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半生緣 本書特色
全新精裝,臻美典藏,月亮構筑起的永恒傳奇。
也許愛不是熱情,也不是懷念,不過是歲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份。——《半生緣》
我的小說里,除了《金鎖記》里的曹七巧,全是些不徹底的人物。他們不是英雄,他們可是這時代的廣大的負荷者。因為他們雖然不徹*底,但究竟是認真的。他們沒有悲壯,只有蒼涼。悲壯是一種完成,而蒼涼則是一種啟示。——張愛玲
海報:
半生緣 內容簡介
張愛玲長篇小說代表作。初載1950.4.25至1951.2.11《亦報》,題為《十八春》,1951年11月由上海亦報社出版單行本;后經張愛玲改寫,以《惘然記》為題連載于1967年2月至7月《皇冠》月刊,1969年7月皇冠出版社出版單行本,改名《半生緣》。
也許愛不是熱情,也不是懷念,不過是歲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份。——《半生緣》
世鈞,我們回不去了。——《半生緣》
全新精裝,臻美典藏,月亮構筑起的永恒傳奇。
半生緣 節選
一
他和曼楨認識,已經是多年前的事了。算起來倒已經有十四年了─真嚇人一跳!馬上使他連帶地覺得自己老了許多。日子過得真快,尤其對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顧間的事。可是對于年輕人,三年五載就可以是一生一世。他和曼楨從認識到分手,不過幾年的工夫,這幾年里面卻經過這么許多事情,仿佛把生老病死一切的哀樂都經歷到了。
曼楨曾經問過他,他是什么時候起開始喜歡她的。他當然回答說:“**次看見你的時候。”說那個話的時候是在那樣的一種心醉的情形下,簡直什么都可以相信,自己當然絕對相信那不是謊話。其實他到底是什么時候**次看見她的,根本就記不清楚了。
是叔惠先認識她的。叔惠是他*要好的同學,他們倆同是學工程的,叔惠先畢了業出來就事,等他畢了業,叔惠又把他介紹到同一個廠里來實習。曼楨也在這爿廠里做事,她的寫字臺就在叔惠隔壁,世鈞好兩次跑去找叔惠,總該看見她的,可是并沒有印象。大概也是因為他那時候剛離開學校不久,見到女人總有點拘束,覺得不便多看。
他在廠里做實習工程師,整天在機器間里跟工人一同工作,才做熟了,就又被調到另一個部門去了。那生活是很苦,但是那經驗卻是花錢買不到的。薪水是少到極點,好在他家里也不靠他養家。他的家不在上海,他就住在叔惠家里。
他這還是**次在外面過陰歷年。過去他對于過年這件事并沒有多少好感,因為每到過年的時候,家里例必有一些不痛快的事情。家里等著父親回來祭祖宗吃團圓飯,小公館里偏偏故意地扣留不放。母親平常對于這些本來不大計較的,大除夕這一天卻是例外。她說“一家人總得像個人家”,做主人的看在祖宗份上,也應當準時回家,主持一切。
事實上是那邊也照樣有祭祖這一個節目,因為父親這一個姨太太跟了他年份也不少了,生男育女,人丁比這邊還要興旺些。父親是長年駐蹕在那邊的。難得回家一次,母親也對他客客氣氣的。惟有到了過年過節的時候,大約也因為這種時候她不免有一種身世之感,她常常忍不住要和他吵鬧。這么大年紀的人了,也還是哭哭啼啼的。每年是這個情形,世鈞從小看到現在。今年倒好,不在家里過年,少掉許多煩惱。可是不知道為什么,一到了急景凋年的時候,許多人家提早吃年夜飯,到處聽見那疏疏落落的爆竹聲,一種莫名的哀愁便壓迫著他的心。
除夕那一天,世鈞在叔惠家里吃過年夜飯,就請叔惠出去看電影,連看了兩場─那一天午夜也有一場電影。在除夕的午夜看那樣一出戲,仿佛有一種特殊的情味似的,熱鬧之中稍帶一點凄涼。
他們廠里只放三天假,他們中午常去吃飯的那個小館子卻要過了年初五才開門。初四那天他們一同去吃飯,撲了個空。只得又往回走,街上滿地都是摜炮的小紅紙屑。走過一家飯鋪子,倒是開著門,叔惠道:“就在這兒吃了吧。”這地方大概也要等到接過財神方才正式營業,今天還是半開門性質,上著一半排門,走進去黑洞洞的。新年里面,也沒有什么生意,一進門的一張桌子,卻有一個少女朝外坐著,穿著件淡灰色的舊羊皮大衣,她面前只有一副杯箸,飯菜還沒有拿上來,她仿佛等得很無聊似的,手上戴著紅絨線手套,便順著手指緩緩地往下抹著,一直抹到手丫里,兩只手指夾住一只,只管輪流地抹著。叔惠一看見她便咦了一聲道:“顧小姐,你也在這兒!”說著,就預備坐到她桌子上去,一回頭看見世鈞仿佛有點躊躇不前的樣子,便道:“都是同事,見過的吧?這是沈世鈞,這是顧曼楨。”她是圓圓的臉,圓中見方─也不是方,只是有輪廓就是了。蓬松的頭發,很隨便地披在肩上。世鈞判斷一個女人的容貌以及體態衣著,本來是沒有分析性的,他只是籠統地覺得她很好。她的兩只手抄在大衣袋里,微笑著向他點了個頭。當下他和叔惠拖開長凳坐下,那朱漆長凳上面膩著一層黑油,世鈞本來在機器間里弄得渾身稀臟的,他當然無所謂,叔惠卻是西裝筆挺,坐下之前不由得向那張長凳多看了兩眼。
半生緣 作者簡介
張愛玲,中國現代作家。祖籍河北豐潤,1920年9月生于上海,1995年9月逝于美國洛杉磯。張愛玲深受中國古典文學影響,又接受了良好的西式教育,從而形成中西兼備的文學視野。她的作品多著眼于普通人的命運,洞察人性的幽微,又有強烈的歷史意識,寫出了大變動時代下的眾生相,意象豐富,創造了一種蒼涼的文學筆法,在承續中國文學傳統的基礎上,構建了自己豐富而獨特的文學世界。
- >
隨園食單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與地壇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