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烏合之眾2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919609
- 條形碼:9787513919609 ; 978-7-5139-1960-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烏合之眾2 本書特色
如果你是政商領袖,讀懂《烏合之眾2》,你就可以游刃有余地掌控群體,指揮團隊!如果你是公眾人物,讀懂《烏合之眾2》,你就可以在眾多狂熱或者詆毀中,輕松變被動為主動!。如果你是普通人,讀懂《烏合之眾2》,你就可以在一大群人里迅速脫穎而出,成就自己的人生!
烏合之眾2 內容簡介
本書是《烏合之眾》作者古斯塔夫·勒龐一生很精彩,尤為能代表他思想的作品的結集出版,包括《革命心理學》、《政治心理學》。在書中勒龐客觀分析了大眾心理學與政治、經濟、戰爭、民族、宗教等之間的關聯,舉例解析了黨派專政、社會騷亂、社會斗爭、群眾盲從等一系列社會現象背后的深層原因。
本書可謂《烏合之眾》的升級版和案例版。顛覆了人們通常對群體的認識,將群體的特點剖析得淋漓盡致。勒龐通過層層分析,指出群體是人類必然的組織形式,是人類生存*基本的存在形式,群體行為對社會的變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勒龐對“群體心理”的研究在后世享有持久的影響,他的驚人的預見力是我們難以否認的,這也就讓這部著名的作品,在當下閱讀仍舊有其不朽的價值。
烏合之眾2 目錄
**部分 革命心理學
**編 革命的心理因素
**卷:革命的一般特征
1.科學革命和政治革命
2.人民在革命中的角色
第二卷:革命中的主流心理形態
1.革命中個體人格發生的改變
2.神秘主義心理與雅各賓主義心理
3.革命心理和犯罪心理
4.革命大眾的心理
5.革命議會的心理
第二編 法國大革命
**卷:法國大革命的緣起
1.歷史學家如何看法國大革命
2.舊制度的心理基礎
3.大革命時期的精神:無政府狀態和哲學家的影響
第二卷:大革命時期理性、情感、神秘主義和集 體等要素的影響
1.制憲議會的心理
2.立法議會的心理
3.國民公會的心理
4.國民公會期間的法國政府
5.大革命時期的軍隊
6.大革命領袖的心理
第三卷:古代傳統與革命原則之間的沖突
1.無政府狀態的垂死掙扎:督政府
2.恢復秩序:執政共和
3.近一百年來傳統與革命原則沖突的政治后果
第二部分 政治心理學
**卷:政治生活的心理原因
1.法律本源與立法幻想
2.法律的禍害
3.恐怖的政治力量
4.神權在近代的變化—國家主義
5.戰爭的心理原因
6.經濟沖突的心理原因
7.大學教育的心理影響
第二卷:民治政府
1.精英和群眾
2.慫恿的根源
3.工人的心理狀態
4.群眾意向的新形式
5.失去人心的議會和競賣加價法
6.專制政治的進步
第三卷:動亂進化和反對社會解體的戰爭
1.社會的爭斗和動亂
2.犯罪的增加
3.社會斗爭
4.近代宿命論和命數的分解
5.社會防御
烏合之眾2 節選
在線試讀部分章節
革命大眾的心理
(1)大眾的常規特征
如果沒有深入群眾內心,革命無論如何是不會結出碩果的。從這個意義上看,革命反映了大眾心理的結果。
在這里,我將著重講一下集體心理的主要法則,雖然我在另一本書中做過分析。
當個體以群體中的一員存在時,他的身上有一種與單獨存在時完全不同的特征,即無意識人格掩蓋了個體有意識的個性。
不一定非要通過實質性的接觸才能讓個體顯露出大眾心理,通常只需要來自對一些特殊事件的共同激情和情緒,就能達到目的。
集體心理以一種特殊的集合形式瞬間生成,完全受制于無意識的因素和一種特殊的集體邏輯。
同時,我們還需關注群眾的其他特征:輕信,過分敏感,缺乏遠見,感知不到理性的影響。事實和經驗并不能說服他們,我們能用的唯一辦法是斷言、傳染、重復和威信。在這些群眾眼里,一切都是可信任的,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發生的。
過分的敏感讓群眾或好或壞的情緒顯得很夸張,在革命期間,任何小刺激都可以放大這種夸張,使得他們采取*極端的行動。正常情況下,他們就已經很輕信,在革命時期就更不用說了,任何一種癡心妄想的言辭他們都堅信不疑。阿瑟·揚講過這樣一件事:在大革命時期,當他途經克萊蒙附近的水泉時,忽然一群人站出來擋住了他的向導。原來,這群人竟是因為聽信某人的謠言,認為他是受王后命令前來這里策動暴亂的。那時,關于王室是盜尸者和吸血鬼的巢穴之類的可怕謠言已經流傳甚廣。
這些無不表明,群體中個人的文明程度已經墮入到很低的層次。他有野蠻人擁有的一切性情和缺點,突發的狂暴、熱情、英雄主義。群體在智力上無法和個人相比,但在道德和情感上可能稍微好點。他們容易克制自己,也很容易犯罪。
群體對個人施加了巨大的影響,使得個人特性快速消失:鐵公雞變得大氣,懷疑論者開始學會堅信,*誠實的人開始犯罪,膽小鬼成了勇者,大革命期間,這樣的轉變隨處可見。
個體加入陪審團或國會中,以集體的身份制定的法令,是以個體存在時不可想象的。
個人在集體的影響下必然發生許多變化,*明顯的就是所有個體的感情和意志都逐漸靠攏。正是這種心理上的趨同給了群眾強大的力量。
群體態度和行為具有很強的感染力,人們很快就形成了精神上的統一體(mental unity)。在各種喊叫聲中,仇恨、憤怒和熱愛等強烈的情感很容易贏得支持,并持續強化。
哪里才是這些共同情感和意志的源頭呢?它們在彼此感染下不斷對外傳播,但此前必然要先有一個出發點來讓這種感染發生作用。如果沒有領袖,人們就是烏合之眾,無法成事。
只有掌握大眾心理的知識和規律,才能解釋大革命中的眾多因素,解釋革命議會的各種行為和讀懂成員轉變的原因。來自集體無意識的作用,使得群眾總是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結果他們總是選錯方向,往往舉手贊成那些原本不同意的決定。
集體心理的規律常會被那些高明政客一眼就看穿。相反,政府中的大多數人對這種集體心理的規律知之甚少,難怪一些人總是很容易被推翻。路易·菲利普的君主政體就是一個典型例子,一些小打小鬧的動亂竟然就能輕易地讓它垮臺,實在是不可思議。這就是忽視集體心理造成的危險結局。類似的事情還發生在1848年的法國軍隊身上,他們本可以憑一己之力保護國王,但統帥顯然沒有預料到群眾和軍隊摻和在一起的后果。于是,在暗示和傳染下,這支手足無措的武裝力量*后竟然忘記了自己的職責。統帥不明白群眾對威信有多么敏感,任何“亮肌肉”的表現都足以給他們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并成功地震懾人心。這樣做在當時可以鎮壓反對派的示威,但他卻忽略了應該要馬上解散一切集會這件要事。歷史已經證明了這些經驗教訓,但在1848年這些都被拋諸腦后。在大革命時期,幾乎沒人能讀懂大眾的心理。。。。。。。
……
烏合之眾2 作者簡介
古斯塔夫·勒龐( Gustave Le Bon ,1841.5.7-1931.12.13),法國社會心理學家、社會學家,群體心理學的創始人,有“群體社會的馬基雅維里”之稱。勒龐早年在巴黎學醫,并獲得了博士學位,畢業后周游列國,晚年開始研究心理學,并在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寫下了一系列心理學著作,如《各民族進化的心理學規律》、《法國大革命和革命心理學》、《戰爭心理學》、《政治心里學》、《革命心理學》等,其中以《烏合之眾》尤為著名。
譯者:陳天群,畢業于北京大學、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心理學博士。現在北京高校從事心理學研究工作。翻譯過《論美國的民主》《舊制度與大革命》《夢的解析》等經典著作,廣受好評。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朝聞道
- >
經典常談
- >
我與地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