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見識叢書技術壟斷:文化向技術投降/見識叢書28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00497
- 條形碼:9787521700497 ; 978-7-5217-0049-7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見識叢書技術壟斷:文化向技術投降/見識叢書28 本書特色
本書與《童年的消逝》《娛樂至死》(中信,2015)并稱尼爾•波斯曼的“媒介批評三部曲”,其一以貫之的主題是檢討技術對人類社會生活、文化、制度的負面影響。
作者認為,技術和人的關系是亦敵亦友的關系,他之所以揭示技術的陰暗面,是為了避免技術對文化造成傷害。文化有三種形態:在工具使用文化階段,技術服務、從屬于社會和文化;在技術統治文化階段,技術向文化發起攻擊,并試圖取而代之,但難以撼動文化;在技術壟斷文化階段,技術使信息泛濫成災,使傳統世界觀消失得無影無蹤,技術壟斷就是極權主義的技術統治。
本書揭示了技術壟斷階段各種“軟”技術的欺騙作用,撻伐所謂社會“科學”,譴責唯科學主義;辨析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文學之異同,并為傳統符號的耗竭扼腕痛惜;號召人們以強烈的道德關懷和博愛之心抵抗技術壟斷,堅決反對文化向技術投降。
---------------
見識叢書(見識城邦出品)本書與《童年的消逝》《娛樂至死》(中信,2015)并稱尼爾•波斯曼的“媒介批評三部曲”,其一以貫之的主題是檢討技術對人類社會生活、文化、制度的負面影響。
作者認為,技術和人的關系是亦敵亦友的關系,他之所以揭示技術的陰暗面,是為了避免技術對文化造成傷害。文化有三種形態:在工具使用文化階段,技術服務、從屬于社會和文化;在技術統治文化階段,技術向文化發起攻擊,并試圖取而代之,但難以撼動文化;在技術壟斷文化階段,技術使信息泛濫成災,使傳統世界觀消失得無影無蹤,技術壟斷就是極權主義的技術統治。
本書揭示了技術壟斷階段各種“軟”技術的欺騙作用,撻伐所謂社會“科學”,譴責唯科學主義;辨析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文學之異同,并為傳統符號的耗竭扼腕痛惜;號召人們以強烈的道德關懷和博愛之心抵抗技術壟斷,堅決反對文化向技術投降。
---------------
見識叢書(見識城邦出品)
01《時間地圖:大歷史,130億年前至今》[美]大衛•克里斯蒂安
02《太陽底下的新鮮事:20世紀人與環境的全球互動》[美]約翰•R. 麥克尼爾
03《革命的年代:1789—1848》[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04《資本的年代:1848—1875》[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05《帝國的年代:1875—1914》[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06《*的年代:1914—1991》[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07《守夜人的鐘聲:我們時代的危機和出路》[美]麗貝卡•D. 科斯塔
08《1913,一戰前的世界》[英]查爾斯•埃默森
09《文明史:人類五千年文明的傳承與交流》[法]費爾南•布羅代爾
10《基因傳:眾生之源》(平裝 精裝)[美]悉達多•穆克吉
11《一萬年的爆發:文明如何加速人類進化》[美]格雷戈里•柯克倫 [美]亨利•哈本丁
12《審問歐洲:二戰時期的合作、抵抗與報復》[美]伊斯特萬•迪克
13《哥倫布大交換: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響和文化沖擊》[美] 艾爾弗雷德•W. 克羅斯比
14《從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平裝 精裝)[美]雅克•巴爾贊
15《瘟疫與人》[美]威廉•麥克尼爾
16《西方的興起:人類共同體史》[美]威廉•麥克尼爾
17《奧斯曼帝國的終結:戰爭、革命以及現代中東的誕生,1908—1923》[美]西恩•麥克米金
18《科學的誕生:科學革命新史(上下冊)》(平裝)[美]戴維•伍頓
19《內戰,觀念中的歷史》[美] 大衛•阿米蒂奇
20《第五次開始》[美]羅伯特•L. 凱利
21《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平裝 精裝)[以色列]尤瓦爾•赫拉利
22《黑暗大陸:20世紀的歐洲》[英]馬克•馬佐爾
23《現實主義者的烏托邦:如何建構一個理想世界》[荷]魯特格爾•布雷格曼
24《民粹主義大爆炸:經濟大衰退如何改變美國和歐洲政治》[美]約翰•朱迪斯
25《自私的基因(40周年增訂版)》(平裝 精裝)[英]理查德•道金斯
26《權力與文化:日美戰爭1941—1945》[美]入江昭
27《猶太文明:比較視野下的猶太歷史》[美] S.N.艾森斯塔特
28《技術壟斷:文化向技術投降》[美]尼爾•波斯曼
29《從丹藥到槍炮:世界史上的中國軍事格局》[美]歐陽泰
30《起源:萬物大歷史》[美]大衛•克里斯蒂安
31《為什么不平等至關重要》[美]托馬斯•斯坎倫
32《認知工具:文化進化心理學》[美]塞西莉亞•海斯
33《簡明大歷史》[美]大衛•克里斯蒂安[美]威廉•麥克尼爾 主編
34《專家之死:反智主義的盛行及其影響》[美]托馬斯•M.尼科爾斯
35《大歷史與人類的未來》[荷]弗雷德•斯皮爾
36《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美]斯蒂芬•平克
37《歷史性的制式》 [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
38《希羅多德的鏡子》 [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
39《出發去希臘》 [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
40《燈塔工的休息室》 [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
……后續新品,敬請關注……
見識叢書技術壟斷:文化向技術投降/見識叢書28 內容簡介
本書與《童年的消逝》《娛樂至死》(中信,2015)并稱尼爾?波斯曼的“媒介批評三部曲”,其一以貫之的主題是檢討技術對人類社會生活、文化、制度的負面影響。作者認為,技術和人的關系是亦敵亦友的關系,他之所以揭示技術的陰暗面,是為了避免技術對文化造成傷害。文化有三種形態:在工具使用文化階段,技術服務、從屬于社會和文化;在技術統治文化階段,技術向文化發起攻擊,并試圖取而代之,但難以撼動文化;在技術壟斷文化階段,技術使信息泛濫成災,使傳統世界觀消失得無影無蹤,技術壟斷就是極權主義的技術統治。本書揭示了技術壟斷階段各種“軟”技術的欺騙作用,撻伐所謂社會“科學”,譴責唯科學主義;辨析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文學之異同,并為傳統符號的耗竭扼腕痛惜;號召人們以強烈的道德關懷和博愛之心抵抗技術壟斷,堅決反對文化向技術投降。
見識叢書技術壟斷:文化向技術投降/見識叢書28 目錄
中譯者**版序 xxv
作者自序 xlix
**章 塔姆斯法老的評判 001
第二章 從工具時代到技術統治時代 021
第三章 從技術統治時代到技術壟斷時代 043
第四章 難以把握的世界 063
第五章 崩潰的防線 079
第六章 機器意識形態:醫療技術壟斷 101
第七章 機器意識形態:計算機技術壟斷 117
第八章 隱形的技術 135
第九章 唯科學主義 159
第十章 符號大流失 183
第十一章 愛心斗士 203
注 釋 223
參考文獻 229
索 引 233
中譯者**版后記 253
中譯者第二版后記 255
見識叢書技術壟斷:文化向技術投降/見識叢書28 相關資料
【國內評論】
波斯曼是一位睿智的學者,他善于寫小書,從《童年的消逝》《娛樂至死》到《技術壟斷》,他能看到人們視而不見的現象,并從中看到社會與人心的巨變。他的很多結論,粗看荒誕、平淡,但細思極恐。
——田松,北京師范大學
在這個三部曲中,波斯曼的思想越來越深刻,觀點也越來越激進,成為我們這個時代*有力的批判者之一。他的這些觀點,表面看起來似乎驚世駭俗,其實主要是因為我們先前從來沒有在他的思考方向上嘗試思考過。
——江曉原,上海交通大學
波斯曼早在因特網還沒有流行的1992年就寫下了一部經典著作,猛烈批判美國以及我們這個時代對于技術的遷就、盲從。……這部書既可作傳播學著作來讀,也可作技術哲學著作來讀。
——劉華杰,北京大學
波斯曼的觀點,與國際國內像科學元勘或科學文化研究界的一些看法很有相通之處。……其中的批判性思考,也是非常有價值的。
——劉兵,清華大學
《技術壟斷》中*值得關注的是作者對所謂的“社會科學”的批判,許多人文學科和社會研究被冠以社會科學的名頭,而假借科學的名義所進行的一切就不可以受質疑。中國的學人尤其要對此進行反思。
——蔣原倫,北京師范大學
中國當今的現實是,不但電視文化,而且印刷文化,二者共同導致了童年的消逝,因而消逝得更為徹底。
——周國平
也許,文化拯救的希望就在于人類不斷的自我反省之中,在于認真聆聽波斯曼式的警世危言之中。
——劉擎
【國外評論】
波斯曼關于技術如何改變社會的見解……是生動而富有啟發性的。
——《紐約時報書評》
波斯曼在媒體研究領域是一位巨人,地位僅次于馬歇爾•麥克盧漢。
——安吉拉•佩妮,“抨擊雜志”
波斯曼在麥克盧漢結束的地方開始,他用學者的淵博與說書人的機智構筑他的見解。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
尼爾•波斯曼的逝世給公共話語帶來了某些寂靜。一位博學的批評者,一位嚴謹的反對者,一位跟奔涌的發展唱反調的人,沉默了;仡櫵钊梭@嘆的事業,你會發現他所做的每一件事的核心都是一連串問題……他希望你去思考,字母表是如何改變了口語文化的,印刷媒體給宗教造成了什么樣的影響,教育是如何創造了童年的,為何對標準的測試意味著對學校系統的激進反思。
——彼得•卡瓦納,《環球郵報》
尼爾•波斯曼是一位傳承偉大紐約傳統的不可思議的講述者……正如他說的故事一樣,尼爾•波斯曼投入了一生來讓我們停下來……他是一個和藹謙恭的人,他*不會說,“我早就告訴過你了”。但是他的確告訴過我們,一次又一次地,直至肺癌讓他永遠消聲。
——約翰•齊默爾曼,《紐約郵報》
我時常想起蕭伯納著名的詩句,理智的人適應環境,而世上所有的進步都依靠不理智的人。馬歇爾•麥克盧漢是不理智的,蘭斯是不理智的,尼爾也是不理智的。因為這樣,所有美好的事才發生了。
——保羅•萊文森,美國作家、福特漢姆大學教授
波斯曼是一個多產的作家,他在約二十本書和眾多的采訪和文章中展現了他的思想和他的優雅。這些作品都值得閱讀和深入思考,有意或無意間你會將你讀到的說給他人聽。波斯曼是看穿了皇帝新衣的孩子,后來他長成了擅長表達的義憤填膺的教育者和社會消費者。
——邁克爾•寇姆夫,《學院季刊》
波斯曼的每本書都是一本小冊子,一本裝了封皮的隨筆:《童年的消逝》諷刺美國文化的幼稚化;《娛樂至死》諷刺娛樂業,以及娛樂業對觀眾造成的影響……他的知識分子姿態,他在公眾環境中的表現,以及他偉大的天賦——極好的幽默,實質是一個開化人類在一個野蠻世紀進行的嘗試,之后成了一個開化人在電視文化中的嘗試。
——杰伊•羅森,紐約大學教授
在波斯曼的書中,隱喻的作用一次又一次地得到體現。我們設立“尼爾•波斯曼隱喻獎”有兩個目的:獎勵一位純熟使用隱喻的有天分的作者;紀念并推廣波斯曼的作品,以及印刷思想。
——銳透基金會
見識叢書技術壟斷:文化向技術投降/見識叢書28 作者簡介
尼爾•波斯曼(Neil Postman,1931—2003),紐約大學教授,媒介環境學派第二代精神領袖,研究領域橫跨教育學、語義學和傳播學,弘揚了麥克盧漢、伊尼斯開創的媒介環境學,推動其進入北美傳播學主流圈子。存世著作共25種,包括專著13種,合著10種,合編2種;其中《童年的消逝》《娛樂至死》《技術壟斷》并稱“媒介批評三部曲”,已經并將繼續在中國學界產生持久的影響。傳世論文200余篇。1986年獲美國英語教師學會授予的“喬治•奧威爾獎”,1988年獲紐約大學杰出教授獎。
何道寬先生,深圳大學英語及傳播學教授、政府津貼專家、資深翻譯家。著作和譯作共80余種,約2 000萬字(著作85萬字,論文約30萬字,譯作逾1 900萬字)。代表性譯作有《理解媒介》《數字麥克盧漢》《裸猿》《媒介環境學》《人類動物園》《親密行為》《軟利器》《菊與刀》《群眾與暴民》《烏合之眾》等。
- >
推拿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朝聞道
- >
自卑與超越
- >
巴金-再思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