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我可以心甘情愿,但你不能理所應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264457
- 條形碼:9787568264457 ; 978-7-5682-6445-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可以心甘情愿,但你不能理所應當 本書特色
1.寬容≠縱容,大度≠一味退讓,無知的善良實則暗藏毒藥!有選擇的善良、有底線的愛,才是正確做法。告別軟弱的自己,即使是單槍匹馬孤獨前行! 2.如今,“給老人讓座,到底是傳統美德,還是道德綁架?”“強迫捐款:莫讓愛心變了味”等等,類似這種道德綁架的新聞已是屢見不鮮,而生活中一些借著發好人卡無盡索取、不知感恩的人也比比皆是,本書作者正是針對這種社會現象,進行了深度解讀,讓無數年輕人在與人相處和打交道的過程中學會如何武裝自己、保護自己、善待自己。為讀者樹立了一個正確的三觀。 3.本書里一共有35篇文章,均是當紅青年勵志作家何德愷親身經歷或者身邊朋友的真實故事,作者通過自己獨特的視角洞悉世相,呈現了一種不一樣的生活觀和奮斗觀。這35篇文章如同35個電影特寫鏡頭,剖析了當代年輕人心中的羸弱,同時將如何改善優柔寡斷性格、如何委婉拒絕別人的具體方法以故事的方式呈現,內容舒適,讀起來更通俗易懂,更走心。
我可以心甘情愿,但你不能理所應當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四個章節, 圍繞的中心點基本一致, 即如何正確地善良。既生而為人, 請務必善良, 我們行走在這個世間, 善良永遠不會過時, 同時, 心存善良的人也會得到更多的青睞 ; 但文章中也會進一步地提醒大家, 在善良的同時, 也必須有敢于拒絕、敢于說“不”的力量和勇氣。作者通過自己獨特的視角洞悉世相, 為讀者呈現一種不一樣的生活觀和奮斗觀, 告訴我們在人生*好的年紀, 該怎樣砥礪前行, 乘風破浪。
我可以心甘情愿,但你不能理所應當 目錄
不要把我的心甘情愿,當成理所應當
我可以心甘情愿,但你不能理所應當 / 002
你的大度,有時候變成了對自己的苛責 / 009
要敢于對每一個得寸進尺的人說“不” / 015
當你在盡情揮霍時,父母在做什么 / 023
不好意思,我不需要你的道歉 / 030
吃虧不一定是福,還有可能是愚笨 / 036
沒有什么比好好愛自己更重要 / 044
沒有非你莫屬,感情從來都不是生命的全部 / 052
特別喜歡你,可是,我更要懂得自尊 / 058
莫讓你的善良,變成別人眼中的軟弱
066 / 你的善良,在別人眼中只不過是軟弱
072 / 告別軟弱的自己,即使是單槍匹馬孤獨前行
078 / 愿你的善良,成為你的盔甲而不是軟肋
085 / 我都對你那么好,你為什么還要出軌
093 / 一味地退讓,只會讓你陷入壞情緒的漩渦
100 / 所謂的“老好人”,可能是沒有原則的人
107 / 懂得拒絕,你才能真正看清一個人
113 / 做好人的同時,一定別忘了做個聰明人
120 / 我是很愛你,但這不是你揮霍感情的資本
成全他人之前,請先成就自己
你可以想著他人,但一定別忘了活成自己 / 130
會示弱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贏家 / 137
你可以不世故,但別忘了可以適當方圓有據 / 144
朋友是不會為難你的,為難你的一定不是朋友 / 149
他都好意思麻煩你了,你為什么不好意思拒絕他 / 157
真正的感情,是可以共患難同甘苦的 / 164
你有多大度,他就有多跋扈 / 171
他如果真的愛你,怎么舍得你太難過 / 179
傷害過你的人,可以原諒但絕不能輕信
188 / 曾經傷害你的人,可以原諒但不可以輕信
199 / 盲目的退讓,是對惡的縱容
204 / 屬于自己的,一定要努力爭取
212 / 你若不決絕,沒人替你堅強
220 / 活出自己,從學會拒絕開始
226 / 沒原則的原諒,是背叛的幫兇
235 / 事先做好約定,事后才不尷尬
242 / 不要隨意奉獻你的善意,或許有些人并不值得
248 / 所謂寬容,并非縱容
我可以心甘情愿,但你不能理所應當 節選
我可以心甘情愿,但你不能理所應當 去年奶奶九十大壽,我請了幾天假回家。 大壽當天,賓朋滿座,家里熱鬧非凡。 很多我連面相都沒見過幾次的親戚過來給老人祝壽,席間閑聊,說起了年輕人的就業問題。 一個我都不知道該叫什么的親戚突然跟我媽說:“聽說德愷進了一個好單位呀,月薪過萬,工作輕松,又穩定又體面,你們享福啦。” 我媽連忙說:“哪里呀,不過是打工糊口而已。” 我坐在一旁,不知如何搭腔,只能在心里嘀咕:“又輕松又穩定又體面,錢還多,這樣的工作哪里有?我是真的很想找一份的。” 這時候又有一個親戚說:“是啊,德愷有正式工作,在大城市認識的人也多,將來一定大有出息。” 我在旁邊如坐針氈,一個個地這么捧我,我還真不習慣呢。 突然,后面發聲的那個親戚又說:“我們家萍萍今年大專畢業了,到現在還沒找到工作,德愷你要幫幫忙啊!你在大城市認識的人多,你給她介紹一份工作唄。” 我畢業不到三年,去哪給她介紹工作啊?礙于親戚的面子,我只好禮貌性地說:“我也剛畢業,沒什么人脈,不過我盡量,萍萍是學什么的?” 親戚說:“學的好像叫什么行政管理吧。” 我點頭說:“哦。” 我原本以為,彼此客套的寒暄,象征性地相互吹捧一下,在家鄉也算是一項禮儀。 沒想到,我休假回來的第三天,就接到一個姑娘的電話,她說:“愷哥,我是××的女兒,我媽媽跟我說,你那邊有合適的工作介紹給我,我現在已經到了廈門北站了。” 我絞盡腦汁想××到底是誰,回憶了一下,才想起,就是我媽說的那個隔了三代的表姑。 沒辦法,我只好請假把她接到酒店安頓下來。然后想起,一個朋友說他們公司剛好在招行政助理,實習期工資三千,轉正之后三千五,想想萍萍剛剛大學畢業,這份工作也算剛好合適。 由于和朋友關系還不錯,萍萍只是象征性地面試了一下,第二天就可以去上班。 原本我以為,這件事情到此也算有一個圓滿的結局。 可是沒想到,才半個月我媽就打電話跟我說,那個表姑現在在家里到處說,我給他們家萍萍介紹了一份又苦又累工資還少的工作,自己有能力也不肯幫親戚,對她女兒敷衍了事。 我打電話問朋友到底怎么回事,朋友說,那個萍萍干了一周就辭職了,平常工作拖沓,上班的時候只顧著拿手機聊天,領導交代的事情也總是辦得亂七八糟,部門領導就說了她兩句,她居然跟人家對罵起來。 我跟我媽吐槽,說自己的委屈,明明自己盡心盡力了,卻在別人口中不落好。 我媽開導我說:“家里人就是這樣啦,你也別太往心里去了,有些人啊,就是那么不知趣,總把別人的好意當成理所當然。但是你記住,對于這樣的人,你不幫是本分,幫她是情分。” 自從那件事之后,再次回家,每每遇到夸我的親戚,我總是避猶不及。 因為我是真的害怕,再遇見類似的人。 很多人在生活中,總是以自己的利益為中心,總覺得全世界的人都應該圍繞著他轉,所有人對他的幫助都是理所應當的。如果你一旦不幫,或者真的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們就會跳出來詆毀你。 說你無情無義,連親戚朋友都不幫。 說你有點小成績就自以為是,忘本,就六親不認。 更有甚者,即使你傾盡全力幫了他,但是沒有達到他想要的結果,到*后甚至變成是你的錯,是你不夠誠心,是你沒有用心,是你沒有盡心。反目成仇的事件比比皆是。 恕我直言,這樣的親戚,我真的是寧愿不認的。 我一直認為,如果一個人愿意幫你,除去父母,其他所有人,對你而言,都是情分。 如果你沒有感恩之心,當然或許人家也并沒有想要得到你的感激,倒也無可厚非;但是如果你還要恩將仇報的話,那我只能說你這個人不僅貪得無厭,還不會做人。 這個世界上,沒有誰對別人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也沒有誰應該心安理得地享受別人的幫助。 因為生活始終是自己的,對自己的生活負責,對自己的將來負責,是一個人*起碼的標準。 如果有人在你困難的時候,適時地拉你一把,即使沒有達到你的預期,對你而言,他依舊是幫助過你的恩人。 我們在苛求他人的同時,回頭想一想,對自己,是否也這樣求全責備?回頭想一想,自己是否也這么傾盡所有地去幫助過別人? 感情也好,為人處事也罷,從來講究的都是你來我往。 除去父母,沒有人有責任、有義務、有必要真的去拉你一把。而那些拉你的人,要么是關心你,要么是心地純良。 他們或許不需要你的感激,但是如果你在事后做出一些令人心寒的事情,是不是太過分? 有時候,其實對于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我們都是懷著善意去做的,或許根本就沒想過要什么感激。可是太多的人,在得到你太多次的幫助之后,卻反而把你的幫助當成了生活常態,當成了理所當然,接受起來也變得心安理得。 而如若有一天,當你不再對他提供當初的幫助時,他反而跳起來說:“你怎么可以這樣無情無義?你怎么不幫我了?” 我曾經幫助過很多人,也得到過很多人的幫助。 對于那些幫助過我的人,我一直銘記在心,因為我知道,如若有一天,但凡在他能用得著我的地方,我一定會傾盡全力地去幫他,這樣才不辜負當年他的幫襯提攜。 可是有太多的人,把你的幫助,當成了生活中理所當然的一部分。 比如一個朋友曾向我多次借過錢,我也都借了,但是因為*近買了點東西花了很多錢,這個朋友再次借錢的時候,我是實在拿不出了。結果人家就在背后說我小氣摳門,幾千塊錢都不愿意借,做朋友做到這個份上,真是瞎了眼。 我想,瞎眼的那個是我吧?怎么一開始就沒看清楚這種人的可憎面目呢? 比如之前有個讀者,一開始說有多喜歡多崇拜我,平常也喜歡寫寫文章,寫完了之后時不時拿給我看看,要我幫他修改提意見,我也抽出時間,給他改了好幾次。 但是*近,因為趕稿的原因,一直沒空。結果這個讀者在微信上當即就對我說:“一個小作者而已,有必要這么擺譜嗎?” 我:…… 比如還有一個算得上朋友的讀者,我每次出新書,他都跟我說,恭喜恭喜,大賣大賣。然后又跟我說:“愷哥,我能不能有幸得到你送我的親筆簽名書啊?”我想了想,手上已經沒有新書了,但是難得人家喜歡嘛,于是就在網上買了一本,簽好字,給他寄了過去。 前不久,我第三本書出來,剛好趕上廈門“金磚會議”,快遞停運。這哥們又跟我要書了,我就說:“我手上已經沒書了,現在網上都有的賣,剛好打五折,也不貴,十幾塊錢,要不你自己買本吧!” 結果人家說:“虧我把你當朋友、當偶像,送本書怎么了?一二十塊錢的事。出了幾本書了不起了,開始耍大牌了嗎……” 我:…… 其實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 每次遇見這樣的情況,我都哭笑不得。 明明一個個都是“伸手黨”,偏偏說起話來,怎么感覺比誰都理直氣壯? 我對你好,是我錯了。 我一開始就不應該搭理你的。
我可以心甘情愿,但你不能理所應當 作者簡介
何德愷,青年勵志作家,簡書高人氣作者,“壹心理”專欄作者。文章被“人民日報”“十點讀書”“灼見”等公眾號轉發后,曾創下單篇文章超千萬的閱讀量。 已出版作品《不要在奮斗的年紀選擇了安逸》《生活不會辜負每一份努力》《愿你一腔孤勇,歸來仍是少年》。
- >
煙與鏡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經典常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