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桑溝灣生態環境與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9246973
- 條形碼:9787109246973 ; 978-7-109-24697-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桑溝灣生態環境與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 本書特色
《桑溝灣生態環境與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是桑溝灣生態環境與養殖生物資源研究的系統總結,全書共六章,分別論述了桑溝灣概況、桑溝灣生態環境與評價、桑溝灣自然生物資源、桑溝灣健康養殖的生態學基礎、桑溝灣養殖容量評估、桑溝灣健康養殖的管理策略。
《桑溝灣生態環境與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可供海水養殖學、養殖生態學、生物資源保護、海洋生物學、漁業經濟、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研究等專業的高校師生、科研人員以及有關管理人員參考。
桑溝灣生態環境與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 內容簡介
淺海是我國海水養殖的主戰場,環境壓力及如何保障養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是目前面臨的共性問題。本書以我國北方典型筏式養殖海域——桑溝灣為范例,介紹了桑溝灣水質、底質環境的現狀和長期變化特征,分析了桑溝灣主要生物資源的生物、生理、生態學特性,闡釋了規模化養殖與生態環境的相互作用機理,探討了桑溝灣生源要素的生物地化循環過程,評估了桑溝灣的養殖容量,介紹了有關底質環境評價、個體生長數值模型構建、容量評估的方法,并針對桑溝灣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養殖管理建議。
桑溝灣生態環境與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 目錄
前言
**章 桑溝灣概況
**節 自然地理概況
第二節 經濟和社會概況
第三節 海水養殖概況
第二章 桑溝灣生態環境與評價
**節 調查與實驗方法
一、調查內容
二、調查站位的布設
三、調查方法
四、生理學實驗方法
第二節 評價方法
一、有機污染狀況、營養水平評價
二、營養鹽限制性評價
三、生物多樣性計算方法
四、初級生產力計算方法
五、養殖活動對沉積環境壓力的評價
第三節 水文特性
一、水溫
二、鹽度
三、水動力
第四節 海水化學
一、溶解態無機氮
二、溶解態無機磷
三、硅酸鹽
四、營養鹽限制
五、營養鹽的長期變化
六、水質環境評價
第五節 底質環境與評價
一、筏式養鮑區底質環境與評價
二、桑溝灣底質環境與評價
第六節 初級生產力
第三章 桑溝灣自然生物資源
**節 浮游植物
一、浮游植物種名錄
二、優勢種及季節變化
三、生物多樣性
四、密度分布及水平等級評價
五、長期變化
第二節 葉綠素a
一、周日變化
二、斷面分布
三、與其他環境因素的相關性
四、時空分布特征
第三節 浮游動物
一、小型浮游動物
二、大型浮游動物
三、桑溝灣浮游動物的長期變化特征
第四節 大型底棲動物
一、調查與分析方法
二、種類組成
三、優勢種
四、生物量及豐度
五、群落多樣性特征
六、群落特征與生態環境的關系
第五節 附著生物
一、污損生物
二、附著生物季節演替
第四章 桑溝灣健康養殖的生態學基礎
**節 主要養殖種類
第二節 主要養殖種類的生理生態學特征
一、蝦夷扇貝
二、長牡蠣
三、櫛孔扇貝
四、皺紋盤鮑
五、刺參
六、大型藻類
第三節 養殖活動對環境的影響
一、海帶碎屑的降解
二、海帶養殖對葉綠素a濃度的影響
三、5種濾食性貝類的攝食行為
四、櫛孔扇貝養殖籠內水質變化
五、櫛孔扇貝對顆粒有機物的攝食壓力
六、長牡蠣生物沉積物對環境底質的影響
七、筏式養鮑對水質的影響
第四節 桑溝灣主要養殖模式
一、大型藻類與扇貝
二、大型藻類與皺紋盤鮑
三、鮑一藻一參
四、魚一貝一藻
第五章 桑溝灣養殖容量評估
**節 蝦夷扇貝動態能量收支模型
一、模型參數的測定
二、生長模型
三、蝦夷扇貝個體生長數值模型的應用
第二節 海帶個體生長數值模型
一、模型與方法簡介
二、海帶生長的主要過程與變量
三、變量及賦值依據
四、模擬結果
五、模型應用
第三節 桑溝灣筏式貝藻的養殖容量評估
一、模型概述
二、外部強迫函數的輸入
三、生物部分及地球化學循環
四、敏感性分析
五、模型應用
第六章 桑溝灣健康養殖的管理策略
**節 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水交換周期
二、營養鹽結構組成
三、浮游生物種類、結構
四、暴發大面積的赤潮
第二節 可持續健康養殖的管理策略
一、科學制訂生態養殖發展規劃
二、合理調整養殖布局
三、加強養殖容量評估的研究
四、大型藻類規模化養殖的應用
五、實施綜合養殖模式
參考文獻
桑溝灣生態環境與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 作者簡介
張繼紅,女,1969年1月生,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長期從事淺海養殖生態學研究,包括規模化養殖與生態環境相互作用的基礎理論研究和長期生態環境監測、養殖容量評估技術與模型、健康養殖技術與模式的構建與應用、漁業碳匯研究等。作為“淺海養殖容量與健康養殖”團隊負責人,2015年獲得農業部“農業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創新團隊”稱號。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莉莉和章魚
- >
姑媽的寶刀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回憶愛瑪儂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