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我國資源富集區-礦業權重置的風險傳導與規制優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802344
- 條形碼:9787521802344 ; 978-7-5218-0234-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國資源富集區-礦業權重置的風險傳導與規制優化 本書特色
據國土資源部全國礦業權實地核查數據,2008-2013年間,全國礦業權交叉重疊總數約為11000個,其中,中部地區重疊比例約占56%,西部占35%,東部*少,約占9%。山西、內蒙、安徽、河南、云南、貴州等地礦業權重疊問題較為突出。從礦種來看,有能源礦產與非能源礦產的重疊,如煤礦與金屬礦、沙石黏土礦等的重疊;有不同能源礦產之間的重疊,如煤與煤層氣、石油、天然氣、頁巖氣、砂巖鈾等礦產之間的重疊。從類型來看,有多種礦體間的多邊重疊、多層重疊、伴生重疊等。礦業權重疊不僅擾亂了正常的資源開采時序和規模,特定權屬的礦業權人只關心相應礦產資源的開采利用,不利于其他類礦產資源的集約節約利用。因此,我們需要思考礦業權重疊對資源富集區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帶來了何種影響及其應對之策。圍繞礦業權重疊的風險及其傳導,本研究試圖回答三個問題:一是礦業權重疊與資源利用效率是何種關系,礦業權重疊通過怎樣的內生性機制和外生性機制影響資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二是實證層面,礦業權重疊問題對我國資源富集區的可持續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礦業權重疊引致的技術效應、環境效應和分配效應如何?三是什么樣的對策能有效應對礦業權重疊風險的傳導,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我國資源富集區-礦業權重置的風險傳導與規制優化 內容簡介
圍繞礦業權重疊的風險及其傳導,《我國資源富集區礦業權重置的風險傳導與規制優化》試圖回答三個問題:一是礦業權重疊與資源利用效率是何種關系,礦業權重疊通過怎樣的內生性機制和外生性機制影響資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二是實證層面,礦業權重疊問題對我國資源富集區的可持續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礦業權重疊引致的技術效應、環境效應和分配效應如何?三是什么樣的對策能有效應對礦業權重疊風險的傳導,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我國資源富集區-礦業權重置的風險傳導與規制優化 目錄
1.1 問題的提出及研究意義
1.1.1 問題的提出
1.1.2 研究意義
1.2 研究思路、方法和基本架構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2.3 基本架構
1.3 創新之處和研究的不足
1.3.1 創新之處
1.3.2 研究的不足
第2章 研究基礎與文獻綜述
2.1 礦床地質與資源富集成礦理論
2.1.1 相關概念
2.1.2 研究基礎
2.1.3 國內外文獻綜述
2.2 礦藏開采與礦業權產權制度理論
2.2.1 相關概念
2.2.2 研究基礎
2.2.3 國內外文獻綜述
2.3 礦業權重疊與資源利用風險控制理論
2.3.1 相關概念
2.3.2 研究基礎
2.3.3 國內外文獻綜述
第3章 礦業權重疊風險傳導及其規制的理論詮釋
3.1 經濟學視角的詮釋
3.1.1 產權殘缺與租值耗散
3.1.2 次優決策與生產低效
3.1.3 不完全競爭與機會主義行為
3.2 管理學視角的詮釋
3.2.1 委托代理與風險外溢
3.2.2 非排他性與公地悲劇
3.2.3 規制不足與環境退化
3.3 法學視角的詮釋
3.3.1 權利沖突與權利位階
3.3.2 權利平衡與權利義務
3.3.3 權利侵害與權利救濟
第4章 資源富集區礦業權重疊風險傳導的影響因素分析
4.1 礦業權重疊的初始條件:基本因素
4.1.1 市場環境的影響
4.1.2 經濟環境的影響
4.1.3 制度環境的影響
4.2 礦業權市場的規制安排:決定因素
4.2.1 環境規制的約束效應
4.2.2 經濟規制的激勵效應
4.2.3 產業規制的壁壘效應
4.3 資源采掘生產的競爭優勢:關鍵因素
4.3.1 產業集聚的規模效應
4.3.2 要素配置的門檻效應
4.3.3 技術創新的驅動效應
第5章 我國資源富集區礦業權重疊的空間分布及其演變
5.1 資源富集與產業集聚的空間分布
5.1.1 資源富集與產業集聚水平的測度
5.1.2 資源產業集聚的演進及差異
5.1.3 資源產業集聚的空間相關性
5.2 礦業權重疊的由來及空間相關分析
5.2.1 礦業權重疊的由來及影響機理
5.2.2 礦業權重疊的動態演進
5.2.3 礦業權重疊的局部自相關
5.3 經濟社會發展與礦業權重疊的空間關聯
5.3.1 礦業權重疊關鍵驅動力分析
5.3.2 關鍵驅動力與礦業權重疊空間關聯的實證檢驗
5.3.3 礦業權重疊的空間差異及其收斂性
第6章 我國資源富集區礦業權重疊風險傳導的實證研究
2004-2014年
6.1 礦業權重疊對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
6.1.1 全要素生產率的測度與變量處理
6.1.2 礦業權重疊對煤炭產業全要素生產率的線性與
非線性影響
6.1.3 礦業權重疊對煤炭產業全要素生產率的空間效應
6.2 礦業權重疊對環境退化的影響
6.2.1 環境退化的測度及變量選擇
6.2.2 礦業權重疊與環境退化風險的檢驗
6.2.3 礦業權重疊對環境退化的空間效應
6.3 礦業權重疊對貧困效應的影響
6.3.1 礦業權重疊引致貧困效應的傳導機理
6.3.2 礦業權重疊對資源采掘業收入差距的影響
6.3.3 礦業權重疊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
第7章 我國資源富集區礦業權重疊風險消解的規制對策研究
7.1 礦業權規制:如何消解礦業權重疊引致的產權殘缺
7.1.1 產權安排的調整
7.1.2 政府競爭的弱化
7.1.3 政策安排的創新
7.2 產業規制:如何促進礦業權重疊區資源集約節約利用
7.2.1 產業集聚的優化
7.2.2 環境規制的強化
7.2.3 技術驅動的促進
7.3 經濟規制:怎樣促進礦業權重疊區可持續發展
7.3.1 外部性的矯正
7.3.2 價格信號的發揮
7.3.3 分配失衡的收斂
參考文獻
我國資源富集區-礦業權重置的風險傳導與規制優化 節選
《我國資源富集區礦業權重置的風險傳導與規制優化》: 礦業權重疊,是一種發生在資源富集地區,礦業權出現平面交叉或上下投影重疊的現象,其本質是礦業權產權出現了邊界模糊不清、產權難以分割的狀態。礦業權重疊的形成既有制度方面的原因,也有礦脈自身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我國實行自然資源國家所有制,但國家是抽象的、不清晰的,為了切實行使自然資源國家所有權,國家必須將所有權委托給中央政府,由中央政府代表國家進行管理。由于中央政府不可能直接管理所有類別的自然資源,只能將這一所有權繼續委托給中央政府各部門、地方政府以及各類資源型企業,由他們代為管理,并形成了礦業權分級分類的管理機制。為進一步明晰各自的管理權限,中央政府對礦產資源實行按礦床規模和礦藏戰略價值來劃分管理部門的辦法,其中大型以上的礦床、石油、天然氣等具有戰略價值的礦藏,由自然資源部及相關部門來管理,其他的礦床則由省級國土資源部門來管理。由于各級委托人和代理人擁有不同的目標函數和效用偏好,他們在履行礦業權分級分類管理時容易衍生出“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問題,并可能引發礦業權重疊問題。如,在煤與煤層氣伴生存在的礦區,由于煤與煤層氣的管轄權歸屬于不同主體,政府對煤炭礦業權的出讓實行市場化的招拍掛方式,政府可直接從市場化操作中獲得財政性收入;而開發煤層氣則需要政府實行一定的財政補貼,這就導致一些地方熱衷于煤炭礦業權的賦權,弱化對煤層氣問題的管理,尤其是當煤與煤層氣礦權重疊時,資源浪費、違法采礦等行為一定程度上會受到地方政府的保護。另一方面,由于礦體自然延伸或礦藏相互伴生存在,管理上很難清晰有效地對不同礦種的礦業權范圍進行劃分。但是,依據我國《礦產資源法實施細則》第2條第2款規定“礦產資源的礦種和分類按《礦產資源分類細目》進行劃分”。這樣,盡管相互伴生存在的礦藏在資源分類上屬于不同種類資源,但依據按“礦種排他”的原則,不同種類資源的礦業權應相互獨立設置,如此一來,兼顧了“礦種排他”,卻失去了“范圍排他”,進而引發礦業權重疊問題。 風險,通俗地說,是指在一定情況下某項行為或決策引發損失或失敗的可能性。對于資源利用而言,資源開發利用過程可能受到一些靜態因素或動態因素的影響而使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損失或失敗,進而表現出生產安全風險、效率風險、環境風險,以及市場風險等。嚴格地說,資源利用風險是對資源集約、節約、高效利用而言,發生了不利于目標實現的可能性。例如,對于礦業權重疊來說,風險在于礦業權重疊所引致的不完全競爭、惡性競爭、生產要素配置扭曲以及地下礦藏分布性狀的改變等,而使資源利用安全和生產效率、社會效益達不到預期目標。對于相鄰礦業權人來說,風險可能增加了地下礦藏開采的生產成本、降低了邊際收益,以及增加了安全作業和高效開采的難度。對于礦產資源所有者來說,風險是礦業權重疊區的地下礦藏可能無法被充分有效地開采出來,致使部分礦產資源被丟棄在地下造成礦產資源的浪費。對于礦區環境而言,風險可能在于礦業權重疊區不同礦業權人針對重疊區域礦藏的耗竭性開采,突破了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而引起環境的退化。對于礦產品市場來說,風險又可能在于礦業權人對短期利潤的追逐而引致的礦產品市場價格扭曲,并*終引致生產者剩余或者消費者剩余的損失。從風險的性質來看,資源利用風險具有客觀性、不確定性、不利性以及相對性等特征①。資源利用風險的客觀性是指資源利用風險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不管風險主體是否意識到風險的存在,它都存在,并在一定條件下轉變為現實的損失。資源利用風險的不確定性是指資源利用風險發生的程度有多大、風險何時發生,以及風險如何演化,都是不肯定的。風險的不利性,則是指風險發生的各種表現形式,都會帶來某種形式上的損失,如經濟損失、安全損失、環境損失或福利損失等。資源利用風險的相對性,則是指對于不同生產力條件、不同區域以及不同風險主體而言,風險所產生的影響是不同的,隨著資源利用技術的進步以及風險承受能力的提升,風險大小也是相對變化的。 ……
我國資源富集區-礦業權重置的風險傳導與規制優化 作者簡介
王忠(1979— ),男,漢族,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經濟學博士,現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MPA中心副主任,湖北省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局特聘研究員。美國艾奧瓦州立大學訪問學者,中國行政管理學會會員,湖北省公共管理研究會會員,《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Energy Report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 Ecology and Management》等刊物審稿人,教育部學位論文評審專家。主要研究方向:資源環境政策、能源經濟政策、環境與自然資源經濟等。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自然資源部合作項目、湖北省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局項目、湖北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等12項,在《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中國行政管理》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5篇。合作出版教材3部。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莉莉和章魚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史學評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