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汪文學學術作品集:楊雄與六朝之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1151483
- 條形碼:9787221151483 ; 978-7-221-15148-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汪文學學術作品集:楊雄與六朝之學 內容簡介
《揚雄與六朝之學》研究論域有二:一是關于揚雄學術思想文化及其影響的研究,二是關于六朝之學之淵源的研究。簡言之,就是關于揚雄與六朝之學之淵源影響關系的研究。通過對揚雄的生平經歷、家族背景、師友網絡、人生哲學、性情好尚等方面的研究,揭示其影響六朝之學的可能性;通過對其學術淵源、思想背景、學術觀念、學術方法、學術思想、文學創作和文學理論等方面研究,揭示其對六朝之學的具體影響。 《揚雄與六朝之學》的*終目標,就是證實“六朝之學始于揚雄”這個學術“假說”。
汪文學學術作品集:楊雄與六朝之學 目錄
緒論
一、選題緣起
1.治學反思與學術追求
2.學術積累與選題緣起
二、研究現狀
1.關于揚雄人生性情與六朝名士風范之關系的研究
2.關于揚雄學術思想及其對六朝之學的影響研究
3.關于揚雄文學創作、理論及其影響的研究
三、本書要旨
1.“六朝”界定與論域說明
2.本書要旨
**章 六朝之學之起始:東漢末年抑或是西漢末年
一、六朝之學始于東漢末年,起于馬融
1.六朝之學始于東漢末年
2.六朝之學起于馬融
二、六朝之學起于西漢末年,始于揚雄
1.六朝之學起于西漢末年
2.六朝之學始于揚雄
三、結語:六朝之學的遠源與近源
第二章 漢晉間學術文化思想發展之大勢
與揚雄影響六朝之學的可能性
一、漢晉間學術文化思想發展變遷之大勢及其歷史必然性
1.漢晉間士風、學風、文風之差異概說
2.漢晉間學術文化思想發展之總體趨勢
二、揚雄影響六朝之學的可能陛
1.獨特的家族背景和家庭生活
養成了揚雄的寂寞清靜和深沉之思
2.具有“異端”特質的師友網絡
培植了揚雄思想的“異端”特色
3.富于“邊緣活力”的地域環境涵孕了揚雄的創新精神
第三章 企慕玄遠:揚雄與六朝名士風范
一、漢晉間士風之變遷與六朝名士新風范概說
1.“通侻”之風
2.“雅遠”之致
3.“曠達”之境
二、簡易佚蕩與一往情深:
揚雄的人生行事、性情好尚與六朝名士風范
1.簡易佚蕩:揚雄的人生行事
2.-往情深:揚雄的性情好尚
三、明哲保身與俟時而動:揚雄的人生哲學與處世理念
1.明哲保身:揚雄的人生哲學
2.俟時而動:揚雄的處世理念
3.安貧樂道:揚雄的人生理想
四、余論:揚雄與陶淵明
第四章 揚雄的學術思想淵源與方法創新
一、揚雄時代的學術背景
1.今文經學一統天下:揚雄學術研究的大背景
2.今古文學劇烈爭論:揚雄學術研究的小環境
二、揚雄學術思想之淵源
1.揚雄與孔孟之學
2.揚雄與老莊之學
三、揚雄在學術觀念和治學方法上的創新
……
第五章 揚雄的學術思想與六朝之學
第六章 揚雄在中古文學史上的轉折性意義
第七章 揚雄文論與六朝文論新觀念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汪文學學術作品集”后記
汪文學學術作品集:楊雄與六朝之學 節選
《揚雄與六朝之學》: 之成語而入詩,還表現在用揚雄的兒子揚烏與自己的兒子陶佟作比較上。基于上述顯見之影響,范氏以為:“陶公生活在揚子四百年之后,他們隔著歷史的河岸而莫逆于心。……毫無疑問,前者(揚雄)乃是后者(陶淵明)*重要的理性源泉之一。” 范氏之文,實多發明,頗有啟發。若就揚雄于陶淵明之影響的討論堪稱全面者,當推吳氏之文。其中值得注意,且可進一步申論者,是其關于陶淵明《五柳先生傳》與《漢書·揚雄傳》之淵源影響關系的討論。《漢書·揚雄傳》“自《法言》目之前,皆是雄本《自序》之文”,故兩篇皆為自敘傳。據吳文說,陶文仿揚文之痕跡相當明顯,據此可知二人之性情有相當成分的暗合之處。其一,陶文“閑靜少言”,揚文“為人簡易佚蕩,口吃不能劇談,默而好深湛之思”。其二,陶文“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揚文“雄少而好學,不為章句,訓詁通而已,博覽無所不見”。其三,揚文“家產不過十金,乏無儋石之儲,晏如也”。陶文“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其四,揚文“清靜亡為,少嗜欲”。陶文“不慕榮利”。其五,揚文“不汲汲于富貴,不戚戚于貧賤”。陶文“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其六,《揚雄傳》說:“家素貧,嗜酒,人希至其門,時有好事者載酒肴從游學。”陶文“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還,曾不吝情去留”。以上六點,足證陶淵明撰寫《五柳先生傳》時,肯定參考或者直接仿效了揚雄之《自敘》或者班固之《漢書·揚雄傳》。而其所以要刻意參考或者仿效,就是基于二人在思想、性情、好尚等諸多方面有近似之處。略而言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簡易佚蕩,超然物外。揚雄為人之簡易佚蕩,前已述及。其不為名所累,不為利所牽,“用心于內,不求于外”,其超然物外之情懷,前已論及。陶淵明之“不慕榮利”,超越生死,淡然處世,忘懷得失,更為學者所熟知。此乃二人于精神上*為契合之處。故淵明常以子云自況,亦是題中應有之義。其二,任真深情,文酒風流。揚雄表面上的淳謹儒雅,實不能掩蓋其內心之一往情深。其一往情深之表征,前已論列。文酒風流實為揚雄一生之真性情,故史稱其“實好斯文”,“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其于酒之偏愛,為酒所做之辯護,不僅影響及于劉伶之《酒德頌》,“開阮籍以酒對抗名教之風”,實為中國文化史上文酒風流之早期代表人物。淵明之于酒,可謂六朝名士中于“酒中真味”體會*深且切者,而其論酒所撰之《飲酒》組詩中,竟然有兩篇以揚雄為題材(其五“結廬在入境”、其十八“子云性嗜酒”)。其《五柳先生傳》仿《揚雄傳》述己于酒之偏愛,皆可見淵明、揚雄于品味“酒中真味”上的契合。淵明之任真與深情,可稱為魏晉風流之大宗。其于品味“酒中真味”之際,或“著文章以自娛,頗示己志”,或“酣觴賦詩,以樂其志”,其文酒風流,皆于揚雄有不謀而合之處。其三,安貧樂道,依隱暢懷。貧之于揚雄,在中國文化史上實有標志性的意義,故學者言文士之貧,文人以貧典入詩,皆多涉及揚雄,甚或以為“揚雄不貧,不能作《玄》《言》”。揚雄不僅是“安貧”,甚至是“樂貧”,他之所以能達致如此超然之境界,是因其“樂道”。因其“樂道”,追求智性,以知識的探求為人生之快樂,故雖置身于名利之場,卻能逍遙于名利得失之外,純然是一個“朝隱”形象。由此,其對隱士亦多加推崇,可視為中國文化史上首次對隱士以正面和全面評價者。 ……
汪文學學術作品集:楊雄與六朝之學 作者簡介
汪文學,苗族,1970年9月生,貴州思南人,九三學社社員。研究生學歷,文學博士。曾任貴州民族學院圖書館副館長,貴州民族大學文學院教授、院長,貴州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帶頭人、貴州民族大學學科帶頭人、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第十一屆委員會委員、貴州省古典文學學會副會長、貴州省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學會副會長、貴州省苗學會副會長、貴州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導師。現任貴州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朝聞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隨園食單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