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憂處方箋 本書特色
你為什么要讀阿蘭?
他是“現代的蘇格拉底”。
一段與憂愁促膝懇談的解憂故事,一帖給寂寞都市人的幸福沒藥。
阿蘭說——“就像草莓有草莓的味道,生命的味道,本就該是幸福啊!”
解憂處方箋,與過去和解,把現在治愈,為未來充值。
解憂處方箋 內容簡介
你為什么要讀阿蘭? 他是“現代的蘇格拉底”。 一段與憂愁促膝懇談的解憂故事,一帖給寂寞都市人的幸福沒藥。 阿蘭說——“就像草莓有草莓的味道,生命的味道,本就該是幸福啊!” 解憂處方箋,與過去和解,把現在治愈,為未來充值。
解憂處方箋 目錄
一 亞歷山大的坐騎
二 惱怒
三 憂傷的瑪麗
四 神經衰弱
五 憂郁
六 論情緒
七 神諭的終結
八 論想象
九 病態的思想
十 沒病找病
十一 醫學
十二 微笑
十三 事故
十四 海難
十五 論死亡
十六 姿態
十七 體操
十八 祈禱
十九 打哈欠的藝術
二十 壞脾氣
二十一 性格
二十二 宿命
二十三 操心的靈魂
二十四 未來
二十五 算命
二十六 赫拉克勒斯
二十七 榆樹
二十八 抱負
二十九 論命運
三十 遺忘的力量
三十一 在草地上
三十二 與人相處
三十三 家庭生活
三十四 關心
三十五 家庭的安寧
三十六 愛
三十七 男人和女人
三十八 無聊
三十九 快速列車
四十 賭博
四十一 希望
四十二 行動
四十三 行動派
四十四 第歐根尼
解憂處方箋 節選
《解憂處方箋》: 你不能一邊嘴巴張得大大的,一邊指望從這張嘴里發出閉口的“i”這個音。親自試一下你就會發現,張大的嘴巴里只能發出“a”這個音,盡管你心里想發的是“i”。這個例子說明,我們心里想什么,相應的我們在行為上就要配合它做什么,否則我們便得不到我們想得到的東西。反過來說,有什么樣的行為往往便有什么樣的思想活動和情緒反應與之對應。這一點可以通過我們熟悉的形體動作直接證明。例如,如果我生氣了,我一定會本能地握緊拳頭。人人都知道這個道理,卻很少有人懂得利用它去控制我們的情緒。 每一種宗教里都包含豐富的、可以為世人所用的智慧。例如,有個人,遭遇了不幸,卻不愿面對現實,而是在那里怨天尤人,反抗掙扎。他這樣做,不僅徒勞無益,反而會把自己搞得筋疲力盡,進一步增加自己的痛苦。對于想幫忙的外人來說,你與其跟他講道理,不如迫使他跪下來,雙手抱著頭。這個有點兒像體操的動作會抑制他狂躁的想象力,從而把他從絕望和怒氣中暫時解救出來。 一個人一旦聽任情緒的擺布,就會失去理智,變得相當無知,以至于連這個*簡單的解除煩惱的辦法都想不到。一個人遭到欺負,他首先會找出成百上千條證據來證明他受到了欺負,然后他又會從周圍的環境中尋找種種跡象,以強化對方所犯下的罪過,而且對他來講,這些跡象總是不難找到。如果他往前翻,他一定能發現欺負他的人是有前科的。等到這些工作完成后,他會不無自豪地說:“我不是平白無故發怒的,你瞧瞧,上述這些就是我發怒的理由。既如此,我決不會善罷甘休。”這是*初的反應。接著,理性開始上場了。令人驚訝的是,每個人好像都是哲學家,面對出現的問題,每個人都能講出一大通道理來。然而,遺憾的是,理性并沒有發揮作用。“我的理智告訴我……”我們經常把這樣的話掛在嘴邊,可是,可悲的是,我們很少坐下來認真傾聽理智的聲音。懷疑論者指出,這正是不可抗拒的命運登上歷史舞臺、受到世人追捧的背景。事實的確如此。在遭遇不幸時,世人感到自己仿佛受到了審判和懲罰,由此便產生了*初的對上帝的信仰以及有關這種信仰的*深奧的觀念。當人類還處在漫長的嬰兒期的時候,那時的人們普遍認為,各種各樣的情感和五花八門的夢都是神明賦予的。每當卸下重擔,得到解脫時,他們都以為是得了神的恩惠。一個飽受盛怒折磨的人跪下來祈求神的安慰,其實根本不必由神來賜予安慰,只要他真的跪了下來,他的這個姿勢就能確保他不再受怒氣的折磨,因為跪下和生氣是水火不容的兩種東西。世人不解個中緣由,便天真地以為是某種善的力量將他從邪惡中救了出來。這為神學提供了發展的機會,神學家們于是在此大做文章。當祈求神明后仍然不能消除煩惱時,神學家們或是其他人就會告訴他,之所以沒有見效,是因為他的心還不夠真誠,或者是他沒跪下來,抑或他還對他的怒氣念念不忘。當他坦白上述這些情況都存在時,神學家們又會說:“我就說嘛,神總是公正的,他能看透每個人的心。”殊不知,神父同信徒一樣天真,問題依然沒有解決,那個可憐蟲依然遭受著情緒的折磨。直到過了許久,人們才發現,所有不良的情緒都是人的行為產生的,正所謂解鈴還須系鈴人,問題的解決之道需要回到行為本身。于是乎,有益于精神健康的體操運動應運而生。在操練體操時,人的身體動作帶來情緒上的變化,優雅的姿勢、程式化的動作以及禮貌給人的精神帶來了積極的影響。于是,人的性情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長期以來,人們都把這種轉變看成是神跡。殊不知,當人們用超自然的力量去解釋現實世界時,迷信就產生了。受過教育的人都知道這一點。然而時至今日,即便是那些*有學問的人,在遭受情緒困擾時,也會把這一點忘得一干二凈。 ……
解憂處方箋 作者簡介
阿蘭(Alam,1868—1951),法國哲學家、教育家、散文家。原名埃米爾-奧古斯特·沙爾捷(Emile Auguste Chartier),以阿蘭的筆名聞名于世。
出生于莫塔涅奧佩爾歇,卒于韋濟內。曾在巴黎高等師范學校攻讀哲學,畢業后在盧昂等城鎮教中學。在盧昂時曾參加政治活動并開始為一家激進報紙復日寫一篇600字短文。作品質量甚高,為人們所重視,并于1908年匯集成冊出版。之后在巴黎的昂利·加特爾中學任哲學教員,是一位出色的教師,培養出一批優秀學生,并成為法國下一代大多數哲學教員之導師。他不顧當時的輿論,預言并譴責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大戰爆發后,他志愿在炮兵服役,出征兩年半。在前線或在電話員的地下掩蔽部中他寫出了《瑪爾斯〈戰爭真相〉》(1921年)、《關于精神與激情的八十章》(1917年)和《美術體系》(1920年)。戰后他重新返回昂利·加特爾中學任職,直到1933年退休。1935年后,一直從事反法西斯斗爭。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唐代進士錄
- >
自卑與超越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朝聞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