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六卷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8330294
- 條形碼:9787518330294 ; 978-7-5183-3029-4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寫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六卷本) 本書特色
《寫給孩子的中國歷史》按照不同的歷史分期,通過科學的體例、模式來整合講述中國歷史。全書以歷史編年為經,以各個時代影響社會歷史進程的重要人物和事件為緯,經緯交織,內容涵蓋政治、經濟、軍事、中外交往、藝術、思想、科技、社會生活等方方面面。全書共分六卷,精心選取了三百余則故事,一千余幅圖片,生動、真實、客觀、全面地再現了中國歷史的精彩瞬間和豐富內涵。
每一個故事都蘊含了或高亢激昂或哀婉悲壯的場景,不斷喚起人們內心塵封已久的記憶,促使人們與中國歷史再次進行親密接觸,深入探尋歷史中所蘊藏的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正文中隨機穿插的花絮和專題,有機而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使知識信息更為密集,從而營造出一種全息的知識鏡像。通過文字,可以感受歷史鏡像;而通過圖片,則可以直觀解讀歷史。
寫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六卷本) 內容簡介
《寫給孩子的中國歷史》是專為8-14歲青少年打造的歷史普及讀物,以高度濃縮、有血有肉的故事,和中國孩子*應該關注的歷史焦點為小讀者們展開一幅中國歷史的全景圖,完整地展現了一個樂觀向上、勤勞勇敢的民族在歷史的大變動中創造歷史的過程,將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予以清晰展現。全書采用故事體的講述方式,選取300余個主題,近1000幅精美圖片,生動、真實、客觀地展現中國上下五千年來的精彩瞬間,使小讀者可以一探我們偉大祖國創造歷史奇跡的奧秘。
寫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六卷本) 目錄
**卷
傳說時代·1
⊙開天辟地/2
⊙炎帝和他的女兒們/6
⊙先祖黃帝/8
⊙黃帝戰蚩尤/12
⊙帝堯的傳說/16
⊙帝舜的傳說/20
⊙大禹治水/22
夏朝·27
⊙夏的建立/28
⊙少康中興/30
⊙夏桀亡國/32
⊙商朝·35
⊙成湯建商/36
⊙盤庚遷都于殷/38
⊙武丁中興/40
⊙商紂王亡國/44
⊙專題:繁榮的青銅文化/46
西周·49
⊙周文王遭囚禁/50
⊙牧野之戰/54
⊙周天子分封諸侯/58
⊙國人暴動/60
⊙烽火戲諸侯/64
春秋·69
⊙周平王遷都/70
⊙齊桓公慧眼識管仲/72
⊙亡命公子重耳/76
⊙秦穆公稱霸/80
⊙楚莊王一鳴驚人/82
⊙臥薪嘗膽/86
⊙儒學宗師孔子/90
戰國·95
⊙三家分晉/96
⊙商鞅變法/98
⊙藺相如完璧歸趙/102
⊙長平之戰/106
⊙信陵君竊符救趙/110
⊙呂不韋“囤積”國君/114
⊙荊軻刺秦王/118
第二卷
秦朝·1
⊙秦王掃六合 / 2
⊙大澤鄉的吼聲 / 6
⊙關中!沖向關中 / 10
⊙鴻門宴 / 12
⊙專題:塵封地下的軍團 / 16
西漢·21
⊙呂后稱制 / 22
⊙文景之治 / 26
⊙漢武帝的雄心偉業 / 28
⊙專題:漢匈的和與戰 / 32
⊙張騫踏出的絲綢之路 / 36
⊙史家之絕唱 / 40
⊙王莽稱帝 / 42
⊙綠林與赤眉 / 44
東漢·49
⊙得隴望蜀的光武帝 / 50
⊙定遠侯安西域 / 54
⊙博學多才的張衡 / 56
⊙跋扈將軍梁冀 / 58
⊙黨錮之禍 / 60
⊙遍地黃巾起 / 64
三國·69
⊙董卓亂政 / 70
⊙官渡的狼煙 / 72
⊙赤壁烽火 / 76
⊙曹丕建魏 / 80
⊙孫權建吳 / 82
⊙諸葛亮病死五丈原 / 84
⊙高平陵之變 / 88
⊙樂不思蜀 / 90
西晉·93
⊙豪門斗富 / 94
⊙愚夫妒婦 / 97
⊙八王之亂 / 100
⊙永嘉之亂 / 103
東晉十六國·107
⊙王馬共天下 / 108
⊙祖逖的北伐遺恨 / 111
⊙從奴隸到皇帝 / 114
⊙淝水之戰 / 118
第三卷
南北朝·1
⊙北府將軍的帝王路 / 2
⊙蕭道成建齊 / 4
⊙梁武帝舍身事佛 / 6
⊙反復無常的侯景 / 8
⊙收拾河山的陳霸先 / 10
⊙別致昏君陳后主 / 12
⊙北魏孝文帝改革 / 14
⊙高歡起兵 / 18
⊙宇文泰的崛起 / 20
⊙暴烈天子高洋
/ 22
隋朝·25
⊙楊堅建隋 / 26
⊙楊廣篡位 / 30
⊙巡游江都 / 32
⊙煬帝之死 / 34
唐朝·37
⊙晉陽起兵 / 38
⊙玄武門之變 / 40
⊙貞觀之治 / 42
⊙文成公主入藏 / 44
⊙一代女皇武則天 / 46
⊙開元盛世 / 50
⊙詩仙李白 / 52
⊙漁陽鼙鼓動地來 / 54
⊙詩圣杜甫 / 58
⊙雪夜襲蔡州 / 60
⊙牛李黨爭 / 64
⊙我花開后百花殺 / 66
⊙專題:唐三彩 / 70
五代·73
⊙全忠不“全忠” / 74
⊙生子當如李亞子 / 76
⊙“兒皇帝”石敬瑭 / 78
⊙劉知遠建后漢 / 80
⊙郭威稱帝 / 82
⊙韓熙載的夜宴 / 84
⊙問君能有幾多愁 / 86
⊙柴榮北伐 / 88
北宋·91
⊙陳橋兵變 / 92
⊙金匱之盟 / 96
⊙高梁河之戰 / 98
⊙澶淵之盟 / 100
⊙先天下之憂而憂 / 104
⊙沈括與《夢溪筆談》 / 106
⊙狄青雨夜奪昆侖 / 108
⊙“拗相公”的改革 / 110
⊙司馬光與《資治通鑒》 / 112
⊙方臘起義 / 114
⊙靖康之恥 / 116
⊙專題:清明上河圖 / 120
第四卷
南宋·1
⊙九哥縱馬越江去 / 2
⊙忠勇保家韓世忠 / 4
⊙吳玠川陜退金兵 / 7
⊙鐘相、楊幺起義 / 10
⊙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 12
⊙紹興和議 / 16
⊙空懷壯志的辛棄疾 / 18
⊙草率的北伐 / 20
⊙理學的集大成者 / 24
⊙厓山之戰 / 26
⊙留取丹心照汗青 / 30
遼朝·33
⊙耶律阿保機建遼 / 34
⊙遼太宗定制 / 40
⊙承天太后 / 42
⊙重元之亂 / 44
⊙天祚帝亡國 / 46
⊙耶律大石建西遼 / 48
西夏·51
⊙黨項的興起 / 52
⊙李元昊建西夏 / 55
⊙宋夏之戰 / 58
⊙毅宗改革 / 62
⊙梁太后專政 / 64
⊙西夏滅亡 / 68
金朝·73
⊙“頭魚宴”上的阿骨打 / 74
⊙阿骨打稱帝建金 / 76
⊙金滅遼國 / 78
⊙金滅北宋 / 82
⊙金熙宗改制 / 84
⊙金宋之戰 / 86
⊙明君金世宗 / 90
⊙明昌之治 / 92
⊙哀宗失國 / 94
元朝·99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 100
⊙蒙古帝國的擴張 / 104
⊙忽必烈建元 / 108
⊙馬可·波羅與游記 / 112
⊙紅巾軍起義 / 116
第五卷
明朝·1
⊙從和尚到元帥/2
⊙鄱陽湖大戰/4
⊙攻克大都/6
⊙傳奇軍師劉伯溫/8
⊙文字獄的興起/12
⊙東廠、西廠與錦衣衛/16
⊙建文帝削藩/18
⊙靖難之役/20
⊙從南京到北京/24
⊙鄭和下西洋/26
⊙明成祖親征蒙古/30
⊙朱高煦叛亂/32
⊙專題:明代瓷器/36
⊙王振專權/38
⊙奪門之變/42
⊙要留清白在人間/46
⊙浪蕩天子明武宗/48
⊙劉瑾專權/50
⊙明世宗議大禮/52
⊙陽明先生王守仁/56
⊙青詞宰相/60
⊙徐階斗嚴嵩/62
⊙海禁與倭寇/66
⊙張居正改革/68
⊙朝堂上的樣板/72
⊙戚繼光抗倭/76
⊙援朝抗倭/78
⊙萬歷帝親政與罷朝/80
⊙十三副遺甲起兵/84
⊙紅丸案/88
⊙移宮案/90
⊙寧遠大捷/92
⊙魏忠賢專權/96
⊙東林冤案/100
⊙專題:明代服飾/102
⊙閹黨下臺/104
⊙崇禎帝自毀長城/108
⊙闖王李自成/110
⊙張獻忠建大西/114
⊙崇禎帝自縊煤山/116
⊙史可法孤軍守揚州/118
⊙南明小朝廷的覆亡/120
第六卷
清朝·1
⊙努爾哈赤建后金/2
⊙薩爾滸之戰/4
⊙皇太極建清/6
⊙福臨登基/8
⊙吳三桂開關引清兵/12
⊙定鼎北京/14
⊙明末清初“三先生”/16
⊙達賴五世進京朝覲/18
⊙鄭成功收復臺灣/20
⊙少年康熙智擒鰲拜/24
⊙三藩之亂/26
⊙統一臺灣/28
⊙天下**廉吏——于成龍/30
⊙專題:清朝婦女服飾/32
⊙雅克薩之戰/34
⊙落第才子的鬼狐世界——蒲松齡/36
⊙康熙帝三征噶爾丹/38
⊙雍正帝改革/42
⊙乾隆大帝/46
⊙鄭板橋當縣官/48
⊙吳敬梓和《儒林外史》/50
⊙曹雪芹與《紅樓夢》/52
⊙土爾扈特回歸祖國/54
⊙《四庫全書》/58
⊙馬戛爾尼來華/62
⊙貪官和珅/64
⊙虎門銷煙驚中外/68
⊙三元里人民抗英/70
⊙金田起義/72
⊙曾國藩屢敗屢戰/74
⊙天京事變/76
⊙火燒圓明園/80
⊙專題:皇宮與皇家園林/82
⊙慈禧太后垂簾聽政/84
⊙洋務運動/86
⊙左宗棠收復新疆/88
⊙鎮南關大捷/90
⊙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92
⊙張之洞與漢陽鐵廠/94
⊙中日甲午戰爭/96
⊙《馬關條約》割臺灣/98
⊙嚴復和《天演論》/100
⊙公車上書/102
⊙百日維新/104
⊙光緒帝被囚瀛臺/106
⊙義和團廊坊大捷/108
⊙八國聯軍進北京/110
⊙詹天佑和京張鐵路/112
⊙孫中山成立同盟會/114
⊙鑒湖女俠秋瑾/116
⊙五大臣出洋/118
⊙辛亥革命/120
展開全部
寫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六卷本) 節選
詩仙李白李白是中國歷史上*為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他的詩豪邁瑰麗、氣勢磅礴,既有突破現實的幻想,也有對當時民生疾苦的反映和對政治黑暗的抨擊。他的一生也充滿了傳奇和神話色彩。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時代的偉大詩人,李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還有一種說法是李白出生于中亞的碎葉(今哈薩克斯坦托克馬克),后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李白“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成年之后,輕財重施、任俠好客,名聞川中。開元十三年(725)之后,李白出蜀,順江而下,歷洞庭、廬山,到金陵,抵揚州,其后又西入長安,小隱終南。此后數年之間,李白又與洛陽、太原、東魯等地的道士、隱士交游,遠近聞名。在這期間,李白也與當時的一般宦游士子一樣,想由布衣一躍而為卿相,他曾經多次投書長吏,干謁求仕。盡管李白獻出了“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那樣的佳句,但荊州長史兼襄州刺史韓朝宗卻并不為之所動。
酒中神仙 天寶元年(742),李白得到玉真公主和大臣賀知章的推薦,被唐玄宗召入長安,在翰林院中待詔供奉,李白結束了漫游生涯,開始了宮廷侍從的生活。
當時的唐玄宗一味貪圖享樂,政治日趨腐敗黑暗,李白不滿于宮廷詩人的無聊生活,經常沉醉酒鄉。一次,唐玄宗找他入宮侍奉,李白正在市上飲酒大醉,竟然不奉圣旨。又一次,李白侍奉唐玄宗飲酒,唐玄宗未醉而李白卻已經不省人事。后來趁著酒性,李白竟然讓唐玄宗*為寵信的宦官高力士為之脫靴。高力士懷恨在心,便找機會在唐玄宗面前說李白的壞話。李白見再留在朝廷也是無所作為,就上疏求去。天寶三載(744),李白又離京遠游。在此期間,李白與大詩人賀知章建立了深厚的友情,這位年長李白四十多歲的詩壇領袖,在讀到李白的《蜀道難》之時,還沒有讀完,就連聲贊嘆不已,認為此詩只有神仙才寫得出來,賀知章驚呼李白為“謫仙人”。
在隨后的游歷中,李白還結識了杜甫和高適,三人曾經結伴周游梁(今河南開封)、宋(今河南商丘)。這一階段的李白可謂命運多舛,先是前妻亡故,又再婚許氏;許氏亡后,又娶宗氏。身家多故,國家多事,李白一面求仙學道,一面企圖為國建功。對于國家安危,他仍然頗多關切。
為君談笑靜胡沙天寶十四載(755),安史之亂爆發,李白避居廬山。這時,永王李璘出師東巡,盛情邀請李白入幕為賓。出于平定叛亂、恢復國家統一和安定社稷的良好心愿,李白參加了李璘的軍隊。這里李白所作《永王東巡歌》十一首,內中有名句“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李白以謝安自命,想通過追隨李璘而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求得一番大作為。
不料,為了爭奪帝位,永王李璘和唐肅宗李亨兄弟反目,兵戎相見。至德二載(757),唐肅宗在丹陽(今屬江蘇)大敗李璘,永王兵敗被殺,李白也獲罪下獄。后得御史中丞宋若思、宣撫大使崔渙救助,李白方才被免予治罪,而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一帶)。中途遇到大赦,李白才得以放還。
上元二年(761),六十一歲的李白聽說名將李光弼正在乘勝率兵追擊叛將史朝義,就決定再度投軍,但行到金陵(今江蘇南京)因病折回。第二年,李白病死在他的族叔當涂(今屬安徽)縣令李陽冰家中,終年六十二歲。
李白的詩歌繼承了自屈原以來的浪漫主義精神,在中國文學史上起到了革新作用,對唐代和后世都有很大影響。他的詩流傳下來近千首,其中不少都成為傳誦千古的名篇。
寫給孩子的中國歷史(六卷本) 作者簡介
童超,1938年生于江蘇徐州,祖籍浙江紹興。1961年北京大學歷史系本科畢業,1964年四川大學歷史系研究生畢業。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中國史研究》雜志社總編輯兼社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歷史學系主任,以及中國史學會副秘書長、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副會長、中國秦文研究會會長等職。1992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撰寫或合著的主要學術成果有:《中國土地制度史》《中國古代軍制史》《豪華落盡見真淳——陶淵明》等。主編歷史普及讀物“中國大歷史”(系列叢書)和《看得見的中國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