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挑戰與選擇-中國稻谷收儲政策改革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661079
- 條形碼:9787509661079 ; 978-7-5096-6107-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挑戰與選擇-中國稻谷收儲政策改革 本書特色
在稻谷實行低收購價政策的背景下,我國稻谷產業面臨嚴峻的挑戰,例如庫存壓力大、稻谷價格高、品質低、國際競爭力不強等問題。稻谷收儲制度的市場化改革是改變這一現狀的有力之舉,因此稻谷收儲制度亟待進行市場化改革。
針對稻谷收儲制度的市場化改革問題,《挑戰與選擇:中國稻谷收儲政策改革》將從稻谷產業的現狀、我國糧食儲備制度發展與改革、低收購價政策的現狀和挑戰、稻谷補貼政策的演變和現狀,以及國外價補分離的成功經驗等角度全面分析我國稻谷收儲制度和補貼政策。
《挑戰與選擇:中國稻谷收儲政策改革》研究認為,現行稻谷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對增加農民收入、穩定糧食產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縱深推進,現行的稻谷定價和收儲制度已日益不能適應市場農業發展的需要,迫切需要進行制度性改革。
挑戰與選擇-中國稻谷收儲政策改革 內容簡介
在稻谷實行*低收購價政策的背景下,我國稻谷產業面臨嚴峻的挑戰,例如庫存壓力大、稻谷價格高、品質低、國際競爭力不強等問題。稻谷收儲制度的市場化改革是改變這一現狀的有力之舉,因此稻谷收儲制度亟待進行市場化改革。 針對稻谷收儲制度的市場化改革問題,宋洪遠、高鳴等著的《挑戰與選擇(中國稻谷收儲政策改革)》將從稻谷產業的現狀、我國糧食儲備制度發展與改革、*低收購價政策的現狀和挑戰、稻谷補貼政策的演變和現狀,以及國外價補分離的成功經驗等角度全面分析我國稻谷收儲制度和補貼政策。 本書研究認為,現行稻谷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對增加農民收入、穩定糧食產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縱深推進,現行的稻谷定價和收儲制度已日益不能適應市場農業發展的需要,迫切需要進行制度性改革。
挑戰與選擇-中國稻谷收儲政策改革 目錄
1.1 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
1.2 研究現狀與研究評述
1.3 研究目標與研究內容
1.4 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
1.5 研究特色與創新說明
第2章 中國稻谷產業發展的現狀與問題
2.1 中國稻谷產業發展的現狀
2.2 中國稻谷產業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2.3 中國稻谷生產效率研究:稻谷主產區的實證分析
第3章 中國糧食儲備制度發展及改革分析
3.1 中國糧食儲備制度發展的狀況和特點
3.2 國外糧食儲備制度發展現狀及特點
3.3 中國糧食儲備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
3.4 加快糧食儲備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議
第4章 中國稻谷*低收購價的現狀與問題
4.1 中國稻谷價格支持政策和收儲制度的變革
4.2 中國稻谷*低收購價的現狀和取得的成效
4.3 當前稻谷收儲制度的不良影響
4.4 完善稻谷收儲制度改革的建議
第5章 中國稻谷補貼政策的演變和現狀
5.1 中國糧食補貼政策的演變
5.2 中國糧食補貼政策存在的問題
5.3 關于糧食補貼政策的思考
第6章 建立稻谷“價補分離”的域外經驗及借鑒
6.1 美國的經驗及借鑒
6.2 日本的經驗與借鑒
6.3 歐盟及其成員國的經驗借鑒
6.4 國外經驗對我國稻谷補貼制度的啟示
附錄
附錄1 黑龍江稻谷收儲制度與補貼制度改革研究報告
附錄2 黑龍江慶安縣水稻收儲和補貼制度改革調研報告
附錄3 黑龍江柳河農場水稻種植情況訪談報告
附錄4 黑龍江長豐水稻種植合作社訪談報告
附錄5 湖南稻谷收儲制度與補貼制度改革研究報告
附錄6 湖南稻谷收儲制度與補貼制度改革調研報告:基于經營主體視角
附錄7 浙江稻谷收儲制度與補貼制度改革研究報告
參考文獻
挑戰與選擇-中國稻谷收儲政策改革 作者簡介
宋洪遠,1983年7月畢業于吉林大學經濟系政治經濟學專業,現任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二級研究員,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
自1991年以來長期從事中國農村發展研究與政策咨詢工作,自1997年以來連續參加起草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文件和領導講話30多件。2004年以來中央一號文件起草組成員,中央國家機關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人。主持編寫《中國農業發展報告》和《中國農村政策執行報告》。先后有30多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務院和省部級領導批示,有10多項科研成果被國家和有關部門制定政策時采納。
主持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軟科學重點項目、中宣部“馬工程”重大項目、中華農業科教基金、中國發展研究基金、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基金、農業部軟科學、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技術援助項目等重要課題50多項。
在《經濟研究》、《管理世界》、《中國農村經濟》、《農業經濟問題》等重要期刊發表文章100多篇。作為主筆和主編出版的著作有《當代中國經濟轉型與農村發展研究》、《中國農村改革40年 、《調整結構創新體制發展現代農業》、《中國新農村建設政策與實踐》、《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路》等27部。《中國近代以來農村變遷史論》(共4卷)總主編,大型紀錄片《大國根基》(共6集)總策劃。 宋洪遠,1983年7月畢業于吉林大學經濟系政治經濟學專業,現任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二級研究員,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
自1991年以來長期從事中國農村發展研究與政策咨詢工作,自1997年以來連續參加起草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文件和領導講話30多件。2004年以來中央一號文件起草組成員,中央國家機關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人。主持編寫《中國農業發展報告》和《中國農村政策執行報告》。先后有30多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務院和省部級領導批示,有10多項科研成果被國家和有關部門制定政策時采納。
主持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軟科學重點項目、中宣部“馬工程”重大項目、中華農業科教基金、中國發展研究基金、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基金、農業部軟科學、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技術援助項目等重要課題50多項。
在《經濟研究》、《管理世界》、《中國農村經濟》、《農業經濟問題》等重要期刊發表文章100多篇。作為主筆和主編出版的著作有《當代中國經濟轉型與農村發展研究》、《中國農村改革40年>、《調整結構創新體制發展現代農業》、《中國新農村建設政策與實踐》、《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路》等27部。《中國近代以來農村變遷史論》(共4卷)總主編,大型紀錄片《大國根基》(共6集)總策劃。
研究成果先后獲得“中國農村發展研究獎”、“中國圖書獎”、“農業部軟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三農研究獎”、 “亞洲開發銀行和中國財政部技術援助項目政策推動獎”等。1997年8月被授予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001年6月享受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16年12月榮獲中國農業大學“優秀博士生導師”稱號。
高鳴,男,博士,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研究領域為農業經濟理論與政策。博士畢業于中國農業大學與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 UC Davis,國家公派聯合培養),獲農業經濟管理學博士學位。共發表論文約30篇,其中,21篇CSSCI檢索、24篇北大核心檢索、3篇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以作者身份在《管理世界》、《中國農村經濟》、《中國農村觀察》、《中國人口科學》、《中國軟科學》等期刊發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農業農村部軟科學等課題6項,參與國家社科、自科項目10余項。擔任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中國農村經濟》等多家國內外重要期刊的外審專家。2016年,榮獲第七屆“中國農村發展研究獎”。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煙與鏡
- >
姑媽的寶刀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與地壇
- >
巴金-再思錄
- >
莉莉和章魚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