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微故事-微生物的前世今生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9243613
- 條形碼:9787109243613 ; 978-7-109-24361-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微故事-微生物的前世今生 內容簡介
《“微”故事—微生物的前世今生》中的幾十個故事涉及多個領域。大家商議后,決定“物以群分”,將67個故事按照各自領域、類別,分別歸入吾名微生物、微生物學大咖、飲食中的門道、可怖的微生物、微生物與農業、微生物與環境、腦洞大開七個版塊。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在了解微生物特點、獲悉微生物學史上著名人物及其事跡之后,逐步了解其在各領域的作用、妙處,樹立正確的微生物認知觀,并*后自由暢想、憧憬美好“微”世界……
微故事-微生物的前世今生 目錄
吾名微生物
1.微生物,地球之主
2.百變星君——微生物
3.生命寶庫——微生物基因組
4.微生物社交法則——群體感應
5.微生物離體培養利器——培養基
6.微生物工作者也有藝術范兒
7.微生物保藏“三板斧
8.如何練就鑒別微生物的火眼金睛
9.革蘭氏染色法
微生物學大咖
10.巴斯德拯救法國葡萄釀酒業
11.巴斯德與免疫
12.科赫與科赫法則
13.列文虎克的顯微鏡
14.立克次醫生與立克次氏體
15.意外的收獲——青霉素
16.樊慶笙與國產青霉素
17.湯飛凡與沙眼衣原體
18.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及其帶來的啟示
19.PCR,奇妙的DNA復制法術
飲食中的門道
20.“金花”與磚茶
21.“中國奶酪
22.低調的美味——發菜&地衣
23.微生物中的“巨人”——蘑菇
24.化身祥云的靈芝
25.螺旋藻的那些事兒
26.軟黃金——冬蟲夏草
27.一個饅頭引出的兩個道理
28.制曲釀酒
29.古人為何偏愛銀器
可怖的微生物
30.SARS留給我們的不僅是痛
31.破傷風的由來
32.禽流感
33.死亡夢魘——黑死病
34.細菌戰,生物恐怖主義
35.隱藏在胃里的殺手——幽門螺旋桿菌
36.隱形的殺手——白念珠菌
37.令人色變的AIDS
38.感冒與流感
39.超級細菌
40.解讀螺原體
微生物與農業
41.高效殺蟲劑——蘇云金芽孢桿菌
42.肥田好哥倆——解磷菌與解鉀菌
43.根瘤菌開了一家世界**的氮肥廠
44.沒有病毒哪來絢麗多彩的郁金香
45.產甲烷菌的秘密
46.馬鈴薯晚疫病
47.醉馬草事件的元兇——內生真菌
48.瘋牛病
微生物與環境
49.生物之極——極端微生物
50.移動的凈水堡壘——活性污泥
51.石油污染的微生物修復
52.你真的了解EM菌嗎
53.奇妙!生物降解塑料
54.凈水好幫手——聚磷細菌
55.**個環境微生物學微信公眾號——nldxhjwswx
56.螯鐵能手——鐵載體菌
57.鄰硝基苯甲醛的降解者——ONBA-17
腦洞大開
58.微生物玩轉文物修復
59.細菌也能指南北——趨磁細菌
60.紫色細菌,**個被發現的外星生物
61.第二大腦——腸道微生物
62.明日之花,微生物燃料電池
63.是誰成就了白蟻的好胃口
64.愛美人士的偏愛——肉毒毒素
65.放線菌仍是抗生素篩選的寶庫嗎
66.種痘防花
67.細菌冶金
參考文獻
后記
致謝
微故事-微生物的前世今生 節選
《“微”故事—微生物的前世今生》: 微生物功能五花八門,性狀優異者多如繁星。對研究微生物的科研人員而言,掌握特定菌株(由單細胞繁衍而成的純種群體及其后代)是一切工作開展的先決條件。獲得具備一定功能的菌株不容易,獲得性狀優異者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許多從事微生物研究的機構,其中有不少冰箱是帶鎖的。鎖什么?不是昂貴的試劑,也不是舟車勞頓方才獲得的野外樣品,鎖的其實就是菌株,是菌種資源。資源是寶貴的,微生物資源更是如此。微生物保藏(又稱菌種保藏)簡單而言就是利用一切條件和資源,對微生物活體(或其休眠體)進行有效保存,使其不變、不衰、不死! ∽鳛槲⑸镅芯亢蛻玫闹刂兄,菌種保藏歷來備受關注。目前,各類保藏方法已不下三十種。諸如試管(平板)傳代培養法、硅膠干燥法、液體石蠟法、麩皮法、無菌蒸餾水法、冷凍干燥法和沙土管法等,均是常用的微生物簡易保藏手段。這些方法大體上可歸人以下四類,干燥法、傳代法、冷凍法和組合法,其奏效的關鍵就是圍繞溫度、濕度和氧含量做文章。換句話說,低溫、干燥和無(缺)氧就是微生物保藏屢試不爽的“三板斧”!叭甯钡暮侠磉\用,不僅能夠降低微生物的新陳代謝速率,延長其“壽命”,還能夠減少變異發生,*終實現菌種優質保藏。接下來,通過介紹兩種常規菌種保藏方法,讓讀者朋友們對此有個大致了解! ≡嚬軅鞔囵B法:將菌種轉接到適宜的固體培養基上,待長出菌落后,以橡膠塞(或棉塞)、牛皮紙和皮筋(或線繩)的組合將試管收攏、扎緊,放人4℃的冰箱中保藏(家用冰箱冷藏功能即可)。根據不同保藏對象類別,一定周期后,重新轉接保藏物于新鮮配制的固體培養基上,再重復以上步驟。一般而言,放線菌和霉菌的轉接周期在三個月左右(三個月轉接一次),細菌和酵母菌則分別為一個月和兩個月。試管傳代培養法是使用頻率*高的菌種保藏方法,具有操作簡便,儀器、場地依賴性小,以及成本低廉等優勢。另外,通過運用該法,還能查驗被保藏物是否污染、變異和死亡。然而,同其他實施條件更為嚴苛的保藏方法相比,該法易發生菌體變異,且感染雜菌的風險會隨傳代次數的增加而增大,故多限于微生物常規保藏之用! ±鋬龈稍锓ǎ罕槐2匚镉-70℃快速冷凍(添加保護劑),減壓、升華,去除水分(真空干燥),然后于低溫條件下(-70℃)保藏。該法兼具低溫、干燥、缺氧三要素,效果優異,適于絕大多數微生物(絲狀真菌除外)長期保藏之用! 嶋H上,無論選用哪種方法進行菌種保藏,都要依被保藏物特性而定,人為創造條件,使其長期處于活性態或休眠態。下面從六個方面講述能左右菌種保藏效果的要素:①菌種質量。被保藏物應于*適條件下保藏,健壯、生命力強,或是以諸如芽孢和孢子等休眠體形式存在。特別需要強調的是,進行冷凍干燥的細菌懸液濃度要高,否則保藏期和質量均會受到影響。②保護劑。選擇保護劑至關重要,一般而言,“命賤”的菌種對保護劑要求不嚴格,而“金貴”的菌種卻要求苛刻。例如,某些菌種若以脫脂牛奶為保護劑,其死亡率會高達99.99%。③干燥速率。數據證實,快速干燥存活率不如慢速干燥。以青霉為例,3小時干燥存活率不足60%,而6小時的存活率近70%。④空氣(或氧氣)。這一點在冷凍干燥相關保藏法中尤為重要,越是接近真空狀態,保藏效果越好。⑤溫度。同上述幾個要素相比,溫度對菌種保藏的影響沒那么大,但也不可忽視。據測算,一些微生物的常溫保藏存活率僅是其在4℃條件下保藏存活率的一半。⑥水分含量。水分含量對于菌種保藏而言也非常重要,過高、過低都不行,一般應將其控制在1%-3%! 娜蚍秶鷣砜矗F有菌種保藏機構已逾600家。其中*為著名的分別是1925年成立的美國典型菌種保藏中心(*大、*多,且多為模式菌株),1969年成立的德國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現為歐洲*大規模的生物資源中心),1904年成立的荷蘭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半政府性質,以真菌保藏為主),英國國家菌種保藏中心,日本技術評價研究所生物資源中心,以及美國農業研究菌種保藏中心。另外,早在1970年8月舉行的第十屆國際微生物學代表大會之上,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微生物系便被確立為資料中心,負責全世界菌種保藏機構相關信息的匯總,該中心還于1972年出版了《世界菌種保藏名錄》。 ……
微故事-微生物的前世今生 作者簡介
虞方伯,微生物學工作者,博士,教授。入選Marquis Who's Who;年就讀于南京農業大學微生物學系。先后在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斯特拉斯堡大學聯合實驗室和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土壤科學系進行訪學交流:榮獲第十四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高教理科組一等獎,授權國際發明專利4項,出版著作3部。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巴金-再思錄
- >
山海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隨園食單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