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百家廊文叢城市與現代性:重繪早期歐美電影/百家廊文叢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253299
- 條形碼:9787300253299 ; 978-7-300-25329-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百家廊文叢城市與現代性:重繪早期歐美電影/百家廊文叢 本書特色
本書探討歐美早期電影對于城市空間和文化的展示、再現與體感,研究早期電影參與和建構現代性的方式。基于“都市現代性”這一研究視角,本書分析和探討早期電影在文化、美學、產業、技術、社會等方面的現代性特征,以期對于早期歐美電影作出更為全面、深入、細致、多元的認識與理解。本書以空間和視覺為兩大論述范式,在同近二十年來當代歐美電影研究學者(例如湯姆•甘寧、米里亞姆•漢森、林恩•科比、本•辛格)等關于早期電影的著述對話的基礎上,從都市空間與影像建筑、火車旅行與全景感知、震驚體驗與身體聳動、都市交響與聲音風景這四個角度重溯早期歐美電影的重要問題,這些問題都指向19世紀末20世紀初城市現代性的內容與肌理。本書認為,早期電影是一項典型的現代都市實踐,無論在主題內容、藝術技巧還是傳播方式上都同城市現代性息息相關。早期電影和城市兩者之間是一種相互影響、彼此互融、雙向浸沒的“相互現代性”的過程,這一過程體現在美學、產業、技術、社會等各個層面。
百家廊文叢城市與現代性:重繪早期歐美電影/百家廊文叢 內容簡介
陳濤,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哲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當代城市電影和新媒體藝術。著有《電影導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底層再現:中國當代電影中的城市游民》(中國戲劇出版社,2015),譯有《高行健與跨文化劇場》(與鄭杰合譯,香港大山文化出版社,2015)、《銀色金屬戀人》(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一只鳥的選擇》(重慶大學出版社,2012)、《再見,西方文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等,并在《文藝研究》《當代電影》《北京電影學院學報》《藝術百家》《當代文壇》《韓中言語文化學報》《文化研究月報》,以及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f Literature,Nantah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Culture等靠前外期刊發表論文四十余篇。
百家廊文叢城市與現代性:重繪早期歐美電影/百家廊文叢 目錄
·城市與電影:從“鏡像”到“互浸”
·“重繪”早期歐美電影
·城市與早期電影的“知覺范式”
·本書的章節架構
**部分 都市空間與影像建筑
一、城市與早期電影:交互的現代性
·早期電影作為一種現代性都市實踐
·空間與媒介:現代性藝術語匯的互浸
·電影的現代性繪圖作用
·作為空間敘事的城市與電影
二、境況電影中的都市風景
·再現與建構:“風景”作為研究范式
·“風景如畫”:境況電影的構圖與視角
·穿行與旋轉:境況電影的運動風景
·從“景觀”到“場所”:境況電影的系列化
·觀看與置身:境況風景的感知美學
三、現代建筑與早期電影的空間感知
·作為“原電影”和“準電影”的現代建筑
·電影場景設計:想象中的現代主義建筑
·城市再發現:影像的記錄與加持
·建筑的空間蒙太奇
·建筑的影像“奇觀”
第二部分 火車旅行與全景感知
四、火車與早期電影的視覺語言革新
·《火車進站》:運動性與震驚體驗
·《隧道里的吻》:全景化與幻影之旅
·《火車大劫案》:創傷性與雙重時空
五、火車旅行與早期電影中的城鄉對立
·城鄉矛盾與中產階級視角
·反城市傾向與療愈形式
·城鄉流通與全景感知
六、雙重形塑:早期火車電影和鎳幣影院中的女性
·被侵犯的女性
·被討好的女性
·女性身份的界定:中產階級白人
第三部分 震驚體驗與身體聳動
七、戲法片、城市與身體聳動性
·都市的“倦怠”與電影的“聳動性”
·身體的“視覺化”與“吸引力”
·戲法片的視覺刺激與身體感官
八、早期電影的臉:特寫與身體鏡頭
·電影的臉:特寫與觸感影像
·操控與分心:早期電影的特寫鏡頭
·解剖學的臉:早期電影的“顯微”功能
九、早期拳擊電影的身體與暴力
·早期拳擊電影:吸引力與身體刺激
·身體的社會文化場域
·暴力書寫與觀影體驗
第四部分 都市交響與聲音風景
十、都市交響樂:早期電影的聲音風景
·現代性的電影聲音風景
·早期電影的聲音構成
·留聲機與早期電影的跨媒性
·鎳幣影院與早期電影聲音的空間化
十一、故音與新聲:早期電影配樂的形式與風格
·經典與流行:早期電影配樂的選擇
·“配歌畫片”:早期電影的“間奏”
·故影新聲:早期電影的當代配樂
十二、辯士:默片時代的發聲者
·默片解說員的興起與傳播
·辯士與社會語境
·辯士與日本文化傳統
·辯士的時代意義
結語:早期歐美電影的四副面孔
·彼此交互的“立體”面孔
·“吸引力”之外
·“跨媒介”的現代實踐
·早期電影的遺澤:面向未來
參考書目
后記
百家廊文叢城市與現代性:重繪早期歐美電影/百家廊文叢 作者簡介
陳濤,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哲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當代城市電影和新媒體藝術。著有《電影導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底層再現:中國當代電影中的城市游民》(中國戲劇出版社,2015),譯有《高行健與跨文化劇場》(與鄭杰合譯,香港大山文化出版社,2015)、《銀色金屬戀人》(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一只鳥的選擇》(重慶大學出版社,2012)、《再見,西方文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等,并在《文藝研究》《當代電影》《北京電影學院學報》《藝術百家》《當代文壇》《韓中言語文化學報》《文化研究月報》,以及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f Literature,Nantah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Culture等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四十余篇。
- >
推拿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巴金-再思錄
- >
唐代進士錄
- >
姑媽的寶刀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