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監獄社會化:中國監獄的角色轉向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061728
- 條形碼:9787513061728 ; 978-7-5130-6172-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監獄社會化:中國監獄的角色轉向 本書特色
該書系201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編號:10CSH033)的*終成果,該書對于監獄學及社會學(人類學)研究,開拓了新的視野,打通了監獄這一神秘的研究領域。從學術貢獻來看,本書利用監獄現象論證了“國家—社會”二元對立模式和市民社會理論的合理性。監獄越來越成為社會的監獄,并在國家力量與社會力量共同作用下,在轉型期中不斷實現自我超越。本書提出的監獄面臨的諸多困境以及解決困境的建議,將為我國政府從整體上制定監獄改革與開放的方針政策提供必要參考。本書中的一些建議和設想,可能會轉化為監獄實務部門的創新實踐。監獄社會化,是指監獄作為社會公共組織與其他社會組成部分廣泛平等交往,塑造特定社會角色,發揮特定社會職能,成長為“社會監獄”的過程。本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1.記述監獄生活。若想讓那些對監獄內部生活知之甚少的讀者領會本研究的核心觀點,就必須有一個鋪墊,即以相對簡潔的文字,讓人們知曉監獄生活的事實,使讀者能夠看到監獄社會化的具體表現。2.監獄形象的話語建構。監獄社會化的過程當然是一個不斷進行形象建構的過程。建構監獄形象的話語載體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由*初的單一載體發展為現今的以互聯網為主的多元話語載體。與之相一致的是,建構監獄形象的話語主體也出現多元化傾向,主要包括官方話語和民間話語。3.監獄的成長。二十年來,監獄不斷成長的過程,就是監獄社會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監獄主要通過以下幾個途徑使自己逐漸變為社會公共組織:監獄布局調整、監獄信息化建設、監獄體制改革、監獄警察的變遷、服刑人員的變遷、從粗放到精細的管理、為服刑人員服務、監獄開放式管理向封閉管理的轉變。4.監獄的困境。監獄的困境是監獄成長過程中的煩惱。這些困境是伴隨著我我國社會大轉型而發生的。這些困境包括:法治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沖突,勞動的經濟效益功能沖擊教育功能,人力資源無法得到有效利用,獄內外資源共享問題,監獄難以參與“刑事一體化”實踐,不合理的工作規范嚴重挫傷監獄警察職業身份認同感監獄管理模式同質化現象嚴重問責機制僵化,明顯違法現象依然存在相關單位或機構與監獄的協調不暢,等。5.理論探討。通過前述的描述與分析,提煉監獄社會化的有關理論框架。6.路徑求索。監獄社會化不僅是事實,而且是努力目標。因而,謀劃未來之路就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要有樹立雙向開放的理念。另一方面,要進行監獄社會化設計與實踐。
監獄社會化:中國監獄的角色轉向 內容簡介
該書系201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編號:10CSH033)的很終成果,該書對于監獄學及社會學(人類學)研究,開拓了新的視野,打通了監獄這一神秘的研究領域。從學術貢獻來看,本書利用監獄現象論證了“國家—社會”二元對立模式和市民社會理論的合理性。監獄越來越成為社會的監獄,并在國家力量與社會力量共同作用下,在轉型期中不斷實現自我超越。本書提出的監獄面臨的諸多困境以及解決困境的建議,將為我國政府從整體上制定監獄改革與開放的方針政策提供必要參考。本書中的一些建議和設想,可能會轉化為監獄實務部門的創新實踐。監獄社會化,是指監獄作為社會公共組織與其他社會組成部分廣泛平等交往,塑造特定社會角色,發揮特定社會職能,成長為“社會監獄”的過程。本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1.記述監獄生活。若想讓那些對監獄內部生活知之甚少的讀者領會本研究的核心觀點,就必須有一個鋪墊,即以相對簡潔的文字,讓人們知曉監獄生活的事實,使讀者能夠看到監獄社會化的具體表現。2.監獄形象的話語建構。監獄社會化的過程當然是一個不斷進行形象建構的過程。建構監獄形象的話語載體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由很初的單一載體發展為現今的以互聯網為主的多元話語載體。與之相一致的是,建構監獄形象的話語主體也出現多元化傾向,主要包括官方話語和民間話語。3.監獄的成長。二十年來,監獄不斷成長的過程,就是監獄社會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監獄主要通過以下幾個途徑使自己逐漸變為社會公共組織:監獄布局調整、監獄信息化建設、監獄體制改革、監獄警察的變遷、服刑人員的變遷、從粗放到精細的管理、為服刑人員服務、監獄開放式管理向封閉管理的轉變。4.監獄的困境。監獄的困境是監獄成長過程中的煩惱。這些困境是伴隨著我我國社會大轉型而發生的。這些困境包括:法治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沖突,勞動的經濟效益功能沖擊教育功能,人力資源無法得到有效利用,獄內外資源共享問題,監獄難以參與“刑事一體化”實踐,不合理的工作規范嚴重挫傷監獄警察職業身份認同感監獄管理模式同質化現象嚴重問責機制僵化,明顯違法現象依然存在相關單位或機構與監獄的協調不暢,等。5.理論探討。通過前述的描述與分析,提煉監獄社會化的有關理論框架。6.路徑求索。監獄社會化不僅是事實,而且是努力目標。因而,謀劃未來之路就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要有樹立雙向開放的理念。另一方面,要進行監獄社會化設計與實踐。
監獄社會化:中國監獄的角色轉向 目錄
監獄社會化:中國監獄的角色轉向 作者簡介
宋立軍,男,文學學士、法律碩士、法學(人類學)博士,江蘇省司法警官高等職業學校副教授,監獄社會學與人類學研究中心主任,2014年度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培養對象。1995年參加工作,曾經在監獄工作九年余,2004年到司法警官院校任教。長期從事監獄研究,尤其擅長監獄田野調查,大量搜集一手資料,積累了一定研究經驗,并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主編《新編監獄工作實務教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2)、《科學認知監獄》(江蘇人民出版社,2014)、《監獄社會學》(法制出版社,2017),副主編或參編教材多部,發表論文20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1項,主持或參與其他級別課題10余項。《超越高墻的秩序:記錄監獄生活的民族志》,被評為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度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巴金-再思錄
- >
朝聞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唐代進士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