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重慶歷史地圖集
-
>
飛虎隊隊員眼中的中國:昆明 四川 杭州 上海(明信片)
-
>
威尼斯書
-
>
一聽說那島上有貓,我就出發了:日本貓島旅行筆記
-
>
中國分省系列地圖冊:江蘇(2016年全新版)
-
>
生命的邊緣-站在珠穆朗瑪峰之巔
-
>
不一樣的云南
2018中國旅游業發展報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261749
- 條形碼:9787503261749 ; 978-7-5032-6174-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18中國旅游業發展報告 內容簡介
《2018中國旅游業發展報告 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系列發展報告》分為總報告和專題報告兩部分,總報告系統地、集中地展現與分析了2018年度我國旅游業的發展狀況與趨勢、基本矛盾問題,同時提出了若干政策設計和工作建議;專題報告包括文明旅游問題、湖北省目的地居民旅游感知與態度調查兩篇報告。
2018中國旅游業發展報告 目錄
**篇 總報告
總論
一、中國旅游業的發展特征
(一)系列政策出臺,促進旅游業轉型提質增效
(二)三大旅游市場仍同步增長,但入境旅游增速放緩
(三)旅游業綜合貢獻大且增加,但貢獻率有很大提升空間
(四)核心產業規模繼續“一減兩增”,利潤、效率均全面提高
(五)較多指標東中西、省際差異較大,但多數指標差異縮小
二、中國旅游業的世界地位
(一)世界**大出境旅游國:游客量、消費總量繼續領跑世界,且增速回升
(二)世界第四大入境旅游國:游客量、收入持續增長,但增速放緩,游客量排名仍第四,收入排名下降
(三)世界**大國內旅游市場:規模持續攀升,收入增長更快
(四)世界**大總就業貢獻國,第二大GDP和投資貢獻國
三、中國旅游業的熱點事件
(一)十九大報告確定旅游發展的新方向和新要求
(二)世界旅游聯盟成立,凸顯中國的主導者地位
(三)文化和旅游部成立,開啟文旅合作的新局面
(四)2018全域旅游年,見證全域旅游發展的升級
(五)廁所革命再度起航,引領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六)建立國家公園體制,促進大眾觀光旅游轉型
(七)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必修課程,促進旅教融合
(八)旅游監管服務平臺啟用,市場監管智能化加速
(九)“利劍行動”全面啟動,重拳治理旅游市場亂象
(十)用地新政出臺,為鄉村旅游大力發展保駕護航
**章 全國旅游業發展盤點
一、支撐環境盤點
(一)自然環境
(二)社會經濟環境
(三)旅游政策環境
二、核心產業盤點
(一)住宿接待業
(二)旅游目的地
(三)旅行社業
三、旅游需求盤點
(一)旅游接待規模及其變化
(二)旅游總收入及其變化
(三)人均消費及其變化
第二章 省域旅游業發展評價
一、支撐環境評價
(一)自然環境評價
(二)社會經濟環境評價
(三)旅游政策環境評價
二、核心產業評價
(一)住宿接待業發展
(二)旅游目的地發展
(三)旅行社業發展
三、旅游需求分析
(一)旅游需求現狀
(二)旅游需求潛力
(三)旅游需求綜合評價
四、省域旅游業發展綜合評價
(一)綜合競爭力評價結果
(二)現實競爭力評價結果
(三)潛在競爭力評價結果
(四)發展環境競爭力評價結果
第三章 重點城市旅游業發展評價
一、支撐環境評價
(一)自然環境
(二)社會經濟環境
(三)旅游政策環境
二、核心產業評價
(一)住宿接待業發展
(二)旅游目的地發展
(三)旅行社業發展
三、旅游需求分析
(一)旅游需求現狀
(二)旅游需求潛力
(三)旅游需求綜合評價
四、副省級城市旅游業發展綜合評價
(一)綜合競爭力評價結果
(二)現實競爭力評價結果
(三)潛在競爭力評價結果
(四)發展環境競爭力評價結果
第四章 中國旅游業發展對策
一、宏觀調控策略
(一)“旅游+”,推動產業融合發展
(二)創新驅動,增強旅游業發展新動能
(三)全域開發,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四)綠色發展,提升旅游生態文明價值
(五)開放合作,構建旅游開放新格局
二、部門管理策略
(一)促進文旅產業融合
(二)推動全域旅游發展
(三)深化旅游開放合作
三、行業經營策略
(一)住宿接待業
(二)旅游目的地
(三)旅行社
(四)在線旅游業
第二篇 專題報告
專題一 基于在線旅游評論的區域旅游發展研究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一)互聯網時代日益鼎盛
(二)互聯網作用日趨強大
(三)在線旅游平臺正發揮積極作用
二、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一)研究方法
(二)數據來源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推薦積分TOP200景區
(二)推薦積分TOP50城市
(三)省域推薦積分排名
四、研究結論與討論
(一)自然風光、休閑度假類數量穩步攀升
(二)景區、城市和省域推薦積分與滿意度排名未呈雙優趨勢
(三)區域旅游發展不平衡,東強西弱格局亟待打破
(四)游客滿意度總體趨好,旅游綜合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專題二 長江經濟帶旅游合作研究
一、長江經濟帶旅游合作的背景
二、旅游合作對促進長江經濟帶旅游發展的重要意義
(一)旅游合作是破解長江經濟帶旅游發展障礙的必由之路
(二)旅游合作是長江經濟帶旅游分工的必然結果
(三)旅游合作是提升長江經濟帶旅游競爭力的必然要求
(四)旅游合作是貫穿長江旅游大通道的必然選擇
三、長江經濟帶旅游合作歷程
(一)初始階段(20世紀80年代):小尺度、內容單一化合作
(二)發展階段(20世紀90年代):中尺度、行業綜合型合作
(三)提升階段(21世紀以來):大范圍、多元化全方位合作
四、長江經濟帶旅游合作現狀
(一)長江下游地區旅游合作
(二)長江中游地區旅游合作
(三)長江上游地區旅游合作
(四)全長江流域的旅游合作
(五)跨區域的旅游合作
五、長江經濟帶旅游合作存在的問題
(一)合作偏重于務虛,各自為政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轉
(二)合作偏重于政府,旅游企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尚未發揮
(三)合作受制于現行體制和地方保護主義,領域和空間急待拓展
(四)合作缺乏有效的推進機制,利益關系有待理順
六、加強長江經濟帶旅游合作的對策建議
(一)建立“政府主導、企業主體、非政府組織主動”的旅游合作機制
(二)以基金會的形式凝聚旅游合作各方權益
(三)強化旅游合作的機構能力建設
(四)構建完善的旅游合作保障機制體系
專題三 臺灣地區旅游市場研究報告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內容
(三)研究意義
(四)研究方法
二、臺灣地區旅游市場整體分析
(一)宏觀環境分析
(二)發展階段分析
(三)發展現狀分析
(四)島內與出島旅游比較分析
三、臺灣地區旅游環境分析
(一)行業分類
(二)行業特征
(三)行業巨頭
(四)發展趨勢
四、兩岸關系變化對臺灣地區旅游市場的影響
(一)2000年以前兩岸旅游市場從萌芽到發展
(二)2000~2016年兩岸旅游市場蓬勃發展
(三)2016年后兩岸旅游市場急凍
附錄
附表一 2016年31個省域旅游競爭力分指標的評價結果
附表二 2016年31個省域旅游競爭力分省域的評價結果
附表三 2016年15個副省級城市旅游競爭力分指標的評價結果
附表四 2016年15個副省級城市旅游競爭力分城市的評價結果
總論
一、中國旅游業的發展特征
(一)系列政策出臺,促進旅游業轉型提質增效
(二)三大旅游市場仍同步增長,但入境旅游增速放緩
(三)旅游業綜合貢獻大且增加,但貢獻率有很大提升空間
(四)核心產業規模繼續“一減兩增”,利潤、效率均全面提高
(五)較多指標東中西、省際差異較大,但多數指標差異縮小
二、中國旅游業的世界地位
(一)世界**大出境旅游國:游客量、消費總量繼續領跑世界,且增速回升
(二)世界第四大入境旅游國:游客量、收入持續增長,但增速放緩,游客量排名仍第四,收入排名下降
(三)世界**大國內旅游市場:規模持續攀升,收入增長更快
(四)世界**大總就業貢獻國,第二大GDP和投資貢獻國
三、中國旅游業的熱點事件
(一)十九大報告確定旅游發展的新方向和新要求
(二)世界旅游聯盟成立,凸顯中國的主導者地位
(三)文化和旅游部成立,開啟文旅合作的新局面
(四)2018全域旅游年,見證全域旅游發展的升級
(五)廁所革命再度起航,引領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六)建立國家公園體制,促進大眾觀光旅游轉型
(七)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必修課程,促進旅教融合
(八)旅游監管服務平臺啟用,市場監管智能化加速
(九)“利劍行動”全面啟動,重拳治理旅游市場亂象
(十)用地新政出臺,為鄉村旅游大力發展保駕護航
**章 全國旅游業發展盤點
一、支撐環境盤點
(一)自然環境
(二)社會經濟環境
(三)旅游政策環境
二、核心產業盤點
(一)住宿接待業
(二)旅游目的地
(三)旅行社業
三、旅游需求盤點
(一)旅游接待規模及其變化
(二)旅游總收入及其變化
(三)人均消費及其變化
第二章 省域旅游業發展評價
一、支撐環境評價
(一)自然環境評價
(二)社會經濟環境評價
(三)旅游政策環境評價
二、核心產業評價
(一)住宿接待業發展
(二)旅游目的地發展
(三)旅行社業發展
三、旅游需求分析
(一)旅游需求現狀
(二)旅游需求潛力
(三)旅游需求綜合評價
四、省域旅游業發展綜合評價
(一)綜合競爭力評價結果
(二)現實競爭力評價結果
(三)潛在競爭力評價結果
(四)發展環境競爭力評價結果
第三章 重點城市旅游業發展評價
一、支撐環境評價
(一)自然環境
(二)社會經濟環境
(三)旅游政策環境
二、核心產業評價
(一)住宿接待業發展
(二)旅游目的地發展
(三)旅行社業發展
三、旅游需求分析
(一)旅游需求現狀
(二)旅游需求潛力
(三)旅游需求綜合評價
四、副省級城市旅游業發展綜合評價
(一)綜合競爭力評價結果
(二)現實競爭力評價結果
(三)潛在競爭力評價結果
(四)發展環境競爭力評價結果
第四章 中國旅游業發展對策
一、宏觀調控策略
(一)“旅游+”,推動產業融合發展
(二)創新驅動,增強旅游業發展新動能
(三)全域開發,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四)綠色發展,提升旅游生態文明價值
(五)開放合作,構建旅游開放新格局
二、部門管理策略
(一)促進文旅產業融合
(二)推動全域旅游發展
(三)深化旅游開放合作
三、行業經營策略
(一)住宿接待業
(二)旅游目的地
(三)旅行社
(四)在線旅游業
第二篇 專題報告
專題一 基于在線旅游評論的區域旅游發展研究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一)互聯網時代日益鼎盛
(二)互聯網作用日趨強大
(三)在線旅游平臺正發揮積極作用
二、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一)研究方法
(二)數據來源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推薦積分TOP200景區
(二)推薦積分TOP50城市
(三)省域推薦積分排名
四、研究結論與討論
(一)自然風光、休閑度假類數量穩步攀升
(二)景區、城市和省域推薦積分與滿意度排名未呈雙優趨勢
(三)區域旅游發展不平衡,東強西弱格局亟待打破
(四)游客滿意度總體趨好,旅游綜合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專題二 長江經濟帶旅游合作研究
一、長江經濟帶旅游合作的背景
二、旅游合作對促進長江經濟帶旅游發展的重要意義
(一)旅游合作是破解長江經濟帶旅游發展障礙的必由之路
(二)旅游合作是長江經濟帶旅游分工的必然結果
(三)旅游合作是提升長江經濟帶旅游競爭力的必然要求
(四)旅游合作是貫穿長江旅游大通道的必然選擇
三、長江經濟帶旅游合作歷程
(一)初始階段(20世紀80年代):小尺度、內容單一化合作
(二)發展階段(20世紀90年代):中尺度、行業綜合型合作
(三)提升階段(21世紀以來):大范圍、多元化全方位合作
四、長江經濟帶旅游合作現狀
(一)長江下游地區旅游合作
(二)長江中游地區旅游合作
(三)長江上游地區旅游合作
(四)全長江流域的旅游合作
(五)跨區域的旅游合作
五、長江經濟帶旅游合作存在的問題
(一)合作偏重于務虛,各自為政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轉
(二)合作偏重于政府,旅游企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尚未發揮
(三)合作受制于現行體制和地方保護主義,領域和空間急待拓展
(四)合作缺乏有效的推進機制,利益關系有待理順
六、加強長江經濟帶旅游合作的對策建議
(一)建立“政府主導、企業主體、非政府組織主動”的旅游合作機制
(二)以基金會的形式凝聚旅游合作各方權益
(三)強化旅游合作的機構能力建設
(四)構建完善的旅游合作保障機制體系
專題三 臺灣地區旅游市場研究報告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內容
(三)研究意義
(四)研究方法
二、臺灣地區旅游市場整體分析
(一)宏觀環境分析
(二)發展階段分析
(三)發展現狀分析
(四)島內與出島旅游比較分析
三、臺灣地區旅游環境分析
(一)行業分類
(二)行業特征
(三)行業巨頭
(四)發展趨勢
四、兩岸關系變化對臺灣地區旅游市場的影響
(一)2000年以前兩岸旅游市場從萌芽到發展
(二)2000~2016年兩岸旅游市場蓬勃發展
(三)2016年后兩岸旅游市場急凍
附錄
附表一 2016年31個省域旅游競爭力分指標的評價結果
附表二 2016年31個省域旅游競爭力分省域的評價結果
附表三 2016年15個副省級城市旅游競爭力分指標的評價結果
附表四 2016年15個副省級城市旅游競爭力分城市的評價結果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唐代進士錄
- >
自卑與超越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山海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隨園食單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