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智慧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1080441
- 條形碼:9787211080441 ; 978-7-211-08044-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作文智慧 本書特色
全書共分三輯:
*輯“與著名學者、作家談作文”,是作者與謝冕、孫紹振、曹文軒、葉永烈、高洪波、張曉風、江浩、北村、梁小斌等九位著名學者、作家的訪談錄,還有他們現場撰寫的示范作文,以及作者對每篇范文的精彩解讀。
第二輯“與學生的心智交流”,是作者與學生的傾談、交流。沒有看似系統(tǒng)、實則空洞的“文章作法”的介紹,有的是結合學生寫作實踐的親切交談,分析作文疑難,直抒作文心得。
第三輯“作文本上的聆聽”,是作者對學生作文個案所進行的評析。作者憑其對作文教學的深刻理解,把握作文優(yōu)缺,細述作文體驗。
作文智慧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分為三個部分:靠前部分是特級語文教師王立根對九位當代有名學者、作家的訪談實錄,他們是:謝冕、孫紹振、曹文軒、葉永烈、高洪波、張曉風、江浩、北村、梁小斌。他們用自己的經驗和創(chuàng)作實踐向青少年現身說法,直接面對中學生進行文本解讀和文本示范,闡釋作文智慧;第二部分是王立根老師幾十年來與學生的心智交流,展現了其作文智慧;第三部分是王立根老師多年來批改學生作文的評語總結。
作文智慧 目錄
**輯
與著名學者、作家談作文
再創(chuàng)造能力需要從小養(yǎng)成
——訪談謝冕/3
寫作離不開對時代的思考/4
“意蘊”猶如文章的靈魂/4
欣賞是一種“再創(chuàng)造”/5
再創(chuàng)造能力需要從小養(yǎng)成/6
寫文章不要落入套子/7
有了好的立意,要讓它豐富起來/8
范文與解讀/10
范文:《快樂每一天》
解讀:《思辨的藝術——讀〈快樂每一天〉》
讓貧乏的思想和感覺變得豐富
——訪談孫紹振/15
好作文:構思獨特,思想深邃/16
要自然地、自由地表達自己/17
珍惜自己的初始觀感/18
觀察得有一定的目的性/19
要有控制思路一貫的能力/20
思路要開闊,聯(lián)想要豐富/20
作文是對自我、對智慧的挑戰(zhàn)/21
范文與解讀/23
范文:《千古奇冤何時了——虎的辯白》
解讀:《獨特的構思 獨特的行文——讀〈千古奇冤何時了〉》
“有意義”和“有意思”
——訪談曹文軒/26
我們的語文有希望/27
寫文章就是要追求美/28
要珍惜我們的好語境/29
不要讓知識破壞了我們的原創(chuàng)力/30
要寫“有意義”的,更要寫“有意思”的/31
寫文章要善于“折騰”/32
創(chuàng)作從模仿開始/33
藝術是升空,想象是火箭,知識是動力/34
范文與解讀/35
范文:《影子》
解讀:《讓人心動的溫暖——讀〈影子〉》
范文:《前方》
解讀:《從一張照片讀出一部人生——讀〈前方〉》
捕捉、積累、寫作
——訪談葉永烈/43
興趣是*好的老師/44
正確接受老師的引導/45
要多讀文學名著/46
善于捕捉、勤于積累、及時寫作/47
在總體構思上多花時間/48
范文與解讀/49
范文:《短歌》《修皮鞋的人》
解讀:《從小培養(yǎng)良好的寫作習慣——讀〈短歌〉和〈修皮鞋的人〉》
范文:《東方巨龍的騰飛》
解讀:《短文中的大容量——讀〈東方巨龍的騰飛〉》
范文:《面對大海》
解讀:《詩人般的真情 哲學式的思考——讀〈面對大!怠
范文:《浴火的鳳凰》
解讀:《為中學生寫一篇高考作文——讀〈浴火的鳳凰〉》
范文:《“雜家”好》
解讀:《博古通今的雜家——讀〈“雜家”好〉》
受用詩人的智慧
——訪談高洪波/63
關于高考作文寫詩/64
寫詩不能靠小聰明/64
詩歌應該是感性的/65
大量誦讀,潛移默化/66
受用詩人的智慧/66
范文與解讀/67
范文:《致盲童》
解讀:《想象把感情和理性融化在感覺中——讀〈致盲童〉》
喜歡古典,了解古典
——訪談張曉風/70
臺灣作文考試也在革新/71
喜歡古典,了解古典/71
關于《不朽的失眠》/72
對語言文字要有高度的敏感/72
愛你的語言,愛你的文字/73
正題反作,大題小作/74
建議中學生擁有100個故事/75
范文與解讀/76
范文:《幸虧我不是上帝》
解讀:《一篇充滿哲思而幽默的小品文——讀〈幸虧我不是上帝〉》
把素材變成有思想的聲音
——訪談江浩/80
關于《盜獵揭秘》/81
提煉主題需要聯(lián)想/82
寫自己的獨到見解/83
作文更應當培養(yǎng)智慧/84
作文,把素材變?yōu)橛兴枷氲穆曇?85
范文與解讀/86
范文:《獸性,是對人性的直接考驗》
解讀:《獨特的感受,精妙的思想——讀〈獸性,是對人性的直接考驗〉》
寧可沉默,也不要虛假
——訪談北村/89
學習寫作從閱讀開始/90
兩種作文訓練方式都需要/90
寧可沉默,也不要虛假/91
寫作要掌握多種形式/92
沒有思想深度,就無法審題/93
范文與解讀/94
范文:《愛是幸福的安慰》
解讀:《視角新穎,思維活躍——讀〈愛是幸福的安慰〉》
現代詩,怎么讀
——訪談梁小斌/97
靈感/98
立意/99
煉字/100
象征/101
范文與解讀/102
范文:《大地沉積著黑色素》《我熱愛秋天的風光》
解讀:《用心靈感受大自然——讀〈大地沉積著黑色素〉》
第二輯
與學生的心智交流
作文沒有差生
——給一位中學生的信/109
一篇好作文是怎樣誕生的/111
張揚自己的個性/115
貼近自己,敞肺腑于直陳/118
拒絕假面,坦誠為文/120
寫真實、本色、純凈的真情文/122
傳遞感情的獨特性/124
構筑思路的個性魅力/126
要做思維體操/128
保持思維流程的快速運行/131
作文構思的有效工具/133
放飛想象的翅膀/136
聯(lián)想:打通思路的鑰匙/139
克服思維的惰性/142
敢于反彈琵琶/144
敢于質疑生活/146
一草一木皆可入文/148
用自己的心去看去寫/150
讓語言充滿綠意/152
細致處才能顯出才華/155
協(xié)作探究學作文/157
變“封閉”為“開放”/159
活動是創(chuàng)造教育的生命和靈魂/161
嘗試自擬作文題/163
隨時記下觀察與思考/166
如實再現客觀事物/168
精讀,精寫,出精品/170
返璞歸真,厚積薄發(fā)
——答《中學生語文報》記者問/172
關于寫實與虛構/174
縱觀全局,點面結合/176
融情于事/178
寫出詩的韻味和內涵/180
文似看山不喜平/182
磨刀不誤砍柴工/185
依綱而行,疏密有度/187
寫作需要沖動/189
開篇有奇筆/191
議論文的“鳳頭”/194
結尾如撞鐘/196
穿針引線,前后勾連/199
關照呼應,有起有落/201
用詞要注意語境/203
簡潔樸素,不干癟、不拖沓/206
注意文面整潔/208
文章不厭改,多改出華章/209
勞于讀書,逸于作文/212
高考作文怎么寫/214
高考作文如何防止失分/218
第三輯
作文本上的聆聽
作文是作者心靈的折光
——評《女孩和她真實的故事》/223
情緒在字里行間流動
——評《烏石山的小木屋》/225
一次不經意間的感悟
——評《雙面》/226
奇思妙想的魅力
——評《與詩仙李白對話》/228
以“人生”的高度去審視
——評《遙遠人生》/230
找到了自己的世界
——評《中山堂沉尸斷想》/231
筆下的景:有個性之景
——評《春天,快樂的世界》/233
理以情趣出之
——評《說友情》/235
要把人推上一種境界
——評《流淚》/237
凝佇沉思,直言心聲
——評《廢墟》/239
滿蘊情感于筆端
——評《梅頌》/241
真摯的感情蘊含在景中
——評《山里的歌》/243
意蘊深邃的古巷文化
——評《福州的古巷》/244
捕捉*富有特征的東西
——評《諶容印象》/246
在平凡的事物中挖掘人生哲理
——評《鏡如人生》/247
捧出一顆真摯的心
——評《挑戰(zhàn)》/249
意識流:微妙的內心活動
——評《弦律》/251
讓感情進入藝術境界
——評《我讀徐悲鴻的馬》/253
亦莊亦諧,切中時弊
——評《這也是“世界之*”》/255
巧喻而理至
——評《沉舟側畔千帆過》《中興機會,庶幾在此》/257
小處落筆巧剪裁
——評《我家的信條》/259
睜大觀察生活的眼睛
——評《母雞夸蛋》《冬雪》《客人》/261
體察細致,表達傳神
——評《綠的歌》/263
感人的力量來自真實
——評《小雨點》/266
讓筆下的人物活起來
——評《砍柴》/268
由說話看出人來
——評《奶奶呀,奶奶》/270
借敘事以傳神
——評《父親》/271
點面結合寫集體
——評《瞧,我們這一班》/273
寫出生活的情趣
——評《家庭趣事》/275
平中見奇有寓意
——評《長城,修在我們的肩上》/277
用詩一般的語言抒發(fā)激情
——評《中國人》/279
思接千載,視通萬里
——評《如果我有一支神筆》/281
徐徐地展開畫卷
——評《西山美》/283
把握特點說得明
——評《長頸鹿》/284
明主次,決去留
——評《地鼠》/285
循序漸進地介紹工作程序
——評《仙人繡球的嫁接》/287
給讀者以方位感
——評《我們的新教學大樓》/288
帶一點風趣
——評《小水滴的自述》/290
把旗幟亮出來
——評《愛國之志與報國之才》/291
悟,往往來自“初念”
——評《小議沉著冷靜》/293
有理說得山倒
——評《談幻想》/295
縱向展開,力求深透
——評《說“問”》/297
橫向展開,力求豐富
——評《談讀書》/298
重貼切,求簡明
——評《人在苦中練》/299
從實入手,以實論虛
——評《從〈壯士縛虎〉談起》/301
巧設比喻,以事喻理
——評《游泳的啟示》/303
敢對定論提出異議
——評《嫉妒小議》/305
議論風生
——評《讀書樂》/307
“讀”是基礎,“感”是生發(fā)
——評《從“引嬰投江”所想到的》/309
寫點科學小論文
——評《淺談東渡港的淤積》/311
傳遞信息,交流感情
——評《給香港朋友》/313
后記 作文關乎智慧 智慧關乎人生/315
展開全部
作文智慧 相關資料
憑王立根的知識和思想,他完全可以登上北大的講臺。——謝冕(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王立根是語文特級教師中難得的有水平、有思想,能與時俱進的一位。他善于從具體個案的分析中作觸類旁通的點撥。這種點撥正是從感性上升到智性的橋梁。孩子們點點滴滴、火花閃爍的智慧之星,作家們真知灼見、汩汩奔涌的智慧之泉,把它們貫串、排列起來,可以使讀者領悟出許多寫作的規(guī)律。這就是王立根的智慧。——孫紹振(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
我們那些看似很有“針對性”的措施,恐怕并不完全符合學生寫作能力提高的客觀規(guī)律。立根老師這本書的宗旨在于“培育智慧,喚起靈性”,自與那些充斥于書市、為應試教育服務的教輔類圖書異其旨趣。——錢夢龍(特級教師,全國教育系統(tǒng)勞動模范,語文教育藝術研究會會長)
王老師先進的教育理念、高超的教學水平、卓越的教學智慧都令我膜拜不已。那時咱語文組的教研活動真是紅紅火火,能把你的教學激情都點燃起來。說實話,我想偷懶都不成,被王老師拖著拽著往前走。——朱之琳(特級教師,曾任福州屏東中學校長,福州第三中學副校長)
王老師教作文就像教人游泳一樣,目的不是顯示老師游泳的高超技能,而是讓學生自己跳下水去。這樣,我們上語文課就不會再“斜靠墻角入夢來,稀里糊涂又一覺”了。——學生
作文智慧 作者簡介
王立根,享譽全國的語文特級教師,全國中語會常務理事、福建省語文學會名譽會長、福建省閱讀學會副會長、福建省中學寫作研究會副會長,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福建教育學院客座教授,“閩派語文”初創(chuàng)者和靈魂人物之一。曾獲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著有《我說語文》《老根說字》《問道語文》《臨池心語》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