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起點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2716650
- 條形碼:9787512716650 ; 978-7-5127-1665-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起點 本書特色
愛和自由科學教育公益巡講15年的枕邊伴讀; 孫瑞雪教育機構創立愛和自由教育23年來的整體結構性呈現; 為愛,為孩子,為成長,為希望,為每一位參與者的身體力行 從出生的那一刻起, 我就和我的父親、祖父、曾祖父…… 完全的不一樣了。 這就是新教育、新人類、新起點。
起點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來自多年來的孫瑞雪教育機構會刊中的文章, 不僅收錄了多篇孫瑞雪老師撰寫的關于兒童教育的文章, 同時還收錄了孫瑞雪教育機構各分校校長、老師撰寫的記錄和文章。全書共分四章, 包括: 愛、自由中規則、完整的人和完整的成長、兒童的敏感期, 全面介紹了孫瑞雪教育機構所堅持的教育理想和教育理念, 對父母們更加深入、全面了解孫瑞雪教育思想, 具有重要作用。
起點 目錄
**章?愛
003?愛的真諦
家庭中的愛
006?母親,讓孩子全然地依戀你
017?父親,就這樣愛你的孩子吧
022?父愛,透過和孩子的連接傳遞
028?正常的家庭關系,讓孩子感受到愛
031?你的愛有幾分
愛的歷程
042?用愛創造生活
057?“媽媽,我愛你”
060?“我愛你,孩子”
062?不要吝嗇你對孩子的欣賞
064?有愛,就不會不耐煩
066?一個孩子的回歸之路
第二章?自由中的規則
076?自由與規則的幾個核心概念
085?兒童應該擁有怎樣的自由
093?規則,讓孩子做人格上有尊嚴的人
097?“不要,我不想”
099?“我可以摸摸你嗎”
103?沒有規則就是暴力
109?建立規則,減少對孩子的傷害
112?規則給人的力量
114?請等待
116?請歸位
118?請不要打擾別人
120?不是你的,就是別人的
123?學會道歉
126?“我有權利拒絕,我為自己負責”
132?建立規則的*佳時期
137?先傾聽,再講規則
142?和孩子一起,共同遵守規則
146?建立規則,平靜而確定
155?規則背后
158?內化了的秩序
第三章?完整的人和完整的成長
簡述完整的成長
162?我們擁有兩個世界
170?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走進兒童的成長世界
176?身體,走向完整的起始
180?“想哭就哭一會兒,媽媽陪著你”
183?當自己有情緒時,如何不傷害到孩子
187?傾聽孩子情緒
193?感覺是兒童認識世界的天賦工具
196?認知和生命分離,對孩子意味著什么
199?孩子的心理,你能覺察到多少
202?你能說出自己的心理需求嗎
207?走進精神生活
210?以自己真實而獨特的樣貌活著
第四章?兒童的敏感期
217?兒童的敏感及兒童的敏感期
229?附?錄?教育理念和思想體系
起點 節選
母親,讓孩子全然地依戀你 文·孫瑞雪 什么是“依戀” 依戀是一種全然的、純粹的熱戀。嬰兒會用身體緊緊貼著你,鼻子會聞到你的體味,皮膚會感覺到你的體溫,會把頭埋在你的胸前蹭來蹭去,以便體驗被愛之后的安全感。嬰兒永遠都在試探著、確認著、揣摩著,*后確定地知道:“我是被愛的!” 依戀在靈性上是一種全然的連接,就好像花的香味融進空氣中一樣,交融為一體,難以分辨。這是一種親愛的愛的感覺。這樣的依戀的狀態在成人世界也是存在的,但那只不過是童年的投影,是嬰兒期未完成的事宜。 依戀是一個生命在誕生之后的頭六年必須和媽媽完成的一個事宜。如果童年期依戀沒有完成,那談不上有愛的存在。依戀是一個充滿愛和創造的過程,它創造出了兒童愛與被愛、安全感、價值感、幸福感等所有的背景。 嬰兒天然依戀母親 我需要告訴媽媽們的是,嬰兒天然依戀母親。 在做母親前,女性的生命就蘊藏著一種高度敏感的溝通能量和本能的心靈之愛。這種沉睡的潛質只有在做母親時,依靠和嬰兒的頻繁接觸來喚醒。嬰兒依靠吮吸、依靠天然的生命能量喚醒母親,然后依靠和母親的連接建立同外界連接的橋梁。 能否在頭六年與母親連接上,是孩子生命質量的關鍵。這個機會對母與子同等重要,一旦喪失,焦慮將跟隨孩子和母親一生。 嬰兒從出生起就需要強烈地依戀、占有母親,和母親一體化,依靠母親回應其生理的所有需要——饑餓、疼痛、舒適,以及情緒的需要——恐懼、焦慮、快樂、好奇,體驗著對母親的感受,和母親產生連接,從而發展對人的信任和安全感。 頭幾個月,嬰兒生活的全部內容似乎都集中到了兩個地方:口腔和肛門。這樣的狀態使母親與嬰兒的連接更多地集中在身體的照顧上。當嬰兒的身體出現狀況,比如拉了、吐了、尿了或者不舒服了,母親能否及時對他的身體產生回應,這種回應能否持續、良好、積極地進行下去,將決定兒童與母親之間是否產生依戀的關系。 實際上,人正是基于這樣的依戀關系建構*早期的心理基礎、情感基礎、自我價值感的基礎。對身體的照顧派生和發展出兒童與他人的關系的基礎,派生出人對世界的信任,這是關鍵的意義所在。當幼兒發出一個需求的哭聲,很多媽媽會認為這對兒童來說沒有什么,所以不回應甚至不耐煩。這種不回應*直接的結果是,對兒童身體感官的觸摸和刺激的缺乏,同時導致缺乏這種刺激所發展出來的其他系統。這樣的不回應使母親喪失了和孩子的連接。這樣的狀態也是一個生命在成長過程中出問題的開端。 還有一種情況是在建立依戀關系的過程中出現母子分離,這樣的分離將使兒童焦慮。如果孩子在幾個月時離開了媽媽,就必須重新把別人當作“媽媽”,他就失去了與之天然連接的人,這是孩子無法理解的。事實上,這將使孩子經歷一次心理上的被拋棄。等孩子在恐懼和焦慮中重新找到“媽媽”,剛剛建立起安全感時就又被帶走了,孩子感受到的是再一次被拋棄。這些都為兒童的未來埋下了不幸的種子,這是一個人一生的開始,而起步時就混亂了。 可能這樣的觀念會使有類似經歷的媽媽感到內疚和痛苦,但我們仍需把這樣的事實呈現出來,警醒每一位母親:不要像這樣拋棄孩子。讓你的孩子依戀你,用大量的時間陪伴他、觸摸他,在游戲中讓他大笑,直到你的內心可以瞬間感知到他的內心。 訪 談
起點 作者簡介
主編:孫瑞雪 中國著名的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愛和自由、規則與平等”教育精神的創始人;“完整的人和完整的成長”教育思想的創始人;“兒童敏感期理論”的創始人。 孫瑞雪老師帶領一個團隊 共同創造了一片兒童成長的樂土, 還為這片土地創造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這種生活方式服務于整個社會, 為新的生命狀態的出現創造了一種可能性。 編委: 安長喜 段武寬 李燕 薛梅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唐代進士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