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歷史的足音——改革開放40年研究文庫改革開放管窺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7129691
- 條形碼:9787517129691 ; 978-7-5171-2969-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歷史的足音——改革開放40年研究文庫改革開放管窺集 本書特色
本書系列入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十三五”規劃的《歷史的足音——改革開放40年研究文庫》系列叢書之一,真實、客觀地反映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歷程,具有理論性、實踐性和重要的史料價值。
歷史的足音——改革開放40年研究文庫改革開放管窺集 內容簡介
本書系列入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十三五”規劃的《歷史的足音——改革開放40年研究文庫》系列叢書之一,精選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同志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國家經委、物資部和靠前貿易部、國家經貿委、國務院研究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工作時期的文章。內容主要涉及經濟綜合、國企改革、商品流通、產業結構調整、就業和社會保障等多個方面。這些文章真實、客觀地反映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歷程,具有理論性、實踐性和重要的史料價值。
歷史的足音——改革開放40年研究文庫改革開放管窺集 目錄
論“第三產業”及其與物質生產的關系
(1985 年) ……………………………………………………… 1
引進先進技術 改造現有企業
(1985 年7 月) …………………………………………………13
工業企業物質消耗的現狀和對策
(1986 年2 月19 日) ……………………………………………20
價值規律是社會主義經濟的基本規律
(1986 年7 月5 日) ……………………………………………25
承包經營責任制若干問題的思考
(1987 年7 月30 日) ……………………………………………36
承包經營責任制不是暫時的過渡性措施
(1987 年11 月) …………………………………………………43
應當重視和鼓勵個人積累
(1988 年2 月) …………………………………………………46
對承包責任制的再認識
(1988 年2 月) …………………………………………………49
個人收入調節體系欠完備 財稅機關應積極修改對策
(1988 年4 月8 日) ……………………………………………57
淺談價格“雙軌制”下的物資流通與管理
(1989 年2 月20 日) ……………………………………………60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培育和發展生產資料市場
(1989 年3 月5 日) ……………………………………………63
略論生產資料*高限價
(1989 年3 月17 日) ……………………………………………67
略論短缺經濟下的生產資料市場
(1989 年4 月20 日) ……………………………………………76
生產資料價格雙軌制面臨的選擇與對策
(1989 年10 月25 日) …………………………………………82
培育有組織有領導的生產資料市場
(1990 年3 月) …………………………………………………91
物資流通中計劃與市場相結合的目標與近期對策
(1990 年11 月8 日) ………………………………………… 100
努力加快我國物資流通產業化的步伐
(1992 年7 月25 日) ………………………………………… 106
認清形勢 抓住機遇 加快物資流通市場化和產業發展進程
(1992 年12 月) ……………………………………………… 114
重視商德商譽 不說“服務忌語”
(1995 年8 月16 日) ………………………………………… 119
解決國有企業困難的根本出路:深化改革
(1997 年4 月) ……………………………………………… 123
著力減輕國有企業非稅負擔
(1997 年4 月) ……………………………………………… 128
加快實施大公司戰略是我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的關鍵
(1997 年6 月2 日) ………………………………………… 134
堅定不移地走質量效益型發展道路
(1997 年12 月15 日) ……………………………………… 144
圍繞主業兼并,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大企業
(1998 年6 月) ……………………………………………… 150
面向全行業發揮橋梁紐帶作用
(1998 年10 月) ……………………………………………… 155
在跨世紀鄉鎮企業發展與山區農村開發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
(1998 年11 月7 日) ………………………………………… 158
下大力氣提高企業素質
(1999 年2 月12 日) ………………………………………… 162
積極發展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
(1999 年9 月) ……………………………………………… 164
全面加強和改善企業管理
(1999 年9 月) ……………………………………………… 172
加快國有企業戰略性改組步伐
(1999 年12 月) ……………………………………………… 181
“三改一加強”是農資打假創名牌的一項根本性措施
(2000 年5 月27 日) ………………………………………… 186
服務觀的飛躍和升華
(2000 年6 月13 日) ………………………………………… 190
進一步加強交通和能源建設
(2000 年10 月) ……………………………………………… 192
努力做好新形勢下的經貿法制工作
(2001 年4 月9 日) ………………………………………… 200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公有制實現形式研究
(2001 年4 月) ……………………………………………… 210
依法完善煙草專賣專營制度
(2001 年6 月29 日) ………………………………………… 239
發揮產業政策導向作用 推動西部工業結構調整
(2001 年9 月4 日) ………………………………………… 242
貫徹《典當行管理辦法》促進典當業健康發展
(2001 年9 月7 日) ………………………………………… 248
積極穩步發展企業電子商務
(2001 年12 月19 日) ……………………………………… 256
應當重視和發揮企業法律顧問在企業信用管理中的作用
(2001 年12 月29 日) ……………………………………… 259
加快形成我國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格局
(2001 年12 月31 日) ……………………………………… 263
《中國重塑世貿:WTO 總干事解讀入世》序言
(2002 年1 月2 日) ………………………………………… 269
加強企業戰略研究與戰略管理
(2002 年1 月27 日) ………………………………………… 271
搞好食品安全 加快食品企業發展
(2002 年6 月) ……………………………………………… 278
努力打造國內知名品牌
(2002 年6 月) ……………………………………………… 281
樹立企業良好形象 打造國內知名品牌
(2002 年6 月) ……………………………………………… 284
抓住機遇,順勢而為,加快我國制造業發展步伐
(2002 年7 月27 日) ………………………………………… 287
信用是企業文化的集中體現和*大的競爭力
(2002 年12 月1 日) ………………………………………… 292
國有企業改革取得重要進展
(2003 年3 月) ……………………………………………… 296
奪取抗擊非典斗爭重大勝利
(2004 年3 月) ……………………………………………… 306
合力打造中國的世界級企業和世界級品牌
(2004 年3 月9 日) ………………………………………… 316
全面 建設小康社會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要
更加重視發揮民營經濟的作用
(2004 年6 月16 日) ………………………………………… 320
應當把社會責任作為創新企業文化建設和推進CI 的重要內容
(2004 年9 月16 日) ………………………………………… 324
自覺履行社會責任 全面提高企業素質和競爭力
(2004 年12 月5 日) ………………………………………… 329
政策支持與自身努力相結合 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
(2005 年1 月31 日) ………………………………………… 335
積極推進區域協調發展
(2005 年3 月) ……………………………………………… 340
把握新的歷史機遇 促進非公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2005 年3 月26 日) ………………………………………… 355
內外結合 多方努力 促進農膜行業健康發展
(2005 年5 月20 日) ………………………………………… 367
大力推進企業集團創新與發展
(2005 年9 月24 日) ………………………………………… 370
調研工作需要注意把握好幾個關系
(2005 年10 月) ……………………………………………… 374
在環渤海區域經濟發展中更好地發揮民營經濟作用
(2005 年11 月10 日) ……………………………………… 380
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
(2006 年3 月) ……………………………………………… 384
加強法律體系建設 依法推進企業改革
(2006 年4 月9 日) ………………………………………… 393
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
(2007 年3 月) ……………………………………………… 399
實施大公司戰略 打造中國的跨國公司
(2007 年11 月17 日) ……………………………………… 409
調整和優化能源結構的五個層面
(2007 年11 月28 日) ……………………………………… 416
積極推進遼寧沿海經濟帶整體開發開放
(2008 年7 月20 日) ………………………………………… 420
踐行科學發展觀提高電力企業文化軟實力
(2008 年11 月8 日) ………………………………………… 423
繼續走科學發展道路 實現無錫高新區又好又快發展
(2008 年11 月22 日) ……………………………………… 429
加快推進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建設
(2008 年12 月) ……………………………………………… 432
度過寒冬迎新春
(2008 年12 月6 日) ………………………………………… 444
出路在于加快發展方式轉變
(2009 年4 月11 日) ………………………………………… 447
轉型升級是危中尋機化危為機的根本出路
(2009 年5 月30 日) ………………………………………… 452
加快專利向現實生產力競爭力的轉化
(2009 年6 月2 日) ………………………………………… 457
堅持自主創新 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
(2009 年7 月11 日) ………………………………………… 459
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和發展展望
(2009 年7 月20 日) ………………………………………… 463
大力發展能源環保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
(2009 年7 月25 日) ………………………………………… 470
加快轉變發展方式 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2009 年8 月1 日) ………………………………………… 474
品牌是戰勝金融危機的利器
(2009 年8 月8 日) ………………………………………… 481
環渤海區域合作中的通州新城產業發展方向選擇與現代產業體系構建
(2009 年8 月19 日) ………………………………………… 484
國際金融危機與深化我國公司治理改革
(2009 年9 月5 日) ………………………………………… 488
向老撾代表團介紹情況提綱
(2009 年10 月16 日) ……………………………………… 494
后危機時代的新興經濟體轉型與變革
(2009 年11 月1 日) ………………………………………… 503
走新型城市化道路 推動長株潭城市群可持續發展
(2009 年12 月3 日) ………………………………………… 509
優勢企業應當成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領跑者
(2010 年3 月31 日) ………………………………………… 512
應當把協調推進城市化作為東西部合作的結合點和著力點
(2010 年4 月8 日) ………………………………………… 521
高度重視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風險
(2010 年4 月25 日) ………………………………………… 525
西部再出發:在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中推動西部跨越式發展
(2010 年7 月6 日) ………………………………………… 528
我國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
(2010 年9 月4 日) ………………………………………… 534
做好新形勢下的咨詢工作 為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出謀劃策
(2010 年11 月10 日) ……………………………………… 538
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 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2011 年4 月27 日) ………………………………………… 542
努力從外貿500 強發展為國際化經營500 強
(2011 年8 月12 日) ………………………………………… 546
轉變政府職能關鍵在于改變利益和政績“指揮棒”
(2012 年6 月17 日) ………………………………………… 550
新形勢下行業協會健康發展的關鍵在服務
(2012 年7 月24 日) ………………………………………… 554
中國 市場經濟與民營經濟發展——互為前提、相互促進:
完善市場體制與成熟市場主體
(2012 年9 月21 日) ………………………………………… 558
標本兼治解決地區產業同構化問題
(2012 年11 月17 日) ……………………………………… 565
促進經濟增長階段平穩轉換
(2013 年3 月18 日) ………………………………………… 568
“仁、智、勇”,優秀企業素質的集合
(2013 年8 月5 日) ………………………………………… 572
轉型升級需要高素質職業經理人
(2014 年3 月) ……………………………………………… 577
促進我國經濟發展階段平穩轉換
(2014 年3 月3 日) ………………………………………… 580
促進企業結構調整
(2015 年3 月2 日) ………………………………………… 583
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根子在批外”
(2015 年7 月6 日) ………………………………………… 586
我對房地產去庫存的幾點看法
(2016 年3 月2 日) ………………………………………… 588
解決區域協調發展的根本:變行政區經濟為經濟區經濟
(2016 年3 月14 日) ………………………………………… 590
充分發揮消費需求拉動和供給推動作用
(2016 年8 月29 日) ………………………………………… 593
調節收入分配 縮小貧富差距
(2017 年3 月1 日) ………………………………………… 597
歷史的足音——改革開放40年研究文庫改革開放管窺集 節選
調節收入分配 縮小貧富差距 (2017 年 3 月 1 日) 收入分配問題是當前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問題。我國的 基尼系數近年有所下降,但 2016 年又略有上升,達 0.465,超過 0.4 的警戒線,也高于 0.44 的世界平均水平;更值得注意的是,財富進一 步向少數人集中,*富有群體與*貧困群體的差距拉大,已經嚴重影 響到社會公平與和諧穩定。 加快推進分配制度改革,加大稅收調節力度,大力提倡慈善捐贈, 搞好一二三次分配,縮小收入分配差距,促進社會公平,是我國當前 和今后需要著力解決的重大課題。但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收入分 配問題不是孤立的,需要綜合考慮國際國內多種因素,確定我們在三 次分配中的思路、原則、措施和步驟。 為此,建議: (一)初次分配兼顧效率與公平,適當提高勞動占比,“能掙多少 掙多少”。在初次分配環節,應該以鼓勵提高效率、創造財富為主,把 蛋糕做大。重在激發投資者、管理者和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增 強市場主體的活力和競爭力。對一些企業高管限薪不利于發揮他們的 積極性,應允許他們按照市場原則合理取酬。同時,初次分配也要兼 顧公平,在提高效率、降低其他成本的基礎上,適當提高勞動報酬在 初次分配中的占比。 (二)再分配加大稅收調節,縮小收入差距,“能征多少征多少”。 二次分配應在區分企業積累與個人收入特別是企業主收入的基礎上,對企業減稅以利促進企業發展和財富創造,對高收入者增稅以利促進社會公平。包括提高個人所得稅的累進稅率,開征遺產稅、繼承稅、贈與稅等。稅率的確定應同時考慮國情與世情,能征多少征多少,既要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也要防止把富人趕到國外。 (三)三次分配提倡獻愛心,發展捐贈和慈善事業,“能捐多少捐多少”。受經濟全球化形勢下資本、人員、財富流動和企業競爭的影響,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領域收入調節需要“左顧右盼”,調節的方式和力度不能不受到相當程度的制約,難以達成縮小收入差距、實現社會公平的理想目標。在這種情況下,需要積極鼓勵和促進以慈善捐贈為主要內容的第三次分配。我國慈善捐助指數不僅大大低于發達國家,也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甚至低于人均收入低于我國的許多發展中國家和欠發達國家,更應該大力倡導慈善捐助,通過三次分配,縮小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公平與和諧。除了提高國人道德水平、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之外,應當進一步采取政策措施,鼓勵慈善捐助行為,如對個人捐贈的款項給予納稅扣除或稅收抵免等。 ……
歷史的足音——改革開放40年研究文庫改革開放管窺集 作者簡介
侯云春(1952—),山東臨清人,中共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班政治學專業畢業,在職研究生學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曾參加黨中央、國務院和部委一些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長期從事宏觀經濟運行、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商品流通和市場管理、工業經濟和產業結構調整、就業和社會保障等領域理論和政策研究,在全國性重要報刊上發表論文多篇,合著《中日企業經營方式》《國企改革建言》。近期主要從事宏觀經濟、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中國特色城鎮化、企業改革和發展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推拿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