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彩色圖解汽車的機械構造與原理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2329660
- 條形碼:9787122329660 ; 978-7-122-32966-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彩色圖解汽車的機械構造與原理 本書特色
本書以漫畫圖解方式生動地介紹了汽車的結構和工作原理,內容包括:汽車的行駛原理、發動機的基本構造、發動機的工作機構、發動機的輔助系統、驅動車輪旋轉的機構、汽車停止和轉彎的機構、車輪及其支撐結構、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形式活潑,通俗易懂。本書適合對汽車感興趣的讀者閱讀,可供青少年作為課外讀本,亦可作為車主、駕駛員了解車輛工作原理、工作性能的普及讀本。
彩色圖解汽車的機械構造與原理 內容簡介
本書以漫畫圖解方式生動地介紹了汽車的結構和工作原理,內容包括:汽車的行駛原理、發動機的基本構造、發動機的工作機構、發動機的輔助系統、驅動車輪旋轉的機構、汽車停止和轉彎的機構、車輪及其支撐結構、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形式活潑,通俗易懂。 本書適合對汽車感興趣的讀者閱讀,可供青少年作為課外讀本,亦可作為車主、駕駛員了解車輛工作原理、工作性能的普及讀本。
彩色圖解汽車的機械構造與原理 目錄
第1章 汽車的行駛原理 5
1-01 汽車前進是因為輪胎和路面之間存在著摩擦——摩擦力和驅動力 6
1-02 當超過摩擦力的極限時將無法驅動汽車——摩擦力的極限 8
1-03 有了驅動力的作用就會產生加速度從而提高速度——力與加速度 10
1-04 汽車行駛中不斷克服行駛阻力——慣性與行駛阻力 12
1-05 運動的汽車具有動能——動能 14
1-06 坡道上的高度差形成的能量會幫助或阻礙行駛——勢能 16
1-07 傾斜的路面會減小驅動力——坡度與摩擦力 18
1-08 輪胎的變形、空氣壓力及摩擦阻礙汽車行駛——行駛阻力 20
1-09 發動機分兩步實現能源轉換——熱機與內燃機 22
1-10 活塞和氣缸形成的燃燒空間——發動機的基本構造 24
1-11 發動機在進氣、壓縮、做功以及排氣四個行程中的動作——汽油發動機的四個行程 26
1-12 發動機在進氣、壓縮、做功以及排氣四個行程中的動作——柴油發動機的四個行程 28
1-13 燃料的能量不能全部轉換為動能——熱效率 30
1-14 發動機的轉矩即使直接傳遞給車輪,汽車也無法行駛——發動機的性能 32
專欄1 轉子發動機 34
第2章 發動機的基本構造 35
2-01 若不將活塞的往復運動變換為旋轉運動則無法利用能量——曲柄連桿機構 36
2-02 發動機只在做功行程中產生動能——多氣缸化和飛輪 38
2-03 金屬鑄件制造的氣缸內裝活塞——氣缸體和氣缸蓋 40
2-04 在缸筒與活塞間形成的空間產生動力——燃燒室和排氣量 42
2-05 氣缸數量越多,輸出越大且發動機運轉越平穩——氣缸數量和氣缸排列 44
2-06 發出動力之際或往復運動或旋轉運動的部分——主運動系統 46
2-07 配合行程開閉控制進氣和排氣——進、排氣門 48
2-08 利用曲軸的旋轉進行凸輪的開閉控制——配氣機構 50
2-09 進、排氣門的開閉時機有著微妙的差異——氣門的時差 52
2-10 發動機的運轉需要有各種系統的輔助——發動機本體與輔助系統 54
專欄2 直列型6缸發動機 56
第3章 發動機的工作機構 57
3-01 穩定地向發動機提供清潔的空氣——進氣系統 58
3-02 操作油門踏板來控制空氣進入量——節氣門 60
3-03 如果不能順暢地排出廢氣,下一循環的燃燒就不能正常進行——排氣系統 62
3-04 為防止大氣污染將有害物質進行無害化處理——催化轉化器 64
3-05 降低尾氣的壓力和溫度,安全低噪聲地排出——消聲器 66
3-06 在*佳的時刻噴射*適量的燃料供給發動機——燃油供給系統 68
3-07 為促進燃料和空氣的混合噴射微細的霧狀燃料——進氣道噴射和缸內直噴 70
3-08 利用高壓電流產生的電火花給混合氣體點火——點火系統 72
3-09 ECU控制電流的斷續從而產生高壓電流——直接點火系統 74
3-10 尖細狀的電極頭能產生強烈的電火花——火花塞 76
3-11 收集汽車的各種運轉數據來控制發動機的狀態——發動機的ECU控制 78
專欄3 超稀薄燃燒 80
第4章 發動機的輔助系統 81
4-01 發動機過熱就無法正常運轉——冷卻系統 82
4-02 冷卻液即使超過100℃也不會沸騰——加壓冷卻 84
4-03 發動機過冷則會出現各種缺點——節溫器 86
4-04 為使發動機內的各零部件能夠順滑地運動——潤滑系統 88
4-05 發動機機油除了潤滑以外還有其他多種作用——發動機機油 90
4-06 電動機驅動曲軸旋轉進行啟動——啟動系統 92
4-07 利用發動機進行發電以備啟動用電和電力不足——充電系統 94
4-08 利用化學反應儲存或者釋放電能——蓄電池 96
4-09 向發動機輸送壓縮空氣而提高發動機性能——增壓器 98
專欄4 機油和流體 100
第5章 驅動車輪旋轉的機構 101
5-01 汽車有前輪驅動方式和后輪驅動方式——動力總成和驅動方式 102
5-02 通過變速使轉速和轉矩變換到適應行駛的*佳狀態——齒輪、滑輪及變速 104
5-03 變速器依據是否手動操作和變速的擋數進行分類——變速器 106
5-04 從齒數比不同的齒輪組合中選擇所需要的變速擋位——MT 108
5-05 利用摩擦來順滑地銜接旋轉的兩軸——離合器 110
5-06 利用液體的流動傳遞旋轉運動同時增加轉矩——液力變矩器1 112
5-07 蠕動模式能使汽車更容易控制——液力變矩器2 114
5-08 利用液體的壓力傳遞動力使機械運動——液壓機構 116
5-09 AT使用像行星那樣運動的齒輪進行變速——行星齒輪機構 118
5-10 通過ECU指示適應行駛狀況進行變速——AT 120
5-11 通過改變帶輪的寬度(實質上改變帶輪直徑)來實現變速——CVT 122
5-12 轉彎時左右輪的旋轉速度不同——差速器 124
5-13 依據左右驅動輪所受阻力大小分配轉速——差速器和主減速器 126
5-14 解決差速器缺點的同時提高轉彎時的行駛性能——LSD 128
5-15 即使位置關系發生變化軸也能傳遞轉動——軸和萬向節 130
5-16 4WD的魅力不只是適應惡劣路況——4輪驅動 132
5-17 通過吸收前后輪的轉速差來順滑行駛彎道——全時四驅 134
5-18 必要時能自動從2WD切換為4WD——適時四驅 136
專欄5 環形CVT 138
第6章 汽車停止和轉彎的機構 139
6-01 使汽車減速的制動力就是摩擦力的反力——制動力與摩擦力 140
6-02 踏制動踏板的力由液壓機構傳遞到制動器主體——腳踏制動器 142
6-03 從兩側夾住剎車盤使其產生摩擦進行減速——盤式制動器 144
6-04 通過將摩擦片壓向剎車鼓的內壁產生摩擦進行減速——鼓式制動器 146
6-05 利用大氣的壓力增加踩制動踏板的壓力——剎車助力泵 148
6-06 控制輪胎與地面的摩擦力不超過臨界狀態——ABS 150
6-07 通過棘爪保持剎車的制動狀態——駐車制動器(手剎) 152
6-08 行駛在彎道的車輛需要有抵制離心力的力——離心力和向心力 154
6-09 輪胎的摩擦和變形產生轉彎的力——牽引力和摩擦力 156
6-10 通過側推改變輪胎前往的方向——轉向系統 158
6-11 利用液壓或電動機助力方向盤的操縱——動力轉向系統 160
專欄6 發動機制動 162
第7章 車輪及其支撐結構 163
7-01 確保輪胎接觸地面及安全穩定行駛——懸架 164
7-02 慣性力和離心力起到使汽車傾斜的作用——汽車的動態 166
7-03 控制彈簧的運動來實現懸架的功能——彈簧 168
7-04 利用油液通過窄小的孔隙時產生的阻尼吸收振動——減振器 170
7-05 車輪的運動方式因支撐的部位而變化——非獨立懸架 172
7-06 使用的連桿數量不同會形成性能不同的懸架——獨立懸架 174
7-07 輪胎的不同部位使用性質不同的橡膠——輪胎 176
7-08 利用溝槽順利排出輪胎與地面之間的水——輪胎花紋 178
7-09 輪胎的性能因高度和寬度的比值而變化——扁平比 180
7-10 輪胎的性能變化和輪胎內氣壓的變化——空氣壓力 182
7-11 輪轂的存在才能將旋轉運動傳遞到輪胎——輪轂 184
7-12 輪轂和輪胎越輕加速性能越好——彈簧下的重量 186
專欄7 連續踩剎車 188
第8章 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 189
8-01 沒有發動機而靠電動機行駛的汽車——電動汽車 190
8-02 永久磁鐵在交流電形成的旋轉磁場中旋轉——永磁同步電動機 192
8-03 回收廢棄的能量減少浪費——再生制動 194
8-04 電池容量越大,續航里程越長——二次電池式電動汽車 196
8-05 由車載罐中的氫氣與空氣中的氧氣產生電能來驅動——燃料電池式電動汽車 198
8-06 搭載兩種動力源而高效行駛的汽車——混合動力汽車 200
8-07 電動機利用再生制動的能量進行輔助——并聯式混合動力系統 202
8-08 高效使用兩種動力源行駛的混合動力汽車——混聯式混合動力系統 204
參考文獻 206
彩色圖解汽車的機械構造與原理 作者簡介
青山元男,1957年出生,慶應義塾大學經濟學部畢業。 在出版社及編輯事務所從事音樂雜志、音像雜志、以及導購刊的編輯之后,成為自由作家。執筆范圍包括汽車雜志、導購刊物等。在汽車相關領域,范圍覆蓋了汽車的構造、維護以及保養等。針對汽車保險的知識也非常豐富,具有汽車保險的國際金融理財師(CFP)資格。 主要著作有《圖解 汽車的機理》 《圖解雜學 F1跑車的秘密》 《世上最強的彩色圖解 了解整體汽車的字典》《非常簡易! 汽車的構造》(ナツメ社)等。 李連進,天津商業大學機械與包裝工程系,系主任、教授,李連進、男、工學博士、教授、日本留學回國人員,現擔任天津商業大學機械與包裝工程系主任、天津市食品包裝機械協會副秘書長,主講包裝機械。 具有東北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學院、機械電子部軍工研究所、佳能株式會社研究所等單位的設計和制造經驗,主持(或參加)了國家“863”、天津市科技重點支撐項目、教育部重點課題、企業橫向課題近十余項研究課題。在國內外期刊和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80余篇(其中Sci和EI收錄20余篇),出版了兩部教材,獲得天津市科學技術進步2等獎和3等獎以及國家冶金科技2等獎各、其它省部級獎勵4項,取得國家發明專利8項。 現在主要從事包裝機械的設計制造工作,同時組織包裝企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工作。 機械與包裝工程系在2010年被中國包裝聯合會評為包裝教育先進單位。
- >
朝聞道
- >
回憶愛瑪儂
- >
月亮虎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隨園食單
- >
煙與鏡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