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2018中國最佳雜文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5094867
- 條形碼:9787205094867 ; 978-7-205-09486-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18中國最佳雜文 本書特色
由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太陽鳥文學年選系列叢書,從1998年開始,已經連續出版了二十一年,其間經受了圖書市場的檢驗,得到了讀者的廣泛認同與好評。 2019年1月出版的六卷年選本,作為年度盤點的*佳文學系列,仍將由著名學者王蒙出任主編,編委及各分卷主編皆為文學領域卓有建樹的專家學者。他們不負讀者厚望,將發表于2018年的原創作品精讀、精選,力求將*優秀的作品完整、客觀、公正地呈現給讀者。 本書是王侃主編的雜文卷——《2018中國*佳雜文》。
2018中國最佳雜文 內容簡介
由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太陽鳥文學年選系列叢書,從1998年開始,已經連續出版了20年,其間經受了圖書市場的檢驗,得到了讀者的廣泛認同與好評。2018年12月要出版的六卷年選本,作為年度盤點的*佳文學系列,仍將由著名學者王蒙出任主編,編委及各分卷主編皆為文學領域卓有建樹的專家學者。他們不負讀者厚望,將發表于2018年的原創作品精讀、精選,力求將*優秀的作品完整、客觀、公正地呈現給讀者。 雜文的選本,偏愛于真性情的袒露和書寫,并尋求文學體驗范疇的人文關懷。選本走的是平民化、大眾化的閱讀路線。以積極參與的姿態關注生活,靠近民眾的閱讀心理。
2018中國最佳雜文 目錄
001 “領銜主演”的濫用 江曾培
003 肥膩油膩成了“時鮮話題”? 齊世明
005 小圈子里的 介子平
007 “逃富”與“逃死” 桑林峰
009 “宗師去世無人問”的冷思考 迂夫子
011 所有的“差不多”,后都會報復你 京 博
013 倘若齊白石去當官 朱仲南
015 從“入園考試”說起 張亞凌
017 水至清,真的無魚嗎? 羅浩聲
019 我所理解的教育 韓 寒
023 “冰花男孩”的故事里寫滿慶幸與后怕 然 玉
025 臉書與書臉 劉誠龍
028 我的閱讀習慣 俞敏洪
030 “我怕期末”:一名大學教師的焦慮 周 凱
032 “世界自有其原則” 方鴻儒
034 電影《無問西東》的“莽氣與靈氣” 王 昕
036 把“兒童邪典片”逼進“鐵桶合圍”絕地 鄭博超
038 別讓“向錢看”破壞新媒體生態 一 然
040 都“總”起來了 吳 非
042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雪夜 孫小寧
047 誰賣了我的? 盛斯才
049 孩子天生是詩人,大人卻失去了耳朵 曹卓彧
051 為親情拓展對話空間 彭 飛
053 姑妄信之 韓 羽
055 每所高校都要有個拉風的名號? 鄧海建
057 令人嘆息的“暖新聞” 司馬心
059 娛樂不是肉麻 樂 朋
061 少有人顧及鳥的感受 商子雍
064 大數據也可以有溫度 張慧中
066 讀者,書店好的“合伙人” 張魁星
068 胡遷之死 魯 敏
072 表情包也要有“法治臉” 謝 軍
074 同學會是一場皮影戲 注定活在彼此記憶里 張
076 規則意識當成現代文明通行證 高亞洲
078 歷史與空間:從“節女堂”想到“女德班” 張桂輝
081 說“跪” 蹇廬氏
083 “迷失”的美感 唐 穎
086 旅行文學 王鼎鈞
090 電視劇的智商 毛 尖
092 我們到底在懷念霍金什么? 尤琳娜
095 陽光也是好的防劑 游宇明
097 那個測不準的時刻永遠讓我們著迷 宋明煒
101 我讀魯迅的小說 止 庵
104 霍金:位的后人類 桃子醬
107 永遠年輕可取嗎? 薛 巍
110 從八抬大轎到人工智能 趙 威
112 生命在別處 南 帆
117 以寫作保留希望 蘇 童
120 又聞“只知周迅不知魯迅” 凌 河
122 我不要向猝死醫生學習 有關部門還真別覺得委屈 伍里川
124 好奇心是青春的密碼 逄春階
126 上百村民私挖凍肉 “淳樸”的人性為何變壞 舒圣祥
128 我們不再“震驚” 陳魯民
130 春江水暖,定該鴨知,鵝不知耶? 楊 杰
133 今天,我們都是流量的奴隸 竇 浩
137 那些受我冷遇的標點符號 張 正
139 《我不是藥神》:現實主義創作精神的回歸 陳 剛
142 說“隨和” 白子超
145 寶玉的“魚眼睛論” 陳大康
150 我的愿望誰知道 吳 非
152 三不負主義 唐翼明
155 我們追求怎樣的健康 曹 彬
157 何必“也學牡丹開” 孫文輝
159 警惕“注意力陷阱” 何冠軍
161 奇葩的企業文化 恰恰是缺“文化” 殷國安
163 莫讓“亂花”迷人眼 袁培行
165 讀書讀到什么程度才能改變命運 趙巍巍
167 疏與密 淵 墨
170 賣蘑菇的小姑娘 從維熙
173 “悲摧”的貴族 張 希
175 時間的好孩子 蒼 耳
178 點贊也要有資格? 江 岸
180 活出自己的詩意人生 石 羚
182 逞能的悲哀 于文崗
184 可憐一曲“長生殿” 張 鳴
186 說 蚊 李興濂
188 寫回憶錄 周炳揆
190 假作真時真亦假 廉 萍
192 廢話和套話 童孟候
196 當我們在朗讀的時候 何 婕
200 奉 承 王 勉
202 奇崛的文化大師辜鴻銘 魯先圣
205 圈定“目標!币瞬挪荒茈S心所欲 曙 明
207 狂傲背面是卑微 劉江濱
210 劇場與菜場 淺 水
212 讀書人一直都在 只是恰巧你沒發現 王鐘的
214 道路的人性化“限寬” 沈 棲
2018中國最佳雜文 節選
“領銜主演”的濫用 ◎江曾培 《咬文嚼字》編輯部發布2017十大語文差錯,其中一個是“領銜主演”的濫用。當下熒屏和銀幕,演員表中多有“領銜主演”的用法,而且往往出現多人并列。《咬文嚼字》指出,這違反了“領銜”一詞的本義。所謂“領銜”,是指在共同署名的文件中,排名在**位的人。也指在藝術表演者的名單中,排名在**位的演員。不管用于什么場合,“領銜”只能是一個人,不能是一群人。 我以為,影視劇在演職員表中如此標注“領銜主演”,固然是一種語文差錯,究其成因恐怕不是語文水平不高,而是一種虛夸虛假虛妄虛榮的思想作風在作怪。 一個劇目的演出,是由多個演員合作完成的,內中有主角也有配角,有唱頭牌的也有跑龍套的,各有各的作用,缺一不可。演員隊伍的組成,如同一切社會組織一樣,成寶塔狀,下面大上面小。也就是說,一般演員多,主演少,領銜主演更是鳳毛麟角。然而,時下不少影視劇的演員表,則是“倒過來”,黑壓壓的一片多為主演。 主演,指主要演員,過去一部劇目一般是兩人,一為男主角,一為女主角,如今大概已不能滿足更多演員想擁有“主演”的名,于是就突破了“主”的含義,讓戴上“主演”帽子的人越來越多。俗話說,“物以稀為貴”,“主演”多了,也就難于體現眾星捧月式的“主”的高貴了,這一稱呼隨之又為一些大牌演員所不屑,要求更上一層樓來突顯自己,掛“領銜主演”的人遂多了起來。然而,這還擺不平,你能“領銜”,我為什么不能“領銜”,于是也就顧不得“領銜”是指排名**的人,只能是一個人,而是任意違反其本義,使其多人并列,變成了一群人。就是這樣,“主演”“領銜主演”的帽子還不夠用,同時還用了什么“聯合主演”“聯袂主演”“特邀主演”等名頭,加以擺平。 前些時間有一部電視劇,主演8人,聯合主演33人,領銜主演12人,而一般演員為27人。80人的演出陣容,主演53人,竟占66%,這是完全顛倒了主次的設置。近期放映的一部電視劇,標為“聯袂主演”的演員,也有20多人。就一部電視劇說,紅花需要綠葉配,各有各的作用,主演是在劇中起主要作用的演員,要充分予以重視,但卻不能多是“主演”和“領銜主演”,否則就會各唱各的調,各吹各的號,亂成一鍋粥,致使劇作根本無法進行。 不論演員原有的地位名聲如何,在一部影劇中的定位應宜其所扮演的角色,標之為“演員”、“主演”或“領銜主演”,而在人物結構上,“主演”總是少的,“領銜主演”更只能是一人,演員表上標出那么多“主演”與“領銜主演”,所以造成這一“名不副實”的情況,就是基于虛榮虛名的需要。 因此,“領銜主演”這一詞語的亂用,并不像《咬文嚼字》所指出的,是由于語文知識的欠缺,如當事人遞交法院起訴離婚的“起訴狀”誤成了“起訴書”,就多由于缺少法律知識所致。因為一般人不了解“起訴狀”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為了向人民法院起訴而遞交的法律文書,而“起訴書”則是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定程序,代表國家向人民法院對被告人提起公訴的法律文書,又稱“公訴書”。“起訴狀”和“起訴書”的發起人有別,屬兩種不同的法律文書!邦I銜主演”意思則是很容易為人們所了解,之所以會亂用,更多是有意為之,以滿足一些演藝人員的虛榮欲,同時也為影視劇的陣容虛張聲勢,忽悠觀眾。 “領銜主演”的亂用濫用,是社會虛夸虛榮作風的一種反映,克服它固然要提高語文水平,關鍵則是要端正思想作風。 (《新民晚報》“夜光杯”,2018年1月1日)
2018中國最佳雜文 作者簡介
王蒙,男,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滄州,1934年10月15日生于北京。中共第十二屆、十三屆中央委員,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當代作家、學者,文化部原部長、中國作家協會名譽主席,著有長篇小說《青春萬歲》、《活動變人形》等近百部小說。 王侃,男,1968年生,浙江東陽人。先后畢業于浙江師范大學、南京大學,獲文學碩士、博士學位。2011年,美國斯坦福大學東亞研究中心高級訪問學者。1996年9月至2011年1月,執教于浙江師范大學中文系、人文學院;2011年2月調入杭州師范大學人文學院,至今。
- >
朝聞道
- >
唐代進士錄
- >
山海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煙與鏡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