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海戰傳奇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056915
- 條形碼:9787544056915 ; 978-7-5440-5691-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海戰傳奇 本書特色
人類來說,戰爭是一把雙刃劍。翻開歷史長卷,我們就會看到,人類社會的發展史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戰爭的烙印,充滿了血腥與悲壯。每一次大規模的世界大戰,都會給人類歷史進程帶來劇烈震蕩,從而改寫世界格局。不管戰爭的結局如何,它都會給人類留下難以愈合的傷口,給經濟、文化帶來深刻影響。而對于當今世界來說,和平與發展已成為主題,戰爭的歷史猶如一面鏡子,它能夠讓當代人警醒,去探尋戰爭爆發的真正原因,從而找到打開幸福與和平之門的金鑰匙。 《海戰傳奇》由李恩杰、劉依塵編著,介紹了二十場激烈的海戰故事,供讀者閱讀。
海戰傳奇 內容簡介
本書精選世界海戰中的重要的歷史事件, 以此為切入點和脈絡主線, 發掘戰爭細節, 編成20余個故事, 講述世界海戰的總體情況, 內容包括: 黃海在號叫 —— 吳齊海戰 ; 扭轉希波戰爭的一戰 —— 薩拉米斯海戰 ; “烏鴉吊橋”的勝利 —— 布匿海戰 ; 中日兩國的首次交鋒 —— 白村江海戰等。
海戰傳奇 目錄
扭轉希波戰爭的一戰——薩拉米斯海戰
“烏鴉吊橋”的勝利——布匿海戰
中日兩國的首次交鋒——白村江海戰
以少勝多的海上傳奇——宋金唐島海戰
消極抵抗釀成的慘劇——宋元崖山海戰
當雞蛋遇到石頭——第烏海戰
土耳其海上神話的破滅——勒班陀海戰
一代名將的驚天戰績——鳴梁海戰
中朝的勝利和李舜臣的隕落——露梁海戰
英荷角力的經典戰役——洛斯托夫特海戰
瑞典的完敗——從漢科角海戰到維堡海戰
納爾遜將軍的輝煌時刻——阿布基爾海戰
烏沙科夫的凱旋——俄國對地中海的遠征作戰
納爾遜的死亡與偉大——特拉法爾加海戰
正義聯盟的勝利——納瓦里諾海戰
蒸汽艦隊時代的開啟——錫諾普海戰
裝甲艦時代的開啟之戰——漢普頓羅茲灣海戰
裝甲艦隊的首次交鋒——利薩海戰
全軍覆沒的北洋水師——甲午中日海戰
美國勢力的崛起——圣地亞哥海戰
大艦隊的小戰斗——日德蘭海戰
生死攸關的反潛戰——大西洋海戰
日本長期攻勢的終結之戰——中途島海戰
“KA”計劃的大失敗——東所羅門群島海戰
回光返照中的日本艦隊——圣克魯斯群島海戰
美國海軍的“獵火雞”之戰——馬里亞納海戰
日本艦隊的窮途末路——萊特灣海戰
海戰傳奇 節選
《海戰傳奇》: 一、區域勢力的博弈 早在4世紀,朝鮮半島就形成了高句麗、百濟、新羅三足鼎立的政治格局。當時百濟因受到高句麗和新羅的聯合威脅,于是想借日本之力進行對抗。正好日本也企圖利用這種形勢,在朝鮮半島建立自己的統治勢力。因此,日本大和朝廷出兵侵略新羅,征服了弁韓這個地方,設“日本府”,進行直接的統治,百濟也由此成為日本的朝貢國。 在后來的幾十年里,隨著日本國土的統一和國力的增強,大和朝廷又多次入侵朝鮮半島,勢力越來越強。 時光緩緩地推移到了公元594年,高句麗、百濟、新羅開始向隋朝朝貢。日本也于公元600年向隋朝派遣使節。20多年后,唐朝與高句麗、百濟、新羅建立冊封關系。 到7世紀中葉,日本經過“大化改新”,從奴隸制走向了封建社會,政治制度得到完善,社會經濟發展得很快。就在日本社會快速向前發展的同時,在不遠處的朝鮮半島上,高句麗、百濟、新羅三國正在為消滅對方、統一半島進行著曠日持久的戰爭。公元655年,高句麗聯合百濟進攻新羅,新羅向支持自己的唐王朝求援。 唐高宗本來想靠施加壓力來解決這場紛爭,但遣使調解無果,于是先后派程名振、蘇定方、薛仁貴等將領率兵出擊高句麗,企圖牽制其兵力,讓新羅不斷地壯大自己的隊伍。但是,此舉仍舊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因為高句麗背后有百濟的不斷支援,向新羅的進攻持續不斷。公元660年,新羅王再次向唐朝求援,唐高宗這次調遣更多的部隊,以左武衛大將軍蘇定方為神丘道行軍大總管,率領水陸大軍13萬,從成山渡海向百濟發起進攻。百濟軍屯守熊津口進行抵抗,但在唐軍南北夾擊之下,很快潰敗,隨后唐軍與新羅兵合一處,向百濟都城泗沘進軍,十天不到,便滅了百濟國,并俘虜了其國王。 百濟的遺臣據守周留城,先后兩次向日本朝廷發出求救信息,并要求送還在日本做人質的豐璋王子。大化改新后的日本,開始由農奴制向封建制轉化。為了轉移國內守舊勢力的鋒芒和人民群眾的不滿,擴大在朝鮮半島的影響,日本同意了百濟的請求,并于年底將都城從內地的飛鳥遷至沿海的難波城。公元661年1月,中大兄皇子(后來的天智天皇,668年即位)在與百濟隔海相望的盤瀨設置了行官。次年,日本向百濟贈送大批物資,日本本土則“修繕兵甲,各具船舶,儲設軍糧”,隨時準備渡海作戰。 于是,朝鮮半島的糾紛擴大為東亞地區的國際爭端,中日兩國勢必會在水陸兩個戰線上相遇。 二、大型戰船與小型戰船的對壘 本來齊明女皇也與中大兄皇子一同親赴行官,欲親自統兵渡海西征,但因旅途勞頓,年老的齊明女皇竟然病死,日本的這次出征計劃被迫推遲。八、九月間,中大兄皇子令先遣部隊及輜重渡海。隨后,5000日軍護送百濟豐璋王子歸國即位,百濟國得以茍延殘喘。 公元663年6月,中大兄皇子命令上毛野稚子率領2.7萬人向新羅發起進攻,奪取了沙鼻歧、奴江二城,切斷了唐軍與新羅的聯系。唐高宗聽到消息非常氣惱,任命右威衛將軍孫仁師為熊津道行軍總管,率7000士兵渡海進駐熊津城(今韓國公州),與劉仁軌會師,唐軍軍勢因此大振。 ……
- >
自卑與超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我與地壇
- >
推拿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