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張錫純醫學全書:中西藥物講義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6767262
- 條形碼:9787506767262 ; 978-7-5067-6726-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張錫純醫學全書:中西藥物講義 內容簡介
《中西藥物講義/張錫純醫學全書》為是河北鹽山縣已故名醫張錫純生前為精研藥性而著,于中西藥物皆備其要,而于中藥尤能獨辟新義,于尋常講解之外另有發明。凡書中所記載的中西藥品氣味與其他書不同的,都是作者親自嘗試而得,確認其能力性質,并附注講解。
張錫純醫學全書:中西藥物講義 目錄
石膏解
人參解
附人參形狀考
西洋參解
黃芪解
第四期第二卷
山萸肉解
白術解
赭石解
山藥'解
地黃解
甘草解
朱砂解
鴉膽子解(俗名鴨蛋子
即苦參所結之子)
龍骨解(附龍齒)
牡蠣解
石決明解
玄參解
當歸解
第四期第三卷
芍藥解
川芎解
大黃解
樸硝、硝石解
厚樸解
麻黃解
柴胡解
桂枝解
三七解
滑石解
牛膝解
遠志解
龍膽草解
半夏解
瓜蔞解
天花粉解
干姜解
生姜解
附子、烏頭、天雄解
肉桂解
知母解
天門冬解
麥門冬解
黃連解
黃芩解
……
第四期第四卷
第四期第五卷
第五期第二卷
張錫純醫學全書:中西藥物講義 節選
《中西藥物講義(張錫純醫學全書)》: 石膏解 石膏之質,中含硫氧,是以涼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外感有實熱者,放膽用之直勝金丹。《神農本經》謂其微寒,則性非大寒可知。且謂其宜于產乳,其性尤純良可知。醫者多誤認為大寒而煅用之,則宣散之性變為收斂(點豆腐者必煅用,取其能收斂也),以治外感有實熱者,競將其痰火斂住,凝結不散,用至一兩即足傷人,是變金丹為鴆毒也。迨至誤用煅石膏僨事,流俗之見,不知其咎在煅不在石膏,轉謂石膏煅用之其猛烈猶足傷人,而不煅者更可知矣。于是一倡百和,遂視用石膏為畏途,即有放膽用者,亦不過七八錢而止。夫石膏之質甚重,七八錢不過一大撮耳。以微寒之藥,欲用一大撮撲滅寒溫燎原之熱,又何能有大效。是以愚用生石膏以治外感實熱,輕證亦必至兩許;若實熱熾盛,又恒重用至四五兩,或七八兩,或單用,或與他藥同用,必煎湯三四茶杯,分四五次徐徐溫飲下,熱退不必盡劑。如此多煎徐服者,欲以免病家之疑懼,且欲其藥力常在上焦、中焦,而寒涼不至下侵致滑瀉也。蓋石膏生用以治外感實熱,斷無傷人之理,且放膽用之,亦斷無不退熱之理。惟熱實脈虛者,其人必實熱兼有虛熱,仿白虎加人參湯之義,以人參佐石膏亦必能退熱。特是藥房軋細之石膏多系煅者,即方中明開生石膏,亦恒以煅者充之,因煅者為其所素備,且又自覺慎重也。故凡用生石膏者,宜買其整塊明亮者,自監視軋細(凡石質之藥不軋細,則煎不透)方的。若購自藥房中難辨其煅與不煅,迨將藥煎成,石膏凝結藥壺之底,傾之不出者,必系煅石膏,其藥湯即斷不可服。 【附案】長子蔭潮,七歲時,感冒風寒,四五日間,身大熱,舌苔黃而帶黑。孺子苦服藥,強與之即嘔吐不止。遂單用生石膏兩許,煎取清湯,分三次溫飲下,病稍愈。又煎生石膏二兩,亦徐徐溫飲下,病又見愈。又煎生石膏三兩,徐徐飲下如前,病遂痊愈。夫以七歲孺子,約一晝夜間,共用生石膏六兩,病愈后飲食有加,毫無寒中之弊,則石膏果大寒乎?抑微寒乎?此系愚初次重用石膏也。故**次只用一兩,且分三次服下,猶未確知石膏之性也。世之不敢重用石膏者,何妨若愚之試驗加多以盡石膏之能力乎? 同邑友人趙厚庵之夫人,年近六旬,得溫病,脈數而洪實,舌苔黃而干,聞藥氣即嘔吐。俾單用生石膏細末六兩,以做飯小鍋(不用藥甑,恐有藥味復嘔吐)煎取清湯一大碗,恐其嘔吐,一次只溫飲一口,藥下咽后,覺煩躁異常,病家疑藥不對證。愚曰:非也,病重藥輕故也。飲至三次,遂不煩躁,閱四點鐘盡劑而愈。 同邑友人毛仙閣之三哲嗣印棠,年三十二歲,素有痰飲,得傷寒證,服藥調治而愈。后因飲食過度而復,服藥又愈。后數日又因飲食過度而復,醫治無效。四五日間,延愚診視,其脈洪長有力,而舌苔淡白,亦不燥渴,食梨一口即覺涼甚,食石榴子一粒,心亦覺涼。愚舍證從脈,為開大劑白虎湯方,因其素有痰飲,加清半夏數錢,其表兄高夷清在座,邑中之宿醫也,疑而問日:此證心中不渴不熱,而畏食寒涼如此,以余視之雖清解藥亦不宜用,子何所據而用生石膏數兩乎?答日:此脈之洪實,原是陽明實熱之證,其不覺渴與熱者,因其素有痰飲濕勝故也。其畏食寒涼者,因胃中痰飲與外感之熱互相膠漆,致胃腑轉從其化與涼為敵也。仙閣素曉醫學,信用愚言,兩日夜間服藥十余次,共用生石膏斤余,脈始和平,愚遂旋里。隔兩日復來相迎,言病人反復甚劇,形狀異常,有危在頃刻之慮。因思此證治愈甚的,何至如此反復。既至(相隔三里強),見其痰涎壅盛,連連咳吐不竭,精神恍惚,言語錯亂,身體顫動,診其脈平和無病,惟右關胃氣稍弱。愚恍然會悟,急謂其家人日:此證萬無閃失,前因飲食過度而復,此次又因戒飲食過度而復也。其家人果謂有鑒前失,數日之間,所與飲食甚少。愚日:此無須用藥,飽食即可愈矣。其家人慮其病狀若此,不能進食。愚曰:無庸如此多慮,果系由餓而得之病,見飲食必然思食。其家人依愚言,時已屆晚八句鐘,至黎明進食三次,每次撙節與之,其病遂愈。 西藥有安知歇貌林,又名退熱冰。究其退熱之效,買遠不如石膏。蓋石膏之涼,雖不如冰,而其退熱之力,實勝冰遠甚。 鄰村龍潭莊張叟,年過七旬,于孟夏得溫病,四五日間煩熱燥渴,遣人于八十里外致冰一擔,日夜放量食之,而煩渴如故。其脈洪滑而長,重按有力,舌苔白厚,中心微黃,投以白虎加人參湯,方中生石膏重用四兩,煎湯一大碗,分數次溫飲下,連進二劑,煩熱燥渴痊愈。 又沈陽縣尹朱靄亭夫人,年過五旬,于戊午季秋得溫病甚劇。先延東醫治療,所服不知何藥,外用冰囊以解其熱。數日熱益盛,精神昏昏似睡,大聲呼之亦無知覺,其脈洪實搏指。俾將冰囊撤去,用生石膏細末四兩,粳米八錢,煎取清汁四茶杯,約歷十句鐘,將藥服盡,豁然頓醒。靄亭喜甚,命其公子良佐,從愚學醫。 ……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隨園食單
- >
推拿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與地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