀價值 高建新
文學景觀之生成起點與發展過程——以江南三大名樓為例 杜雪琴
氣候與文學研究
氣象美學建構與自由烏托邦情結 王東
先唐山西的氣候地理變遷與詩的繁榮 王青峰
區域文學地理研究
當代中國區域文學研究的嘗試與思考——《湖北文學通史·當代卷》主編感言 劉川鄂
漢唐高昌文學的地緣文化 高人雄
文學地理學視域下的賈平凹、莫言鄉土敘事比較 韓魯華 郭娜
宋南渡后嶺南詞學的興起及其地域特征 宋秋敏
文學地理學視域下的陸游巴蜀詩及其意義 李懿
清代京師文學發展的地域特征 吳蔚
“西北子弟”與元代文壇格局 任紅敏
民國游記中的上海印象 馮仰操
國際視野
東亞文明精神與瀟湘八景文化意象 (新加坡)衣若芬
韓國洛東江及其沿岸的文學想象力 (韓)鄭羽洛
碩博論壇
全球化中的地方性與非地方性——論湖北籍海外華文作家的地方書寫 劉玉杰
故鄉·民族·風景——毛南族作家孟學祥風景敘事研究 周愛勇
學科建設動態
文學地理學作為中國話語的崛起——中國文學地理學會第七屆年會論文綜述 劉玉杰
中國文學地理學會第七屆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
中國文學地理學會第七屆年會暨第二屆碩博論壇成功召開
中國文學地理學會**屆碩博論壇獲獎名單
中國文學地理學會第二屆碩博論壇獲獎名單
文學地理學(第7輯) 節選
《文學地理學.第七輯》: 對于移居海外的華文作家來說,不僅故國的地方可以引起人們的依戀感,移居國甚至是旅游之地亦可成為情感認同的處所。呂紅在小說《美國情人》中專辟一節描述舊金山:“新舊并存、傳統與現代雜糅、東方與西方混合,構成了*具風味的地域特色。”舊金山所體現的兼容并包的城市精神“鼓勵那些藝術冒險家、質問者以及探索者表達自己與眾不同的思想”。①作者在此借藝術家表達出的包容精神或許正是吸引各色人等的真正所在。在歐陽海燕的《假如巴黎相信愛情》中,葉子的媽媽劉春來自江城(即湖北武漢),作為機械師的她,熱愛文學尤其是法國文學勝過機械,“家里那一面壁的書柜里,一大半是大小仲馬、盧梭、左拉,是梅里美、羅曼·羅蘭、巴爾扎克”,“母親選擇來法國,定是與她心中固有的法國印象不無關系”。②這體現出對法國的戀地情結。一般而言,是國外較高的社會發展水平吸引著相對落后國的移民,在呂紅、歐陽海燕這里,卻是非物質層面的城市自由精神和文學藝術成為人們產生戀地感的主要因素。 聶華苓*后一部小說《千山外,水長流》*能體現戀地情結,而且是中西雙重的戀地。生活在美國石頭城的祖孫三代都極具戀地情結,老布朗激烈反對將石頭城現代化的意圖;兒子彼爾對石頭城的依戀表現在,在中國生死關頭閃現于頭腦的念頭——“娥普西河邊的黑色泥土真香啊!”;③老布朗的外孫彼利通過研究布朗山莊的建筑和歷史來表達他對石頭城的熱愛。作為中美混血兒的蓮兒,在探尋父親與母親愛情之謎的過程中,也建構起她的戀地情結,在母親的信件中看到用別稱“石頭城”稱呼南京時,做了如下眉批:“競和爸爸的石頭城同名!石頭緣。”①此種中美地理的親和性,同樣體現在文中多次提及的娥普西河與長江的親和之上。蓮兒的戀地情結正是在這種地方親和中建構起來的,而地方的親和正是中美兩種異質文化的相互融合與相互認同。 與聶華苓有著類似人生經驗的彭邦楨,生于湖北黃陂,后去臺灣又至美國。以創作于美國的名作《月之故鄉》為代表的一類詩歌表達出寄居海外的思鄉情感,論家已多有論述。詩集《巴黎意象之書》開掘出另一種書寫地方的路徑,寫的既非故鄉中國,也非移居地美國,而是旅途中的法國巴黎。十首詩歌前九首每首摹寫一個地方,如香榭麗舍、凡爾賽官、埃菲爾鐵塔、紅磨坊等,后一首總結整個巴黎之行。巴黎一方面容納進了詩人豐厚的歷史感,另一方面也與詩人的故鄉、移居地發生了聯系。《香榭麗舍之秋》通過將秋天的法國梧桐擬人化,進而融進了啟蒙主義的伏爾泰、浪漫主義的盧梭和雨果,巴黎當時之景與過往之史得以聯系。《羅丹紀念館之石》摹寫巴黎作為一個石頭之城的獨特魅力,而在此詩的注三中,詩人談到自己從小對石頭產生興趣的兩個原因:“因我的故鄉就是個多石頭的土地,那里有座礦山,幾乎滿山都是巖石。而我自小對文學產生興趣,*早是從《石頭記》開始。”②總之,《巴黎意象之書》這一詩集,表達出一種融合了故鄉、移居國、旅游地三種地方的濃厚的戀地情結。 ……
文學地理學(第7輯) 作者簡介
曾大興,廣州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文學地理學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文學地理學會會長、中國地理學會文化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及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詞學、文學地理學與嶺南文化研究,主要著作有《柳永和他的詞》《詞學的星空》《20世紀詞學名家研究》《中國歷代文學家之地理分布》《文學地理學研究》《氣候、物候與文學》《文學地理學概論》《嶺南文化的真相》等。 夏漢寧,江西省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研究員,江西省政府文史館館員。中國文學地理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江西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江西省文藝學會會長等。著有《宋代江西文學家考錄》《宋代江西文學家地圖》《北宋江西籍進士考錄》《南宋江西籍進士考錄》《宋代江西籍進士地圖》《歐陽先生文粹》(校勘)《歐蘇手簡》等。 方麗萍,湖南南縣人,博士,教授,中國文學地理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理事,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主要從事文學地理學和唐宋文學的實證研究,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一項,參與完成貴州省社科聯項目兩項,在《南開學報》《中國大學教學》《暨南學報》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多篇,出版個人學術專著兩部,參與撰寫兩部,主編學術論文集一部。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煙與鏡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