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2019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強化訓練3600題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110299
- 條形碼:9787559110299 ; 978-7-5591-1029-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19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強化訓練3600題 本書特色
內容詳實,編寫獨特,指導性強,對加強考生對考題的理解有重要幫助。連續出版十年,為考生重點推薦,醫考**。
2019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強化訓練3600題 內容簡介
根據國家醫學考試中心發布的執業醫師考試大綱,我們專門組織專家編寫了《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強化訓練3600題》。本書根據很近十年的考試真題和相關教材,結合網校多年的教學經驗,在廣泛聽取考生和考官建議的基礎上編寫而成。旨在通過真題分析,找出命題規律,以衡量考生對本專業知識掌握的程度,從中找出自己的薄弱環節。本書為參加2019年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考試的推薦考試類用書。
2019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強化訓練3600題 目錄
2019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強化訓練3600題
目 錄
**篇 中醫基礎理論 / 1
**單元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 / 1
第二單元 陰陽學說 / 1
第三單元 五行學說 / 3
第四單元 五臟 / 4
第五單元 六腑 / 8
第六單元 奇恒之腑 / 9
第七單元 精、氣、血、津液、神 / 10
第八單元 經絡 / 11
第九單元 病因 / 13
第十單元 發病 / 16
第十一單元 病機 / 17
第十二單元 防治原則 / 19
第十三單元 養生與壽夭 / 20
第二篇 中醫診斷學 / 21
**單元 緒論 / 21
第二單元 問診 / 21
第三單元 望診 / 23
第四單元 望舌 / 25
第五單元 聞診 / 27
第六單元 脈診 / 28
第七單元 按診 / 30
第八單元 八綱辨證 / 30
第九單元 病性辨證 / 32
第十單元 氣血津液辨證 / 34
第十一單元 臟腑辨證 / 35
第十二單元 六經辨證 / 40
第十三單元 衛氣營血辨證 / 40
第十四單元 三焦辨證 / 40
第三篇 中藥學 / 41
**單元 藥性理論 / 41
第二單元 中藥的配伍 / 41
第三單元 中藥的用藥禁忌 / 42
第四單元 中藥的劑量與用法 / 42
第五單元 解表藥 / 43
第六單元 清熱藥 / 44
第七單元 瀉下藥 / 45
第八單元 祛風濕藥 / 46
第九單元 化濕藥 / 47
第十單元 利水滲濕藥 / 47
第十一單元 溫里藥 / 48
第十二單元 理氣藥 / 48
第十三單元 消食藥 / 49
第十四單元 驅蟲藥 / 49
第十五單元 止血藥 / 50
第十六單元 活血祛瘀藥 / 50
第十七單元 化痰止咳平喘藥 / 51
第十八單元 安神藥 / 52
第十九單元 平肝熄風藥 / 53
第二十單元 開竅藥 / 53
第二十一單元 補虛藥 / 53
第二十二單元 收澀藥 / 55
第二十三單元 攻毒殺蟲止癢藥 / 55
第四篇 方劑學 / 56
**單元 總論 / 56
第二單元 解表劑 / 56
第三單元 瀉下劑 / 57
第四單元 和解劑 / 57
第五單元 清熱劑 / 58
第六單元 祛暑劑 / 59
第七單元 溫里劑 / 59
第八單元 補益劑 / 60
第九單元 固澀劑 / 61
第十單元 安神劑 / 61
第十一單元 開竅劑 / 61
第十二單元 理氣劑 / 62
第十三單元 理血劑 / 62
第十四單元 治風劑 / 63
第十五單元 治燥劑 / 63
第十六單元 祛濕劑 / 64
第十七單元 祛痰劑 / 65
第十八單元 消食劑 / 65
第十九單元 驅蟲劑 / 66
第五篇 西醫診斷學 / 67
**單元 癥狀學 / 67
第二單元 問診 / 74
第三單元 全身狀態、皮膚、淋巴結檢查 / 74
第四單元 頭、頸部、胸壁及胸廓檢查 / 77
第五單元 肺、胸膜、心臟、血管檢查 / 79
第六單元 腹部和神經系統檢查 / 83
第七單元 實驗室診斷 / 85
第八單元 心電圖診斷 / 89
第九單元 影像學診斷 / 90
第六篇 藥理學 / 93
**單元 藥物作用的基本原理 / 93
第二單元 擬膽堿藥 / 94
第三單元 有機磷酸酯類中毒與解救 / 94
第四單元 抗膽堿藥 / 95
第五單元 擬腎上腺素藥 / 95
第六單元 抗腎上腺素藥 / 96
第七單元 鎮靜催眠藥 / 96
第八單元 抗癲癇藥 / 96
第九單元 抗精神失常藥 / 97
第十單元 抗帕金森病藥 / 97
第十一單元 鎮痛藥 / 98
第十二單元 解熱鎮痛藥 / 98
第十三單元 抗組胺藥 / 99
第十四單元 利尿藥及脫水藥 / 99
第十五單元 抗高血壓藥 / 100
第十六單元 抗心律失常藥 / 101
第十七單元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藥 / 101
第十八單元 抗心絞痛藥 / 101
第十九單元 血液系統藥 / 102
第二十單元 消化系統藥 / 102
第二十一單元 呼吸系統藥 / 103
第二十二單元 糖皮質激素 / 103
第二十三單元 抗甲狀腺藥 / 104
第二十四單元 降血糖藥 / 104
第二十五單元 合成抗菌藥 / 105
第二十六單元 抗生素 / 105
第二十七單元 抗真菌藥與抗病毒藥 / 106
第二十八單元 抗菌藥物的耐藥性 / 106
第二十九單元 抗結核病藥 / 107
第三十單元 抗惡性腫瘤藥 / 107
第七篇 針灸學 / 108
**單元 經絡總論 / 108
第二單元 腧穴總論 / 109
第三單元 腧穴各論 / 110
第四單元 刺灸方法 / 113
第五單元 針灸臨床應用 / 114
第八篇 傳染病學 / 118
**單元 傳染病學總論 / 118
第二單元 病毒性肝炎 / 120
第三單元 流行性出血熱 / 122
第四單元 艾滋病 / 124
第五單元 傳染性非典型肺炎 / 125
第六單元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 127
第七單元 細菌性痢疾 / 129
第八單元 霍亂 / 131
第九單元 消毒與隔離 / 133
第九篇 衛生法規 / 134
**單元 衛生法 / 134
第二單元 衛生法律責任 / 135
第三單元 執業醫師法 / 135
第四單元 藥品管理法 / 138
第五單元 傳染病防治法 / 140
第六單元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 / 142
第七單元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 143
第八單元 中醫藥條例 / 144
第九單元 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行為規范 / 144
第十篇 倫理學 / 145
**單元 概述 / 145
第二單元 醫學倫理學的歷史發展 / 146
第三單元 醫學倫理學的理論基礎 / 147
第四單元 醫學道德的規范體系 / 148
第五單元 醫患關系道德 / 149
第六單元 臨床診療工作中的道德 / 150
第七單元 醫學科研工作的道德 / 151
第八單元 醫學道德評價、教育和修養 / 151
第九單元 生命倫理學 / 152
第十一篇 中西醫結合內科學 / 154
**單元 呼吸系統疾病 / 154
第二單元 循環系統疾病 / 162
第三單元 消化系統疾病 / 173
第四單元 泌尿系統疾病 / 183
第五單元 血液及造血系統疾病 / 189
第六單元 內分泌與代謝疾病 / 194
第七單元 風濕性疾病 / 199
第八單元 神經系統疾病 / 202
第九單元 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 208
第十單元 中醫相關病證 / 210
第十二篇 中西醫結合外科學 / 212
**單元 緒論 / 212
第二單元 中醫外科證治概論 / 212
第三單元 無菌術 / 215
第四單元 麻醉 / 216
第五單元 體液與營養代謝 / 216
第六單元 輸血 / 218
第七單元 圍手術期的處理 / 218
第八單元 心、肺、腦復蘇 / 219
第九單元 疼痛與治療 / 219
第十單元 內鏡與腔鏡外科手術 / 219
第十一單元 外科感染 / 220
第十二單元 損傷 / 222
第十三單元 腫瘤 / 224
第十四單元 甲狀腺疾病 / 225
第十五單元 乳腺疾病 / 226
第十六單元 急腹癥 / 228
第十七單元 胃、十二指腸潰瘍并發癥及外科治療 /
231
第十八單元 門靜脈高壓癥 / 232
第十九單元 腹外疝 / 233
第二十單元 泌尿、男性生殖系疾病 / 234
第二十一單元 肛門直腸疾病 / 235
第二十二單元 周圍血管疾病 / 237
第二十三單元 皮膚及性傳播疾病 / 238
第十三篇 中西醫結合婦科學 / 240
**單元 總論 / 240
第二單元 常見產科疾病 / 243
第三單元 常見婦科疾病 / 248
第四單元 計劃生育 / 258
第十四篇 中西醫結合兒科學 / 259
**單元 兒科學基礎 / 259
第二單元 新生兒疾病 / 261
第三單元 呼吸系統疾病 / 262
第四單元 循環系統疾病 / 265
第五單元 消化系統疾病 / 266
第六單元 泌尿系統疾病 / 268
第七單元 神經肌肉系統疾病 / 270
第八單元 小兒常見心理障礙 / 271
第九單元 造血系統疾病 / 271
第十單元 內分泌疾病 / 272
第十一單元 結締組織病及免疫性疾病 / 273
第十二單元 營養性疾病 / 274
第十三單元 感染性疾病 / 275
第十四單元 寄生蟲病 / 278
第十五單元 小兒危重癥的處理 / 278
第十六單元 中醫相關病證 / 278
答案與解析
**篇 中醫基礎理論 / 281
**單元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 / 281
第二單元 陰陽學說 / 282
第三單元 五行學說 / 283
第四單元 五臟 / 285
第五單元 六腑 / 290
第六單元 奇恒之腑 / 292
第七單元 精、氣、血、津液、神 / 292
第八單元 經絡 / 295
第九單元 病因 / 297
第十單元 發病 / 300
第十一單元 病機 / 301
第十二單元 防治原則 / 304
第十三單元 養生與壽夭 / 305
第二篇 中醫診斷學 / 306
**單元 緒論 / 306
第二單元 問診 / 306
第三單元 望診 / 309
第四單元 望舌 / 311
第五單元 聞診 / 313
第六單元 脈診 / 315
第七單元 按診 / 317
第八單元 八綱辨證 / 317
第九單元 病性辨證 / 319
第十單元 氣血津液辨證 / 321
第十一單元 臟腑辨證 / 322
第十二單元 六經辨證 / 328
第十三單元 衛氣營血辨證 / 329
第十四單元 三焦辨證 / 329
第三篇 中藥學 / 330
**單元 藥性理論 / 330
第二單元 中藥的配伍 / 330
第三單元 中藥的用藥禁忌 / 331
第四單元 中藥的劑量與用法 / 331
第五單元 解表藥 / 332
第六單元 清熱藥 / 333
第七單元 瀉下藥 / 335
第八單元 祛風濕藥 / 335
第九單元 化濕藥 / 336
第十單元 利水滲濕藥 / 336
第十一單元 溫里藥 / 337
第十二單元 理氣藥 / 338
第十三單元 消食藥 / 338
第十四單元 驅蟲藥 / 339
第十五單元 止血藥 / 339
第十六單元 活血祛瘀藥 / 340
第十七單元 化痰止咳平喘藥 / 341
第十八單元 安神藥 / 342
第十九單元 平肝熄風藥 / 342
第二十單元 開竅藥 / 343
第二十一單元 補虛藥 / 343
第二十二單元 收澀藥 / 344
第二十三單元 攻毒殺蟲止癢藥 / 344
第四篇 方劑學 / 346
**單元 總論 / 346
第二單元 解表劑 / 346
第三單元 瀉下劑 / 347
第四單元 和解劑 / 347
第五單元 清熱劑 / 348
第六單元 祛暑劑 / 349
第七單元 溫里劑 / 349
第八單元 補益劑 / 350
第九單元 固澀劑 / 351
第十單元 安神劑 / 351
第十一單元 開竅劑 / 352
第十二單元 理氣劑 / 352
第十三單元 理血劑 / 353
第十四單元 治風劑 / 353
第十五單元 治燥劑 / 354
第十六單元 祛濕劑 / 355
第十七單元 祛痰劑 / 355
第十八單元 消食劑 / 356
第十九單元 驅蟲劑 / 356
第五篇 西醫診斷學 / 358
**單元 癥狀學 / 358
第二單元 問診 / 365
第三單元 全身狀態、皮膚、淋巴結檢查 / 366
第四單元 頭、頸部、胸壁及胸廓檢查 / 369
第五單元 肺、胸膜、心臟、血管檢查 / 371
第六單元 腹部和神經系統檢查 / 375
第七單元 實驗室診斷 / 378
第八單元 心電圖診斷 / 381
第九單元 影像學診斷 / 383
第六篇 藥理學 / 386
**單元 藥物作用的基本原理 / 386
第二單元 擬膽堿藥 / 387
第三單元 有機磷酸酯類中毒與解救 / 387
第四單元 抗膽堿藥 / 387
第五單元 擬腎上腺素藥 / 388
第六單元 抗腎上腺素藥 / 388
第七單元 鎮靜催眠藥 / 389
第八單元 抗癲癇藥 / 389
第九單元 抗精神失常藥 / 389
第十單元 抗帕金森病藥 / 390
第十一單元 鎮痛藥 / 390
第十二單元 解熱鎮痛藥 / 391
第十三單元 抗組胺藥 / 391
第十四單元 利尿藥及脫水藥 / 391
第十五單元 抗高血壓藥 / 392
第十六單元 抗心律失常藥 / 393
第十七單元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藥 / 393
第十八單元 抗心絞痛藥 / 393
第十九單元 血液系統藥 / 394
第二十單元 消化系統藥 / 394
第二十一單元 呼吸系統藥 / 395
第二十二單元 糖皮質激素 / 395
第二十三單元 抗甲狀腺藥 / 396
第二十四單元 降血糖藥 / 396
第二十五單元 合成抗菌藥 / 396
第二十六單元 抗生素 / 397
第二十七單元 抗真菌藥與抗病毒藥 / 397
第二十八單元 抗菌藥物的耐藥性 / 398
第二十九單元 抗結核病藥 / 398
第三十單元 抗惡性腫瘤藥 / 399
第七篇 針灸學 / 400
**單元 經絡總論 / 400
第二單元 腧穴總論 / 401
第三單元 腧穴各論 / 402
第四單元 刺灸方法 / 406
第五單元 針灸臨床應用 / 407
第八篇 傳染病學 / 411
**單元 傳染病學總論 / 411
第二單元 病毒性肝炎 / 412
第三單元 流行性出血熱 / 415
第四單元 艾滋病 / 416
第五單元 傳染性非典型肺炎 / 418
第六單元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 419
第七單元 細菌性痢疾 / 421
第八單元 霍亂 / 423
第九單元 消毒與隔離 / 425
第九篇 衛生法規 / 426
**單元 衛生法 / 426
第二單元 衛生法律責任 / 427
第三單元 執業醫師法 / 427
第四單元 藥品管理法 / 430
第五單元 傳染病防治法 / 432
第六單元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 / 434
第七單元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 434
第八單元 中醫藥條例 / 436
第九單元 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行為規范 / 436
第十篇 倫理學 / 437
**單元 概述 / 437
第二單元 醫學倫理學的歷史發展 / 438
第三單元 醫學倫理學的理論基礎 / 438
第四單元 醫學道德的規范體系 / 440
第五單元 醫患關系道德 / 441
第六單元 臨床診療工作中的道德 / 442
第七單元 醫學科研工作的道德 / 443
第八單元 醫學道德評價、教育和修養 / 443
第九單元 生命倫理學 / 444
第十一篇 中西醫結合內科學 / 445
**單元 呼吸系統疾病 / 445
第二單元 循環系統疾病 / 453
第三單元 消化系統疾病 / 461
第四單元 泌尿系統疾病 / 468
第五單元 血液及造血系統疾病 / 473
第六單元 內分泌與代謝疾病 / 477
第七單元 風濕性疾病 / 481
第八單元 神經系統疾病 / 484
第九單元 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 488
第十單元 中醫相關病證 / 490
第十二篇 中西醫結合外科學 / 492
**單元 緒論 / 492
第二單元 中醫外科證治概論 / 492
第三單元 無菌術 / 495
第四單元 麻醉 / 496
第五單元 體液與營養代謝 / 497
第六單元 輸血 / 498
第七單元 圍手術期的處理 / 499
第八單元 心、肺、腦復蘇 / 499
第九單元 疼痛與治療 / 499
第十單元 內鏡與腔鏡外科手術 / 500
第十一單元 外科感染 / 500
第十二單元 損傷 / 503
第十三單元 腫瘤 / 505
第十四單元 甲狀腺疾病 / 506
第十五單元 乳腺疾病 / 507
第十六單元 急腹癥 / 509
第十七單元 胃、十二指腸潰瘍并發癥及外科治療 /
512
第十八單元 門靜脈高壓癥 / 513
第十九單元 腹外疝 / 513
第二十單元 泌尿、男性生殖系疾病 / 514
第二十一單元 肛門直腸疾病 / 515
第二十二單元 周圍血管疾病 / 517
第二十三單元 皮膚及性傳播疾病 / 517
第十三篇 中西醫結合婦科學 / 519
**單元 總論 / 519
第二單元 常見產科疾病 / 521
第三單元 常見婦科疾病 / 525
第四單元 計劃生育 / 532
第十四篇 中西醫結合兒科學 / 533
**單元 兒科學基礎 / 533
第二單元 新生兒疾病 / 535
第三單元 呼吸系統疾病 / 536
第四單元 循環系統疾病 / 538
第五單元 消化系統疾病 / 539
第六單元 泌尿系統疾病 / 541
第七單元 神經肌肉系統疾病 / 542
第八單元 小兒常見心理障礙 / 543
第九單元 造血系統疾病 / 543
第十單元 內分泌疾病 / 544
第十一單元 結締組織病及免疫性疾病 / 545
第十二單元 營養性疾病 / 546
第十三單元 感染性疾病 / 547
第十四單元 寄生蟲病 / 549
第十五單元 小兒危重癥的處理 / 549
第十六單元 中醫相關病證 / 550
展開全部
2019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強化訓練3600題 作者簡介
趙永辰,河北大學附屬醫院中西醫結合科主任,主任中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中西醫結合醫學碩士學位,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廳市級科技進步1等獎4項,發表中文核心論文二十余篇,主編醫學著作五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重點專科學術帶頭人。
書友推薦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隨園食單
- >
姑媽的寶刀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