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媒介融合時代的編輯出版學與出版業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5721786
- 條形碼:9787565721786 ; 978-7-5657-2178-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媒介融合時代的編輯出版學與出版業 本書特色
媒介融合帶來傳播范式的嬗變。作為一門古老的行業和新興的學科,編輯出版從紙本時代步入數字時代,如何在新的傳播環境中求得生存與發展?
《媒介融合時代的編輯出版學與出版業》依托于中國新聞史學會編輯出版研究委員會,精選并匯編學會2017年學術年會暨“媒介融合時代的編輯出版學與出版業”論壇的投稿,分六個板塊——主旨演講、出版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反思、融合背景下的出版產業創新、重思出版史、閱讀與傳播變革、來稿摘要,對理論和現實問題做出了求索與回應。
媒介融合時代的編輯出版學與出版業 內容簡介
媒介融合帶來傳播范式的嬗變。作為一門古老的行業和新興的學科,編輯出版從紙本時代步入數字時代,在新的傳播環境和條件中如何求得生存與發展?靠前編輯出版學者和業者,憑借敏銳的問題意識、開闊的研究視野、前沿的研究方法,對理論及現實問題做出了求索和回應。本書依托精選并匯編中國新聞史學會編輯出版研究委員會學術年會(2017)暨“媒介融合時代的編輯出版學與出版業”論壇投稿,分為五個板塊——出版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反思、融合背景下的出版產業創新、重思出版史、閱讀與傳播變革、來稿摘登——進行呈現。
媒介融合時代的編輯出版學與出版業 目錄
堅定自信,走進出版強國新時代
產品或服務:出版人的一個選擇題
探析作為出版理論研究基石的權利與權力的博弈
產權視角的版權內涵與價值
出版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反思
產學研一體化視角下編輯出版學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模式探析
新聞出版業人才隊伍建設現狀與策略探究
——基于930份問卷調查
融合背景下的出版產業刨新
我國動漫產業版權現狀、問題與對策
我國數字教育出版的發展現狀及問題研究
重思出版史
出版載體視角下中外出版史分期新論
非洲數字出版業的機遇、困境與發展
《牛津大學出版史》述評
論近代社會思潮對出版企業編輯制度的影響
閱讀與傳播變革
數字多重超文本閱讀下的出版業認知轉向:在“躍讀”中實現“悅讀”
豆瓣閱讀自出版平臺的模式探析
數字鴻溝視閾下的全民閱讀城市建設
羅杰·夏蒂埃的閱讀史研究述評
童書數字化出版:從印刷本位到互聯網邏輯
來稿摘要
附錄
媒介融合時代的編輯出版學與出版業 節選
《媒介融合時代的編輯出版學與出版業》: 文化領域是以版權為中心的。作為知識產權的一種類型,版權是文化創造的成果,存在于科學、文學、藝術等領域。沒有版權就沒有文化創新。版權因經濟活動而產生。它是伴隨著印刷術的誕生而出現的,印刷術使書稿的工業復制、文化的大眾化傳播成為可能。這種工業復制是經濟利益驅動的,正是在這種通過復制使內容轉化為經濟利益的過程中,版權出現了。在印刷技術有了一定的提高,并促使出版業快速發展的時候,版權才成為一種社會共識,并在1709年英國頒布的《安娜法典》中得以確認。《安娜法典》被公認為版權制度建立的標志,其原因有四:一是表明立法的目的是鼓勵知識創作;二是認定權利的主體是作者,購買權利的是出版社;三是指出權利授予的客體是作品,目的是印刷成為圖書;四是規定權利的享有是有期限的。從中可以看出,版權是一種私有財產權,具備依法保護并開展市場交易的基本條件。 對于版權的法務內涵,國內外研究成果多、層次深,界定非常清晰。相對而言,從產權的視角闡述版權內涵的研究成果還不多見。既然版權是一種私有財產權,那就可以通過優化配置提高使用效率,使其價值增值。如果說滿足社會物質生產和消費者生活需求的實體經濟,配置的資源主要體現為與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產業相適應的生產要素,其產權(財產權的簡稱)形式多以物理狀態體現的話,那么滿足社會文化生產和消費者精神需求的版權經濟,配置的資源就主要體現為與知識密集型產業相適應的生產要素,產權形式虛擬化、軟性化。②由此我們認為,版權就是文化資源配置過程中產權的代名詞,或者說,版權是產權在版權經濟中的延伸,是內容產品外部表現的內核。在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發揮市場在版權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就要不斷強化版權的產權功能、商品功能和價值功能。 承認版權的私有財產性質是從經濟學視角認識版權內涵的前提。鑒于此,我們認為,版權是精神文化產品生產過程中的產權,是一種通過社會強制而實現的對某種版權財產的多種用途進行選擇的權剃,也就是一種由法律承認并保護的人對物的權利。一個完整的版權應該包括占有權、使用權、轉讓權和收益權。所謂占有權,是指某人排他性地占有某種財產的權利。版權必須有明確的所有者,他在占有某種財產的同時就意味著排除了其他人對這種財產的占有;不具有排他性的占有權,說明權屬不清,就缺乏市場交易的基礎。所謂使用權,是指所有者可以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自主決定財產使用方式的權利,或者說是在財產的多種用途中作出選擇的權利。這里所說的“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是指財產不能用于法律明文禁止的用途。所謂轉讓權,是指所有者可以在市場上自由地買賣產權。版權也像任何一種商品一樣可以自由交易、轉讓。轉讓是所有者使用財產的一種形式。所謂收益權,是指所有者可以獲得并占有財產使用和轉讓所帶來的權益。當然,收益權的含義是雙重的,既包括獲得正確使用財產帶來的收益,又包括承擔錯誤使用財產所引起的損失。以上這四種權利統一所有權人,版權才算明晰。所以,要讓具有使用價值的版權通過交換實現其價值,就必須使這種版權的財產界定非常明晰。因為明晰的權利界定是市場資源配置效率提高的必要條件,它能夠保證版權在使用過程中的權責利一致,能夠保證版權資源在轉讓中流動到*有效地使用它的人手中。無論對整個版權產業或者文化產業,還是一個企業,版權明晰都是效率的基礎。我們判斷一種版權,不是從倫理的角度說它反映的內容是“好”還是“不好”,而是從效率的角度說它“有效率”還是“無效率”。不能把版權作為追求的目標,而要把它作為資源配置效率提高的手段或工具。 ……
- >
朝聞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莉莉和章魚
- >
煙與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