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張愛玲電影劇本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27183
- 條形碼:9787520327183 ; 978-7-5203-2718-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張愛玲電影劇本研究 本書特色
★這個研究課題的完成,填補了中國現代文學史關于張愛玲研究的一個空白。 ——王澤龍 ★趙秀敏的這本著作,是閱讀夏志清的《中國現代小說史》中有關張愛玲的文學成就之后,不可不讀的另一本書……是這個課題的集大成者,彌補許多重要空間,補寫現代文學史空白。 ——王潤華
張愛玲電影劇本研究 內容簡介
《張愛玲電影劇本研究》對中國現代作家張愛玲所創作的電影劇本(原創)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分別從張愛玲電影劇本的創作分期、創作數量、劇本搬上銀幕數量、電影上座率、票房紀錄、獲獎記錄、觀眾接受反響、導演演員陣容、劇本文本文化分析、劇本文本藝術分析等多元視角,論析了張愛玲的電影劇本創作,較為充分地展現了張愛玲在電影創作領域里的成就以及先驅性貢獻。著述體現了原創性、補白性、整合性和宏觀性,為張愛玲在小說領域重新定位,同時也為張愛玲在中國電影史上確立地位提供了堅實有力的論據。
張愛玲電影劇本研究 目錄
序二 守得住那一撒手的氣定神閑:解構重構張愛玲(代序)
引言 張愛玲電影劇本研究視界之開啟
**節 張愛玲電影劇本原創概覽
一 上海時期(1946-1949)
二 香港時期(1957-1965)
第二節 張愛玲電影劇本研究概況
一 中國大陸之張愛玲電影劇本研究
二 中國香港之張愛玲電影劇本研究
三 中國臺灣之張愛玲電影劇本研究
四 海外之張愛玲電影劇本研究
第三節 張愛玲電影劇本研究視界
一 張愛玲電影評論文本研究
二 張愛玲電影劇本文本研究
**章 張愛玲影評中的電影藝術觀
**節 張愛玲關于電影題材的主張
一 中國電影一定要中國化
二 中國電影要關懷社會問題
第二節 張愛玲關于電影敘事策略的主張
一 “電影喜劇性”論
二 “平穩而接近許多人”論
三 “細節考究”論
四 “把握觀眾心理”論
第二章 張愛玲電影劇本的經典人物鏡像
**節 張愛玲之中產階級人物鏡像開拓
一 推中產階級至銀幕中央
二 “公寓式”文化寓言模型
三 中產階級生命態度觀照
四 中產階級形象的經典意義
第二節 張愛玲之女性原生態人物鏡像書寫
一 男性電影編劇對女性的“凝視
二 顛覆男性”凝視“的原創性起點
三 性別的原生態呈現
四 對抗父權的反叛之音
第三節 張愛玲之多元文化都市人物鏡像前瞻
一 不安的香港土生族群鏡像
二 焦慮的香港移民族群鏡像
三 開明的香港新生代族群鏡像
四 多元文化集一身的都市人物鏡像
第三章 張愛玲電影劇本的敘事策略
**節 張愛玲悲與喜敘事之反轉書寫
一 喜劇精神的守望:思想與智慧的化合
二 喜劇策略的生成:顛覆與和解的化合
……
第四章 張愛玲電影劇本的戲劇結構
余論 張愛玲電影劇本研究視界之未盡
附錄一 《太太萬歲》現發行本第六十四場至第六十五場之間缺失的一場(筆者整理)
附錄二 也訪邊城:在臺灣遙望《重訪邊城》里的張愛玲背影
附錄三 “*好的朋友”往往在身后:張愛玲與宋淇、宋鄺文美
——讀宋以朗編《張愛玲私語錄》
參考文獻
后記
張愛玲電影劇本研究 節選
《張愛玲電影劇本研究》: 2.“公寓式”文化寓言模型之象征意蘊的寬遠張力 象征性意蘊的存在是張愛玲“公寓式”人生鏡像創建的深度所在,她使這個場景設置具有了意蘊的無限生成性話語,而且這種象征話語的意蘊層面是從歷史走向今天,套疊出由遠及近的兩層解讀意蘊。**層,是中產階級這個階層本身生命狀態、生存樣態的象征;更深一層,是直抵現代人的生命底里,象征了21世紀的今天,現代人的生命狀態、生存樣態與心靈處境,顯示了現代整體人類的生命與靈魂樣態的深遠張力,具有了寬遠的現代主義意味! ∈紫瓤**層,中產階級本身的“公寓式”人生象征話語! 垚哿崴鶚嫿ǖ摹肮⑹健钡纳姝h境,是環境的寫實,呈現著中產階級獨特的生活樣態,但是更成了這個階層生存的一個意味深長、頗具象征符號意味的空間性標志,這個空間性標志象征著這個族群的生命活動現場。就像洋房、別墅是“巨富”的“地標性”象征,茅屋、雜院是“赤貧”的“地標性”標志一樣,中產階級大凡住的是公寓,所以公寓成了中產階級的“地標性”標志。張愛玲就借助公寓這個中產階級的“地標性”居所,對中產階級的人生方式即“公寓式”的人生空間作了真切的描繪:安穩則不容易激發思變的情懷以及變革的沖動的狹隘空間。在這個迫仄拘囿的空間里,張愛玲展示著中產階級平滑無波的生命流程! ≈袊娪把芯繉W人陳墨在評論中國第五代電影導演張藝謀的“宅院中國”文化寓言模型時曾說:“實際上,‘宅院中國’的寓言模型并非張藝謀的首創,早在五四時期,中國現代文化的旗手魯迅先生就創造了‘鐵屋子’這一廣義的象喻,并發出了‘打破鐵屋子’的‘吶喊’!雹倨鋵,張藝謀的“宅院中國”寓言模型不僅晚于魯迅,比張愛玲也晚了近半個世紀。在文化意義上,張愛玲更早發現了“宅院中國”的寓意模型,更早在銀幕上揭示了這個象喻的存在,只是,張愛玲到底沒有魯迅批判式的偉大,沒有魯迅思想式的深刻,沒有魯迅革命式的反思,所以她沒有發出“打破”的“吶喊”,她只是呈現、她只是反映、她只是演繹,就如她自己說的:“我知道我的作品里缺少力,但既然是個寫小說的,就只能盡量表現小說里人物的力,不能代替他們創造出力來!彼前雅信c思想與反思,統統交給觀眾自己了。這樣到了后世,她的這個“公寓式”的地標性象喻標志反而具有了意蘊的無限生成空間,即不僅僅是象征了當時以致后來中產階級這個族群本身的生命狀態、生存樣態、心靈處境那么簡單了! ∵@就來到了象征含蘊的更深一層,即對現代人生命狀態的象喻。 這尤其耐人尋味:平滑無波的“公寓式”生命樣態,在當時是“邊緣”是“另類”,可是到了中國出現現代主義思潮階段,出現了用西方現代主義理論闡發研究中國文學藝術的階段,則不難發現,張愛玲的“公寓式”文化寓言模型就像魯迅的“鐵屋子”文化寓意模型~樣,具有了相當廣泛的文化闡釋空間,具有了濃重的象征主義韻味,具有了迷離的現代主義意味。原本張愛玲筆下的中產階級“公寓式”人生造境,成為被物質圍困、被制度化制約、被習慣性困拘的更為廣泛的現代人生存空間的喻象,以致現代人心靈空間的喻象!
張愛玲電影劇本研究 作者簡介
趙秀敏,祖籍中國遼寧,現為新加坡公民。新加坡國立大學文學碩士,中國華中師范大學文學博士,現執教于新加坡新躍社科大學文學系。參編《外國愛情詩鑒賞辭典》《現代派文學辭典》;專著有《人類童年的心谷回音——古希臘神話探幽》《張愛玲電影劇作文本解讀:邊緣的現代性》《張愛玲電影劇本研究》。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巴金-再思錄
- >
自卑與超越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