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地質災害地下變形監測技術規程(試行)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2543985
- 條形碼:9787562543985 ; 978-7-5625-4398-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地質災害地下變形監測技術規程(試行) 內容簡介
《地質災害地下變形監測技術規程(試行T\CAGHP046-2018)/團體標準》規定了利用已有的或專門建造的地下構筑物,如探洞、錨洞、巷道、井筒、城市地下管廊、交通隧道、水電硐室等,布設觀測點,使用觀測儀器進行地質災害地下變形監測的相關監測項目、監測方法、測點布設以及監測資料整理工作的技術要求。 本規程適用于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行業中滑坡、地裂縫、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體的地下變形監測,以及針對受地質災害威脅的地下構筑物開展的地下變形監測工作。崩塌、泥石流及其他行業的地質災害地下變形監測可參照此規程執行。 地質災害地下變形監測除應符合本規程的規定外,還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規范的規定。
地質災害地下變形監測技術規程(試行) 目錄
引言
1 范圍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3 術語和定義
4 總則
4.1 一般規定
4.2 目的任務
4.3 監測程序
4.4 監測分級
4.5 工作內容
4.6 監測的基本要求
5 監測內容
5.1 一般規定
5.2 滑坡監測
5.3 地面塌陷監測
5.4 地面沉降監測
5.5 地裂縫監測
6 監測方法
6.1 一般規定
6.2 地下水平位移
6.3 地下垂向位移
6.4 地下收斂變形
6.5 地下結構面變形
6.6 硐軸變形
6.7 鉆孔軸向變形
6.8 鉆孔側向變形
7 監測頻率
7.1 一般規定
7.2 監測頻率
8 數據整理和成果匯交
8.1 一般規定
8.2 數據采集和格式
8.3 數據處理
8.4 成果匯交
附錄A(規范性附錄)地質災害體穩定狀態評判表
附錄B(規范性附錄)儀器及測量精度
附錄C(規范性附錄)監測點安裝埋設技術要求
附錄D(資料性附錄)監測數據樣表
附錄E(資料性附錄)觀測數據二次檢驗的統計分析方法
附錄F(資料性附錄)地質災害地下變形監測成果報告提綱
地質災害地下變形監測技術規程(試行) 節選
《地質災害地下變形監測技術規程(試行T\CAGHP046-2018)/團體標準》: 6.4地下收斂變形 6.4.1監測設備應根據預計位移量的大小進行選擇。位移較小或精度要求較高時,宜采用收斂計;硐室斷面較大時,宜采用全站儀或激光斷面儀。當進行自動化監測時,宜采用測量機器人系列全站儀。儀器及測量精度要求參見附錄B。 6.4.2地下收斂變形測線可按三角形、“十”字形或交叉形等布置。易于校核量測的數據,宜采用三角形布置。底部施工已基本完成的硐室,宜采用“十”字形布置。硐室頂部布有施工設備,可采用交叉形布置。硐室斷面較大時,可設置多個三角形進行量測。 6.4.3采用收斂計觀測地下收斂變形的步驟及具體要求為: a)在測點處牢固地埋設預埋件,預埋件長度根據需要加工,連接件與預埋件的連接應使銷釘 孔方向鉛直。 b)檢查預埋測點有無損壞、松動。 c)打開收斂計鋼尺搖把,拉出尺頭掛鉤放入測點孔內,將收斂計拉至另一測點,并將尺架掛鉤 掛人測點孔內,選擇合適的尺孔,插入尺孑L銷與聯尺架固定。 d)調整調節螺母,仔細觀察,使塑料窗口上的刻線對在張力窗口內標尺上的兩條白線之間(每 次應一致)。 e)記下鋼尺在聯尺架端時的基線長度與數顯讀數。為提高量測精度,每次基線應重復測3次 取平均值。當3次讀數極差大于0.05mm時,應重新測試。 f)測試過程中,若數顯讀數已超過25mm,則應將鋼尺收攏(換尺孔)25mm重新測試,兩組平 均值相減,即為兩尺孔的實際間距,以消除鋼尺沖孔距離不精確造成的測量誤差。 g)記錄數據、時間、溫度、尺孔位置和測點編號。 h)一條測線測完后,應及時逆時針轉動調節螺母,摘下收斂計,打開尺卡收攏鋼帶尺,為下一 次使用做好準備。 6.4.4采用全站儀觀測地下收斂變形的步驟及具體要求為: a)確定監測斷面的測點布設形式,收斂點應盡量對稱布設,保證“同面等高”,拱頂下沉測點及 凈空水平收斂測點應布設在同一斷面; b)在測點布設處,宜采用帶肋鋼筋焊接的鋼板,再在其表面粘貼反射膜片,以此作為測點 標靶; c)將全站儀置于適當位置觀測若干的方向和距離,通過坐標變換算出該測點上儀器中心的 坐標; d)對被測目標點進行觀測,獲取其空間位置信息,由站心坐標計算出被測點的空間三維坐標; e)利用各監測點的空間三維坐標,計算得到同一斷面上各測點間相對位置關系; f)通過比較不同監測周期相同測點間相對位置關系的差異,來計算圍巖凈空收斂量。 6.4.5采用激光斷面儀觀測地下收斂變形的步驟及具體要求為: a)安置三角架,使其頂部水平且中心對準下方地面上的標志點; b)將測頭放在三角架的頂上,固定,將測量電纜與電腦連接; c)調整三角基座上的3個微調手柄,觀察儀器上的圓水泡,使之居中,然后反復精確調整幾次 長水泡,使之居中; d)設置好硐室斷面的起始、終止測量角度及所測點數后,軟件控制測頭自動完成當前斷面的測量,并保存測量數據; e)通過比較不同時刻的斷面,自動計算硐室收斂量。 6.5地下結構面變形 6.5.1地下結構面變形監測有簡易監測法、機測法、電測法(測縫計)等。可采用測縫計實現結構面的自動化監測。 6.5.2常用的簡易監測法有如下幾種: a)在裂縫或滑面兩側(或上、下)設標記或埋樁,定期用鋼尺等直接量測裂縫張開、閉合、位錯 或下沉等變形; b)在裂縫上或滑帶上設置騎縫式標志,如貼水泥砂漿片、玻璃片等,直接量測。 6.5.3機測法采用機械式儀表進行地下結構面變形監測。常用的儀器有游標卡尺、塞尺等。儀器及測量精度要求參見附錄B。 6.5.4電測法利用傳感器的電性特征或頻率的變化表征裂縫的變化,借助二次儀表進行測試。該方法適用于集中采集數據和自動化監測。常用的儀器為測縫計(單向、三向測縫計)。儀器及測量精度要求參見附錄B。 ……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隨園食單
- >
莉莉和章魚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