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中國現代出版家論著叢書我一游記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0443287
- 條形碼:9787560443287 ; 978-7-5604-4328-7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現代出版家論著叢書我一游記 本書特色
本叢書共選取了民國時期14位出版家的著作19部,集中反映這些拓荒、奠基了中國現代出版的出版家關于文化傳承與文化建設的思想觀念與認識,包括文化傳承中的文獻校注與整理、目錄版本學說,關于新文化建設中的文學、史學、教育、藝術、編輯、新聞等專門領域方法與學術體系的創立。莊俞曾在商務印書館供職30年,他也是當時新教育的理論家與實干家,《我一游記》是那個時代游記的佳作之一。
中國現代出版家論著叢書我一游記 內容簡介
作者1935年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一本記述自己多年游歷祖國各地的游記匯集。這本游記集,通過對神州名山大川和名勝古跡的詳細描述,介紹了歷史事件、人物故實、地形地貌等,抒寫了對故土家園的摯愛之情,對現實生活的褒貶感慨。
中國現代出版家論著叢書我一游記 目錄
弁言
焦山北固山記
鄧尉山靈巖山記
天平山記
虎丘記
虞山記
陽羨記
南京詩一首
東葛詩一首
徐州詩三首
江都詩六首
西湖記
西湖詩二十七首
海寧詩二首
天目山記
天目山詩十三首
廬山記
廬山詩八首
晉祠記
太原詩六首
開封詩三首
京華記
太和殿武英殿記
南海中海記
京華續記
舊都新記
戒壇潭柘記
居庸關記
十三陵記
北京聽王弦子記
北京看花記附詩二首
岐陽世家文物展覽會記附詩一首
洪承疇文物展覽會記附詩五首
河北**監獄記附詩二首
濟泰記
重游曲阜泰安記
濟南詩一首
曲阜詩八首
泰山詩五首
青島詩六首
探梅詩十五首
東游詩十六首
附錄
五十日之馬跡山避暑記
中國現代出版家論著叢書我一游記 節選
《我一游記》: 焦山北固山記 夙聞京口有三名山,日金,日焦,日北固。去歲有朋輩往游歸,獨繩焦山之勝。謂流連十日,猶不愿遽去,游興為之勃然。辛亥暮春,以事旋里,偶與佩孚述之。佩孚欣然,既而語之幼蓉、思緘兩先生,皆愿結游侶。乃于二十二日下午,附滬寧汽車去鎮江,傍晚抵站。乘肩輿至大觀樓旅館。館臨江,風帆往來,歷歷可數。適葆良先生因公駐此,審余等來意,為預定紅船。紅船者,救生局所備之救生船也。大江風浪,常為人患。特設此局于焦山,專司救濟。局員一,船十數。每船水手五六,皆習水性而善泅水術,故溺者常賴以生。但水患不時有,舟子閑居。官民可役之以奔走游事,游者未嘗不可雇他舟。特紅船較穩適耳,局例不得取船資。實則事畢必酌給銀幣兩枚,名日賞錢。而舟子又必加給若干,名日酒錢。不取則不取,然取之顧如是,胡不訂定規則,俾游者有所適從耶。此亦陋習之當革者也。 翌晨臥尚未起,紅船已泊江干。九時放棹。目光淡淡,清風習習;山色蒼蒼,江流汩汩。舟子張帆罷,袖手錯坐而嬉語。乘風進行,頗覺安適。佩孚時吟“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之句,可以想見當時之景況矣。移時,遙望巋然一山,林木蔥郁,聳乎中流,常與吾舟作對面觀。固不待言而知為焦山者矣。 焦山在鎮江丹徒縣東大江中,周圍不三里,迤邐幾及五里,故名譙山。又名樵山。漢末有焦光隱于此,三詔不起。后人重之,遂易焦名。旋以年遠,焦又隱士,故其名至今有異說。或謂名先字孝然;或謂名光,與先非一人,隱焦山者實名光。宋祥符六年,有封漢隱士焦光詔。今從之作焦光,不得謂為誣也。但光以不愛名而隱,卒以隱而名,且至今不衰。稱焦山者,雖不必人人知以光名,今而后只知有焦山而不知有譙山、樵山,則斷然也。是豈光之始料所及者。光而有知,其以為幸歟,則非隱之本旨;以為不幸歟,則非己之所能主。今之士大夫,方戚戚以不得死所為慮。茍得名山而主之,生以安其身,沒以妥其靈,欲謂之不幸而不可也。 自江濱至山,舟行約一小時有余。抵麓,泊舟于定慧寺之前。焦山僧寮,號稱三十二家,而以定慧寺為之長。規模壯麗,僧侶亦*多。其他率稱庵而不稱寺,今且衰歇者不一家矣。定慧寺門當大江,寺前有坊,題“漢三詔處士”數字。初入院,甚廣。正面為殿,蒼松古檜,森列兩偏。向左行回廊繚繞,禪房幽深。廳事內有周無專鼎一,漢定陶鼎一,漢碗一,銅鼓一。登枕江閣,亦稱退思齋,前后皆樓,有廊四通。前樓三面皆明窗,仰觀則孤峰對眠,青蒼一色。蓋隔江為象山也。俯視則大江東去,銀濤倏起倏落,無頃刻閑焉。蓋樓建江渚,潮聲固繞樓而鳴也。后樓有彭剛直公遺像。剛直統率長江水師時,以此為避暑之所,故手題聯額甚繁。嘗憶其一聯云:彭郎之至自澎浪,焦光而后有椒山(楊忠愍公亦曾駐節于此)。可謂古今人豪,陶冶一爐矣。樓左有小閣,凸居一隅,面江背山,尤饒勝致。茗坐其問,不覺滌蕩俗塵幾許。僧出示楊文襄公玉帶,紅錦為質,上綴方寸之玉若干枚。雕鏤不見精,有謂為偽品者。又示以《乾隆平定臺灣圖》,系木版印刷物。圖意殊失高雅,而鐫刻精細,今殆罕有之矣。僧款留午餐,余等以為時尚早卻之。僧不悅,致此間尚有楊忠愍公墨跡,不復出示。余等急欲一觀《瘞鶴銘》殘石,僧即導之下樓,匆遽間亦未及索觀,殊憾事也。 《瘞鶴銘》相傳為漢代遺石。舊刻于山麓,江水浸蝕不輟。越年既久,崩裂江中。宋淳熙間嘗挽出之,不知何時復落于水。康熙甲午,湘潭陳鵬年僑居京口,募工遷出僅五石。置諸定慧寺西偏,伽藍殿之旁。甃成碑形,構方亭以貯之。四壁所鐫歷代名人字畫殆遍。有東坡小像,峨冠博帶,神致宛然。大抵皆有拓本。僧言《瘞鶴銘》摹拓*難云。按此銘稱華陽真逸撰,上皇山樵書。《潤洲圖經》指為晉王右軍羲之筆,蘇子美、黃魯直多以為然。歐陽公以為不類羲之而類顏魯公。又謂顧況道號華陽山人,然況不稱真逸也。《東觀余論》疑為梁陶宏景。然宏景自稱華陽隱居,亦不稱真逸。錢塘吳錫祺則斷為唐以前人所書,可無疑也。 ……
中國現代出版家論著叢書我一游記 作者簡介
莊俞(1876—1938),中國近代出版家、教育家。名亦望,字百俞,又字我一,別號夢枚樓主。江蘇武進人。早年與人創設體育會、演說會、天足會、私塾改良會、藏書閱報社等,開展社會教育活動。24歲時受聘為武陽公學教習,旋入商務印書館為編譯員,曾任商務印書館國文部主任,創辦冠英學堂、幼幼女學,以期開啟民智,歷任中華職業教育社、江蘇教育會等要職。
- >
唐代進士錄
- >
隨園食單
- >
姑媽的寶刀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