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十力叢書十力語要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590520
- 條形碼:9787532590520 ; 978-7-5325-9052-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十力叢書十力語要 本書特色
新儒家開宗大師熊十力代表作 如果要推薦熊十力的代表作,除了《新唯識論》以外就是《十力語要》了。與《新唯識論》相比,《十力語要》因屬語錄和文章的摘要,更易讀,也更能顯示熊先生特有的縱橫暢達、脫然神解的風格。一冊在手,吟哦含玩,想見其為人,如在目前。
十力叢書十力語要 內容簡介
熊十力著的《十力語要/十力叢書》凡四卷,主要內容為門人節錄匯編熊十力先生論學書信,以及記錄熊先生語錄,另外還有少量短文、傳記等,并由熊先生親定。于1935年開始分卷單行,后匯集成書,于1947年收入湖北十力叢書印行。《十力語要》作于熊十力精力很旺盛、哲思很暢達之中前期,匯集了熊先生論學的精華,為《新唯識論》之外的又一代表作。
十力叢書十力語要 目錄
題記
增訂十力語要緣起 / 1
十力語要卷一 / 2
十力語要卷一印行記 / 2
答張季同 / 2
與張君 / 3
答李生 / 4
與張申府 / 5
與張君 / 6
答友人 / 7
答敖均生 / 7
與張季同 / 8
答劉生 / 10
與張君 / 11
答韓生 / 13
再答韓生 / 14
答友人 / 14
答某生 / 15
與湯錫予 / 16
答王生 / 16
與友人 / 17
答云頌天 / 19
講詞 / 19
答鄧君 / 19
與賴生 / 20
答賴生 / 21
答客問 / 22
答某君 / 23
講詞 / 39
答薛生 / 40
答謝石麟 / 45
與賴振聲 / 48
答沈生 / 52
與賴生 / 53
與燕大明 / 53
與余生 / 54
答王維誠 / 54
答謝石麟 / 55
戒諸生 / 56
與張東蓀 / 58
答張東蓀 / 58
與張東蓀 / 64
與沈生 / 66
與友人 / 67
與劉生 / 70
與某報 / 73
答德國李華德 / 75
答朱生 / 76
與云頌天 / 77
與讀書周刊 / 77
答張生 / 79
與陳生 / 80
與高磵莊 / 81
答鄧念觀 / 81
重印周易變通解序 / 82
答諸生 / 84
答王生 / 86
談墨子 / 87
答袁道沖 / 89
答周生 / 90
與薛星奎 / 90
答劉公純 / 91
答韓裕文 / 91
與周生 / 92
附錄傳文六首志一首 / 93
王漢傳 / 93
吳崐傳 / 96
何自新傳 / 97
彭太公傳 / 99
傅以平墓志 / 100
鄧彥芬小傳 / 101
劉慧凡小傳 / 101
十力語要卷二 / 103
與周開慶 / 103
復張東蓀 / 104
再答張東蓀 / 107
答朱進之 / 109
答君毅 / 111
答滿莘畬 / 113
答唐君毅 / 116
答馬格里尼 / 125
答劉樹鵬 / 149
答李景賢 / 150
與友人 / 152
與湯錫予 / 154
答張德鈞 / 156
答李生 / 156
復性書院開講示諸生 / 158
與賀昌群 / 175
與劉冰若 / 180
韓裕文記 / 181
答任繼愈 / 184
解孟子口之于味章 / 185
答鄧子琴 / 188
答任繼愈 / 190
韓裕文記 / 191
答敖均生 / 193
答任繼愈 / 194
韓裕文記 / 195
與牟宗三 / 197
答張默生 / 198
答敖均生 / 199
附錄勉仁通訊 / 200
熊先生哲學釋疑周通旦撰 / 200
十力語要卷三 / 218
答某生 / 218
答牟宗三 / 219
與陶生 / 220
與薛偉猷 / 220
答酈衡叔 / 221
與蒙文通 / 222
答梅居士 / 224
與某雜志社 / 225
答謝幼偉 / 227
答毛君 / 229
答周通旦 / 230
答陳亞三 / 230
答張君勱 / 230
答謝子厚 / 232
答沈有鼎 / 232
答友人 / 233
再答友人 / 235
答牟宗三 / 236
答胡世華 / 237
與某生 / 238
答沈有鼎 / 238
答友人 / 239
與某生 / 240
答林同濟 / 240
說食 / 241
答牟宗三 / 242
答胡生 / 246
與陳從之 / 246
答謝隨知 / 247
與陳亞三 / 248
答某生 / 248
與陶闿士 / 248
示菩兒 / 250
答謝君 / 251
答謝幼偉 / 252
答張生 / 252
答周通旦 / 254
答鄧子琴 / 258
答鄧子琴 / 261
答江易鏵 / 263
答諸生 / 264
答友人 / 266
答張君 / 267
示諸生 / 268
與友人 / 269
答賀自昭 / 269
答牟宗三 / 271
答韓裕文 / 280
與陶君 / 281
答張德鈞 / 281
與孫穎川 / 282
與韓裕文 / 282
答李四光 / 283
答郭君 / 284
再答郭君 / 285
答某生 / 286
示張德鈞 / 287
曹慕樊記語 / 287
黎滌玄記語 / 292
與劉晦九 / 294
王準記語 / 294
與友人 / 310
十力語要卷四 / 313
高贊非記語 / 314
與林宰平 / 362
與梁漱溟 / 362
與嚴立三 / 364
答友人 / 364
與彭云谷 / 365
答陶闿士 / 366
與梁任公 / 367
與陳真如 / 367
與或人 / 368
與或人 / 369
答湯錫予 / 370
答張俶知 / 370
答馬乾符 / 370
示張立民 / 371
與黃存之 / 372
答王平叔黃艮庸 / 372
示郝心亮李敬持 / 373
與高磵莊 / 373
示高贊非 / 374
示高佩經 / 375
與鄧子琴宋莘耕張誖言 / 376
與侄非武 / 377
與文德揚 / 378
與鄧子琴 / 379
與胡炯 / 380
答或人 / 380
與余越園 / 380
與胡展堂 / 381
與韓佯生 / 382
答友人 / 382
附錄周通旦記 / 384
十力叢書十力語要 節選
黎滌玄記語 先生杖履余閑,玄隨侍,請其略述平生。師隨便談說,而即記之如次。余先世士族,中衰。先父其相公學宗程朱,一生困厄,年亦不永。余年十歲,先父已患肺病,衣食不給。余為人牧牛,先父常嘆曰: 此兒眼神特異,吾不能教之識字。奈何?乃強起授館,帶之就學。初授《三字經》,吾一日讀背訖。授四書,吾求多授,先父每不肯,曰: 多含蓄為佳也。求侍講席,許之。時先父門下頗有茂才,余自負所領會出其上。父有問,即肅對,父喜而復有戚色。是年秋,吾即學作八股文一篇。八股文有法度,不易馳逞,先父頗異之。逾年,先父病深,竟不起。臨終撫不肖之首而泣曰: 汝終當廢學,命也夫!然汝體弱多病,農事非所堪,其學縫衣之業以自活可也。余立誓曰: 兒無論如何,當敬承大人志事,不敢廢學。父默然而逝。余小子終不敢怠于學,蓋終身不忍忘此誓也。 先長兄仲甫先生讀書至十五歲,以貧,改業農。農作則帶書田畔,抽暇便讀,余亦效之。曾從游何先生半年,見《示要》二講。此外絕無師。年方弱冠,鄰縣有某孝廉上公車,每購新書回里,如《格致啟蒙》之類,余借讀,深感興趣。旋閱當時維新派論文與章奏,知世變日劇,遂以范文正“先天下之憂而憂”一語書置座右。余少喜簡脫,不習禮儀,慕子桑伯子不衣冠而處之風,夏居野寺,輒裸體,時出戶外,遇人無所避。又喜打菩薩。人或言之長兄,長兄亦不戒也。有余先生者,先父門下士,呼余痛責曰: 爾此等行為,先師有知,其以為然否?余悚然懼,自是不敢復爾。時國事日非,余稍讀船山、亭林諸老先生書,已有革命之志,遂不事科舉,而投武昌凱字營當一小兵,謀運動軍隊。旋考入陸軍特別學堂,漸為統帥張彪所偵悉,將捕余,聞訊得遁走。張彪猶懸賞以購,余逃回鄉里。時兄弟六人,食指眾,饔飧每不繼。冬寒,衣不足蔽體,雖皆安之,而意興俱索。聞南潯鐵路開工,德安多荒田,兄弟同赴德安墾荒。然流民麇集,艱險又多出意外,日益憂懼。及民六七,桂軍北伐,余曾參預民軍。旋與友人天門白逾桓先生同赴粵,居半年,所感萬端,深覺吾黨人絕無在身心上作工夫者,如何撥亂反正?吾亦內省三十余年來皆在悠悠忽忽中過活,實未發真心,未有真志,私欲潛伏,多不堪問。賴天之誘,忽爾發覺,無限慚惶。又自察非事功之材,不足領人,又何可妄隨人轉?于是始決志學術一途,時年已三十五矣。此為余一生之大轉變,直是再生時期。他日當為文,一述當時心事。未幾,兄弟喪亡略盡,余愴然有人世之悲,始赴南京問佛法于歐陽竟無先生。留寧一年余,深究內典,而與佛家思想終有所不能茍同者。讀吾《新論》當自知之。佛教中人每不滿于吾,是當付諸天下后世有識者之明辨。流俗僧徒與居士于佛法本無所知,吾總覺佛教思想之在吾國,流弊殊不淺,學者閱《讀經示要》第二講,當自思之。吾并非反對佛法,唯當取其長,汰其短耳。 余自卅五以后,日日在強探力索之中。四十左右,此工夫*緊,而神經衰弱之病亦由此致。五十后,病雖漸愈,然遇天氣熱悶,作文用思過緊,則腦中如針剌然,吾之性情即亂,或易罵人,不知者或覺吾舉動奇怪。其實,神經衰即自失控制力,偶遇不順意之感觸,即言動皆亂也。余平生不肯作講演,若說話多則損氣甚,而神經亦傷,言語將亂發,不知者聞之,又若莫明其妙也。余每日作文用思,必在天氣好及無人交接時行之,蓋神經舒適,頭腦清寧,而吾之神思悠然,義理來集,若不召而 至矣。余四十后,大病幾死。余誓愿盡力于先圣哲之學,日以此自警,而精神得不墜退。余非無嗜欲者,余唯以強制之力克服之,到難伏時,則自提醒平生誓愿所在,而又向所學去找問題,于是而欲念漸伏。余自問非能自強者,唯在末俗中,差可自慰耳。余感今之人皆漠視先圣賢之學,將反身克己工夫完全拋卻,徒恃意氣與淺薄知見作主張,此風不變,天下無勘定之理。余視講學之急,在今日更無急于此者。今人只知向外,看得一切不是,卻不肯反求自家不是處,此世亂所以無已也。先圣賢之學, 廣大悉備,而一點血脈,只是“反求諸己”四字。圣學被人蔑棄已久,此點血脈早已斷絕。余年逾六十,值茲衰亂,唯念反己工夫切要。汝曹識之。
十力叢書十力語要 作者簡介
熊十力(1885-1968),原名繼智,字子真,號逸翁,晚年號漆園老人,湖北黃岡人。 青年時代投身反清革命,武昌起義后任都督府參議,并參預護法運動。三十四歲后慨然脫離政界,專心學問。曾入南京支那內學院從歐陽竟無治佛學,后應蔡元培之聘任教北京大學。抗戰期間入蜀,先后應馬一浮和梁漱溟先生之邀講學于復性書院、勉仁書院。1949年以后,歷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特邀代表及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1954年后定居上海。 熊十力先生學貫古今,會通中西,融攝儒釋,自成一家,著有《新唯識論》《十力語要》《佛教名相通釋》《讀經示要》《體用論》《乾坤衍》等書。其學說影響深遠,以新儒家名世的牟宗三、唐君毅、徐復觀等皆為熊門弟子,熊十力亦被尊為現代新儒家的開宗大師。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唐代進士錄
- >
自卑與超越
- >
我與地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