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出土戰國文獻動詞研究/語言服務書系.出土文獻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6822758
- 條形碼:9787566822758 ; 978-7-5668-2275-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出土戰國文獻動詞研究/語言服務書系.出土文獻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是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動詞理論與出土戰國文獻動詞研究”(批準號:12YJA740110)的*終成果,獲得2018年度國家出版基金、2016年廣東省重點出版物“百部好書” 扶持項目專項資金和2015年華南師范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著作出版基金的資助。 本書基于當代描寫語法學、三個平面語法學、漢語配價語法等語法理論,采用語義與形式、靜態與動態、描寫與解釋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對出土戰國文獻中的動詞進行了斷代研究。無論從語法理論、分析方法上,還是從材料選取、描寫分類、論證解釋上,本書都具有較高的學術創新價值,在古漢語詞匯研究,特別是基于配價理論對動詞描寫分類的系統性、全面性和深刻性上具有較高的創新意義,不僅對動詞演化規律的歷時化研究奠定了基礎,具有較高的學術影響力,而且對古漢語教學和漢語詞典編纂等應用領域也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
出土戰國文獻動詞研究/語言服務書系.出土文獻研究 內容簡介
先秦的戰國時代是典范的文言時代,這一時期的出土文獻較于傳世文獻,在文獻語言上更接近時代原貌。動詞作為句子的核心,在語法研究中居于首要地位,但到目前為止還見不到用當代動詞理論對已著錄的全部出土戰國文獻動詞進行研究的論著。 本書精心選擇形成時代與出土分期為戰國時代的文獻為語料庫,運用當代動詞理論,特別是動詞配價理論,對出土戰國文獻中的全部動詞及其句式進行了窮盡性和全景式的系統研究和考察分析,填補了古漢語研究的一項空白。 本書具有學術的開拓性、論證的嚴謹性、材料與研究的全面性,其研究成果對于利用出土戰國文獻進行戰國時代各門社會科學研究將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對于古代漢語、古代漢語語法學、漢語史、古文字學、詞典編纂學也將具有實際的參考、借鑒和應用價值。
出土戰國文獻動詞研究/語言服務書系.出土文獻研究 目錄
出土戰國文獻動詞研究/語言服務書系.出土文獻研究 相關資料
本書所研究的主題是目前語言學界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在同類研究幾乎還是一片空白的 情況下,本書以典范的出土戰國文獻語言為語料庫,運用當代動詞配價理論,作全景式的斷 代動詞描寫研究,具有極大的開創價值。 本書主要做了以下研究工作:一是文獻綜述。二是當代動詞理論研究。三是出土戰國文 獻語料研究及其語料庫建設。四是出土戰國文獻動詞及其基本句式研究。五是對出土戰國文 獻中一些疑難動詞的詞義進行考證。通過這些研究工作,本書對既往相關研究進行了全面梳 理。在當代動詞理論研究方面,弄清楚了動詞的基本功能、基本分類、及物屬性、語義特征、 配價分析等理論問題。在語料庫建設方面,全面搜集、研究了出土戰國文獻語料,為描寫研 究打下基礎。在理論應用方面,實現了用當代動詞理論描寫出土戰國文獻中的動詞及其基本句式。 本書的研究成果為后續相關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為相關語言學、考古學、文化研 究、詞典編纂提供了實際的借鑒價值。 ——黃天樹(首都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 動詞是詞匯系統中至為重要之一類。漢語詞匯史研究中對動詞的研究,以傳世文獻為研究對象者相對較多,以出土文獻為研究對象者相對較少。本書運用當代動詞研究的新理論,對已發表的出土戰國文獻中的動詞及其句式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考察分析,具有填補研究空白之意義。 本書所選取的語料,范圍明確,能夠真實反映戰國時代動詞的使用情況及用法。在理論運用方面,作者在對以往學者關于動詞配價理論進行總結、檢討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研究所得,提出關于動詞分類的意見,并運用到出土戰國文獻動詞分類之中,體現出作者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在寫作策略上,作者將窮盡性統計分析與個案考察研究相結合,做到有點有面,點面結合,讓讀者對于出土戰國文獻中動詞用法既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又留下深刻具體的印象。 本書體現出學術的開拓性、論證的嚴謹性,材料與研究的全面性,對于戰國文化研究、考古研究、古漢語教學、古文字研究、詞典編纂具有實際的參考價值。 ——王彥坤(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
出土戰國文獻動詞研究/語言服務書系.出土文獻研究 作者簡介
張玉金,1958年生,吉林榆樹人。1988年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畢業,師從著名古文字學家裘錫圭先生,獲博士學位。此后到遼寧師范大學中文系任教,2002年5月調到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任教至今。曾任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副院長,現任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漢語言文字學博士研究生導師組組長,又任華南師范大學學術委員會科研評價與社會服務專門委員會委員、華南師范大學出土文獻語言研究中心主任、《語文月刊》主編。兼任廣東省中國語言學會副會長、中國古文字學會副會長、中國殷商文化學會理事、中國文字學會理事。主要從事出土文獻語言研究、古文字學和漢字學研究。出版學術著作《甲骨文虛詞詞典》《西周漢語語法研究》等12部,在《中國語文》《語言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1項,省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省教育廳優秀社科成果二等獎2項,市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1項、重點項目1項、一般項目5項,省部級課題7項,省教育廳課題4項。曾獲2001年度遼寧師范大學科研工作先進個人稱號、華南師范大學教學名師稱號、2008年度和2017年度華南師范大學科研工作優秀獎。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莉莉和章魚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巴金-再思錄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