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0402601
- 條形碼:9787570402601 ; 978-7-5704-0260-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本書特色
★讀經典是“磨性子”,也是思想爬坡,雖然有些難和累,但每上一個高度,都能有所收獲。 ——統編版語文教材主編溫儒敏 ★讀書是一種人生態度,也是一種生活方式。讀書的價值體現在多個方面,重要的是提升文化素養。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 ★文字閱讀的快樂是不能替代的。閱讀需要想象力,書應該慢慢讀,需要用心去感受。 ——中國作協副主席王安憶 ★人生有種種享受,讀書是其中之一。讀書的快樂,一在求知欲的滿足,二在與活在書中的靈魂交流,三在自身精神的豐富和生長。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周國平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內容簡介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統編版語文教材配套閱讀叢書》是作者旅歐期間從海外寄到國內某一家雜志社登載的有關青年修養的信,目的是以一般人為對象,從實際生活出發來介紹一些學術思想。每封信以青年們所正在關心或應該關心的事項為題,如讀書、修身、作文、社會運動、愛戀、哲理,凡此種種。自朱光潛先生筆下汩汩流淌的,是如長者勸導似的語重心長,如老友交談般的誠懇真摯,讀來親切自然,受益頗多。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目錄
序
一 談讀書
二 談動
三 談靜
四 談中學生與社會運動
五 談十字街頭
六 談多元宇宙
七 談升學與選課
八 談作文
九 談情與理
十 談擺脫
十一 談在露浮爾宮所得的一個感想
十二 談人生與我
附一 無言之美
附二 朱光潛給朱光潸——為《給青年的十三封信》
代跋 “再說一句話”
附錄
再談青年與戀愛結婚——答王毅君
談理想的青年——回答一位青年朋友的詢問
談謙虛
給苦悶的青年朋友們
談修養
自序
一一番語重心長的話——給現代中國青年
二談立志
三朝抵抗力*大的路徑走
四談青年的心理病態
五個人本位與社會本位的倫理觀
六談處群(上)——我們不善處群的病征
七談處群(中)——我們不善處群的病因
八談處群(下)——處群的訓練
九談惻隱之心
十談羞惡之心
十一談冷靜
十二談學問
十三談讀書
十四談英雄崇拜
十五談交友
十六談青年與戀愛結婚
十七談休息
十八談價值意識
十九談美感教育
我的讀后感
閱讀自我測試
參考答案
我的閱讀記錄卡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節選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統編版語文教材配套閱讀叢書》: 朋友: 從屢次來信看,你的心境近來似乎很不寧靜。煩惱究竟是一種暮氣,是一種病態,你還是一個十八九歲的青年,就這樣頹唐沮喪,我實在替你擔憂。 一般人歡喜談玄,你說煩惱,他便從“哲學辭典”里拖出“厭世主義”“悲觀哲學”等等堂哉皇哉的字樣來敘你的病由。我不知道你感覺如何?我自己從前仿佛也嘗過煩惱的況味,我只覺得憂來無方,不但人莫之知,連我自己也莫名其妙,哪里有所謂哲學與人生觀!我也些微領過哲學家的教訓:在心氣和平時,我景仰希臘廊下派哲學者,相信人生當皈依自然,不當存有嗔喜貪戀;我景仰托爾斯泰,相信人生之美在宥與愛;我景仰白朗寧,相信世間有丑才能有美,不完全乃真完全;然而外感偶來,心波立涌,拿天大的哲學,也抵擋不住。這固然是由于缺乏修養,但是青年們有幾個修養到“不動心”的地步呢?從前長輩們往往拿“應該不應該”的大道理向我說法。他們說,像我這樣一個青年應該活潑潑的,不應該暮氣沉沉的,應該努力做學問,不應該把自己的憂樂放在心頭。謝謝罷,請留著這副“應該”的方劑,將來患煩惱的人還多呢! 朋友,我們都不過是自然的奴隸,要征服自然,只得服從自然。違反自然,煩惱才乘虛而入,要排解煩悶,也須得使你的自然沖動有機會發泄。人生來好動,好發展,好創造。能動,能發展,能創造,便是順從自然,便能享受快樂;不動,不發展,不創造,便是摧殘生機,便不免感覺煩惱。這種事實在流行語中就可以見出,我們感覺快樂時說“舒暢”,不感覺快樂時說“抑郁”。這兩個字樣可以用作形容詞,也可以用作動詞。用作形容詞時,它們描寫快或不快的狀態;用作動詞時,我們可以說它們說明快或不快的原因。你感覺煩惱,因為你的生機被抑制;你要想快樂,須得使你的生機能舒暢,能宣泄。流行語中又有“閑愁”的字樣,閑人大半易于發愁,就因為閑時生機靜止而不舒暢。青年人比老年人易于發愁些,因為青年人的生機比較強旺。小孩子們的生機也很強旺,然而不知道愁苦,因為他們時時刻刻地游戲,所以他們的生機不至于被抑制。小孩子們偶爾不很樂意,便放聲大哭,哭過了氣就消去。成人們感覺煩惱時也還要拘禮節,哪能由你放聲大哭呢?吃黃連苦在心頭,所以愈覺其苦。哥德少時因失戀而想自殺,幸而他的文機動了,埋頭兩禮拜著成一部《少年維特之煩惱》,書成了,他的氣也泄了,自殺的念頭也打消了。你發愁時并不一定要著書,你就讀幾篇哀歌,聽一幕悲劇,借酒澆愁,也可以大暢胸懷。從前我很疑惑何以劇情愈悲而讀之愈覺其快意,近來才悟得這個泄與郁的道理。 總之,愁生于郁,解愁的方法在泄;郁由于靜止,求泄的方法在動。從前儒家講心性的話,從近代心理學眼光看,都很粗疏,只有孟子的“盡性”一個主張,含義非常深廣。一切道德學說都不免膚淺,如果不從“盡性”的基點出發。如果把“盡性”兩字懂得透徹,我以為生活目的在此,生活方法也就在此。人性固然是復雜的,可是人是動物,基本性不外乎動。從動的中間我們可以尋出無限快慰。這個道理我可以拿兩件小事來印證:從前我住在家里,自己的書房總歡喜自己打掃。每看到書籍零亂,灰塵滿地,你親自去灑掃一過,霎時間混濁的世界變成明窗凈幾,此時悠然就坐,游目騁懷,乃覺有不可言喻的快慰;再比方你自己是歡喜打網球的,當你起勁打球時,你還記得天地間有所謂煩惱么? 你大約記得晉人陶士行的故事。他老來罷官閑居,找不得事做,便去搬磚。晨間把一百塊磚由齋里搬到齋外,暮間把一百塊磚由齋外搬到齋里。人問其故,他說:“吾方致力中原,過爾優逸,恐不堪事。”他又嘗對人說:“大禹圣人,乃惜寸陰,至于眾人,當惜分陰。”其實惜陰何必定要搬磚,不過他老先生還很茁壯,借這個玩藝兒多活動活動,免得抑郁無聊罷了。 朋友,閑愁*苦!愁來愁去,人生還是那么樣一個人生,世界也還是那么樣一個世界。假如把自己看得偉大,你對于煩惱,當有“不屑”的看待;假如把自己看得渺小,你對于煩惱當有“不值得”的看待;我勸你多打網球,多彈鋼琴,多栽花,多搬磚弄瓦。假如你不歡喜這些玩藝兒,你就談談笑笑,跑跑跳跳,也是好的。就在此祝你 談談笑笑, 跑跑跳跳! 你的朋友,光潛。 名師賞讀 讀這封信,禁不住會感嘆:朱先生真是一個活潑有趣又知識淵博的人哪!字里行間,處處顯示出他的博學多才,在勸導青年人時,他總是列舉一些恰當的哲學家、文人雅士的例子,比如歌德、廊下派哲學家、莎士比亞、陶士行,而且這些例子點到為止,絕不噦唆。而且其講述與分析非常幽默風趣,讓人讀了不僅增長了見識,開闊了視野,更重要的是,在他活潑甚至調皮的語言里,讀者原有的煩悶情緒也煙消云散了,朱先生做文章真的是舉重若輕啊! ……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作者簡介
朱光潛(1897-1986),筆名孟實、盟石,安徽省桐城人。著名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教育家和翻譯家。曾在北京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等大學任教,并曾任中國美學學會會長、中國作協顧問等職。 朱光潛是中國系統研究西方美學思想首人,為中國美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蜚聲中外。著有《談修養》《談美》《談美書簡》《西方美學史》等,譯有《歌德談話錄》《文藝對話集》《拉奧孔》等。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自卑與超越
- >
朝聞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隨園食單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