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地方社會與民俗文化建構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56159
- 條形碼:9787208156159 ; 978-7-208-15615-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地方社會與民俗文化建構 本書特色
本書是上海大學民俗學教授陳志勤近20年的學術論文的匯編。共分四個部分:民俗社會與生活記憶、鄉村振興與民俗重構、城鎮創新與文化生產、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傳統發明。試圖在“地方社會與民俗文化建構”的總框架下,探索現代民俗學研究的多元化視角以及與時代同步的意義和作用。本書結構合理,條理清晰,學術規范,觀點明確。陳志勤教授扎根鄉土,扎根田野,嚴謹治學,20年的積累,挑選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論文結集出版,是一部質量較高的人類學、民俗學著作。
地方社會與民俗文化建構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全球化文化政策變動所帶來的地方社會生活文化的再建構、再生產, 展示民俗文化的遺產化、傳統文化的現代化的過程, 闡明文化遺產創造運動與社會發展的互動關系和運行邏輯。
地方社會與民俗文化建構 目錄
序從實問真、與時俱進的現代民俗學1
**編民俗社會與生活記憶
創世神話的“地方化”3
自然環境與相關口頭傳承的民俗學研究15
妙峰山香會與紹興賽會的幾點比較42
禮俗互動與民間信仰內涵置換的邏輯56
近20年來日本民間文學研究概述69
第二編鄉村振興與民俗重構
村落開發與公共性重構91
泛化的端午節與村民的端午日119
村落民俗資源“所有”的轉移140
民俗利用的政府策略和傳承群體155
村落環境治理的傳統機制缺失175
第三編城鎮創新與文化生產
城市再造與民俗文化保護191
文化選擇和“地方”的再生產196
民間藝術與地方形象再定位223
“山林景觀”與旅游開發及其文化政策236
費孝通的小城鎮研究與日本的內發型發展論259
第四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統發明
民間藝術的“藝術”再發現295
從地方文化到中國文化、世界文化的“梁祝傳說”318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造與民族國家認同346
論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現代社會中的應用370
地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及其多樣性主體的作用383
論作為文化資源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利用和管理392
后記411
地方社會與民俗文化建構 作者簡介
陳志勤,女,1963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2006年畢業于名古屋大學國際開發研究科,獲哲學博士(Ph.D.)學位。歷經日本學術振興會外國人特別研究員(博士后)、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特別研究員(訪問學者),現為上海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主要論著有:《東アジアの民俗と環境》(共著)、《変わる中國変わらない中國——激動する巨大國家の全貌》(共著),有關民俗文化現代建構、自然資源傳統管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運動等中日英論文、譯文40多篇。
- >
二體千字文
- >
回憶愛瑪儂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月亮虎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隨園食單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