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臨床管道護理作業指導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410631
- 條形碼:9787521410631 ; 978-7-5214-1063-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臨床管道護理作業指導 內容簡介
本書是關于臨床常用管道和專科管道護理技術方面的指導用書, 分別從適應證、禁忌證、并發癥及預防、注意事項、健康教育、操作流程等方面做了闡述, 并介紹了管道相關知識。
臨床管道護理作業指導 目錄
第二章 常用管道護理
**節 胃管
第二節 尿管
第三節 靜脈留置針
第四節 中心靜脈置管(CVc)
第五節 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PIcC)
第三章 外科管道護理
**節 肝膽外科管道護理
一、T型引流管
二、腹腔引流管
三、文氏引流管
四、皮下引流管
第二節 神經外科管道護理
一、腦室引流管
二、腦室腹腔(V-P)管
三、硬膜下引流管
四、硬膜外引流管
五、血腫腔引流管
六、腰大池引流管
第三節 泌尿外科管道護理
一、腎造瘺引流管
二、膀胱造瘺管
三、腹膜后引流管
第四節 胸外科管道護理
胸腔閉式引流管
第五節 普通外科管道護理
骶前引流管
第六節 心外科管道護理
心縱引流管
第七節 Icu管道護理
一、氣管插管
二、氣管切開
三、VSD引流管
四、心包、縱隔引流管
五、鼻空腸管
六、空腸造瘺管
七、膀胱造口引流管
第八節 產科管道護理
陰道引流管
第四章 內科管道護76理
**節 肝病科管道護理
一、ERCP置管
二、三腔雙囊管
第二節 消化科管道護理
鼻膽引流管
第三節 腎內科管道護理
動靜脈內瘺
第四節 小兒科管道護理
一、CPAP引流管
二、動脈置管
三、膽囊引流管
四、陰道支架管
五、肛門支架管
六、胸膜引流管
臨床管道護理作業指導 節選
《臨床管道護理作業指導》: 三、文氏引流管 (一)概念 底端放于文氏孔的一根腹腔引流管,將液體等從腹腔內引流到體外。 (二)目的 (1)引流出腹腔內滲液、滲血、膽汁、胰液等,避免滲液、血液積聚,而繼發感染; (2)觀察術后是否有出血、文氏口瘺,減少對其周圍組織的腐蝕和刺激; (3)促使手術傷口縮小或閉合,保證傷口良好愈合; (4)保持引流通暢。 (三)適應證 (1)手術止血不徹底,有可能繼續滲血、滲液者。腹部傷口清創處理后,仍有殘余感染者; (2)肝、膽、胰手術后,有引流液從縫合處滲出和積聚時; (3)減少并發癥發生。 (四)禁忌證 (1)廣泛腹膜粘連者; (2)有肝性腦病先兆、包蟲病及巨大卵巢囊腫者; (3)大量腹水伴有嚴重電解質紊亂者禁忌大量放腹水; (4)精神異常或不能配合者; (5)妊娠。 (五)并發癥及預防 1.感染 因引流管道選用不當、留置時間過久或在引流管護理時無菌操作不嚴所致。 預防措施:引流管處皮膚每日消毒,隨時更換潮濕敷料,嚴格遵守無菌操作流程。 2.出血 多發生于術后、換藥、換管和并發感染時。 預防措施:戳孔應避開大血管和腹壁下動脈;戳孔時出血應及時妥善止血。執行換藥、換管等操作時注意動作輕柔,不要過度牽拉引流管。 3.慢性竇道形成 由于引流不暢、反復感染、異物刺激、壞死組織或留有死腔、引流物放置時間過長而形成。 預防措施:選擇引流管應質地軟、壁薄、腔大、易彎曲而不塌陷,管腔內外應光滑;放置引流管部位應在體腔或腹腔*低部位;按時及時換藥防止感染的發生,避免留置時間過長。 4.引流管滑脫、阻塞和拔管困難 引流管滑脫主要因術中引流固定不牢,多在患者活動時脫出,血凝塊、結石、稠厚的膿液、導管壁扭曲或折疊可導致引流管堵塞。拔管困難常見原因有留置時間較長,管壁與周圍組織粘連或在體腔內手術時不慎將導管與組織縫合在一起。 預防措施:妥善固定不宜牽拉,防止患者翻身時拉出或誤拔,躁動患者專人看護,加以適當約束,嚴密觀察引流液的量、顏色及性質防止堵塞導管,適宜的縫線固定,避免拔管困難的發生。 5.腸梗阻、腸壞死、腸穿孔等嚴重并發癥 主要是因引流管壓迫腸管引起。 預防措施:正確放置引流管,避免壓迫。 (六)注意事項 1.妥善固定引流管和引流袋,防止患者在變換體位時壓迫、扭曲或因牽拉引流管而脫出,避免或減少因引流管的牽拉而引起疼痛。 2.保持引流管引流通暢,用膠布或別針妥善固定,防止牽拉脫出,引流管不能受壓,引流袋低于引流口30cm以上。 3.保持引流通暢,每次觀察時都需擠捏引流管,若發現引流量突然減少,患者感到腹脹伴發熱,應檢查引流管腔有無阻塞或引流管是否脫落。 4.注意觀察引流液的顏色、量、氣味及有無殘渣等,準確記錄24小時引流量,并注意引流液的量及形狀的變化,以判斷患者病情變化。 5.每周更換引流袋,更換前應先夾閉引流管,傾倒引流液,更換時應注意無菌操作,先消毒引流管口后再連接引流袋,更換時用75%乙醇棉球常規消毒接口,以免造成逆行感染。 6.注意觀察引流管周圍皮膚有無紅腫、皮膚損傷等情況。 7.拔管時間一般根據患者情況,一般24小時之內少于50ml即可拔管,拔管時注意無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引流管拔出后適當按壓周圍皮膚,以排除皮下出血。 (七)健康教育指導 1.床上翻身、坐起等活動時注意保護引流管,避免打折、滑脫、曲折。 2.下床活動時,引流管要低于膝關節,并保持密閉,注意擺動幅度不要過大。 3.大便時,引流瓶要低于胸口平面,避免引流液反流。 4.要注意保持引流管的通暢,外出檢查及活動時,對于需要引流氣體的患者,要保持引流管的通暢,應告知醫護人員,絕不可以隨意夾閉。 5.加強營養,適當地增加蛋白質的攝人,如蛋、肉類、魚類等。 6.加強呼吸功能的鍛煉,鼓勵晨起有效地咳嗽及排痰。 ……
- >
煙與鏡
- >
我與地壇
- >
姑媽的寶刀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唐代進士錄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