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陳光甫 本書特色
他創造了從“小小銀行”到民資銀行**位的奇跡;他首開中國現代旅游業之先河;他曾挺身赴美,促成**貸款,打下長期抗戰經濟基礎;胡適贈詩于他,以“過河卒子”共勉。陳光甫,中國金融**永不褪色的道標。 劉未鳴、詹紅旗主編的《陳光甫(中國摩根)》為百年中國記憶·實業巨子系列之一。
陳光甫 內容簡介
陳光甫是民國時期金融界的代表人物。《陳光甫·中國摩根/百年中國記憶》介紹了陳光甫的早年經歷,創辦上海商業儲蓄銀行,中國旅行社,以及在抗戰中所做的貢獻。作為一位民族金融家,在夾縫中求生存,自有其獨到的經營方式與創新之舉。《陳光甫·中國摩根/百年中國記憶》收錄的都是上海銀行與陳光甫的相關人物的回憶文章,比較準確真實地反映了陳光甫經營上海銀行的各種細節。
陳光甫 目錄
我與陳光甫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簡史
陳光甫與上海銀行的始末
上海銀行:陳光甫的畢生事業
上海銀行的主要業務
有服務精神的銀行家
民族資本銀行的佼佼者
第二章 引領時代:全新經營理念鑄就成功
陳光甫的成功道路
有創新精神的金融企業家
上海銀行獨特的經營手段
陳光甫的思想和企業簡析
上海銀行常州分行的經營管理
上海銀行漢口、鄭州分行的經營模式
上海銀行重視信息管理
首推農貸的上海銀行
迅速平息的提存風潮
支持實業一例:大成紡織染公司
第三章 開創歷史:中國首家旅行社的傳奇
創辦中國旅行社自述
打破國外壟斷的中國旅行社
服務社會業務先鋒
被迫開辦的東方旅行社
附錄
陳光甫1956年致張公權函
陳光甫年表
陳光甫 節選
《陳光甫·中國摩根/百年中國記憶》: 我與陳光甫 資耀華 資耀華是民國時期長期供職于上海銀行的“高管”,不僅與陳光甫有一定的私交,也對當時整個中國的金融業界也知之甚詳,他將向我們講述上海銀行生存發展時期的大背景。 前言 我與陳光甫既無親戚,也非故舊,素不相識,毫無淵源。我對上海商業儲蓄銀行雖聞其名,但做夢也沒有想到去參加工作,更絕對沒有料到不但進入了上海商業儲蓄銀行,且成為終身事業。機緣乎?巧合乎?本在意料之外,又似在意料之中,話就得從頭說起了。 下面簡要敘述我投入金融工作后,怎樣認識陳光甫,參加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工作,并在陳光甫的領導下的合作共事關系;陳光甫對國民黨政府歷次金融變革措施的見解和活動;我被派赴美歐學習考察,回來后對銀行業務所提出的建議等。 1926年我在日本京都帝國大學經濟學院畢業時,曾想回國后能進入中國銀行工作,當時認為有同學好友唐有壬可以請托。唐有壬是辛亥革命前湖南人革命烈士唐才常的次子,留學日本,在慶應大學比我早兩年畢業,在中國銀行任副總裁張公權的秘書,并兼北京銀行公會的銀行月刊總編輯。不料我回到北京時,他已棄商從政,到南方廣州做官去了。我大失所望,幸有留日同學老前輩白經天(鵬飛)、徐誦明等推薦,由中國大學聘為教授,并在其他幾所大學兼教。無奈當時北洋軍閥當政,教育經費都挪作軍費,教職員工普遍欠薪,聘書上雖載明月致束惰200余元,每月發薪時,僅得20元,日常生活都成問題。 因此又想到離日回國時,曾向相識教授告別,有位叫內藤湖南的教授給了我一封介紹信,要我到了北京去會見前任內閣總理熊秉三(希齡),可能有所幫助。我本不太愿意拉這種關系,但現在處境困難,只得去應酬一番。可是持信去拜訪,秉老見信非常高興,這真又出我意料之外。他看完信后,即詢問我目前情況,并說你是學經濟的,*好從事銀行工作,我有一友現在銀行月刊當編輯,名叫李遠卿,也是湖南人,你可暫時幫他搞些編輯工作,寫點稿件得稿費幫助生活。他當即拿起電話通知李遠卿。我依囑到了北京銀行公會去拜訪李遠卿,他非常熱情,且好似奉命唯謹,我才知他原是熊秉老任內閣總理時的機要秘書。我當時對于寫這類有關銀行金融的稿件很感興趣,能寫的材料很多,現買現賣,幾個夜晚就可以趕出一篇。一面教書,一面寫稿,生活不成問題。 大概如此過了半個多月,突然一早有中華匯業銀行北京分行李經理派人來約我10點鐘到銀行晤談。當時我很驚異,但也如期去銀行履約。李經理一見如故,并很坦率地說:“敝行目前本來不擬招用新人,但你系秉老特別推薦,又與日方董事相商,日方認為你是在日本留學的*高學府畢業,可以破格安排。現在先請您在會計處工作,熟悉一下業務,月薪60元,就從下月1日起開始工作。”我聽后感到有點左右為難,學校聘書是一年,不好隨便中途毀約,否則也對不起推薦我的老朋友。我當將實情相告,但李經理則認為“這沒有問題,你現在還可以兼課,到時向會計部長請個假就是了,行中因各方面已安排好,不便更動”。我當時也不好再說什么,這真是“走遍天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當時很感激這位李經理如此通融,后來才知道他也是秉老任內閣總理時財政部的錢幣司司長。 銀行會計處,由一位名叫川端的日本人當部長,還有一位日本人及一位寧波人做日常工作。我這時算是實習生,辦公室內一共四人,其余工作人員在一個大房間內。會計處是管各種賬務,制定表報、資產負債表,損益計算書等,必須善算善寫,數目單據必須寫得端正清晰。當時得知那位寧波同事,算盤打得非常熟練,數字寫得秀美,但月薪還不到50元。我兩樣都不行,實感到非常慚愧,所以下決心拜他們為師,苦練算盤及學寫羅馬字。但我細看各種報表,分析一下,卻嚇了一大跳。我看出這個銀行已到了危險狀況,放款雖很多很巨,卻都是北洋政府貸款,都是呆賬,本利全無,現金非常缺乏,鈔票發不出去。我進銀行時,朋友都說我得了個金飯碗,現在感到乃是一個泥飯碗,一碰就要碎。 1927年新年剛過,李經理突然又調我去經理室工作,主辦一切來往公文及文稿。到了經理室,從一切往來文件中,更看出這家銀行已捉襟見肘,隨時要出問題。有一次我同李經理晤談,我不敢直說銀行怎么危險,只從正面提點意見,試探試探。我說本行在關內似乎很難發展,唯有到關外東三省找出路,因既系中日合辦,到關外或可與日本工商業方面做生意,與奉系搞好關系,可以在那里發行鈔票,若在關外發展得好,還可以接濟關內。現在在北京發行鈔票,只可搭入其他鈔票零碎發行,不可大宗發行,否則早晨一大捆發出去,下午原大捆回來,反而將自己僅有的一點兒現金都兌出去,等于自己擠兌自己,既不合算也很危險。李經理似乎有點同意,但當時未置可否。過了幾天,他突然要我把前幾天同他談的寫個正式報告由他送到天津總行。李經理從天津回來很高興地告知,該提議已經董事會通過,決定到關外開行。又說我行總經理已由奉系王蔭泰擔任,他做過奉系財政所長,與張作霖父子有關系,現正考慮物色分行經理人選,然后即可進行籌備。1928年春末,調我去天津總行工作,參加奉天分行籌備事宜,并加薪10元。內定分行經理顧貽穎,不久即令我率領一部分先頭人員去奉天籌備。當時奉天還是冰天雪地,非常寒冷,我與蔣鋁镕(均如)負責主要籌備工作。蔣也是湖南人,對銀行工作可算是一個全才,內匯外匯都很精通,對我大有幫助。在奉天設行,對當時中華匯業銀行來說,等于對病入膏盲的人飲用*后一個處方,切切希望著手成春,藥到病除。 ……
- >
朝聞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回憶愛瑪儂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