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不完美,才美:海藍博士的情緒梳理心修課:Ⅲ: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628961
- 條形碼:9787559628961 ; 978-7-5596-2896-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不完美,才美:海藍博士的情緒梳理心修課:Ⅲ: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本書特色
1.作者海藍博士是著名情緒管理與幸福專家,在心理學領域有著極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所出系列作品被眾多中外名人衷心推薦
她是眾多電視媒體力邀的心理嘉賓,也是當代具有巨大影響力的心理學作家,她創作出版的《不完美,才美》系列心理學暢銷書,被武志紅、楊瀾、周國平、徐小平、俞敏洪、RichardC.Schwartz博士(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部分心理學創始人)等眾多中外名人譽為心理學上具有巨大啟發意義的心理學著作。
2.《不完美,才美》三部曲之間有什么不同
與《不完美,才美》《不完美,才美II》不同的是,《不完美,才美III:海藍博士的情緒梳理必修課》講解和演示了12生活中種常見情緒的具體梳理方法。
如果說,《不完美,才美》《不完美,才美II》從宏觀的角度分別講述了關系、情緒對我們生命和人生的重要性和影響,以及如何應對的方法框架,那么,《不完美,才美III:海藍博士的情緒梳理必修課》則是一本簡潔有效的情緒自助式工具書,讓你在面對現實生活中各種各樣負面情緒煩擾時,一看就懂,一看就會用,一用就有效,*終成為能夠掌控情緒,掌控命運的幸運兒。
不完美,才美:海藍博士的情緒梳理心修課:Ⅲ: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內容簡介
這是海藍博士《不完美,才美》系列第三部人生哲學作品。12堂情緒梳理課,是海藍博士在網上做了一個調研——*影響你的情緒,*常見困擾的問題,從中選了TOP12。在書中,海藍博士與案例分享人共同尋找負面情緒的根源,探索科學、合理、有效、落地的解決方案。每一個案例都是真實的,總有一款適合你,總有一個觸角能觸動你,能夠對你有啟發。而一個人真正的改變,就是始于被感動、被觸動的那一刻。這是一本能從頭到尾打動人的書。
不完美,才美:海藍博士的情緒梳理心修課:Ⅲ: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目錄
自序 不學會處理情緒,既不能善待自己,也不能善待他人,更不會好好活在當下
| **堂課 | 如何控制住你的壞脾氣--剝洋蔥法
一、關于負面情緒,你*想解決哪一種
你的壞脾氣是否說來就來呢
人的脾氣真的是無法控制的嗎
二、不認清發脾氣的三大誤區,就會不斷受傷
誤區一:我控制不住自己,必須發泄
誤區二:是別人惹我生氣的,不是我的錯
誤區三:發脾氣不是什么大事情
三、如何改正壞脾氣--剝洋蔥法
情緒本身沒有好壞,只有失控的情緒才是不好的
身體層--安撫情緒
感受層--探索情緒
思維層--轉換情緒
行為層--核對情緒
四、實操練習:剝洋蔥法,一用就靈
總結:發脾氣不是小事,是關乎幸福、生死的大事
延伸閱讀:學會跟負面情緒做朋友
為什么我們這么容易有情緒,而且還是負面的
情緒失控對于親密關系傷害有多大
負面情緒就一定是壞事嗎
當不良情緒發生時,我們該如何正確應對
| 第二堂課 | 什么是*適合你的工作--價值驅動法
一、你是否患有"職業倦怠綜合征"
怎么知道自己是否得了"職業倦怠綜合征"
職業倦怠主要有哪些表現
二、什么原因導致你職業倦怠
追名--好面子
逐利--沒有安全感
聽人擺布--沒有目標,混沌茫然
三、做自己喜歡做的、擅長的、能為他人創造價值的事--擺脫職業倦怠的心理學模型
如果你在做自己喜歡又擅長的事,可以說,每天都是假期
價值驅動模型--喜歡、擅長和價值
四、如何找到自己喜歡并擅長的工作
喜歡的,還要擅長才行
擅長的,也要喜歡才行
我知道自己喜歡和擅長什么,但我有生存壓力,無法實現,怎么辦
五、實操練習:在工作中如何實現真正的價值
問問自己,你喜歡做的、能夠做的、正在做的,是不是一回事
回想一下,從小到大你*喜歡的十件事有哪些
再想想,從小到大你特別擅長的十件事有哪些
從這十件事中發現共同的技能和特質
定位行業,匹配能力
如果在目標工作中不能馬上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那就先從一個邊緣的工作開始做起
學會"價值驅動法",在職場就能一帆風順--"職業倦怠綜合征"修復后的情景再現
總結:所有的選擇都有代價,放棄其實是一種能力
延伸閱讀:有方向,在路上,何其幸福--給你職業規劃的六點建議
希望事情一定要按你規劃的那樣發展,這本身可能就是個問題
當我們無法看到長遠的未來時,就選擇內心更喜歡的--**次人生選擇,是考大學填志愿
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的話,先確定不做自己不喜歡的--第二次人生選擇,是大學畢業工作
面前的活兒,不管是什么,都竭盡全力,貴人自然會來找你--第三次人生選擇,從職場菜鳥到頂級翻譯
想想未來30年你會是什么樣--第四次人生選擇,離開了"金飯碗"
真正的喜歡,不是看你可以得到什么,而是可以為它放棄什么--第五次人生選擇,放棄了外企高薪
突破以自己為出發點的格局,把關注點放在可以為他人做什么上面--第六次人生選擇,加入海藍幸福家
| 第三堂課 | 如何做出符合內心的選擇--指南針選擇法
一、你內心究竟想要什么?你可以為之付出的努力是什么
二、未來職業發展和現實生活責任之間,該如何選擇
真實案例--不知道怎么選
案例分析--如何確定選擇方向
三、一般人做選擇的時候,容易陷入哪四大誤區
誤區一:非此即彼,非黑即白
誤區二:貌似利弊分析,實則主觀臆測
誤區三:做選擇時受情緒的影響,不夠理性
誤區四:過分自信,自以為是
四、實操練習:"指南針選擇法"幫你做出符合內心期待的選擇
指南針法自測
如果你有一個確定的心愿,就一定有一條可以到達的路--無法選擇怎么辦
給自己修一條新大腦回路--對做出的選擇感到后悔怎么辦
總結: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延伸閱讀:指南針選擇法的應用指導
**步,你究竟想要一個什么樣的人生
第二步,哪個選擇讓你靠近目標,哪個選擇讓你遠離目標
第三步,你可能遇到的困難、挑戰和障礙是什么
第四步,你愿意為此付出的代價是什么
第五步,*壞的結果是什么?如果出現,你打算怎么辦
| 第四堂課 | 如何緩解你的社交壓力--自我陪練法
一、人類*害怕的事情中,排在**的是面對公眾講話
任何人都可能會有社交焦慮
社交焦慮對一個人的傷害有多深
社交焦慮的形成有前戀人造成創傷的原因
社交焦慮的形成有原生家庭的原因
如何打破社交焦慮背后的恐懼模式
二、實操練習:自助緩解社交焦慮--自我陪練法
如何在事前緩解社交焦慮--預演與思考
如何在事中緩解社交焦慮--即時自我關懷
如何在事后緩解社交焦慮--靜觀與總結
總結:說讓關系靠近的話,做讓關系靠近的事,利人利己才是硬道理
延伸閱讀:愿你善待自己--自我接納靜觀引導詞
當你感到任何情緒不適時,都可以做這個練習
如何使用"自我接納靜觀引導詞"
| 第五堂課 | 如何應對生活中的擔憂和焦慮--擔憂拆彈法
一、總是對未來有災難化的想法,認為自己無法應對怎么辦
對未來換工作、還房貸、孩子教育等問題充滿焦慮
人長大之后所有的擔憂,往往都來自于過去的經歷
二、化解生活中的擔憂與焦慮--擔憂拆彈法
**步:看自己編的生活"恐怖大片",找到引發擔憂與焦慮的關鍵點
第二步:安撫身體,平復情緒,切斷播放恐怖片的信號
第三步:自我探索,找到自己真正的認知
第四步:制訂行為計劃,打破擔憂連環彈等式
總結:擔憂未來是因為我們給自己編造了一個恐怖故事
延伸閱讀:如何用"拆彈法"化解健康焦慮
想要健康,不解決焦慮的情緒是不可能的
找到產生恐懼的具體場景,找到擔憂的核心
感受焦慮的情緒在身體的哪個部位,進行靜觀自我關懷
把擔憂具體化,然后調整認知--做好我可控的,也接納我不可以控制的
把計劃一一落實在行動上
| 第六堂課 | 如何化解你的金錢壓力--撥云見日三步法
一、為什么現在的人無論有沒有擁有物質,都缺乏安全感
"我家*值錢的就是我"
真正的成功和幸福并不在你擁有的物質里
二、物欲追求者為什么憂心忡忡--核心問題解構
物質焦慮者誤區一:只有缺錢的人才焦慮
物質焦慮者誤區二:物質焦慮的根源是物質匱乏
物質焦慮者誤區三:有了足夠的金錢或物質得到滿足,才算成功,才能幸福
三、實操練習:如何用"撥云見日三步法"解決物欲追求者的憂心忡忡
撥云見日三步法**步:調整幸福認知,把物質擺在正確的位置
撥云見日三步法第二步:核算需求底限
撥云見日三步法第三步:認清焦慮情緒占生活的比重
總結:在考慮物質需求的時候,用"需要"而不是"想要"
延伸閱讀:當你做一件對的事時,世界也會為你讓路
其實幸福沒有大小,幸福只是一種選擇
當把*差的可能想好時,物質的壓力就會減少很多
其實我們太多時候是放大了焦慮的感受
| 第七堂課 | 如何將自卑轉化為自信--自我探索六步法
一、沒有一個人希望自己是不自信的
自卑,往往是夸大了別人的擁有,看低了自己的所有
自卑一般有向內攻擊、向外攻擊兩種典型表現
二、每個人生來都是自信的,為什么后來走了樣
**步:找到自卑的根源--自卑的根源在于創傷
第二步:讓自己真我的部分主導生活
感恩過往的經歷,建立自我價值認同感
三、實操練習:360 度看到自卑的全相,將自卑轉化為自信
戰略上:要學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戰術上:實施自我探索六步法
延伸閱讀一:《部分心理學》:愿用*有效的方法幫助你化解痛苦
"部分心理學"是繼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之后*具劃時代意義的心理療愈體系
我們都是生命奇跡的一部分
部分心理學:每個人都具備智慧、力量和愛
延伸閱讀二:"優秀到沒朋友"--如何擺脫自卑、建立自信?
往往越是自負的人,越是隱藏著巨大的自卑
通過"自我欣賞"幫助我們緩解自卑的心態
為什么贊美、感激我們的優點這么難
并非要等到已經完美了,才有資格欣賞自己、肯定自己
延伸閱讀三:如何安撫自卑帶給自己的痛苦
想到受傷的自己,你感受到的痛苦程度是多少
那個受傷的、容易自卑的自己需要什么呢?
如果你有一個特別自卑的朋友,你該怎么幫助他呢
| 第八堂課 | 怕被拒絕,如何勇敢say no
一、怕拒絕和怕被拒絕怎么辦
為什么被說"不",和說出一個"不"都那么難
人到底在怕什么?
二、人為什么害怕拒絕和被拒絕
假設之一:委屈自己=求全
假設之二:拒絕別人/被人拒絕=我不夠好
假設之三:現在的我=小時候的我
三、不害怕拒絕和被拒絕的終極解決方案
了解根源:從源頭找到問題所在,放下當時的恐懼
用"成熟的自己"應對
怎么解決被人提要求的問題--全面負責
總結:一切的核心都在于你自己的狀態
延伸閱讀:從不會拒絕的"好人"到助人成長的教練
不拒絕,是因為渴望別人的認可
有時,拒絕才是對人*大的幫助
做對的事,而不是做"求認可"的事
| 第九堂課 | 找到適合自己的愛人--"5+3"標本兼治法
一、是什么阻礙了我們找到真正適合的愛人
親密關系是人一生中*重要,也是給人帶來困擾和痛苦*多的關系
很多人遲遲沒有找對象,*深層的原因其實是原生家庭的影響
不知道自己想找一個什么樣的人
幻想與現實脫節
無法走出過去情感的創傷
性取向原因
二、對婚姻有深刻的恐懼,不敢走進婚姻
在親密關系中容易受父母影響,把問題擴大化
理想與現實脫節,放大了物質對婚姻幸福的影響
忽略了關系的經營,而把主要精力放在"找"上
三、實操練習:用"5+3"標本兼治法,愛就可能心想事成
戰略解決--從五個方面,探索自己還單身的深層原因
戰術解決--"理想愛人畫像"三步法
總結:親密關系中真正的功夫在如何相處得久遠
延伸閱讀:幸福生活需要完美愛人來給予嗎
我需要的是一個能彼此相依的人
完美是因為陌生和遙遠,真正的幸福是山山水水陪你一路走來
| 第十堂課 | 失愛后的"柳暗花明法"--如何放下前任
一、人為什么會失愛
他不再愛你
性格不合
家庭及環境的阻礙
二、很難忘記前任,失去后不知如何再開始
三、失愛之人的誤區
誤區一:過于理想化對方
誤區二:沒有看到關系是動態的
誤區三:真正地愛自己才能愛別人
四、把自己變成一幅"錦繡",想錦上添花的人一直很多
這個世界上絕不止一個人值得你愛,或者會愛上你
實操練習:失愛之人如何使用"柳暗花明法"
總結:各種失愛的痛苦,是因為我們還沒有學會戀上自己
延伸閱讀:失愛后,如何應對憤怒的情緒
失愛后,為什么會帶來憤怒呢
憤怒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呢
我們該如何應對憤怒的情緒呢
| 第十一堂課 | 懂得愛的"三要、三不要"--如何滋養你的親密關系
一、愛對你來說,意味著什么
很多時候,會撒嬌的老婆,好過會干活的老婆
真實案例:愛是這樣錯位的
二、愛分為浪漫期、矛盾期、整合期、承諾期、共同創造期
浪漫期、矛盾期、整合期、承諾期、共同創造期的特點
愛的誤區一:愛=你愛我
愛的誤區二:做家務=我愛你
愛的誤區三:責備、發脾氣=不愛我
三、愛有"三要三不要"
怎么才能讓對方感受你的心意和情意呢
愛有三要:和顏悅色、柔聲細語、摟摟抱抱
愛有三不要:不指責、不抱怨、不發泄
總結:親密關系就像雙人舞,不要只想自己想得到的
| 第十二堂課 | 如果生命只剩三個月,你*想要什么--幸福的五大要素
一、到底什么才是你想要的幸福
掌握了如何處理負面情緒,就開啟了通向幸福的大門
什么是幸福
哪些事讓我們感到幸福
二、幸福分五種--愉悅的感受、成就感、做喜歡并擅長的事、溫暖而持久的親密關系、幫助他人
**種幸福:愉悅的感受
第二種幸福:成就感
第三種幸福:做喜歡并擅長的事
第四種幸福:溫暖而持久的親密關系
第五種幸福:幫助他人
總結:幸福,就是與一切不如意和平相處的能力
延伸閱讀一:幸福,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
一個人真正的成功就是內心的寧靜,與人和諧
兩次親臨地震災區,我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
延伸閱讀二:從靜觀練習中,享受感官愉悅
如何創建感官愉悅的幸福
幸福的**項能力,就是打開感官去感受幸福
可以在以下這些時段,去打開感官感受幸福
延伸閱讀三:支持自己,愛上自己,在困難的時候托舉自己
愿每天叫醒你的不是鬧鐘,而是夢想
有一個人,始終都會陪伴你,那就是你自己
助人才是*大的助己
不完美,才美:海藍博士的情緒梳理心修課:Ⅲ: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節選
幸福不要等到以后
汶川地震后,我駐扎災區做心理創傷救助時遇到過兩件事,令我印象非常深刻。
一個八歲小男孩,有天他跟爸爸要顆糖吃,但他爸爸說吃糖會把牙齒弄壞,所以不能吃。后來這個孩子又讓爸爸帶他去釣魚,但他爸爸因為忙著打麻將也沒答應。結果不久后就發生了地震,孩子在地震中失去了生命。
孩子的爸爸怎么也想不到會發生這樣的事,他覺得孩子才八歲,一輩子長著呢,以后什么時候都可以吃糖,什么時候都可以去釣魚……
但到*后,等來的是永遠失去了孩子。父子間的幸福生活瞬間沒了,孩子的爸爸現在特別傷心,也特別后悔自己當時沒有滿足孩子小小的愿望,總以為來日方長,但一切都不復再來。
還有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姑娘,學習努力,生活上也很節儉。她爸爸是一名老師,一心想把女兒培養成才,將來要出人頭地。所以他對女兒要求非常嚴格,不許打扮,不許玩,就是一門心思地學習。為了讓女兒得到更好的教育,后來這位爸爸把女兒轉學到了離家比較遠的好學校就讀。沒多久,小姑娘就跟爸爸說,她不想去那兒,想轉回來,但爸爸沒有同意,說在好中學才有可能考上好大學。
再后來經歷了地震,爸爸再次見到女兒的時候,她渾身是傷,安靜地躺在存放死難者的地上,早已沒了呼吸。
當爸爸看到女兒變成這個樣子時,痛不欲生,他無法原諒自己;想到孩子在她短短的十三四年的生命中,居然只有學習,幾乎沒有享受過童年、少年應有的快樂,他被無盡的悔恨、自責淹沒,*后陷入抑郁,難以釋懷。
目睹今天許許多多的父母,仍然沉浸在"孩子青春年少,快樂來日方長"的觀念中,忽略孩子當下的天性需求,這真是令人扼腕嘆息。
其實,無論是平民百姓也好,明星也好,企業家也罷,大家成天都忙忙碌碌,好像都是為了將來能過好日子。但成天忙忙忙,付出了*好的年華,付出了陪伴孩子長大、陪伴父母老去的*好時光,付出了身心的健康。日子一天天過去,到底哪天才是好日子?
現在,大家都在盼著所謂的好日子到來,但即使*后所謂的好日子到了,孩子卻長大了離開家了,愛人的心也涼了,自己身體也開始垮了,"苦熬的忙碌"換來的不一定是成功,更大的可能反而是悔不該當初……
事實上幸福不需要等待,享受當下和準備明天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單項選擇。
幸福和成功的六大能力,條條指向"情緒管理才是幸福成功的*核心能力"
我*近在看一本講述如何通往幸福的書--The Happiness Track,作者是斯坦福大學Emma Seppala教授,她在書中總結了近年來關于決定一個人幸福和成功的核心要素的*新研究結果:通向幸福和成功的六個關鍵能力。
1. 活在當下
2. 抗挫折能力
3. 讓自己處在平靜的狀態
4. 給自己閑暇的時間
5. 善待自己
6. 關懷他人
任何一個人若不能把情緒處理好,就不可能好好地活在當下,也無法讓自己處在平靜的狀態;既不能善待自己,也不能關懷他人;即便閑暇之時,心中也會一直翻騰著后悔過去、擔心未來、不滿今天的情緒,并深陷其中;當然也很難擁有抗挫折能力。所以我認為:情緒決定健康、決定幸福、決定生死。
人是特別容易受情緒影響的,比如說某天晚上,孩子對你說他不想去上學了,你大發雷霆,他滿臉淚水,非常悲傷,接下來的幾天或更長的時間你都悶悶不樂;出行時遇到堵車,老半天也走不動,本來心煩氣躁,突然接到領導電話,得知你得獎了,還有獎金,你估計自己心情會咋樣?肯定覺得堵車根本不是什么事兒了。
實際上,驅動我們人生幸福的**要素不是別的,就是情緒。很多時候我們可能不是真的想要達到一個目標,而是在情緒的驅使下,為了向別人證明自己--證明給父母、朋友、領導、愛人看,甚至證明給很多年前曾經拒絕你的戀人、貶低你的師長或同輩看。還有很多時候,我們自己都不明白,為什么負面情緒會一觸即發;為什么那樣苛責自己,不允許自己出錯、失;為什么自己越來越像一只被抽得高速旋轉的陀螺停不下來?
《不完美,才美》三部曲:從戰略到戰術,幫你創建幸福
在這樣的環境背景、生活節奏、觀念的影響中,如何獲得活在當下、提高抗挫折的能力?如何讓自己處在平靜的狀態,給自己閑暇的時間,善待自己、關懷他人呢?
在我的**本書《不完美,才美》中,主要講了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關系對我們人生的影響,包括如何處理與愛人的關系,與孩子的關系,職場關系--如何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如何提高抗挫力,等等。
第二本書《不完美,才美Ⅱ》講了情緒對我們生命的影響,里面談到了情緒梳理七步法和自我關懷,主要講述了情緒梳理的理論概念和方法的框架,旨在通過宏觀的角度來探討情緒問題。其中重點介紹了哈佛大學心理學家 Christopher K. Germer 和得州大學Kristin Neff 教授聯合創立的"靜觀自我關懷"(Mindful Self-Compassion)。
"靜觀自我關懷"教我們如何培養通過善待自己、安撫自己的情緒、活在當下的能力,使我們即便面對生活中的各種不如意,也能夠不被情緒卷走,不遷怒于他人,讓自己平靜下來。在上班的路上,依然能夠聽到小鳥在啁啾,看到路上的鮮花綻放,看到藍天和云彩;回到家中,依然能夠感受親情的溫暖和飯菜的香甜。這就是覺察此刻,專注于此刻,活在當下。
而這本書里,我希望大家能夠通過真實的案例,了解日常生活中,一個個的情緒到底為什么發生,它們的危害是什么,對我們的生活和工作造成的具體影響是什么,以及碰到這些情況我們應該如何化解。
12堂情緒梳理課,給你方向,也給你操作的方法
我希望大家通過觀摩實際案例的梳理與解構,以及案例中所演示的應對各種情緒的具體方法和步驟,收獲有效梳理情緒的方法--一看就懂,一看就會用,一用就有效。
說到這本書的由來,其實有一個小故事。
2017 年,我在網上做了一個調研--"*影響你的情緒,*常見困擾你的問題是什么",然后,我選取了其中得票*高的12種情緒,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案例,做成了十點課堂《揭開情緒的真相,把握關系中的主動權》的 12 堂情緒管理視頻課。
去年我在上海講課的時候,遇到一個姑娘,是一個美麗能干的警察。課間的時候,她拿出厚厚的一本手打的"書",竟然是我在十點課堂 12 堂視頻課的全部講義逐字稿,以及每節課之后的探索練習,而且每一頁都做了不同顏色的重點標注。我問她為什么要自己制作這樣一本"書",她說光看視頻課是不夠的,做成書,就能隨時翻閱學習了,而且只有真的按照課程的方法去踐行,才算真的"學習"到了。這讓我非常感動。
從人獲得知識的科學路徑來看,我深知,絕大多數人獲得知識的*有效路徑是閱讀。這就更加堅定了我將這本書打磨成一本簡潔有效的自助式工具書的愿望,以幫助讀者可以隨時隨地學習,也可以促進視頻課程的用戶反復學習。
本書可以結合十點課堂《揭開情緒的真相,把握關系中的主動權》的視頻課來學習。通過講解和演示 12 種常見情緒的具體梳理方法,你會了解到自己的情緒為什么會發生,它的危害是什么,它對人的影響是什么,我們要如何解決。比如,通過學習你會知道憤怒是什么,你為什么會憤怒,憤怒對你的影響是什么,以及你可以怎么解決。
*好的學習是模仿,*好的老師是自己
書里采用的案例全部是真實案例,事先沒有腳本,呈現的就是生命和生活本來的樣子。我們根據現場梳理的錄像整理了逐字稿,原樣呈現,讓讀者產生共鳴,聯想到自己,聯系到實際,再對案例的關鍵環節進行點評和剖析,幫助讀者從個例中了解規律,從他人的故事反觀自己情緒的誤區、情緒的創傷以及情緒的源頭。
現實中,你跟人講道理很多時候是很難的,人一般只聽自己的道理。但一看真實案例,一下子都被觸動,一下就會知道怎么回事,自己就想通了。自己想通的道理才是真正會用的道理。這樣,既能解決當下的情緒創傷,又能觸類旁通,防患于未然,F在有很多書是在講解概念和方法。概念和方法也很重要。但概念和方法是別人總結的東西,不容易用在自己身上。就好像你從來沒有做過木匠,我送你一套特別精美的木匠工具,然后就讓你去做家具,你能做出來嗎?不能,因為你根本不知道怎么用這些工具,怎么做家具呢?即便給你*先進、*現代、*高科技的工具,也沒有用。
每個人*好的老師,其實就是自己。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的經歷也都是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我們真正要學習的東西,不是專家總結的,而是自己總結的結果--自己總結出來的才是對自己*有效的。
我成立海藍幸福家,就是為了用一種易學、易懂、易用、易傳播的方式,幫助每個人成為自己的幸福教練,不僅知道原理,更可以上手操作,真正用在生活里,讓自己活出幸福的樣子。
就像學習做木匠一樣,跟著師傅學習各種工具具體怎么用,學習、觀摩、模仿,并反復練習。人*快的學習方式是模仿。在模仿中不斷練習解決碰到的問題,千萬次地練習、學習,慢慢就真學會了,而且熟能生巧。方法也會越來越多。
本書中大量的真實案例,不是理論,而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真實地呈現。他們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相信總有一個片段能觸及你的內心深處,對你有所啟發。
我認為,一個人真正的改變始于被感動、被觸動的那一刻。能夠讓人感動的東西一定是觸及心扉的,而觸及心扉的東西,一定是真實的。
距離《不完美,才美Ⅱ》出版已經兩年了,特別又經歷了2018 年--有許多變化和起伏的一年。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在新的一年里,幫助你在千萬次的踐行中,真正學會處理自己大大小小的情緒,不是對抗、逃避和壓抑,而是把情緒當作通向幸福的路標和入口,與它們友好和諧地相處,從而能夠擁有持久的內心寧靜與和諧。
當我們真正能夠給自己留時間去梳理內心起伏不定的情緒,讓自己平靜下來的時候,我們就會深切地懂自己、懂他人,就會與己、與人、與整個宇宙有了溫暖相連的空間;這個空間會使我們有更多的創造力,更能夠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善待周圍的一切。
不完美,才美:海藍博士的情緒梳理心修課:Ⅲ: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作者簡介
海藍博士:
《不完美,才美》系列圖書作者
情緒管理與幸福專家
海藍幸福家創始人
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常務理事
復旦大學醫學博士
美國得州貝勒醫學院神經科學博士后
美國范德堡大學皮博迪教育學院和人類發展學院心理學碩士
中國抗挫力訓練總設計師
“靜觀自我關懷”全球首位中國師資培訓師
2018 中國十大品牌女性之一
在美期間,作為美國*大心理機構Centerstone的移民和難民部主任,其所負責的項目獲得2005年度田納西州心理健康杰出項目獎。
2008年汶川地震后駐川三年,由其擔任總督導的“5·12心靈守望計劃”被評為“中華慈善獎*具影響力慈善項目”,該項目獲胡錦濤同志親自頒獎。
2011 年至今,開創性地將 Mindfulness(靜觀)、MSC(靜觀自我關懷)、IFS(部分心理學)、Anxiety and OCD(焦慮與強迫癥暴露療法)、Resilience ( 抗挫折能力)等世界*先進的科學方法與中國社會生活的實際情況相結合 ,逐步建立并不斷完善出一套幸福力同伴教育體系。
2012年應陽光媒體集團董事局主席、著名媒體人楊瀾女士的邀請,擔任“天下女人幸福力課程”首席專家導師,先后影響40多萬人的成長和改變。
2015年5月,創立“海藍幸福家”,致力于通過同伴教育的方式,使每個人成為自己的、家庭的、行業的、社會的幸福教練。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與地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巴金-再思錄
- >
推拿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