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最新真考題庫模擬考場及詳解·二級MSOffice高級應用
-
>
決戰行測5000題(言語理解與表達)
-
>
軟件性能測試.分析與調優實踐之路
-
>
第一行代碼Android
-
>
JAVA持續交付
-
>
EXCEL最強教科書(完全版)(全彩印刷)
-
>
深度學習
數字媒體時代的廣播電視技術發展與應用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7843595
- 條形碼:9787557843595 ; 978-7-5578-4359-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數字媒體時代的廣播電視技術發展與應用 內容簡介
在社會經濟的推動下,通過數字技術、網絡技術以及移動技術發展起來的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產生了巨大沖擊,加速進行新媒體技術的推廣應用,加快數字化廣播電視的基礎建設,必將鞏固和拓展黨的輿論宣傳陣地,提高公共服務質量與水平,促進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 《數字媒體時代的廣播電視技術發展與應用》突出數字媒體時代的創新技術應用,緊貼數字傳媒技術發展現實和發展前沿。介紹了以數字技術為基礎的各新傳媒技術要素的基本概念和技術特點。全文內容精簡、新穎、實用,原理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數字媒體時代的廣播電視技術發展與應用》僅供廣播電視工程技術人員以及無線電愛好者參考借鑒。 《數字媒體時代的廣播電視技術發展與應用》共分為六章。**章主要介紹了現代廣播電視的內涵。第二章介紹了廣播電視技術的特點和廣播電視技術發展簡史以及我國廣播電視媒體數字化、網絡化的發展趨勢。第三章介紹了數字媒體時代的廣播電視技術基礎。第四章主要介紹了電視信號的傳輸,包括地面廣播電視傳輸系統、衛星廣播電視傳輸系統、有線廣播電視傳輸系統。第五章介紹了廣播電視節目的數字傳輸與播出,包括廣播電視節目的數字傳輸、數字化傳輸技術研究、廣播電視節目的數字播出。第六章主要是介紹數字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技術的新傳媒技術要素,包括DTMB地面數字電視技術、數字音頻廣播CDR技術、國家應急廣播系統、大數據和虛擬現實技術。
數字媒體時代的廣播電視技術發展與應用 目錄
**節 現代廣播電視是跨區域傳播的新媒體
第二節 現代廣播電視是跨媒體發展的新媒體
第三節 現代廣播電視是跨文化交流的新媒體
第二章 廣播電視技術概述
**節 廣播電視技術特點
第二節 廣播電視技術發展簡史
第三節 廣播電視節目傳播的主要技術環節
第四節 廣播電視技術作用
第五節 廣播電視新技術及其發展趨勢
第六節 我國廣播電視媒體數字化、網絡化的發展
第三章 數字媒體時代的廣播電視技術基礎數字電視基礎
**節 聲音信號的數字化
第二節 數字電視系統的組成
第三節 數字電視優點與發展概況
第四節 信源編碼與多路復用
第五節 信道編碼與調制技術
第四章 電視信號的傳輸
**節 地面廣播電視傳輸系統
第二節 衛星廣播電視傳輸系統
第三節 有線廣播電視傳輸系統
第五章 廣播電視節目的數字傳輸與播出
**節 廣播電視節目的數字傳輸
第二節 數字化傳輸技術研究
第三節 廣播電視節目的數字播出
第六章 數字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技術的新傳媒技術要素
**節 DTMB地面數字電視技術
第二節 數字音頻廣播CDR技術
第三節 國家應急廣播系統
第四節 大數據技術
第五節 虛擬現實技術
參考文獻
數字媒體時代的廣播電視技術發展與應用 節選
《數字媒體時代的廣播電視技術發展與應用》: 五、廣播電視技術發展的時間及發明 廣播電視技術的母體科學是麥克斯韋電磁理論。這一理論的基礎是兩項著名的實驗,一是1819年奧斯特從實驗中發現了電流對磁針有力的作用;二是1836年法拉第從實驗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麥克斯韋根據以上實驗及他本人提出的位移電流假說,提出了麥克斯韋方程組,把電磁場的有關定律定量的描述都概括在內,建立了完整的電磁理論。1888年赫茲通過實驗,驗證了電磁波的存在,證實了電磁理論的正確。 1895年5月7日,波波夫在俄國物理化學學會物理分會上公開表演無線電傳送實驗,接收機首次使用天線。同年9月,馬克尼在意大利保羅葛蘭莊園和附近小山上實驗無線電信號傳送。 1897年布朗發明陰極射線管。 1898年鮑爾森發明磁性鋼絲錄音。 1904年弗萊明發明二極管。 1906年德福雷斯特發明三極管。同年,費森登首次用調制無線電波發送音樂和講話,這是**次無線廣播實驗。 1907年德福雷斯特以電子管制成屏極檢波接收電路。同年,羅申克及坎普貝爾史文頓提出了電子掃描原理,這是電視技術的理論基礎。 1911年,費森登和阿姆斯特朗發明了外差和超外差電路,為制造無線電接收機奠定了基礎。 1915年,卡森證明能用單邊帶進行無線電通信。坎貝爾研制成功LC濾波器。哈特萊發明電感耦合三點式振蕩電路。米蘭爾研制成功高真空三極管。肖特基發明簾柵管。 1918年,電子管廣泛用于發射機和接收機等電子設備中。斯托勒發明電子穩壓器,法國科學家發明了多諧振蕩器。 1920年10月27日,世界上**座有營業執照的美國匹茲堡KDKA廣播電臺開始播音,發射機發射功率為100瓦,發射天線架于西屋電氣公司高層建筑屋頂和發電站高煙囪之間。新聞節目源是匹茲堡《郵報》用電話把新聞消息傳送給電臺播音室。 1921年,美、歐相繼發現波長短于200米的短波可用作遠距離廣播。 1922年1月,羅謝夫發明了晶體管檢波器,是現代半導體二極管、三極管的基礎。同年9月17日,蘇聯中央廣播電臺開播,發射機發射功率為12Kw,是當時世界上*大的廣播電臺。同年正式建成電臺開始播音的還有法國和英國。 1923年建成電臺正式播音的有:德國、中國及加拿大。同年,茲沃雷金發明了光電攝像管。 1925年,貝爾德利用尼普柯夫發明的機械掃描圖盤,研制成電視發射和接收設備的雛形。 1926年,八木發明八木天線。惠勒發明自動音量控制電路。 1927年,阿普爾頓發現電離層反射短波。奧尼爾發明紙基磁帶記錄電信號。紐約和華盛頓之間的電視傳輸試驗成功。美國開始有17座實驗性電視臺,采用30行機械掃描。 1928年,法恩斯沃恩發明電子析像管攝像機。英、美、德等國電視設備在展覽會上展出。電視接收機在市場上出現。 1929年,貝爾德在英國廣播公司開播30行掃描的電視。 1930年,貝爾德開始播出有聲電視。同年,超短波開始用于通信。 1931年,杜蒙發明陰極顯像管。蘇聯開播電視。 ……
數字媒體時代的廣播電視技術發展與應用 作者簡介
張洪冰,出生于1961年8月11日,河南省廣播電視大學《電子技術及應用》專業畢業,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工程學院《信號與信息處理》專業研究生課程結業,高級工程師,現任職于河南廣播電視臺。從事廣播電視相關技術工作39年,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主要研究方向:廣播電視傳輸與覆蓋、數字廣播技術。
- >
隨園食單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推拿
- >
二體千字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山海經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