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公關禮儀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213746
- 條形碼:9787550213746 ; 978-7-5502-1374-6
- 裝幀:70g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公關禮儀 本書特色
1.知名度:作為禮儀泰斗、中國2008年奧運會禮儀顧問、2011年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禮儀大使、CCTV—10《百家講壇》禮儀專欄撰稿人,金正昆教授在央視、央廣電臺等全國幾十家知名媒體禮儀節目中擔任主講嘉賓,多部禮儀著作成為國家教育部“十一五”規劃教材。 2.內容優:根據三十多年禮儀教學與實踐經驗所打造、由金正昆教授創作的“禮儀金說”系列讀本在圖書市場一直受到讀者喜愛,成為眾多企業員工培訓指定讀本。 3.針對性:每本圖書根據大眾需要,圍繞一個主題講解禮儀,針對性強,實戰實例豐富。
公關禮儀 內容簡介
《公關禮儀》教授人們如何發揮公關禮儀在企業經營活動中的作用,確保企業營銷活動的順利進行。
公關禮儀 目錄
公關禮儀
緒 論 禮儀就在你身邊
第1 篇 公關概述
第2 篇 有效溝通
第3 篇 陽光心態
第4 篇 修飾形象
第5 篇 得體著裝
第6 篇 西裝成規
第7 篇 禮賓接待
第8 篇 會面禮節
第9 篇 排列位次
第10 篇 拍照攝像
第11 篇 饋贈禮品
第12 篇 安排宴會
第13 篇 享用西餐
第14 篇 出席舞會
第15 篇 國際交往
后 記
公關禮儀 節選
公關現在是一個特別熱門的話題,那么什么是公關,什么又是公關禮儀呢?我現在就來講這個問題。 公共關系以及公關禮儀,在現代社會中,確實是一個非常時尚的話題,用年輕人的話來說就是比較in,那么實際上公共關系這個概念是改革開放以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逐步發展的前提條件下,逐漸引起中國社會關注的一個新熱點。那么從國際范圍內來看,公共關系這個概念,是20世紀初在美國首先出現的,當時*早使用這個概念的先行者是美國的一個新聞記者——列維?李。列維?李提出了一個概念,就是用publicrelations這個詞來描述公共關系這個概念,后來人們把它簡稱為PR,這就是公共關系的縮寫了。就我個人的觀點來看,公共關系這個概念,還是翻譯成公眾關系比較好。其實在港澳地區人們就是把它叫做公眾關系,公共關系是我們的一個說法。那么什么是公共關系,什么是禮儀,什么是公關禮儀?學習公關禮儀要注意那些要點?這將是我在這本書中要向各位讀者介紹的重點問題。那么,首先我想來和大家討論一下什么是公共關系? 那么什么是公共關系呢?比較通俗易懂的講法就是:公共關系指的是塑造形象的藝術,準確的講是一個社會組織,用來塑造自身形象的藝術。當然這個還是比較籠統的,你要用更加專業而且具體的做法來說,那么所謂的公共關系就是一個社會組織,利用傳播手段與社會公眾所進行的一種雙向溝通。做學問要講關鍵詞,公共關系中的關鍵詞其實有三個,我們一般把它統稱為公關三要素,就是組織、傳播和公眾。那么在這三個關鍵詞之中,社會組織是*重要的一個概念,他實際上就是公共關系的主體,是行為和活動的發起者。那么社會公眾就是泛指與社會組織在某一種特殊情況下所構成的信息接收者——受眾,也就是對象。 比如我要辦一個冷飲店,那么我首先要明白我這個冷飲是賣給誰喝的,我不可能把我的冷飲說得天花亂墜,說什么飲用它之后,其美妙的感覺令人難以言表,僅僅是這樣是沒有人會買的,這個不行,是吧。我是一個作家,我創作了一本小說,那么我的讀者是誰,我要非常明確,如果我是一名服裝設計師,那么我這個服裝設計出來是供模特兒表演用的模特秀呢,還是給一般群眾穿著的呢,我也要非常的明確。所以我首先考慮的就是我的信息接收者是誰,行為的接受者是誰,所有這些用一個特殊講法就是公眾。和我這個組織有密切關系的人,并不是指廣義上的人民大眾,而是指那些與這個社會組織有關系的人。供、產、銷、售、顧客等等。介乎這二者之間的就是傳播。 現代社會中傳播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傳播有個體傳播,有群眾傳播,還有大眾傳播。公共關系一般對大眾傳播的利用是非常重視得。因為大眾傳播在現代社會中,起著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將其稱為設置一體或者叫做話語權。也就是說,在現代社會,媒體發揮著這樣一個作用,大眾傳播,就是能夠制造一個話題,引導輿論,引導民意,舉個例子來說明一下,你說現在誰是明星呀,著名的歌曲是什么,誰是著名的歌星,誰是著名的球星,什么樣的食物*好吃,哪種時裝的款式*時尚,什么旅游景點*好玩啊,是誰告訴你的,誰來告訴你,你才會相信?大眾傳播媒介告訴你的你才會相信,金教授我告訴你大概也可能會相信,我現在所做的工作也是一種傳播,只不過這是一種個體傳播,那是因為我的社會地位,導致了我這個傳播容易被大家所接受,但是換而言之,如果到了另外一個場合,你不知道我的社會身份,你坐地鐵的時候,別人說的話你會相信嗎?是吧,你到朋友家串門的時候,大家一塊兒吹牛說的話,你會相信嗎?你未必會相信。而人們對大眾傳播是比較相信的,因為大眾傳播有其權威性,所以有鑒于此,一個社會組織在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對傳播和公眾的問題是非常重視的,要利用傳播和公眾進行互動,這就構成了公共關系。當然,公關是一門塑造社會組織形象的藝術。 我們要強調的一個點是,我們這里講的社會組織,是一種泛意義上的社會組織,既可能是個體更可能是群體,這個群體不僅僅包括企業、公司、也包括學校、民眾團體、政府乃至國家。因為在現代社會中國家、政府、公司、企業乃至學校和民眾團體都有塑造形象的任務。比如我們可以以政府為例,大家都應該注意到了2003年春夏之交,我們中國內地所遭遇的不幸,SARS來臨,當時因為是天災而且是突如其來的天災,一時之間上下左右出現了一個小小的枝節性問題,就是防范不足,預警機制不足,應對措施一開始不夠得體,面對這樣的情況,黨和政府及時調整了對策,采用強有力的措施,把它提升到中國經濟是不是能持續發展,中國社會是不是能夠持續穩定,中國的國際形象能不能夠贏得國際社會信賴的問題上去考慮。采用了強有力的措施。 當時不但舉行了好多的新聞發布會,還有一些領導人,到各個大學校進行宣傳,同時還采取了非常有利的措施,制止了SARS的蔓延,那SARS來得很快,走得也很快,SARS走了之后,很多人都不敢相信。說明我們采用了強有力的措施,那么這個措施,雖然從表面上來看,就是記者招待會,領導到基層去,但是實際上這樣的一些細節通過媒體,向社會報道和宣示,塑造了一個什么樣的中國政府形象呢?那就是一個負責任的中國政府形象,這就是我所要講的形象。 再舉一個例子,大家可能都注意到了,伊拉克戰爭中出現了一個插曲,那就是伊拉克的某些極端派別,綁架了我們中國的七個公民。說實話,這七個中國公民到伊拉克去,我聽報道講,是從約旦入境的,并不是官方派去的也不是政府代表團,說實話他們有些人純粹就是為了打工掙錢的目的去的,我看到報道上說他們掙的錢大概也不會太多,一天也就幾個美金,而且那個渠道是不是合法,也不好說。但是即便如此,黨和政府,上到胡錦濤主席,溫家寶總理,外交部長,都指示我駐伊拉克使館以及有關方面,采取一切措施全力挽救中國公民。*終這幾位中國公民被無條件釋放。現在我們非常高興地看到,我們這七個被綁架的人質,已經獲救了。那么這件事情反映了什么呢?表面上來看就是七個人質,七個打工者到國外去了,冒冒失失的去了,被人家綁架了,又被我們黨和政府采取非常強有力的措施給救回來了。但是我們要透過現象看到本質,這實際上是說,中國政府所展現的一個全新的形象,這個形象就是以人為本的形象,塑造了中國政府愛民、親民、為民的形象,和我們前面所講的中國政府負責任的形象,是有殊途同歸之意的。這就是形象。 其實在外國政府里面,他們都設有專門的公關機構,那么我們中國的外交部,*近也設立了公眾外交處,也是希望通過公眾和政府的溝通,來解釋我國的外交方針和外交政策。企業也有這個問題,那就是形象塑造的問題,我的產品,我的技術,我的服務,我的實力,我的國內外地位,所有這些如果你不利用傳播媒體,去和社會公眾進行溝通,那么別人怎么會知道呢?說得通俗一點就是你看到沒有?現在你要去看電視劇,有時候,你很生氣的一件事情就是看電視節目時經常被廣告插播所打斷。當然,媒體在這個問題上也是有責任的,我們不在這里加以評論,可是退一萬步講,它為什么要這么做呢?電視也好,報紙也好,廣播也好,雜志也好,街談巷議也好,各種各樣的廣告紛至沓來。我覺得主要是它的傳播效應問題。傳播,是一種形象的推廣。比如我是從事公共關系工作的,那么我到一個企業,如果有公干,有公事的話,我就會非常注重它的幾個形象。從外在的來講,就是企業的可識別標志,廣告、企業的標牌、大門、名稱、員工的制服,小到一些具體的表現,有些企業,說實話是很財大氣粗,但是往往卻失之于細節不足,比如有一個問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有些高樓大廈上面,晚上霓虹燈打開之后,有些霓虹燈缺胳膊少腿,說實話,你既然花得起那么大的價錢去做霓虹燈廣告或者標示,那么你為什么不能夠及時彌補它的不足呢?燈壞了你可以換一換,你說一個很大企業,它的商標廣告,在路面的廣告,出現了這樣缺胳膊短腿的情況,別人會有什么樣的感覺?我到一個企業去,我會非常注意這樣幾個細節, **,電話形象。就是接打電話。 第二,員工的精神風貌。 第三,企業硬件的一些細節。 比如我到一個單位去,只要有可能的話,比如他請我去講課,我就喜歡做一件事情,我會請有關人員用公用電話給他打幾個電話。如果用我的電話打給他,他可能會知道,現在電話是可以來電顯示的,你在街頭巷尾用公用電話給他打過去,你就可以了解到,有些企業是訓練有素的而且是上下都一樣的。而有些企業則只是公關部的好,銷售部、辦公室就未必好。有些企業可能溝通不好,比如基本的禮貌用語沒有,拿起電話之后就喂、喂、喂的,然后再問,有人嗎? 正確的接聽方式應該是首先說“您好。”而且,一般要先自報家門,“您好,中央電視臺”。我接電話,我打電話,都要報,這就是電話形象。再者,我比較注重它的員工的精神風貌、廠服、公司的制服,這個比較容易,發了就穿了,干凈不干凈,整潔不整潔,穿好沒穿好,該戴帽子還是不該戴帽子,該系上的扣子敞著懷可以嗎,歪戴帽子斜穿衣服可以嗎,我曾經去過一家商廈,對那里的感覺就不好,這個商廈的員工大概是為了統一著裝,他要求全部員工都打領帶,我說個不該說的話,一般的商廈員工有沒有必要打領帶,我覺得這個事情值得討論,我個人的感覺是,我們有些企業,在設計員工制服的時候只注重視覺效果好不好,而沒有充分考慮自己職位的特點,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像我們的一些高檔酒店,涉外酒店,服務小姐多數都是穿旗袍,我覺得這個就非常不倫不類,旗袍嚴格地講是我們傳統的民族服裝,比較適合做禮服穿的,是國服,適合在宴會上、酒會上、舞會上,還有一些社交場合上穿,能夠充分體現中國婦女的溫文爾雅,端莊大方。但是如果你把它作為工作服來穿,那就比較麻煩了,我原來是搞涉外接待的,我發現在80年代開始的時候,外國人到中國來很多人喜歡買旗袍,主要是女士,說實話,她們買回去,也未必能穿得了,因為身材并不合適,說實話,即使穿進去了,搞不好就出不來了,或者扛不住,這種事情是常常有的。因為身材的原因搞不好會爆開了,這些情況都有發生過,但是她還是會買的。可是到了90年代以后,買的人就越來越少了,我問他們為什么不買了,他們告訴我,旗袍都是負責禮儀接待的人員穿的,是工作人員的服裝,我穿得跟他她們一樣,覺得有失身份。實際上這就屬于定位不準的問題,當然有些細節也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你到一個企業里去,那里是不是能夠做到肅靜呢?既然是一個企業,那么就不能像大雜院似的大聲喧嘩,還有一些配套的設施是不是完善,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大到你的寫字間、休息室是否干凈整潔,小到你招待客人的酒水杯、茶杯是否干凈整潔,乃至衛生間的干凈整潔程度都是形象的重要方面。這是企業管理水平高低的一個*直接的體現。我就有這樣一個習慣,就是我到人家公司企業去,比較喜歡到衛生間轉轉,這倒并不是因為我尿多,而是因為我主要想去看一看他的整潔程度。有些公司,高樓大廈,高堂華鋪,但是衛生間臭不可聞,不用找,跟著鼻子去就可以找到,實在是影響形象。所以公關,從大的方面來講,就應該被理解為是塑造組織形象的藝術。 ……
公關禮儀 作者簡介
金正昆,知名禮儀與公共關系專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外交學博士生導師。國家檢察官學院、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中國民航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僑大學、西北大學等多所院校兼職教授。目前主要從事外交學、禮儀學、傳播學與公共關系學的研究。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月亮虎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