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百村調研:易地扶貧搬遷與包容性發展:三山井村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135603
- 條形碼:9787520135603 ; 978-7-5201-3560-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百村調研:易地扶貧搬遷與包容性發展:三山井村卷 本書特色
為更好地發揮中國社會科學院作為黨和國家思想庫、智囊團的重要作用,加強對重大問題開展國情調研,根據《關于加強和改進國情調研工作的意見》規定,201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組織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百村調研(簡稱“扶貧百村調研”)國情調研特大項目。對全國范圍內兼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100個貧困村開展村莊國情調研,包括一定比例的2010年以來已經脫貧的村莊。 劉同山,汪武靜著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百村調研(三山井村卷易地扶貧搬遷與包容性發展)》的主要內容包括村莊基本狀況、貧困狀況及其演變、貧困的成因、減貧歷程和成效、脫貧和發展思路和建議等,以及在調研過程中結合村莊特點的專題性研究。三山井村是農發所調研的寧夏回族自治區同心縣的村莊。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百村調研:易地扶貧搬遷與包容性發展:三山井村卷 內容簡介
三山井村地處有“苦瘠甲天下”之稱的寧夏西海同連片貧困區,是國家貧困縣同心縣的省級貧困村。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百村調研·三山井村卷》在介紹當地生態移民和扶貧攻堅政策的基礎上,通過深度訪談、問卷調查和統計分析,剖析了三山井村村民的生活生產狀況、生態移民搬遷的影響、產業扶貧項目的成與敗、村莊精準扶貧面臨的挑戰。同時,從政策設計、產業扶貧和村莊落實三個方面,對扶貧搬遷進行了系統思考,并提出改進移民搬遷及扶貧攻堅工作的一些建議,具體包括:提高易地扶貧搬遷的包容性、協調性和綜合性;合理選擇產業扶貧項目,創新政府扶持模式;發動群眾和社會力量,改善村莊扶貧工作。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百村調研:易地扶貧搬遷與包容性發展:三山井村卷 目錄
**節 所在縣鄉基本情況
第二節 生態移民安排及進展
第三節 扶貧攻堅舉措及成效
第四節 扶貧存在的問題及整改
第二章 村民的生產生活
**節 生活現狀
第二節 生活滿意度
第三節 生產經營現狀
第三章 易地扶貧搬遷對村民的影響
**節 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
第二節 村民的生產生活
第四章 產業扶貧項目的成與敗
**節 成功的產業扶貧項目:黑毛驢養殖
第二節 失敗的產業扶貧項目:從種植、養殖到光伏
第五章 村莊精準扶貧面臨的挑戰
**節 村民對扶貧脫貧的更多更高要求
第二節 村莊扶貧脫貧工作的問題
第六章 關于易地扶貧搬遷及扶貧攻堅的思考與建議
**節 易地扶貧搬遷及扶貧攻堅的思考
第二節 易地扶貧搬遷及扶貧攻堅工作的建議
附錄
村級扶貧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以寧夏三山井村為例
參考文獻
后記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百村調研:易地扶貧搬遷與包容性發展:三山井村卷 節選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百村調研·三山井村卷》: 在課題組隨機抽取的65戶農戶中,50戶新移民戶均土地5.18畝,15戶原村民戶均耕地38.27畝。50戶新移民目前還在種地的僅有4戶(占比8010),而其他46戶新移民都已經將土地撂荒或者出租。無論是新移民,還是原村民,大部分受訪者認為新移民分到的土地質量太差,無法耕種,就算勉強耕種也基本沒有收益。一些新移民向課題組表明,村里分配給他們的土地質量太差,石頭太多太大,且產量太低,實際上很多新移民已經將分配給他們的土地撂荒,個別較好的地塊也以每畝每年200元的價格統一出租給企業種植油用牡丹。總之,新移民人均耕地面積很少,且質量很差,他們中的絕大部分已經被迫完全脫離了農業生產。 雖然原村民人均耕地面積較多,質量也較好,大部分仍在種地,但他們的農業經營收益也很少。課題組抽樣調查的15戶原村民中,11戶(73.33%)村民耕種土地。原村民的土地是常年耕種的熟地,比較平整,近兩年采用機械化作業耕種(俗稱“車犁車種”),一戶人家花4-5個工,就可以輕松完成土地耕種工作,大部分時間進行打工或者等待非農工作。根據課題組深入訪談時村民給出的農業經營數據:每畝平均收小麥150斤,銷售價格為每斤1.3元,每畝地毛收入195元,扣除每畝地每年投入約93元(犁地20元、播種13元、收割15元、化肥投入15元、種子20元、運輸10元),不計人工投入和土地折租的機會成本,每畝地每年收入在100元上下。普通農戶按照每戶有耕地40畝計算,一年到頭全家的農業收入只有4000元,低于絕大部分三山井村民的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可見,單純依靠土地無法滿足三山井村民的基本生存需求。 盡管同心縣出臺了《關于生態移民遷出區移民承包土地、草原和宅基地收歸國有的若干政策規定》,但縣內的生態移民仍然普遍認為老家的承包地和宅基地是自己家的。在移民安置點沒能獲得足量的、可耕種的土地進一步加強了這種想法。實際上,由于安置點的土地無法耕種,家庭收入又低,一些不舍得花錢買糧買面又很閑的新移民,就想辦法將老家閑置的耕地重新利用起來。有生態移民受訪者表示剛搬遷過來時,有人騎摩托車回到30多公里以外的馬高莊鄉老家,繼續耕種土地,然后將收獲的小麥和油料籽拉到三山井村作為口糧。但后來由于經常有人出車禍,再加上政府三令五申生態移民老家的土地收歸國有,明令禁止移民回鄉耕種,并設置了一些障礙,生態移民才逐漸放棄了回鄉種地。但他們依舊認為老家的土地是自己的,個別生態移民戶甚至自行將老家的耕地出租出去。比如生態移民藺義沖將自己老家(馬高莊鄉馮家灣村)的80畝耕地租給了某位老板種植苜蓿,每年收取1200元租金;謝武河也將老家45畝地以每畝每年15元的價格租給了這位老板。 ……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百村調研:易地扶貧搬遷與包容性發展:三山井村卷 作者簡介
劉同山,管理學博士,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農村土地制度、農業經營主體,代表作有《農地流轉不暢對糧食產量有何影響?》《關于農村土地退出的調查與建議》。 汪武靜,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農村發展研究院在讀博士生,研究方向為農業經濟理論與政策。
- >
回憶愛瑪儂
- >
姑媽的寶刀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自卑與超越
- >
巴金-再思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