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夢回故鄉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1738060
- 條形碼:9787531738060 ; 978-7-5317-3806-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夢回故鄉 本書特色
這是一本散文文集,共分為四輯:《童年·故鄉》《親情暖陽》《生活有香》和《邂逅幸福》,收錄文章八十余篇。全書融匯了鄉情、親情、友情、愛情,表達了對故鄉、對父母、對家庭、對朋友、對文學、對生活的熱愛,構成了一個愛的世界。
夢回故鄉 內容簡介
在狂躁的當下,作家徐光惠如是安靜,從平凡世界里尋找發現,以心化筆,駕悟為墨,真切陳說故鄉人、事、物,自由釋放鄉情、親情、友情、愛情,以小見大地坦露地域文化的時代價值,感悟巴蜀交匯地帶的美麗鄉愁。
夢回故鄉 目錄
鄉村燈火
故鄉的夏夜
難忘故鄉野菜香
鄉愁是一彎月
我的村莊,我的夢
鄉村雞鳴聲
家鄉年味濃
故鄉,老屋
故鄉的秋天
油菜花開香滿坡
夏日蟬音
生命的春天
枕著蛙聲入眠
又聞桂花飄香
秋濃扁豆香
故鄉那一縷炊煙
采蘑菇的童年
兒時看露天電影
故鄉那條瀨溪河
遠去的麻雀
第二輯 親情暖陽
奶奶的三角梅
愛的味道
讓愛回家
“吝嗇”的父親
母親那盞油燈
時間去哪兒了
婆婆也是媽
婆婆簽了《健康合同》
我愛我家的微信群
和自己簽一份新年合約
母親的菜園
薔薇花開
做母親的眼睛
父母還有幾顆牙
母親老了
月圓中秋
父親的冬天
又是粽葉飄香時
母愛是一雙鞋
第三輯 生活有香
做一只蝸牛
外婆的長壽秘訣
遙望丙安古鎮
懷念書信飄香的日子
墻頭的牽牛花
總有一盞燈為你照亮
冬夜,用文字取暖
給自己一個讀書的理由
笑是一劑良藥
讓文學夢一直在
生活,有時需要慢下來
把心放寬一些
青海湖畔的格桑花
迎著春天出發
冬日暗香
舌尖上的夏天
磨刀老人
打開另一扇門
淡淡菊花茶
秋雨。陽光
不妨做一棵野草
綠色情緣
天使的微笑
為別人點亮一盞燈
七八步距離的溫暖
遠親不如近鄰
生活沒你想的那樣糟
小城三輪車夫
第四輯 邂逅幸福
父母愛情
書香彌漫情人節
橘子花開了
平淡生活也浪漫
家有“經濟適用男”
傻小翠
幸福如花
我愿意
當幸福來敲門
幸福不能比
我要照顧你一輩子
先生度過更年期
夢回故鄉 節選
《夢回故鄉》: 鄉村燈火 小時候,我對黑暗是很恐懼的。很多時候,村莊都處于一片黑暗之中,*初照亮村莊的是昏黃的煤油燈。 家里有五兄妹,加上奶奶一共八口人,生活十分拮據。父親和母親每天起早貪黑,為生計奔波忙碌,沒時間管我們,一家人待在一起*多的時間是在晚上。我和哥哥姐姐像野孩子似的在外面瘋跑,通常玩到天快黑了,村莊升起縷縷炊煙,我們才一溜煙跑回家。屋里沒有點燈,光線模糊,母親在灶屋生火做飯,柴火燃得正旺,火光映紅母親瘦削的臉龐。我問母親:“媽媽,天快黑了,怎么還不點燈啊?”母親埋頭往灶里添了一把柴火,頭也不抬地說:“一邊玩兒去!不是還看得見嗎,隔會兒再點燈。”被母親一陣呵斥,我悻悻地跑出灶屋。 因為窮,家里只有一盞煤油燈,不到天黑盡,母親是不會點亮油燈的,除非家里來了客人或是有非常重要的事情。燈通常掛在堂屋,在哪間屋做事燈就跟到哪里。晚飯后,我們在燈下看書做作業,奶奶早早睡下,父親坐在椅子上抽著廉價的葉子煙,母親則納鞋底、縫補衣裳。油燈放在桌子中間,火苗一閃一閃地發出微微的光亮,冒出一縷黑煙,屋子里彌漫著一股淡淡的煤煙味兒。 油燈點久了就結出硬硬的燈花,燈火一跳一跳地發出啪啪的響聲,光線一下亮了許多。母親拿針輕輕一撥,燈花被撥落下來,燈光重新暈散開來。我不解地問:“媽媽,你怎么把它撥落了呢?”母親說:“燈花太跳了,對眼睛不好還費油。”我卻不明白這個道理,噘著嘴想:讓屋里亮堂一點多好啊!夜那么黑那么靜,做啥都不利索。 冬天的村莊荒涼而蕭瑟,特別冷。老屋是夾壁墻砌成的,刺骨的風肆意地從門窗縫隙鉆進來,手腳凍得生疼,燈光撲撲亂竄,忽明忽暗,一陣風嗖地刮過,燈火一下被吹滅,屋里一片黑暗,感覺寒冷侵入骨髓。母親提醒我們要把燈放在避風的地方,從一間屋走到另一間屋,母親總是輕挪腳步,戰戰兢兢,一手提燈,一手張開手掌小心翼翼護著火苗,像是護著一件稀世珍寶,生怕風把火苗吹滅。 鄉村的夏夜是熱鬧的,鄉鄰吃過晚飯后便去曬壩乘涼,家里不用點燈,省了燈油錢。月亮是鄉村*亮的一盞燈,男人談論著莊稼收成,女人閑聊著家長里短,孩子們則結伴瘋跑,貓狗也不甘寂寞,在月下自由地撒歡,整個村莊和諧而歡樂…… 祖祖輩輩守著這片貧窮的土地,守著一村燈火,默然地走過歲歲年年。后來,城里通了電有了電燈。我問父親:“爸爸,我們村子啥時候也能通上電呢?”父親搖搖頭說:“誰知道呢?慢慢等著吧!”可是要等到啥時候呢?我心里空落落的。 終于有一天,電線牽進了我們村,那一年,我九歲多。當父親拉動開關,咔嚓一聲,屋子里瞬間灑滿橘紅的燈光,溫暖而明亮。緊接著,這家亮了那家也亮_『,整個村莊都亮了。那天晚上,村里燈火通明,如同過節一樣熱鬧,全村的人沉浸在歡樂的海洋中。望著明亮的燈火,我傻傻地笑了,整晚沒有睡著覺。 村里時不時會停電,遇上狂風暴雨,變壓器和電線就常壞。隔壁廖爺爺死的那天剛好停電,家里請了風水先生來做法事。晚上,風很大,幾盞煤油燈發出慘淡的光。廖爺爺靜靜地躺在木板上,臉上蓋著一塊白布。靈堂里的花圈、棺木、冥錢及披麻戴孝的人影忽閃忽現,令人毛骨悚然。 年齡稍大些時,我到城里上學,總覺得城里的燈火遠比村里的好看、明亮。多年后,我離開故鄉在城里安家,也算是個城里人了,盡情享受著滿城霓虹,可內心卻越來越空虛寂寞,對燈光早已失去了當初的熱情。躑躅在燈火輝煌的街頭,我時常心生惆悵:那萬家燈火中有哪一盞屬于我?漂泊的心該往何處安放? 夜深人靜時,我越發懷念故鄉的燈火,想起一村子的人在夏夜里歡聚,想念那些在老屋燈下的日子,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飯聊天,我們看書寫作業,做手指游戲,母親埋頭納鞋底縫衣裳……想著念著,心中一熱,淚已滿眶。 某日,終于放下一切羈絆踏上回鄉的路,尋找那些曾經的回憶。不管路途多遙遠,夜有多寒冷,遠遠地看見村子里隱隱透出的燈光,聽到幾聲狗吠,就知道村莊還醒著,它在等待遠方游子歸來,一顆疲憊的心霎時被那星星點點的燈火溫暖、融化,有濕濕的東西模糊了視線。 故鄉已漸行漸遠,村莊的燈火終將有一天會從我們的視線里消失,心中不覺黯然。但是,那片深情的土地,那些彌散不去的鄉音、鄉情已成為永恒的記憶,深藏在內心*純凈的地方,那盞永不熄滅的燈火將照亮我人生的方向,時時溫暖、慰藉我迷茫的心靈。 ……
夢回故鄉 作者簡介
徐光惠,重慶市散文學會會員,重慶市大足區作家協會會員。在《散文選刊》《散文世界》《新民晚報》《重慶晚報》等報刊發表散文、隨筆500余篇,共計70多萬字。作品《婆婆也是媽》入選《中國散文佳作精選集》(2014卷)。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二體千字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隨園食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