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紅色中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1101534
- 條形碼:9787571101534 ; 978-7-5711-0153-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紅色中原 本書特色
中國共產黨近百年的輝煌歷程,蘊含著共產黨人豐富的革命精神,彰顯出共產黨人崇高的革命理想,展現出共產黨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念。正是靠著堅定的理想信念,共產黨人不惜拋頭顱、灑熱血,英勇無畏,前仆后繼,不惜舍小家、為大家,艱苦奮斗,鞠躬盡瘁。這種崇高的理想信念,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巨大思想寶庫,指引著我們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勝不驕,敗不餒,經受住各種風險和困難的考驗,自覺抵制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永葆共產黨人的本色。 本書是集體智慧的結晶,記錄了革命先驅在中原的光輝足跡,展現了中原英模的傳奇故事和中原紅色圣地的獨特風采,是一部研究、學習中原革命史的生動教材。
紅色中原 內容簡介
本書以生動的故事、通俗的語言, 回顧了波瀾壯闊的中原革命歷程, 記錄了革命先驅在中原的光輝足跡, 展現了中原英模的傳奇故事和中原紅色圣地的獨特風采, 是一部中原革命史的生動教材, 是進行理想信念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通俗讀本。
紅色中原 目錄
中原曙光——辛亥革命在河南
五四風雷——馬克思列寧主義在河南的傳播
隴海狂潮——隴海鐵路工人大罷工紀略
開天辟地——河南**個黨小組成立始末
二七驚濤——震驚中外的二七大罷工紀實
五卅激蕩——五卅運動在河南
浩蕩中原起狂飆——河南農民革命運動略記
星火燎原四望山
八月桂花遍地開——記商城起義
大別山上紅旗飄——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及五次反“圍剿”戰役
血戰獨樹
救亡狂潮——“一二·九”運動在河南
竹溝事變
中流砥柱——敵后戰場中原抗戰根據地
衛南戰役
林南戰役
奇襲八公橋
豫西神兵
剩勇追寇——抗戰反攻階段的重大戰役
中原突圍
千里躍進大別山
經略中原
淮海戰役
解放河南
偉人足跡英模風采
李大釗在河南
毛澤東在河南
周恩來在河南
劉少奇在河南
朱德在河南
鄧小平在河南
劉伯承在河南
徐向前在河南
李先念在河南
文武將星彭雪楓
傳奇上將許世友
大智大勇李德生
民族英雄楊靖宇
抗日英雄吉鴻昌
紅二十五軍“軍魂”吳煥先
抗戰英模葉成煥
壯士本色宋學義
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
農村支部書記的榜樣史來賀
人民藝術家常香玉
人民的好衛士任長霞
鄉鎮黨委書記的榜樣吳金印
紅色圣地時代記憶
鄭州二七紀念堂、二七紀念塔
鞏義市豫西抗日根據地紀念館
蘭考縣焦裕祿烈士陵園
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紀念館
魯山縣豫西革命紀念館
安陽馬氏莊園劉鄧大軍指揮部舊址
林州“人工天河”紅旗渠
鶴壁石林軍事會議舊址
清豐縣單拐革命舊址
臨潁縣南街村
八路軍澠池兵站紀念館
鎮平縣彭雪楓紀念館及故居
桐柏革命紀念館
夏邑縣彭雪楓將軍紀念館
永城淮海戰役陳官莊烈士陵園
睢縣睢杞戰役紀念館
信陽市鄂豫皖革命紀念館
新縣首府路和航空路革命舊址群
新縣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
新縣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
新縣許世友將軍故里
新縣鄭維山將軍故里
光山縣王大灣會議舊址
光山縣鄧穎超祖居
羅山縣何家沖
金剛臺紅軍洞
扶溝縣吉鴻昌將軍紀念館
駐馬店楊靖宇將軍紀念館
確山竹溝革命紀念館
泌陽縣焦竹園鄂豫邊革命紀念館
后記
紅色中原 節選
《紅色中原》: 中原曙光 ——辛亥革命在河南 清朝末年,清政府政治日益腐敗,外敵接連入侵,內外交困,民不聊生,晚清政權搖搖欲墜。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派紛紛發動武裝起義,以推翻清政府統治,建立共和政體。 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爆發的由革命黨人領導的武昌起義,打響了辛亥革命的**槍。隨后,全國各地的革命活動風起云涌,地處中原的河南也點燃了革命烈火。 在武昌起義前后,一大批河南籍留日學生在孫中山的號召下,回國參加革命。其中,許昌籍留日學生、同盟會會員張鐘端,受同盟會派遣,于1911年夏天,回國參加了武昌起義。武昌起義后,張鐘端主動請纓,到當時的河南省府開封領導發動武裝起義。 此時的河南革命熱情高漲,信陽、駐馬店、南陽等地先后發起幾十次大大小小的武裝起義。回到開封的張鐘端積極聯絡同盟會會員、留日學生、新軍、警察以及紅槍會、仁義會等民眾團體。不久,張鐘端被革命志士們推舉為河南革命軍總司令,團結在他周圍的革命軍隊伍人數達數千人。為了便于統一指揮,他按照軍事編制任命了革命軍協統、敢死隊隊長、暗殺團團長、督隊長等,并決定于12月22日夜發動武裝起義。 12月22日深夜10時許,黑暗中的開封城一片沉寂,但設在開封優級師范學堂的革命軍司令部卻異常地緊張而忙碌。昏暗的燈光下,張鐘端等數十名革命軍領導人正在緊張地進行戰前部署。根據司令部的計劃,夜里11點整,分布在開封城里的幾個起義地點將同時點火為號,圍攻巡撫房、彈藥庫、駐軍地等清軍重要場所,同時,等候在城外的紅槍會、仁義會組織將同步攻城,里應外合,一舉占領開封,宣布獨立。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正當起義隊伍整裝待發之際,由于混進革命隊伍中的清兵軍官告密,深夜10點半左右,河南巡撫齊耀琳率清軍圍攻革命軍司令部,同時進行全城大搜捕。當夜,原定舉火為號的幾個起義地點也被清軍摧毀,包括張鐘端在內的數十名革命軍人被逮捕,開封起義不幸失敗。 張鐘端等人被捕后大義凜然,視死如歸。河南巡撫齊耀琳審問張鐘端:“你們引匪聚眾,放火暴動,若不承認,以大刑處之。”張鐘端堅持不承認自己是土匪。被毒打后,他憤然回答:“你們以為我是什么人我就是什么人,日后自有公論。”齊耀琳又問:“你是什么職務?”張鐘端正氣凜然地回答:“我是河南軍政府總司令兼參謀長。”齊耀琳繼續問其同黨共有幾人,張鐘端回答道:“除漢奸以外,都是我的同黨!”齊耀琳無計可施,于12月24日將張鐘端等11名革命黨人殘忍殺害。張鐘端等人在遇害時,毫無懼色,沿途高呼:“共和萬歲!”“革命萬歲!”“河南辛亥革命十一烈士”現在長眠于開封市禹王臺公園辛亥革命紀念園。 河南的辛亥革命雖以失敗告終,但辛亥革命所倡導的民主、共和觀念日益深人人心。河南渴望擺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統治,走上自強民主、繁榮昌盛之路,一些先進的社會思潮開始在河南傳播。 ……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朝聞道
- >
隨園食單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我與地壇
- >
莉莉和章魚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