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爭鳴傳統:王蒙 趙士林對談錄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203140
- 條形碼:9787010203140 ; 978-7-01-020314-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爭鳴傳統:王蒙 趙士林對談錄 本書特色
傳統是什么?對中華文化怎么看?老子與孔子*的不同在哪里?
孟子主張“民本”還是“民主”?《道德經》兩個“不仁”說明了什么?
禪是“人生境界”、“生命禮贊”,還是“救贖”、“腦筋急轉彎”?
中西審美有著怎樣的異同?“難得糊涂”意味著什么?
對于國人,神是概念,還是偶像?
集作家、學者、政治家于一身,老當益壯的王蒙
與學浸中西、出身李澤厚之門、意氣方遒的趙士林
一個圓而神,一個方以智。
旁征博引,談古論今;直抒胸臆,各陳己見。傳統是什么?對中華文化怎么看?老子與孔子*的不同在哪里?
孟子主張“民本”還是“民主”?《道德經》兩個“不仁”說明了什么?
禪是“人生境界”、“生命禮贊”,還是“救贖”、“腦筋急轉彎”?
中西審美有著怎樣的異同?“難得糊涂”意味著什么?
對于國人,神是概念,還是偶像?
集作家、學者、政治家于一身,老當益壯的王蒙
與學浸中西、出身李澤厚之門、意氣方遒的趙士林
一個圓而神,一個方以智。
旁征博引,談古論今;直抒胸臆,各陳己見。
或英雄同見,會心擊掌;或觀點相左,機鋒陡起。
異同褒貶,孰是孰非?
開卷閱覽,讀者可鑒。
爭鳴傳統:王蒙 趙士林對談錄 內容簡介
本書是王蒙先生與趙士林教授關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對談錄。全書以中國文化的主脈——儒道佛三學及其影響下的中國人的審美心理、宗教意識、文化性格為對談的核心內容,從歷史、現實及與西方文化的比較視角對其進行了鳥瞰式同時又深入的爭辯、理解和分析。 對談的重心不在于對儒釋道三教思想做嚴謹而又細致的全面介紹,而是直入堂奧,針對其主要精神、主要智慧做深入而又別開生面的闡發。對談的目的也不在于對以儒釋道為主要內容的傳統文化做批判性的解讀,而在在于接續其精神做創造性的理解。
爭鳴傳統:王蒙 趙士林對談錄 目錄
爭鳴傳統:王蒙 趙士林對談錄 相關資料
作家的學者化和學者的詩人化: *近,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爭鳴傳統——王蒙趙士林對談錄》一書。這是一部學術著作,與其他學術著作不同的是,這是由兩位著名作家、學者以對談的形式寫的一本書。這種形式,作為一部學術著作來說,可謂獨僻蹊徑,令人耳目一新。 一部好的文學作品,要求藝術形式和思想內容的統一。屈原的《離騷》,曹雪芹的《紅樓夢》,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都是既有極高的藝術審美價值,又有深刻的思想內容。但是許多學術著作或哲學著作,卻顯得思想內容價值有余而藝術審美價值不足。 有的過于玄奧,有的比較枯燥。這自然就降低了它的可讀性和欣賞性。所以便出現了文學著作的讀者眾多,學術著作的讀者稀少的現象。這也許是讓某些哲學家或學者感到孤獨或導致他們孤僻的原因之一吧。 但是,《爭鳴傳統——王蒙趙士林對談錄》一書,雖然也是一部學術著作,卻有很強的文學性和可讀性。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文如其人,這要從本書作者獨特的身份特點說起。 這本書的作者王蒙和趙士林,究竟有什么樣的特點呢?簡單地說,一個是作家的學者化,一個是學者的詩人化。 王蒙19歲就寫出了充滿澎湃激情的長篇小說《青春萬歲》,展示了他在文學創作方面的卓越才華。后來這部小說又拍成電影,影響了中國幾代讀者和觀眾。22歲時寫的《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諷刺了現實中某些干部的官僚主義,他因此被錯劃為右派,發配到新疆等地度過十幾年勞動改造生活。 文化革命后,王蒙的文學創作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寫了大量影響深遠甚至轟動性的作品。王蒙在1980年發表在《人民文學》上的短篇小說《春之聲》,是新時期文壇上*個運用意識流創作手法創作的小說,表現了他文學創作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以后陸續發表的《蝴蝶》、《風箏飄帶》等,都是又深刻,又有創新的特點。王蒙的小說多次獲獎,對新時期文學的發展有著特殊貢獻。王蒙又是文壇上的一棵長青樹,直到85歲的今天,仍筆耕不輟,連續發表多篇風格新穎獨特的小說。 就是這樣著名的作家,如今和趙士林共同完成了《爭鳴傳統——王蒙趙士林對談錄》這部學術著作,所以我說王蒙的特點是作家的學者化。其實這個說法也不太準確,因為他就是一個學者,只不過他作家的名氣比學者的名氣更大一些。 王蒙曾撰寫出版過《老子的幫助》、《莊子的奔騰》、《得民心,得天下——王蒙說〈孟子〉》等多部有鮮明個性且發人深思的學術著作。由于王蒙作家和學者的雙重身份(其實他還是一個政治家,曾擔任過文化部部長,兩屆中央委員,三屆全國政協常委),所以這部學術著作便呈現出濃厚的文學色彩。 王蒙文學創作的語言酸甜苦辣,幽默生動。諷刺深刻,入木三分,且有大量排比的運用。王蒙的這種語言風格,也運用到這部學術著作之中,這就增強了它的欣賞性、可讀性和感染力,使抽象玄奧的學術概念更有了審美價值。 《爭鳴傳統——王蒙趙士林對談錄》的另一作者趙士林是著名學者。他師從李澤厚先生,早在1988年就獲得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哲學博士學位。如今是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他還是美國哈佛大學高級訪問學者,日本東京大學特邀研究員,美國杜克大學兼職教授,國內多所著名高校特聘教授。 趙士林學貫中西,博古通今,著作豐厚。他擔任過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的講師,出版發表過《國學六法》、《當代中國美學》、《李澤厚美學》、《心學與美學》、《中國的智慧》等十多部學術專著和一百多篇論文。 作為一個著名學者,趙士林參與《爭鳴傳統——王蒙趙士林對談錄》寫作,是他的強項,自然是輕車熟路。前面提到這本著作之所以具有獨特風格,靠的是兩位作者獨特的對談和作者的身份特點。 王蒙屬于作家的學者化,而趙士林則是學者的詩人化。正是他的學者詩人化的特點,才能與作家學者化的王蒙對談得那么和諧,那么投機,風格那么相近。 人們對趙士林的了解,大多都知道他的哲學博士學位,而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學歷。他在全國恢復高考的第二年就以優異成績考入全國重點大學吉林大學。在吉林大學中文系攻讀四年,具有豐厚的文學底蘊。 說趙士林是學者的詩人化,并不僅僅是他精讀過大量古今中外的名家名詩,也并不僅僅是他在這部著作中巧妙地引用了大量詩歌,而他本人就是一個詩人。 僅近一兩年來,他就創作了一百多首語言清新、意境優美、詩意盎然,且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詩。有的詩還被作曲家譜了曲,并由歌唱家演唱。正是他這種詩人的氣質才華,很自然地影響了他的學術著作,使這種著作具有一種不同尋常的氣韻。 關于這本書的內容,趙士林在前言中說:“我們在這本書里談些什么,這里不多啰嗦,給讀者諸君留下些懸念吧!”這本書的內容太豐富了,它涵蓋了古今中外方方面面的文化傳統和文化現象。老子、孔子、孟子、莊子,宗教、哲學、文學、美學,都在這部書中有所涉及。很難用精煉的幾句話,概括出這本書的全部內容。 兩位作者不只是對這些文化傳統和文化現象做了客觀闡釋,而且對其中精華糟粕進行了分析揚棄,鮮明地闡明了個人的觀點。很多專家學者在研究中國傳統文化時,由于觀點不同,方法不同,得出的結論也各有差異。 無論是王蒙,還是趙士林,他們一致肯定孔子的仁政主張,希望歷代統治者能以德治國。還贊許孔子“愛滿天下”的情懷。儒家講從愛親人,推廣到愛大眾,從愛大眾,推廣到愛天地萬物。儒家對天地萬物的愛,是對生命的愛,對生生不息的宇宙的愛。 談到儒家對萬物的愛,書中講了一個“綠滿窗前草不除”的動人故事。宋代大儒周敦頤家院子里的青草到了春天蓬勃生長,把窗戶都遮住了,周敦頤卻舍不得除掉它。有人問他為什么不除?他說春草的生長和人的生命一樣,都是宇宙生生不息的氣象。 在這本書中,作者對孟子的民主主張,以及他的君輕民貴思想,也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贊許。對歷代君王的專制暴政,貪官污吏的貪腐盤剝給予無情的批判。 從文學和美學的角度看,我非常欣賞書中“說禪”里的很多章節。作者用作家和詩人的語言來闡述禪宗中的某些概念,用作家和詩人的語言來表達自己對禪的認識。在這里,不妨摘錄一段欣賞欣賞吧。 “這種超脫的自由的心靈境界,就像大自然的日落月出,雨趣晴姿,云飛風起,山峙川流,就像鳥在天上展翅翱翔,魚在水中搖頭擺尾,‘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沒有任何做作,沒有任何設計,沒有刻意的目的,沒有作秀的表演。一切都自自然然,本來面目。因此,禪宗的自由心,和道家一樣,是一顆向往自然的心。” “日本禪的俳句*能傳神地體現禪的自然境界:‘晨光啊,牽牛花把井邊小桶纏住了。我借水。’” “舍不得扯斷那牽牛花,舍不得破壞那自然的生意、寧靜和美麗,寧肯去借水。” 這哪里是在講哲學?講禪宗?簡直就是優美的散文詩。 研究傳統文化,不僅要人們了解傳統文化,也是為了古為今用,服務現實,引發讀者對如何構建進步和諧社會的思索。所以作者接著又寫:“如果人人都有這樣一顆禪心,何來環境污染?何來生態危機?何來臭氧層空洞,地球升溫?” 這真是對真善美的呼喚和向往! 閱讀一部著作,讀者往往先看看書的前言或后記。趙士林在這本書的前言中說:“我不贊成王蒙的很多看法,他也不同意我的很多觀點,因此有書中的異議、爭論、交鋒,使這本書充滿了張力。” 王蒙也在這本書的后記中說:“與士林對談學術,是我的一個學習,我欣賞他的全面涉獵與旁征博引,長知識,長見識。與他交流特別是與他‘抬杠’,是我一大樂趣,從中受到啟發和補充。” 兩個作者都提到了他們之間的爭論。這確實是本書的一個重要看點。他們都是大師級人物。在這本書中,雖然更多的是“英雄所見略同”,但對傳統文化的某些觀點看法,出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情況,也是難免,這就出現了一些爭論。 他們到底爭論了什么?真的不好一一介紹。不過,我只想對他們爭論的性質,做一些好奇的探尋。 王蒙和趙士林在對談時,談到莊子和惠子在濠水的一次爭論。莊子和他的好朋友惠施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你看魚兒在水里游得多么悠閑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惠子說:“你又不是魚,哪里知道魚是快樂的呢?”莊子說:“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是快樂的呢?” 對于莊子和惠子的濠上之爭,趙士林認為:這場辯論,前半場惠施贏了,惠施贏在邏輯上。莊子卻回避了惠施從邏輯上提出的質疑。佛家說,如人喝水,冷暖自知,一個人喝口水,是熱是涼,多熱多涼,只有他自己知道。感覺、感受、感情是純粹個人的事,別人無法體會,何況一條魚呢? 但下半場莊子贏了。莊子贏在美學上,贏在一個情的推移上。莊子將自己的快樂自由的心情投射到魚的搖頭擺尾上,于是感到魚是快樂的。就像辛稼軒的詞說的那樣:“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趙士林認為莊子惠子的爭論有輸有贏,王蒙卻說:“照我說呢,如果講審美,這里就沒有輸贏。美麗的地方,美麗的魚,美麗的話題,友好的斗嘴,美好的游戲,由于*聰明而顯得極其俊美的兩位紳士,完全沒有敵意,沒有詭異,沒有真正的爭拗,沒有名次與記分的交談,浪花一樣隨機,小魚一樣自由,小鳥一樣伶俐。從審美上說,這是一個迷人的故事,是散文詩。” 我想,這本書中王蒙和趙士林的爭論,也近似莊子和惠子之爭吧。正如王蒙所說:“完全沒有敵意,沒有詭異,沒有真正的爭拗,沒有名次與記分的交談,浪花一樣隨機,小魚一樣自由,小鳥一樣伶俐。”這雖然說的莊子惠子,其實也是他們。 王蒙無論在文學界還是在學術界,都是權威,是高手。能和王蒙對談的人真是廖若晨星。王蒙很高興遇到趙士林這樣的高手。只有高手和高手對談,才能談出水平,談出境界,談出趣味。即使是爭論,也是君子之爭,似爭非爭,各抒己見,互相探討,在爭論中彼此都感到無窮的快意。 在這本書里,我看到王蒙幾次談到自己的不足。他在后記中說:“與科班學術放到一起,深知自己‘野路子’的不足恃。” 在與趙士林談到繪畫話題的時候,王蒙說:“你對中國繪畫與西洋繪畫的比較論述使我受益匪淺。說實話,我對繪畫的知識太少太少,無法接你的話語之‘棒’,更無法探討與分析。”在他們談到禪宗話題的時候,王蒙又說:“我對禪的知識少到近于零的程度,聽了你的話略有所感。” 王蒙在作家群中,是文學泰斗。在學者群中,也是佼佼者。可是他卻多次談到自己的不足。這只是他的謙虛之言,誠然,每個人都不可能是*博士。但山不厭高,水不厭深,他仍然活到老,學到老。 趙士林*了解王蒙,王蒙也了解趙士林。正像趙士林在前言中說的:“若想長壽,你就和王蒙聊天吧!王蒙就像一鍋老湯,什么菜放進去都有滋有味兒。什么話題讓王蒙一聊,頓時就妙趣橫生。” “若想長見識,你就和王蒙聊天吧!王蒙是*了解中國的人,人生、文化、政治、社會,種種議論,或電光石火,驚雷霹靂;或溫婉如玉,行云流水。什么現象他都能探到背后的*深處。” 趙士林還說:“王蒙是大巫,我是小巫。”王蒙在趙士林面前,既是前輩,也是朋友。可是王蒙不以資格的老,名氣的大而自居。在科班出身的年輕人面前,王蒙談到自己的不足,表現了“大巫”對“小巫”的贊賞和肯定。 能指出自己的藥有某種副作用的藥才是良藥,真藥。王蒙的這種謙虛,更顯出他虛懷若谷、見賢思齊,高風亮節的美德。 模仿趙士林在這本書“前言”中的兩句話吧。趙士林說:“若想長壽,你就和王蒙聊天吧!若想長見識,你就和王蒙聊天吧!”我也說:“若要全面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你就讀《爭鳴傳統——王蒙趙士林對談錄》吧!” 這是集中國古今先賢哲人大智慧的一本書,在閱讀中會使你大開眼界。特別是它對談的形式和文學化的語言,把許多枯燥的學術問題變得妙趣橫生,詩意盎然。使人在閱讀中增長知識,獲得快樂,陶冶情操,升華心靈。 如果吹毛求疵,硬要找出這本書中的不足,我只能說,書中某些如“色與空”、“有與無”的概念和它們的辯證關系,解析得還不夠透徹,使人有一種恍兮惚兮的感覺。當然這些東西太抽象,太玄奧了,就像一團迷霧,即使一股清風,也不一定能吹得云消霧散。 千百年來,多少專家學者對此都爭鳴不已,莫衷一是,甚至把人引入一個八卦陣中。老子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無,下士聞道,大笑之。”或許我就是那下士,雖醍醐灌頂,也未能茅塞頓開吧。 寫到這里,仍覺意猶未盡,便又湊了幾句,以作結尾吧: 對談上下數千年, 江河同出昆侖源。 耄耋花甲未遲暮, 又見弄潮一弱冠。 李旭雨 2019年4月于鄭州
爭鳴傳統:王蒙 趙士林對談錄 作者簡介
王蒙,1934年生于北京,祖籍河北滄州。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學者。文化部原部長,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十三屆中央委員,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常委。現任中國海洋大學文新學院院長,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多所大學教授、名譽教授。其著有《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青春萬歲》、《活動變人形》、《堅硬的稀粥》等近百部影響巨大的小說,而且撰寫了《老子的幫助》、《莊子的奔騰》、《得民心 得天下——王蒙說》等具有鮮明個性又發人深省的思想作品。 趙士林,1954年生,著名文化學者。1982年獲吉林大學中文系文學學士;1984年獲北京大學哲學系哲學碩士;1988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師從李澤厚先生。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哈佛大學高級訪問學者,日本東京大學特邀研究員,美國杜克大學兼職教授、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EMBA、廈門大學EMBA等多所高校特聘教授、央視百家講壇講師。著有《國學六法》、《當代中國美學》、《李澤厚美學》、《心學與美學》、《心靈學問》、《荀子》等,產生廣泛影響。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隨園食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