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中外聲樂發展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2124214
- 條形碼:9787562124214 ; 978-7-5621-2421-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外聲樂發展史 本書特色
《21世紀新音樂理論叢書:中外聲樂發展史》作者從聲樂發展史的角度,對西方聲樂和中國聲樂的歷史經驗進行了全面的論述,使我們從中了解到,無論是西方國家還是中國,對各種唱法都進行過認真的藝術實踐。可以說,千百年來中外聲樂發展的歷史,就是和各種唱法彼此競賽、互相取長補短的藝術實踐過程,任何一種唱法都要經受歷史的檢驗,進而得到聲樂家和聲樂愛好者的認同。
中外聲樂發展史 內容簡介
《21世紀新音樂理論叢書:中外聲樂發展史》作者從聲樂發展史的角度,對西方聲樂和中國聲樂的歷史經驗進行了全面的論述,使我們從中了解到,無論是西方國家還是中國,對各種唱法都進行過認真的藝術實踐。可以說,千百年來中外聲樂發展的歷史,就是和各種唱法彼此競賽、互相取長補短的藝術實踐過程,任何一種唱法都要經受歷史的檢驗,進而得到聲樂家和聲樂愛好者的認同。
中外聲樂發展史 目錄
**章 17世紀以前的聲樂藝術
**節 古希臘、古羅馬聲樂藝術
第二節 中世紀的聲樂藝術
第三節 文藝復興時期的聲樂藝術
第二章 巴洛克時期聲樂藝術
**節 意大利歌劇
第二節 英、德、法的初期歌劇
第三節 康塔塔與清唱劇
第四節 閹人歌手的興起與衰落
第三章 18世紀聲樂藝術
**節 18世紀上半葉的聲樂藝術
第二節 18世紀喜歌劇的創作
第三節 格魯克的歌劇改革
第四節 維也納古典聲樂藝術
第四章 19世紀的聲樂藝術
**節 19世紀上半葉的德、奧聲樂藝術
第二節 19世紀上半葉的意大利聲樂藝術
第三節 19世紀上半葉的法國聲樂藝術
第四節 19世紀下半葉的德、奧聲樂藝術
第五節 19世紀下半葉的意大利聲樂藝術
第六節 19世紀下半葉的法國聲樂藝術
第五章 20世紀的聲樂創作及演唱風格
**節 德、奧現代歌劇
第二節 英、法現代歌劇
第三節 意大利和俄國的現代歌劇
第六章 現代美國音樂劇以及流行歌曲演唱
**節 音樂劇的起源、發展與繁榮
第二節 音樂劇的重要劇目
第七章 20世紀的聲樂教學研究及流派
**節 以威廉·莎士比亞等為代表的蘭培爾蒂學派
第二節 馬凱西夫婦等為代表的加爾西亞學說
第三節 以麓莉·雷曼等為代表的“靠前”學派
第四節 以斯坦雷、凱薩里等為代表的“靠后”學派
第五節 以懷特等為代表的實聲學說
第六節 以苔特拉齊妮、卡魯索等為代表的聲樂論著
第七節 以范納德為代表的新機理學派
第八章 20世紀著名的聲樂表演藝術家
**節 男高音歌唱家
第二節 女高音歌唱家
第三節 男中、低音歌唱家
第四節 女中、低音歌唱家
中國聲樂發展史
**章 遠古到先秦聲樂藝術
**節 民歌的產生與發展
第二節 民間歌唱家及聲樂理論
第三節 樂舞的產生與發展及戲劇的萌芽
第四節 說唱音樂的萌芽
第二章 秦漢至南北朝聲樂藝術
**節 漢樂府
第二節 從相和歌到清商樂
第三節 漢魏六朝的聲樂表演藝術
第四節 說唱和戲劇因素的發展
第三章 隋唐五代聲樂藝術
**節 宮廷燕樂
第二節 民間俗樂
第三節 說唱與戲劇的繼續發展
第四節 聲樂藝人及評論
第四章 宋元聲樂藝術
**節 文人詞曲的發展
第二節 宋元說唱音樂的空前繁榮
第三節 戲曲的發展
第四節 宋元聲樂理論
第五章 明清聲樂藝術
**節 民歌
第二節 說唱音樂的發展
第三節 戲曲的發展
第六章 琴歌的發展
**節 琴的產生與發展
第二節 琴歌與文人音樂的興起與發展
第三節 記譜法的產生與發展對琴曲藝術的影響
第七章 近現代民歌、說唱、戲曲音樂的沿革及發展
**節 民歌
第二節 說唱
第三節 戲曲
第八章 藝術歌曲的產生及發展
**節 藝術歌曲的*初形成——學堂樂歌
第二節 五四時期至建國前夕的藝術歌曲
第九章 近現代群眾歌曲發展
**節 民主革命斗爭時期革命運動和根據地的歌曲
第二節 抗日救亡歌詠運動及聶耳、冼星海創作的歌曲
第三節 國統區的民主歌詠活動以及“文藝整風”前后解放區的歌曲發展
第四節 建國以后的群眾歌曲
第五節 合唱創作及發展
第十章 近現代歌劇的起源及發展
**節 新民主主義時期的歌劇創作
第二節 建國以后的歌劇創作
第十一章 近現代影視歌曲創作及發展
**節 電影歌曲
第二節 電視歌曲
第十二章 流行歌曲的創作及發展
第十三章 近現代主要聲樂教育的沿革及發展
**節 新民主主義時期的聲樂教育
第二節 建國以后的聲樂教育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中外聲樂發展史 作者簡介
胡郁青,1982年畢業于西南師范大學音樂系,主修聲樂,師從王錚錚、陳玄教授。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教育學會音樂專業委員會會員,四川省教育學會音樂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南充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四川省藝術類高級職務評審委員會委員。現主要從事聲樂與音樂理論的教學與研究。所教聲樂學生30余人次在全國及省、市的各級比賽中獲得等級獎。撰寫出版專著《中外聲樂發展史》、《中國古代音樂美學簡論》,主編、參編了《大學生歌曲》、《中外聲樂曲選集》、《樂理與名曲欣賞》、《巴蜀文化大典藝術卷》、《中國文化簡論》、《大學音樂》等著作與教材10余部.在《中國音樂》、《音樂探索》、《音樂周報》等學術刊物上發表《嵇康“聲無哀樂論”及其美學思想探析》、《中國民族聲樂的發展與中國社會的現代化轉型》、《中國民族聲樂發展之我見》、《關于音樂與情感的思考》、《王光祈音樂思想探析》、《關于現行中學音樂教育的思考——讀美國國家藝術標準有感》等論文40余篇。主講課程《聲樂》被評為四川省省級精品課程,主持四川省教育廳重點科研項目,20世紀中國聲樂文獻整理與研究。主研的《拓展高師音樂教育內涵,培養“一專多能”的創新型音樂人才》2005年獲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2005年被評為西華師范大學“教學名師”。其事跡被刊載于《中國音樂家辭典》、《中國藝術家辭典》等。
- >
回憶愛瑪儂
- >
二體千字文
- >
朝聞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